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楼建成后,后面住宅区起先算是两家。保安团长和煤矿事务所大掌的一家,团长随军的女儿李张氏的一家。事变以后,保安团调防后。归宏达兴贸易公司大老板李张氏名下。家庭内务、开销都由陈妈打理,兢兢业业。多年如一日有条不紊,因为服侍田妮,需要搬到热河莊的温家堡子去住。家庭总管差事本来可以交由白素珍,不幸她身染重病不久于人世。蓝素珍性格内向不愿意出头露面,还在辅导老三、老四学习。干脆就由刚满十五岁的老三管吧。一是爹爹偏爱,二是她有小子的性格,三是念书没有两个姐姐用功。有意识让她提前接触、适应,学习管理、买卖、生意、社会。也是因为大姐已订婚,追求步入职业女性。二姐被白素珍哺育的出类拔萃,学习用功。国高求学,准备考大学。
白素珍、蓝素珍进入李家可追溯到二女儿出生那年。李文夏今年二十,那就来了二十一年了。李少白比她早出生两个月就比她大一岁。也是不幸中的万幸,千里迢迢落到一个好人家。孩子大人算是有个好的归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四十五岁的白素珍,寿终正寝时说了一句当说不当说的话:“我卖给你们终身为奴,我儿子没卖给你们。”给李少白留下疑惑心结。
蓝素珍比白素贞大两岁,有文化。到了李家实际上就是姐四个的家庭教师。从咿呀学步就开始教,培养了深厚的感情。老李家书多,她又为李张氏管理书籍。饱读诗书、话本、传记,汲取国学传统文化。明事理,有涵养。很受尊重,张氏虽是主仆,后来却姐妹相称。不像白素珍,她一无牵挂。看到李家对同命相连姐妹的厚葬就更无忧无虑了,心宽体阔的每一天修真养性。看透了人生,看透了世界。
陈妈本是李张氏的奶娘。她哺育了她,她反哺了她。她宅心仁厚,一生为她操劳。五十多岁又委以重任,带着李文瑞、赵生甫回到新民府老家监护培养。非她莫属,是最信得过的人。主要是因为那里有男孩外祖母的一份丰厚财产,外祖母不理事印鉴却在。造了一纸委托书,由本家侄子李老八,名恩复代领着一个特殊的家庭八口人。姥姥陈妈、小文瑞、小赵生甫、女仆、户籍上还有田妮。李恩复一家三口。回到了新民府当年的小红楼。当然是李国正和陈妈亲自出马,交涉好了亲属认可,官方、友人认定的,由李文瑞合法继承。意义有四,保护了这份财产;孩子今后教育条件好;如有不测风云,狡兔三窟。防患于未然;留有不测时落叶归根的意思。为田妮准备的的归宿。机关算尽。
李宅最款式的房间是主人的寝室,相邻的朝阳方向寝室带书房的套间原来是母亲团长的卧室。母亲团长出家后,几年了一直没动。什么时间改造了呢,还是在夏军长牺牲的消息传遍的时候。1937年春节时,儿子没回家过年,一代酒师夏大磕巴得到了噩耗。一股急火暴病身亡。母亲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女儿夏福云急速找来长兄。以喜得贵子为名,把双目失明的76岁的老妈,接到小红楼躲避大悲伤。瞒藏、慢慢再开导。就这么地,娘家妈的寝室变成了婆母的寝室。善意的谎言,长了也不行啊。惦念老头,老闹着要回家。虽然也是亲生儿子可是呆不服,磨得两口子无计可施。弄得儿子出不了门,离不开家。也不忍心告诉她,害怕她年龄太大了,再来一股急火更糟了。温大掌柜出主意,叫德金来跟她实话实说看看怎么样。一招提醒梦中人。
德金就是夏云杰改的名,秘密住在佳木斯何子敬红伤科诊所养伤。才刚过100天,离不了双拐。快要开江了,去车害怕有危险。还是马爬犁把握。旁人不知道,得找唐奎去。哥哥亲自跟爬犁秘密接回来的,可也就是个把小时的路程。天刚放亮就到家了,谁也没看见。
还像往天一样,吃完饭,拾掇利索了,老太太又磨叨回家的事。大儿子说:“你别着忙,看看这是谁。”
“妈,儿来了。你听我哥的话吧,老实在这呆着吧。家里的事你不用惦记,烧锅有福云你怕啥。回去你啥也干不了,哥这多好。等我能回去来接你。”
“你难道是云杰!过来,过来。我看看。”老儿子拄着双拐凑到母亲眼前,眼泪哗哗的。颤抖的双手抚摸着儿子的脸颊、头发、耳朵停住久久不撒手,捏着拴马桩。老泪纵横!
“我的儿啊,不说你死了么?”
大儿子:“妈,你知道哇?”
