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老康曾经说过,在新兵连他的班长就常常说:“嗯,你小子不错,是块当兵的好料。”在结束新老兵训练分配到二机连的路上,接兵班长一眼就喜欢上他,不停地点头说:“这个兵不错,蛮有兵样子的。”

  是的,在今天看来,老康的确是一个当兵的料,军人子弟的血脉传承,永远不服输的韧劲和乐观豁达的秉性,这些都是他成为一名好兵的必备条件。

  老康新兵第一年被选入师教导队受训,被评为优秀学员,回来后当了副班长,已经算了放了一颗卫星了,足以说明他的部队快速的成长,好不夸张地说,一年军旅岁月的磨练,他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士兵了。

  正因为他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师教导队的关注和赏识,第二年的1982年4月,他又被抽调到师教导队,这回他不是去受训的,而是担任了二中队一班的班长,成为一名来自全师个部队的尖子兵的带兵班长,这荣誉显然是对于一名战士的极大肯定。果然教导队没有看走眼,在接下来四个月的集训中,老康以极其严酷的要求、高强度的训练和永争第一的进取精神,成为班长中的佼佼者,又一次被评为优秀学员。这回他可是实实在在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所有的首长和战友都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干部的好苗子,而他的文化程度也不低,悟性也很强,只要给他时间复习,他考上军校指日可待。

  连续两年参加师教导队,连续两年评选优秀学员,从第一年的受训学员,到第二年的带兵班长学员,他在一步步提升自己,令人刮目相看。回到连队后,连队首长都感觉这个兵有点留不住了,迟早要被上级挖走,而他们也做好了忍痛割爱的心里准备。

  回到连队后的老康当然得提拔重用啦,他出任了被誉为连队标杆的一班班长,可谓众望所归。

  当班长老康自信满满,他说:“我当班长要求很严,那时在训练中,来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训兵是家常便饭,有的兵都被我训哭了。但是毛主席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精髓我理解应该如此。别看我训练的时候凶巴巴的,但是在训练之余,我喜欢和战友们打成一片,成为好朋友和好兄弟。我有一个优点,没有老乡观念,也许与大院生活有关,那时身边的人来自很多的省份,家乡闽南话又不会。在部队,当告诉老乡我也是苍南人,他们要么不相信,要么半信半疑。”

  老康不仅是一个好兵,当了班长后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好班长,他是一个很会动脑子的班长。源于我在部队也是连队文书的缘故,因此我们俩交流的非常细致坦诚。他告诉我:自己是一个心底无私,光明磊落的人。有了问题凡是能够在班里解决的问题就立足在班里解决,他从不打小报告,从不上交矛盾。他深有体会地说:“十个指头还不一般长呢,每个兵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我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发挥他的长处,弥补他的短处,才是带兵之道。”写道这里,我不禁为他感到有些遗憾,以他的能力和悟兵之道,倘若留着部队发展,或许今天会是一名高级军官了。”

  老康懂得带兵之道必须是刚柔相济,光来硬的肯定不行,别说你只是一个小小的班长,大家都是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以硬对硬只能矛盾激化。在严格管理和约束的前提下,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自身要硬。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军中,尤其野战军序列的部队里,永远都是凭真本事服人。这一点老康非常强悍,各项军事技能全优,堂堂正正地走在全连前列,没谁不服气。班里的战士也个个心服口服;二是以情动人。正所谓战友加兄弟,你不仅是他们的班长,更应该是他们的兄长。当一波新兵下连队后,作为班长你自然就是他能够感受得到的亲人了,你必须让这些人生第一次远离家乡的战士感受到你是他的大哥,是他可以信赖和依靠的战友。因此当我们俩谈起非常火爆的军旅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班长史今时,都感同身受,老康特别觉得真实,自己就是这样当班长的。

  老康自嘲:“平时我很严肃的,不苟言笑。但也是粗中有细,我会观察班里战士的喜怒哀乐,找他们谈心,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说道这里,老康还和我透露一个他很少谈及的故事。他说一天大清早,起床号刚响过不久,动作非常麻利的他就穿戴完毕去上厕所,一进去就看见自己班里的一名江苏籍的新战士暗自在厕所的角落里独自落泪。看见自己这个班长进来后,忙遮掩着想离开,老康忙一把拉住他问道:“你怎么啦?为什么一大早在这里哭啊?谁欺负你了吗?告诉我。”

  新战士摇摇头支支吾吾说:“没……没有,班长……我走了。”

  老康根本不信,他威严地盯着新战士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告诉我,我们一起想办法。你应该信任我,我不仅是你的班长,我们更是战友。”

