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章 第十任总参谋长杨得志(一)

  6442526e4e52d7672297ca6c23f637b.png

1980年3月至1987年11月,开国上将杨得志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是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第十任总参谋长。


  一、从矿工到红军勇将

  1911年1月3日,杨得志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南洋桥(今属株洲)三望冲一个铁匠家庭,原名杨敬堂,湖南醴陵县南阳桥三望冲人。家境贫寒,食不果腹。全家14个孩子,大多数因饥病而夭折。最后只剩下他与哥哥杨海堂和一个姐姐。

  杨得志从小跟着父亲学打铁,以补家计。在他11岁那年,母亲积劳成疾,悲惨去世。父亲忍痛把他送到离家十几里外的地主家里,当牛倌,为地主放牛。他整天挨打受骂,吃不饱穿不暖,受尽了委屈与欺凌。在他13岁那年,日子更加难熬。当时他的姐夫正在萍乡安源煤矿当矿工。为了不被饿死,并减轻家里负担,父亲又做出了无奈的决定:让杨得志与他19岁的哥哥,投奔在安源煤矿工作的姐夫,下窑挖煤。于是,忍痛把两个儿子送上了离乡背井之途。临别时,父亲一再嘱咐两个孩子“要做一个有志气的人”。

  萍乡离醴陵100多里,中间隔几座大山和几条河。哥俩从没出过远门,两地虽通火车、汽车,但他们没钱买车票,只好背着行囊与干粮,跋山涉水,疲惫不堪,连干粮都不敢多吃一口,形同乞丐。走了几天,终于在一天夜晚到达了安源煤矿,次日天亮找到了姐夫。

  然而,在矿上找工作并不容易。姐夫把哥俩领到工头那里,请求工头安排哥俩下井挖煤。但工头看杨得志个头太小,不准下井,只让哥哥一个人下井。他们一再求情,工头才让杨得志当了挑脚(挑煤的挑夫),挑一担算一担的钱,有没有煤挑,他们不管。哥哥怕杨得志挑煤被别人欺负,主动放弃下井的工作(那时下井每天4角,挑脚每天2角),与弟弟一起干挑脚的营生。从此,他们一家三口人都在安源煤矿当上矿工。

  挑脚是一个许多人都不愿意干的活计,劳动强度大又不挣钱。杨得志只能以稚嫩的双肩,挑起一百多斤的煤担子,在煤矿穿来奔去。一天到晚在煤山上爬,在煤车里滚。一身一手一脸墨黑墨黑的像个黑人似的,工人中生病的很多,工头从来不管不问,还说这是煤矿,不是医院……其艰苦程度,今天实难想象。煤矿童工生涯的艰苦磨练,使杨得志形成了坚强刚毅的性格,这种性格对他参加革命工作,以致戎马一生,都产生了积极而持续的影响。

  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安源煤矿领导工人运动,建立了安源煤矿党组织和工人俱乐部。杨得志和他哥哥杨海堂很愿意听工人俱乐部负责人的演讲,认为讲得很有道理,说到了煤矿工人的心里。他们哥俩参加了煤矿罢工,逐渐懂得了工人为什么受苦,决心让穷人翻身过上好日子!

  此后,哥俩离开了煤矿,又辗转来到衡阳的筑路工地上做工,仍然受尽剥削和欺凌。

  1928年2月,17岁的杨得志与哥哥等25个筑路工人一起投奔由朱德、陈毅在湘南起义时建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任师部通信员。随队伍上了井冈山后,他到红四军特务连当战士。

  1928年10月,在井冈山黄坳的一座小庙里,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29年1月到1934年10月,杨得志随朱毛红军转战赣南闽西,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他作战勇敢机智,从战士、班长、通信警卫排排长、炮兵连连长、营长逐级晋升到团长。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他开始担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团长。

  1932年后,杨得志任红15军第45师新编第93团长、红1军团第7师20团团长、第1师1团团长。杨得志曾奉命率红1团坚守阵地三昼夜,打退国民党军队3个师的轮番进攻,受到总部的表彰,并被授予三等红星奖章。成为一名英勇的红军指挥员。


  二、一生酷爱枪

  17岁那年,杨得志同他的哥哥杨海堂一起加入朱德和陈毅领导的红七师当了红军。杨得志刚到部队时,当通讯员,他不怕吃苦,工作很努力。只是有一点,他感到不满意,他没有枪,仅仅有一杆梭镖这怎么能算个兵呢?后来到了特务连,他更是羡慕那些背着枪的士兵,他想:那一天,我也有一支枪该多好啊!

