第一章 军营篇

  (1)如愿穿上军装,怀抱理想乘车北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参军是很光荣的大喜事,也是一件不太容易办成的大事情。临行参军照的全家福伴随我在军旅度过了39年。

  1975年12月底,在家乡浮山县招待所,我结识了许海儒同志。他一米八几的个头,略有点将军肚,很有军人范儿,我称他许连长。他是我走向军营的启蒙人,也是我后来从事机务工作的领路者。

  那时候,我年方十八岁,刚从县高中毕业不久,正在参加农田基本建设,学习大寨治沟治山哩。在工地,听到北京部队穿四个兜上衣的首长来我们这个小县城接兵的消息,喜出望外,在第一时间就径直到县招待所去报名。却不知,已经退休的在民政局帮助征集革命烈士材料的父亲在先帮我报了名。许连长,简要了解我的情况后,让我做几个军人队列动作,我挺紧张却认真准确地完成了。接着他又给我详细介绍了他所在的空军兵种的特点和空军事业的美好景象,栩栩如生地描述更激发我从军的决心,瞬间,我渴望当飞行员的美好远景在脑海朦朦胧胧若隐若现。

  五、六岁的时候,曾独自跑着去县城中学接二姐放学,一气跑完两里多地,满额头是汗,但并不喘息。二姐就跟同学说,我弟鼻孔大,鼻翼宽,身体壮,适合当空军。确切地说,当兵的念头那时候就萌发了,一直对空军有一种向往情怀。邱少云、麦贤得、刘英俊、王杰、焦裕禄、刘胡兰等无数英雄事迹早就知道,全是我崇拜的偶像。这些是从父亲买给我们的小人书、少年报上获知。蓝蓝的天空,万里无疆,王海、张积惠在朝鲜战场驾驶矫健的银鹰,搏击长空,击落美国王牌,保卫祖国神圣英勇,热爱人民,英勇作战英雄壮举一幕幕在脑海浮现。此时,我驰骋的心早就飞向军营,飞翔在祖国蔚蓝的天空。

  但,由于周总理逝世和其它种种原因,征兵工作进展十分缓慢。终于到了1976年的2月,我顺利通过政审和体格检查,初次穿上属于自己的草绿色军装。父母、亲朋和友邻纷纷欢送,叮咛嘱咐,恭贺前程。一块劳动的老党员宋兆元老人步行两三里地牵着高大枣红马驮我到县城应征办,街道两旁,旗帜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巨大条幅,醒目耀眼,欢送新兵的人群摩肩接踵,景象至今都难能忘怀。我黯然兴奋,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父老乡亲争光,一定要不负期望,一定要为祖国站好岗。在县招待所短暂停留,几经转辗到临汾地区大集合,数百十号人,天黑才乘上北上的闷罐列车。

  终于等到火车长鸣一声,载着一代热血青年,也带着我的梦想和愿望奔驰在通往首都北京的蜿蜒铁道上……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