  这时新战士才哭泣地告诉他,自己家庭经济情况不好,这几天刚接到家里来信,说父亲生病住院了。自己很无助,又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老康安慰新战士:“你别急,你出来当兵了,你家里就是军属,你父亲生病住院是大事,当地政府和武装部一定会帮助你们家想办法度过难关的。你现在能够做得就是好好当你的兵,用优异的成绩汇报家人,哭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是男子汉爷们的给我挺起胸膛从这里走出去,这才是你父亲最想看到的样子。”新战士听后点点头,擦干眼泪说:“嗯,班长,我听你的,我会坚强的。”

  老康并没有向连队首长和战友提起此事,而是悄悄以这位战士的名字给他家里汇了两次款,每一次都是30元钱。虽然在今天看起来两次才六十元,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作为战士的老康自己每个月只有区区十几元的津贴,这六十元相当于他4、5个月的津贴费总和。

  谈起这么做的原因,老康呵呵笑着说:“虽然六十元对于住院的父亲来说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但从精神层面却是非常有效。首先家里收到这笔钱后会觉得他长大懂事了,对于父亲来说,儿子给他两次寄钱来,无疑是巨大的精神支撑。其次儿子用这样的行动告诉全家,我现在是一名堂堂正正的军人,是有着钢铁般意志的解放军战士,我用这样的方式向你们传递坚强的力量。遇到困难不可怕,关键是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我兴奋地追问:“那后来这位战士知道你给他家里寄钱的事情了吗?”老康哈哈笑道:“怎么能不知道呢?家里收到钱后总要给他回信,告诉他寄来的钱收到了,父亲非常自豪,一再表示送儿子当兵做对了。”老康告诉我,后来他和这位战士成了好朋友,一直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

  正因为老康把班里的战士当兄弟一般的对待,使得全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空前的增强,全班呈现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动局面,很快就成为全连的尖刀班。

  鉴于老康带兵有方,于是连里时不时会把一些其他班不要的刺毛兵和调皮捣蛋的兵,交给他们一班。老康也不含糊,只要连队首长信得过自己,再不济的兵别的班长不要,他都要,而且最终都在他手里都变成了好兵,这一点老康颇为自信和骄傲。

  我一直觉得老康是一个很有思想、爱动脑子的人,用今天的话来形容,他是一名学习型的战士。

  老康说:“我立功受奖后,包括后来退役回家,一直都很多媒体记着和各界人士问我同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竟为谁当兵?为谁守护生命、牺牲和奉献?这个问题我想了很长时间,从一当兵就想,我自以为算是想明白了。”

  老康与我探讨了这两个可谓博大精深的问题,他说只有真正想清楚、弄明白了才会有动力,这个问题在和平年代的军营里体现不太出来,而真正有切身体会和领悟的是走上血与火的战场。当置身于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后,才懂得一名军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因为懂得就才会有拼了命去训练的动力,才会有不怕吃苦,又肯动脑子训练的智慧。他曾经有一句话,我认为应该是经典,可以传承,他说:“步兵既靠腿行军打仗,也靠脑子行军打仗。”

  在新兵连训练时,他会认真观看班长的示范,在会做的基础上,把动作做到位,做标准,经常会在晚上自觉加练。长跑体能不足,耐力差,就晚上在腿上绑沙袋练。营养不够,就买麦乳精喝。枪械安装,反复研究,提高每一秒的速度,还同班里战友一起探索蒙眼遮光安装,做到对枪械零件了如指掌。

  因为爱琢磨有悟性,加上为人热情有爱心,他是连队公认的点子多、思路广的人,凡事必须反复琢磨研究透才罢休,是他的个性,也是提高致胜的法宝。在还是新兵的时候,有的战友识的字不多,字也写的不好。见他的钢笔字写的不错,写作水平也不懒,就请他帮忙给家里或对象写个信,帮助参谋参谋,他都乐于助人也因此给自己留下了很好的人缘和口碑。

  说到自己的一手漂亮钢笔字,他无不自豪地夸夸自己:“我的钢笔字写的不差,在团里也算是有点名气的。有一次团宣传股干事专门把我借过去,帮他抄写报告、宣传稿件。”说道这里,他忽然诡异地问我:“嗨,哥们,你别说你也有同样的经历,我总有比你强的地方吧?”

  我赶紧作揖道:“强太多了,你是人民功臣,战斗英雄,我当高山仰止啊……”他哈哈大笑摆摆手不认可:“少来没用的,下次见面你请客。”我一拍巴掌:“一言为定!”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