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六章 第六位总参谋长杨成武(三)

  二、白袍小将战功赫赫

  7、 创造我军朝鲜战场月歼敌最高纪录

  1951年2月,杨成武奉中央军委命令,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6月初,毛泽东召见杨成武和政委张南生对朝鲜战局进行分析,对今后朝鲜战争作战方针作了指示,并共进午餐。席间,毛泽东三次祝酒,着重指出第20兵团入朝后的主要任务是把防线牢牢地稳定在三八线上。6月9日,杨威武率领第20兵团奔赴朝鲜战场北纬38度线东段地区,投入防御作战的战场准备工作。

  从8月18日至9月18日,杨成武指挥志愿军第20兵团挫败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与兄弟部队一起歼敌7.8万余人,其中美军2.2万余人。期间,他们粉碎了美军的“试探性进攻”。

  9月21至27日,又粉碎了美军“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试验”。

  1951年9月29日,美军又开始展开了所谓的“秋季攻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杨成武随即指挥两个军全部投入作战,至10月22日,杨成武指挥第20兵团又挫败了美军为首的秋季攻势,与兄弟部队一起歼敌7.9万余人。期间,他们粉碎了美军的“坦克劈入战”、“特混支队试验作战”、“立体绞杀战”。其中第68军接替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在北汉江以东20公里正面的全部防务。

  当时,我军在金城正面20公里地区,抗击美军和南朝鲜军4个师的进攻,长达10昼夜之久,一举粉碎了“联合国军”在东线的进攻。

  10月13至15日,杨成武指挥第67军重创美军第7师,在3天的时间里,歼敌1.7万余人,此项战果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日歼敌的最高纪录。

  对第 20 兵团参战的两个军,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赞赏有加。


  8、朝鲜战场坑道战的首倡者

  杨成武1951年2月率领第20兵团进入朝鲜战场时,正是志愿军防御作战开始之时。朝鲜战争,是我军历史上打得最为艰苦的一场战争。当时,美军一个团的火力强于我们一个军的火力,再加上1500架战斗机所带来的绝对制空权和制海权,志愿军在坚守防御中面临很多困难,敌人的飞机和大炮、坦克给我们造成的牺牲很大。在前线指挥的杨成武将军敏锐地认识到,如何寻找一种有效的防御作战方式成为志愿军面临的首要问题。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的杨成武就曾指挥冀中人民子弟兵在没有高山大岭,无险可据的大平原上发明了地道战,打得日本侵略军狼狈不堪。在山岭纵横的朝鲜战场上,杨成武再一次用这种战术演绎出战争史上神奇的篇章。从马蹄形小坑道到Y形、H形、鸡爪形坑道……在杨成武的倡议和带领下,志愿军的坑道从战斗掩体发展成为集作战、指挥、囤兵于一体,由主干、支干、火力点、观察孔、住室、粮弹库、储水池、防毒门等能防、能打、能生活的地下工事,使朝鲜北方整个大地成了志愿军的铜墙铁壁。

  2558b24d1b096908dfc4041676560d4.png


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7b1f2dd0fc913d3fbc5d357a2913bfb.png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共挖了长达1250公里的坑道,各种堑壕、交通壕长达6240公里。坑道战使志愿军完成了从带有运动性的机动防御向阵地坚守防御的转变,并减少了一线防御部队。在整个阵地战时期,志愿军共歼敌533200人,接近五次战役中总歼敌数的3倍,而伤亡却从运动战时期敌我基本相当,减少到2.7∶1。最多时,“联合国军”一日伤亡竟超过5000人。在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中,小小的坑道更是发挥出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在给总统的报告中写到:“用这种战法,李奇微至少要用20年的光景才能到达鸭绿江。”


