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前很多人都凭借外界宣传的对部队的大概印象,总想着身穿绿军装,头戴鲜艳的领章帽徽,手持钢枪,威武帅气地模样,这恐怕是所有男孩对部队的基本印象。然而在那个刚刚结束动乱的年代,部队还留存很多明显时代烙印的特定任务,其中劳动生产就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密集的工作。
按照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指示,六十七年代部队盛行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即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总要求,几乎每个部队都要自己的后勤农场,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农业生产,以减轻国家的负担,这一点我们这些八十年代初期前的老兵都有体会,而我和老康又有了相同的经历。
老康回忆说:“刚到连队的时候,我们新兵对于能够到一直英雄部队非常自豪和荣幸,纷纷给家里写信,有炫耀的意思。可是没想到没过久才发现,连队除了班长们,老兵却很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连队的老兵都在部队的茶场劳动。说老实话当时觉得蛮奇怪的,我们都认为,军人就是扛枪打仗、保家卫国的。干嘛还要搞什么农副业生产,搞得军不像军、民不像民,可是后来指导员给我们上课才逐渐明白,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老百姓节衣缩食地供养我们几百万的军队,真心不容易。”
开始老康他们这批新战士对于部队搞农业生产很不理解,私下议论纷纷,咱这不是野战军吗?还是“硬骨头六连”一个营的,这野战军不就是练为战吗?现在我们练的好好的,真是学本领的起步阶段,难道我们也会跟着老兵们一起去茶场种茶、采茶吗?这不是浪费吗?
果然没过多久,老康他们也和老兵一样去茶场参加劳动了。然而让战士们不解地是,其他新战士都对当兵参加劳动心有抱怨和疑虑,心情大多都不好,气氛显得有些沉闷,而被公认位这批兵里佼佼者的老康却不然,他照样乐呵呵的,和老兵们一起有说有笑的,好像非但没有失落感,反而显得很高兴。一些同年入伍的战友悄悄问他:“哎哥们,你啥意思,看你这样,好像你很愿意参加劳动,当一个采茶男人挺乐意似得。”
因为我在浙江海军某部当兵的时候,也有过去部队农场种田,去驻地茶场帮助采茶的相同经历,于是我们俩曾经聊起过这样的感受。老康对我摆摆手说:“不是我的觉悟比别人高,也不是我故作轻松。当初我也没有好好思考过这个问题,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我想主要是心态的问题。”
是的,正如老康所言,他对于当兵的目的始终是明确的,就是因为出生在军人家庭,从小在部队长大。而父亲转业回老家对他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是一种痛苦的抉择,作为军人父亲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组织决定,而心里的依依不舍和对部队深深的眷恋是他这个儿子能够体会得到的。因此他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儿没二话,必须要有过一段当兵的历史,这才是对父亲最大的安慰。现在他的愿望实现了,而且自己当兵以来的一贯表现是对得起父亲的期盼的。至于在部队干什么,能不能入党提干,有没有立功受奖的可能性,对于他来说无所谓。他真实的想法就是好好当几年兵,然后服役期满光荣退伍,回家照顾父母,过一个老百姓正常的生活,这就够了。
正是基于这样朴素的思想,因此他不像其他带着各种抱负和志向来到部队的战友们想得那么复杂,一个个急于表现自己,相反他觉得蛮好。人这辈子很快就过去了,到部队很难得,能够体验到各种在地方根本无法感受到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因此他对于采茶这样想象中应该是女人干的活很新鲜,也很有刺激。
我们俩还曾经聊起过采茶的经历,老康说:“哎呀,部队嘛都是精壮小伙子,干什么都要一比高低,特别是我们这些第一次参加采茶劳动的新战士。我们每个人都把部队发的挎包挂在脖子胸前,打开挎包盖住,相互间暗暗较劲。当开始干活的口令下达后,我们新战士一个个左手抓住茶叶嫩芽,右手一把摘下塞进包里。我们以为这样的速度完全跟得上老兵们,谁知排长气的马上吹响哨子喊停。”
我一听嘿嘿笑了,老康露出一口白牙诡异地问我:“啊……你是不是也有过相同的经历,说来听听。”
听完我的经历后我们俩都乐的哈哈大笑,老康意犹未尽地说:“哎呀,当时山坡上的喇叭里播放着《采茶姑娘》,而茶园里正在采茶的却都是一群穿着军装的大小伙子。优美欢快的节奏,加上当兵的惯有的快节奏,你想啊,这采着采着节奏就自然跟上去了。我们能够想到了是采茶姑娘左右手开工上下像摘蝴碟似得快速采摘,难道我们小伙子的速度还不如姑娘吗?这不能怪我们对不对?”