母亲:“我比他知道的早,没敢告诉他。知道他听着信就没好,不死也得一个倒仰。大过年的你把我接这来看孙子,我心里明镜似的。我这一辈子啥没经过,你们别为我担心。我怎么也得回去烧两张纸吧。”母亲,这就是母亲的情愫,娘三个抱头痛哭一场。
老儿子说:“妈,你就听我哥的吧。我的事你跟谁也不能说,现在满世界都说我牺牲了。埋哪哪了,也好。先瞒藏吧,家里人就你自己知道我也放心了。革命者就得这样式的。以后再说吧。不是我哥救得及时,再过两个时辰。真就死在那了,淌血也淌死那了。”
母亲:“在我心里头,他死了,你还活着就不那么难过了。在这,我呆不服哇。楼上楼下的,还专门搁人伺候着。想回去找你姐去。”
老儿子:“她更忙,烧锅她们接手开业了。姐夫永顺干活她管事,像你似的。哪有功夫伺候你,你在这,她还能轻巧点。你想她,有啥事捎信让她来。我的事你不能跟她说。连桂兰和孩子暂时也不能让她们知道。你懂不懂,我还得抓紧回去。开江隔在这沿就不好办了。”
大儿子:“这会儿明白咋回事了吧,到清明节我领你去上坟。楼上住不习惯,咱盖平房。等开化了,用不了几天。”
两个儿子这么一安排,老太太也就安心,安定了。不多日子,在小红楼北边不远。马车社大柜唐把头家房子右邻起来一厝三间正房。在小红楼后院有通道。谁也不知道咋回事,是什么人,就觉得惹不起。明堂瓦舍,西屋住老太太。生活起居有女仆陪护,儿媳妇天天过来请安,其乐融融。东屋暂时由曾经的警卫员唐奎兄弟俩居住,用意也是安全保卫起见。还是对其信得过,给照看点。这哥俩得了一匹银鬃马,也投奔到本家来,栓车拉脚、倒煤。宏达兴有人关照过‘不许欺负他’。再加上小伙子能干,马摆弄得好,有威望,不久在行内成了三哥。
老太太经历的苦难很多,性格刚强,心胸开阔。晚年过上了好日子,看着满堂子孙。心情舒畅,还有中医姚先生调理,眼睛渐渐能看见道了,耳还不聋。竟然高寿活到八十四岁。
除了家属,记得张氏夫人年轻时代的几个闺蜜,读书社成员。开始时追求进步思想。她创办育婴堂时都不计报酬帮助她。美国人把教堂设在莲花镇时期,她投资建馆收容孤儿。规模不大,但社会影响很好,有修女、朋友,并自身参与抚养。名声鹊起,民间对小红楼残疾的女主人评价很好。受到许多尊重。几年后到三十年代初期,随着佳木斯的快速发展,逐步繁荣。美国传教士把主教馆转移到江南佳木斯镇立会。开办了济良所,附设保婴院,宏达兴董事长李氏就变成了名誉院长,拿一定的钱就行。逐渐淡化起来。
始终没离开她的只有焦红和季向珍还有最后的孤儿黄莲。焦红是文学爱好者,后来和西医诊所朱医生好上了,成为了职业护士。还在身边可以经常见面,互叙衷肠。
季向珍本是当年民国时期,汤原县县太爷的千金小姐,嫁与才华出众的县府秘书冯大刚。青春年少时曾双双代表其父,随候补县长王冠鳌。为王财东祝寿,一睹运动会盛况,时结识的。保持友谊至今。客观原因是,冯大刚抛弃大好前程,参加抗日游击队始作俑者是李三哥。冯家本是大家大业的经营地主,和大地主耿秀家并立。田舅爷、冯家、李家都是世交。主观还是冯大纲文化水平高,受岳父影响爱国、救国意识强。当时是属逆潮流而动。兄弟众多,为不受株连,舅爷主下张分了家。因为是庶出,兄弟二人和母亲为一股。等分财产,分居另过。哥俩走进革命队伍,季向珍已经有个女儿。婆母很要强,有土地有耕畜,叫工夫匠,维持生计满可以。敌寇猖獗时,避免遭殃,李三哥义收老少三辈三个女人。耕地由舅爷家代管。只带细软,秘密安置到热河莊,温家堡隐居,由温家供应粮米,提供房舍多年。大纲自己知道家在哪里,衣食无忧,一心抗战。征战之余时常回家看看,交一些银两。这期间又生了一个女儿。谁起的名不知道,承志、程杰。满腹诗书无用处,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千金小姐。黛玉的风度,貌美如玉,弱不禁风,以读书刺绣为快乐。与张氏从闺蜜到挚友,盼望早日打败日本侵略者,好夫妻团圆。
黄莲算是李张氏育婴堂收容的第一个孤儿,入园时十来岁。看样子好像智障,有点缺心眼。但能帮保姆干活,看小的。洗衣服,端屎倒尿,刷碗扫地。穷人,无家可归的女孩,有口饱饭吃而已,一来二去,没妈的孩子,对她有了依赖之情。或者就是心中的妈妈,虽然不爱吱声学啥还挺伶俐。育婴堂归教会,转为济良所的保婴院搬到江南,十二、三岁的她既不够济良,也不属保婴。又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无处可去。可怜见似的,园长老师出于善心,留在小红楼伙房,当了烧火丫头。这孩子有眼力见,勤快,干净利索。随着年龄的增长,历练了一手厨艺。做饭、炒菜、煲汤,蒸干粮、擀面条都会而且很好。老老太太搬进平房就由她伺候了,和唐家哥俩东西屋。粗活、重活,背背扛扛唐陞主动就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