  三、军中子龙轶事

  1、出任代总长,许世友为之担忧

           9347ed1a3a0945bd388899e3862262f.png

1965年底,叶剑英向中央推荐杨成武接替罗瑞卿,出任总参谋长,毛主席也是选定杨成接替罗瑞卿出任总参谋长的,但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林彪在审阅任职文件时,在“总参谋长”前添了一个“代”字。因此,杨成武成了代总参谋长。

  虽然是“代”职,但也很了不起了。因为总参谋部是全军军事工作的领导机关,是解放军的总司令部。之前担任过总参谋长这个职位的人是彭德怀、总理、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粟裕、黄克诚、罗瑞卿等,都是大将级别以上的重量级人物。

  毛主席器重杨成武,一是他打仗敢打敢拼,二是他对革命无比忠诚。

  所以毛主席称赞他是军中赵子龙。

  杨成武十五岁投身革命,于1929年1月参加了闽西古城地方武装暴动,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红军长征途中,他为红四团政委,率部充当前锋,强渡乌江,攻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哪儿战斗最激烈,哪儿就有他的身影。一路走来,可谓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过关斩将,屡立奇功。

  抗日战争期间,杨成武将军还在1939年11月赢得了永载史册的“黄土岭大捷”,率部击毙了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这个阿部规秀成为了自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击毙的日军军衔最高的军官。

  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俊因此发出了“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的哀叹。

  cbac58b6efd20d0ce32379a7d9f270f.png

民主人士李公朴到晋察冀根据地考察,见到雄姿英发的杨成武,大为欣喜,称赞他为“白袍小将”。

  这个“白袍小将”也是有历史典故的。

  初唐名将薛仁贵跟随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当时的薛仁贵刚刚出道,其名不扬,但他纵横疆场,所向披靡的情景给唐太宗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他穿一身白袍,故称“白袍小将”。

  解放战争中,杨成武参加了历时25天的张家口战役,其所在兵团共歼灭敌人6.5万多人,俘敌将级军官13名。石家庄战役中,又歼敌2.4万多人。中央特电嘉奖,朱总司令称这一战役是“夺取大城市的创例”。

  抗美援朝期间,杨勇、杨得志、杨成武一同出征,总理说这是 “三杨开泰”。

  杨成武入朝后率第六十七军3天共歼敌1.7万多人,重创了侵朝美军第七师,创造了朝鲜战场月歼敌最高纪录。

  1967年7月,毛主席准备视察大江南北,点名要代总参谋长杨成武随行。他说:非子龙不可行也。长征中,夺泸定桥、过草地,我都讲过还得杨成武,只靠宣言不行。赵云忠心耿耿,曾经长期出任刘备的侍卫长。

  可见,杨成武将军就是毛主席心目中的“赵子龙”。

  但对杨成武出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他的好友许世友却表示出了担忧,他说,赵子龙打仗一身是胆,但光靠一身胆还是不够的,老杨这回要干的是军机大臣的活,他的嘴巴还是原来那个样,不严,早晚要出事。

  果然,不久,发生了所谓的“杨余傅事件”,杨成武被撤职关押。


  2、将军蒙难

           a7d1cbf13682b658861507aaf1c2ce2.png

“文化大革命”初期,杨成武担任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余立金担任空军政委,傅崇碧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他们对“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一伙的阴谋活动有所抵制,为林彪、江青所嫉恨。1968年3月林彪反党集团及江青一手炮制了“杨余傅事件”。1968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布《命令》,撤销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三人在军内的所有职务。

  1968年3月22日晚上10时30分左右,林彪办公室的一个负责人和两个秘书来到他们家,说是受首长的委托来看望杨总长。

  当时已经有不少老将蒙难,再加上是“林办”的人晚上来访,杨成的夫人赵志珍感觉不太妙,告知对方杨总长正在休息,并拒绝了对方要上楼看望杨成武的要求。对方立即回去汇报“首长”。