  9e8715cdcbc1cc9bf335d9f4398e82d.jpg

轰轰烈烈的湘南暴动震动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湘粤两省的敌人向井冈山扑来,杨得志在这个时候参加了平生的第一次战斗,也正是在这次战斗中,他夺得了第一支枪,对枪产生了特殊的感情。那天中午,杨得志随部队离开驻地的时候,班长问他,“杨得志同志,今天要是碰上敌人你怎么办?”杨得志把磨得雪亮的梭镖高高举起说:“就靠它来夺两支汉阳造!”黄昏时分,当他们刚刚爬上一个山梁上,果然,山梁下走着一队敌人。敌人也发现了红军,开始猛烈地射击,子弹“嗖嗖”地从杨得志他们的头顶、身旁穿过。趴在地上的杨得志想抬头看一看山下的敌人,班长猛地一把将他按在地上,厉声说:“身子再低点,否则,要吃亏的。”接着班长又对杨得志悄声地说:“不过你也别怕,他们那只是小炮,没有瞄准镜的,只能吓唬人。”杨得志还没忘记曾经说过的要夺两支“汉阳造”的事,就脱口而出:“班长,我想夺两支汉阳造,一支送给你。”天越来越黑,敌人打了几下砲后,见没什么动静,就壮着胆子开始慢慢向山上攻来。杨得志眼睛紧盯着连长,恨不得立即扑上去夺下一支“汉阳造”来。敌人越来越近了,透过夜色,杨得志清楚地看到敌兵们打的晴天白日旗,还有胳膊上的白袖章。只听得连长大喊一声:“上!”班长随即在杨得志背上猛拍一下,说:“快,去夺他们的汉阳造!”由于天黑,敌我混战在一起,虽然敌人有钢枪,但此刻在磨得锋利的梭镖和大刀面前却无能为力。激烈的战斗中,年轻的杨得志犹如下山的小老虎,在敌军的队伍中冲来冲去,他牢牢惦记着要夺敌人的枪,他追击一个拖着长枪不肯放手的敌人,当敌人再也跑不动时,在杨得志闪亮的梭镖下面,双手举枪乖乖地投降,杨得志没有结果他的性命,只是缴了他的枪。从此,杨得志就背起了步枪,踏上了新的征途。

  后来1933年反“围剿”时,杨得志缴获了国民党连长的一支德国造手枪。这支手枪伴随着他指挥了无数次的战役战斗,戎马生涯几十载,将军一直将它珍藏在身边。那时的杨得志自然没有想到,枪,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伴随着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胜利,伴随着年轻的共和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过了他辉煌的一生。


  三、你得干好!

                                  71c337040ab612f35dd788dbaee4e7a.jpg

1932年初,红十一师炮兵连连长杨得志调到红四十五师当管理科长。到了红四十五师师部,有人告诉杨得志:刘政委要找你谈话。他来到一间低矮的民房前,刘政委把他让到屋里。

  刘政委让他坐下后,他才注意到屋里还有一个人。这人年纪不大,看上去顶多二十出头,个头本来就很矮,背却又稍有点驼。他坐在桌前,手里握着支红蓝铅笔,小学生作画似地在一张纸上乱画。

  刘政委和杨得志谈话的时候,杨得志却在心里对那位年轻人评头论足起来:这人要到我那连里当兵,我大半不会收留他——太瘦小了。

  刘政委问了些情况后,直率地说:“听说你不太乐意做管理工作,是吗?”杨得志坦率地告诉刘政委:自己想留在连队打仗。再说,管理工作婆婆妈妈的事多,我这人脾气急躁,怕做不好。

  刘政委听杨得志讲完,对仍然低着头在纸上乱画的年轻人说:“你谈几句吧,师长!”听刘政委喊他师长,杨得志大吃一惊,霍地站起来,愣住了———他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寻淮洲师长!部队官兵传扬师长脑子非常聪明,打仗是把好手。