对于当兵到部队,还是野战军,却在自己创办的茶场采茶,很多新战士都颇为微词,觉得部队这是不务正业。为什么不狠抓军事基础训练,本来学的好好的,却让大伙轮流去茶场劳动,这和保家卫国的初衷相差甚远,因此自然情绪不高,干活也显得无精打采的。而老康却不这样,对于他来说,好不容易参军来到部队,不管是日常的队列训练,还是内务卫生,或者是上训练场训练,甚至现在到茶场去干活,都是人生不可复制的经历。当兵在部队服役期只有短短的三年,眼看半年就过去了,他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因此他反而觉得除了军政训练和学习外,能够有机会体验到其他原本不可能有过的经历,不也很好嘛。因此他不但不沮丧,反而乐在其中,整天和老兵们混在一起嘻嘻哈哈。干活间隙相互递着烟,聊天吹牛侃大山,加上他本身的军事素质已经干上甚至超过了不少老兵,因而老兵们对这位从小长在上海的军营里,现如今从浙江温州苍南入伍的新兵有了别样的感觉,加上他乐天的性格,很受老兵们欢迎,对此连队首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决心要好好打磨打磨这个品质兼优的好苗子。
老康还兴致勃勃地和我谈起了喝面粉汤的经历,本来简单的一件事,经过他的添油加醋,描绘的愣是活灵活现。
一天晚上我们俩照例聊天,聊着聊着他忽然嘿嘿笑着问我:“哥们,你喝过面粉汤吗?”
什么玩意?面粉汤……我脑子里快速地转动着,想了半天断然摇头道:“没有,面粉汤是什么东东?说来听听。”
一听我没喝过这玩意,老康来兴致了,他挺直了腰板撸撸头像说相声是的手一挥说:“话说当年去茶场劳动,开始我们都没瞧上这采茶的娘们活,可是一天干下来竟然也累得腰酸腿疼。因为茶树基本上都在腰部左右那么高,人得弯下腰、弓着背,还不能像刚开始似得那么一把揪,需要小心翼翼地采摘上面的嫩叶,这样一会就累得满头大汗。等晚上收工的时候,好家伙,你瞅瞅那些弓腰哈背的基本上都是咱们新兵,没辙老兵们一个个乐呵呵地搀扶着新兵回宿舍,这模样被老兵们嘲笑跟刚打了败仗的残兵败将没啥区别。”
听着老康的话,我脑子里闪现出自己相同的经历,感慨我们这一代军人曾经的特殊吃苦精神,而今看来不失为人生的一种财富。
老康见我发呆,就在手机屏幕上吆喝道:“嗨嗨,你想啥呢?我刚兴致上来,别打岔。”我赶紧笑着回到他的面粉汤故事里。
耳旁传来老康眉飞色舞地声音:晚上,我们新兵都累得不想吃饭了,连队干部一看这不行啊,赶紧吩咐饮事班整点好吃的来。
一听连首长让炊事班整好吃的,我们精神一下子来啦,一个个充满了期盼。很快,炊事班战士抬着保温桶,拿着大勺子一个班一个班送好吃的啦,一进门炊事班长就热情地吆喝着:“来来,同志们,都过来喝营养滋补品了,解乏提神的啊。按照惯例,新战士优先啊。”
望着一大桶热气腾腾的汤,我们的口水都留下来啦,但是总归不太好意思。老兵们都热情地让我们先来,哪还客气啥呀,我带头端着茶缸过去打了一杯,眼睛瞅了一眼,白花花的,是牛奶。我心想这还差不多,就一扬脖子“咕咚咕咚”一口气干完了。其他新战士看我干完了,就一拥而上抢着喝。
我喝完了觉得意犹未尽,这牛奶咋这么淡啊,嗯……是奶粉,也行啊,一定是部队人多,这奶粉金贵,放的少了点。不管怎么说了,有的喝就不错了,于是就又要了一杯。这一杯喝下去感觉不对,可是又不好意思瞎想,我抬头看了看其他新战友,一个个都面面相觑,而老兵们却喝的兴高采烈地,啥事没有。
终于有新兵忍不住嘀咕了:“这牛奶太淡了,咋一点感觉都没有,好歹有一点牛奶味吧,没过瘾。”话刚说完就觉得不妥,赶紧抱歉地摆摆手说:“不好意思,我瞎说,挺好的。”说完转移视线地对我说:“嘿,哥们,你不是连干两大缸,你最有发言权啊。”
我尴尬地支支吾吾:“挺好的,挺好的……”后来我们悄悄到炊事班打听,喝的究竟是什么东西,结果回答说是面粉汤。
老康的话惹得我哈哈大笑,连说精彩。他却笑眯眯地说:“这面粉汤第一次喝感觉很难喝,平淡无奇。后来习惯了,还真香,以后我的五年兵涯,面粉汤一直伴随着我到退伍,感情很深,至今我有时候还喝,怀旧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