  大约晚上12时,林立果来了,也是来看望杨成武,同样被拒绝了;3月23日凌晨两点,林立果再次来到杨家说是要看望杨成武,确认杨成武在家后匆匆离去。

  林立果等人频频来杨家的目的就是要确认杨成武当时在家。随后,杨家四周被两个营全副武装的军人包围。因为,杨总长家周围本身住着两个连的兵力,对方显然想从兵力上占优势。

  杨成武成为管制和批判的对象,全家人受到牵连同时失去自由。

  当晚,杨成武全家人被通知集中在客厅内,不能四处走动。全家人在客厅里呆了一个星期。

  1968年3月29日,杨成武被告知,中央要为他们全家办学习班,要准备好生活用品和换洗衣服,随时听后出发的指令。3月29日深夜,他们一家被全副武装的军人押解到北京西郊机场。在西郊机场呆了一个白天,1968年3月30日晚,除杨成武和大女儿外,他们一家人由军人押解上了飞机。飞到了河南郑州,当晚住在中州宾馆。

  31日白天全家呆在宾馆,晚上又被带上汽车,当晚凌晨到达了文革期间他们全家蒙难时的第一处住所,龙门香山寺的“蒋宋别墅”。

  中央文革领导小组把杨成武的专案组定为“3·31”。

  两个月后,经历了两个多月批斗后的杨成武从武汉被押解到龙门香山寺,和家人“团聚”。杨成武全家在此一住近两年。

  当时包括老母亲等一家12人被安排在一个二层楼4个房间,房间的窗户都用木板严严实实给封了起来,木板还糊上了报纸。

  杨成武一家当时的生活很艰苦,早上稀饭、玉米面馒头,中午、晚上吃红薯面窝窝头,这样一吃就是快两年。

  那时候,每天的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习。每天早上,先是专家组的人组织大家集中学习“毛选”一个小时,接下来是大家自学,然后讨论;有时候是自学半天,讨论半天。

  杨成武除了学习讨论外,还得接受专案组成员的问话,惟一能够阅读的就是一份《人民日报》。

  虽然失去自由,但父亲在家人面前从未表现出任何颓丧和失望的表现。杨成武非常孝敬老母亲;他是一个慈爱的长者,即便出了这么大的变故,和子女说话时同样和蔼可亲。他更多的是鼓励孩子们要坚定信心,等待重获自由的那一天。让杨成武一家伤心的是,他的老母亲病死在了洛阳,直到现在连病历都没有。

  1970年初以后,杨成武家人离开洛阳,先后被转移到新乡的滑县学习、讨论,被批斗,随后到某部农场劳动改造,而杨成武被继续看押在香山寺。

  1974年7月,经毛泽东批准,中央为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平反,重新安排了工作。杨成武老母亲和大女儿杨毅在这场劫难中去世。

  1979年3月28日,中央正式发出文件,为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公开彻底平反。


  四、后世纪念

  1、杨成武故居

201e9c8c765bc3ebf0059d3cdaf7026.png

  杨成武故居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宣城乡畲心村。

  杨成武1914年10月出生于此,红军长征前、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回故居居住。杨成武故居由故居、纪念室组成。故居占地面积1728平方米,始建于清末,2008年进行了维修。维修后的将军故居面貌一新,里面设有将军生平事迹展览馆,展览内容包括:投笔从戎、长征先锋,逐鹿中原、民族英雄,鏖战华北、建国功臣,建设军队、国防栋梁,鞠躬尽痒、入民公仆,汀江骄子、将军之家等6个部分。纪念室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于1960年,现用于杨成武生平事迹陈列展览。杨成武故居2009年6月被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入民政府公布为龙岩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杨成武纪念馆

15ad5aa266082defb20bf917a2ffd47.png

  杨成武将军纪念馆位于县城西门罗汉岭杨成武将军广场东侧。该馆于2005年10月11日正式展出,全馆分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4个部分。该馆与杨成武将军铜像、杨成武将军广场联成一体。

  2007年9月被中共长汀县委宣传部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杨成武将军纪念馆于2014年重新修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