  看到杨得志尴尬的样子,寻淮洲放下手中的笔,豁达地说:“是不是看我身不过五尺,不像个师长的样子呀!哈哈!”说着,他纵声大笑起来。“个子小也有好处,战场上目标小,子弹不容易打着我哩!哈哈!” 他见杨得志仍然站着,一边让他坐下,一边说:“管理工作不好干哪!你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吗?粮草先行,为的就是兵马要动。政委要我讲,我就讲四个字:你得干好!”他笑着在杨得志肩膀上拍了两下,重复着:“你得干好!”

  杨得志被寻淮洲的郑重所感染,也郑重地表态:“请师长放心!”

  于是,杨得志走马上任,虽然尽心尽力,也有遭埋怨、受白眼的时候。有一次,部队移防前,他带着一个管理员提前到宿营地分房子。那天,他们把师特务连的住处,安排在一所祠堂的走廊上。本来,走廊比较宽,两人又专门铺上稻草,边上再用木板挡起来,觉得很不错了。谁知,部队到达前下了一场大雨,把走廊、稻草都打湿了。杨得志和管理员正在想办法的时候,部队赶到了。特务连长年轻气盛,他听说连队要宿在这水淋淋的走廊上,很不高兴地说:“这样的地方还要你们提前来找呀?我闭起眼来也能摸到!”杨得志看他衣服都湿透了,鞋子和裤脚上沾满了泥浆,便解释说:“这地方本来还是可以的,谁知下了大雨,我们……”他的话没讲完,对方扯起嗓子对部队喊:“把稻草扔到外面去!”战士们按他的命令,往院子里扔稻草。一刹时,挺整洁的院子全乱了。

  杨得志赶上去,提醒他说:“连长,这里是祠堂,要注意点影响呀!”对方瞪了他一眼:“鬼的影响!战士们冒雨行军,你管理科长总不能让他们在水里睡吧?你不心疼战士,我当连长的还心疼呢!”

  杨得志还想解释,对方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摆起手像应付小孩似地说:“走吧,你们走吧!”

  杨得志确实生气了,他不是走,而是一扭身跑了。找到寻淮洲师长便说:“不干了,我不当这个管理科长了!师长,你让我去搞别的工作吧!” 看到杨得志气呼呼的,寻淮洲却笑眯眯地说:“别急,别急,不要发急嘛!讲讲为什么不想干了。” 他把事情的经过讲完,寻淮洲倒是大笑了。他说:“为这点事就不想干了呀?不行,不行。同志们闹点误会,受点冤屈,常有的事嘛。听说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吗?我们不是封建朝廷的官,我们是共产党员。肚子里撑不下船,还盛不下几根稻草呀?”这几句话,犹如醍醐灌顶,让杨得志受益匪浅:“寻淮洲同志的话,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

  于是,杨得志又安心于管理工作。不过,寻淮洲也没有忘记杨得志想到前线的意愿。1932年三四月间,寻淮洲把他叫去,开门见山地说:“好了,要你去打仗,带一个团!”

  杨得志毫无思想准备,问:“一个团?”

  寻淮洲点点头,很严肃地嘱咐说:“我给你讲清楚,管理工作搞不好,顶多吵吵架,仗打不好,可是要丢脑袋的!”

  刚刚21岁的杨得志,担任了红九十三团团长,开始走上团一级的领导岗位。

  第十章 参考资料:

  [1]解海南、杨祖发、杨建华《杨得志一生》,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2] 《横戈马上》杨得志回忆录,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4年12月

  [3]《安源煤矿工人运动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

  [4 ]《安源记忆》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7月

  [5]杨得志上将晚年揭开大渡河勇士人数之谜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8-01-24

  [6]习近平出席纪念杨得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中国政府网 2021-06-08

  [7]《名将杨得志》央视网2021-06-08

  [8 ] 静诚 杨得志的故事 红色江山网 2019-08-15 

  [9 ]杨得志 百度百科

  [10 ] 杨得志故居 株洲市人民政府网

  [11 ] 许世友、杨得志指挥东、西线作战 一个人报社 2019-02-17 

  [12]杨得志 360百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