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任总参谋长粟裕(二)

  二、天才战将,战功辉煌

  2、果断率部突围,保住革命火种

  1934年6月,在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前夕,红七军团奉命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闽浙赣皖国民党统治的深远后方,掩护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推动抗日运动。

  北上抗日先遣队以弱小的兵力,浴血敌后,征战1600余公里,掩护中央实施战略转移,高举抗日大旗,并为各游击区留下军事骨干,作为先遣队参谋长的粟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5年1月,先遣队与红十军合编的红十军团(仍称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区遭敌重兵包围,1月12日,红十军团到达杨林,由杨林向南翻过南华山,就可进入化婺德苏区,粟裕向军团长刘畴西建议,全军因立即加速翻过南华山,赶紧进入化婺德苏区,再隐蔽修整,但刘畴西顾虑部队过于疲劳,下令宿营休息一夜,天亮再出发,粟裕无奈,只好和方志敏指挥先头部队先行突围,当粟裕先头部队通过封锁线时,山上碉堡里的敌人打枪,他派出两个战斗班佯攻,吸引敌之火力,敌人没有敢从碉堡里出来。这样,粟裕率部就加快步伐,上半夜全部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安全到达闽浙赣苏区的大小坪、黄石田(均属德兴县)地区。此时方志敏带小分队返回接应红十军团主力,也最终在怀玉山被敌军14个团重兵包围,苦战连天,最终兵败,刘畴西、方志敏等相继被俘。

  粟裕到达化婺德苏区之后,一面同闽浙赣省委、军区联系,一面等待主力部队。可是,等到下半夜没有见大部队到来,连续三天未等来。他到达闽浙赣苏区以后,随即派出大批干部组织便衣队前去联络和接应,均未能联系上,心情十分焦急。开始隐隐听到那边有炮声,以后就沉寂了……不久得知方志敏、刘畴西同志被捕了。粟裕转移至原闽浙赣苏区的德兴县广财山,找到闽浙赣省委,保留了革命力量。

  省委随即传达苏区中央分局电令,以先遣队先头部队和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红军挺进师,任命粟裕为师长,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


  3、韦岗伏击处女战

  韦岗位于江苏镇江市西南15公里,相对江南平原、水网地形来讲,这一带是丘陵和小山地,镇(江)句(容)公路从这里蜿蜒通过。在韦岗以南的公路东侧有标高198米的赣船山,西侧有标高425.1米的高骊山,公路夹在两山脚下,形成一条弯道。地势有利,便于伏击。

  韦岗.jpg

  1938年6月15日,新四军先遣支队在侦察中发现镇江到句容的日军汽车往来频繁,每天有五六十辆通过。先遣支队粟裕司令员接到报告后,亲自登上赣船山用望远镜察看经过这里的镇句公路,这里山高林密,特别是韦岗到竹子岗这一带山道曲折蜿蜒,下山道两旁便于隐蔽,粟裕决定在韦岗打一场伏击战。6月16日,粟裕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战斗在17日上午打响,一定要把日军的车队截住、消灭。粟裕从各连抽调精悍的步兵6个班,驳壳枪、轻机枪各1个班为伏击队,由粟裕亲自指挥,其余部队于上元待命,为了封销消息,部队夜间开始行动,于16日夜到达韦岗以南、竹子岗以北的伏击阵地。17日上午8时20分,镇江方向果然开来一支日军车队,共5辆车,为首的1辆是小汽车。当日军进入伏击地区时,我预伏部队突然发起攻击,日军仓皇应战,仅经半小时激战,前4辆汽车均被击毁,第5辆汽车尚未进入伏击区便调头逃回。镇江之日军闻讯后,立即乘汽车17辆、坦克1辆,赶来增援。在战地大肆轰击,又飞来3架飞机低空盘旋侦察,而此时新四军伏击部队早已安全转移。

  此次战斗历时仅半小时,新四军共毙伤日军土井少佐以下20余名,击毁日军汽车4辆。韦岗之战是新四军在江南的第一仗。此战的获胜,极大地振奋了江南抗日军民的信心,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迫使敌人在这一地区每距三五里地就筑一碉堡,每个据点的兵力增加到 60人以上,分散与削弱了日军正面战场的兵力。

  蒋介石致电新四军叶挺军长嘉奖"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

  陈毅接到捷报,也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激情赋诗:“抗日旌旗到江南,终夜惊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4、黄桥决战定苏北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陈毅、粟裕分别率部挺进苏北。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部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汇合。7月下旬,部队在江都塘头进行整编,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称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下辖3个纵队,陈毅、粟裕分别担任正、副指挥,随后东进黄桥,创建新的抗日阵地。

  新四军进驻黄桥后,立即开始了创建黄桥根据地的工作。成立中共苏北区委,实现了党的统一领导。

  新四军始终把斗争矛头对准日本侵略军。进驻黄桥不久,新四军主力部队就南下攻克了靖江东北的孤山、西来镇、老头庄等日伪军据点,并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报复性“扫荡”。

  在新四军东进黄桥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韩德勤部多次派兵向新四军进攻。新四军被迫自卫还击,与反共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并占领了苏北当时重要的水陆码头、粮盐集散地姜堰。在当时的局势下,为了顾全大局、团结抗日,新四军又撤出姜堰,交由地方势力“两李”部队接防。

  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把新四军主动撤出姜堰视为软弱可欺,亲自指挥26个团共3万余兵力,南下黄桥与新四军决战。同时,日军加强了对长江封锁,以断绝新四军后路,泰兴日探也进到黄桥以西15华里观战。当时的新四军仅7000余人,其中战斗人员5000余人,双方力量极其悬殊。                                             


                        4af6d8a3705ca8cf04817dd34351a349_6cab7c6d82c47031.jpg

  陈毅、粟裕详细分析了政治、军事诸方面的态势,粟裕精心制订了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在兵力部署上,粟裕决定第一、第二纵队用于突击方向,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之顾高庄、严徐庄、横港桥地区待机,并由第二纵队派出主力两个营实行运动防御,诱敌深入;令一纵队一个营化装进入敌后,配合地方武装,袭扰韩军。第三纵队则坚守黄桥和监视左右两路的进攻部队。同时,派人到泰州安抚“二李”。陈毅坐镇严徐庄,掌握全局,粟裕在黄桥前线负责战场指挥。

  10月3日,顽军兵分几路向黄桥扑来。4日清晨,顽军第三十三师向黄桥东门发起猛烈进攻,新四军第三纵队机动部署,实行重点防御,战至下午2时,连续击退顽军7次冲锋。正当黄桥东门鏖战之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号称梅兰芳式部队的韩德勤嫡系部队独立第六旅从高桥出动,以一字长蛇阵向黄桥北门推进。当该旅完全进入新四军的伏击圈后,新四军一纵,二纵适时出击,将其拦腰截成几段,先歼指挥机关,再用“黄鼠狼吃蛇”的办法,仅3个小时即将其分割围歼,敌旅长翁达自杀。独六旅一灭,新四军全局皆活。

  10月4日下午,顽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率第三四九旅在野屋基村构筑防守工事。新四军第二纵队连夜穿插到分界,截断顽军归路,与第一纵队配合将顽军第三四九旅和第三十三师分割包围,歼第三十三师主力于小二房庄。新四军第三纵队一部也从黄桥出击,配合第二纵队聚歼第三十三师,活捉该师师长。

  10月5日,新四军三个纵队合力发起总攻。经一夜激战,至6日清晨,歼灭顽军第八十九军军部。顽军三四九旅大部被歼,残部缴械投降。顽军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在骑马逃跑时失足落水,淹死在挖尺沟中。

  经过几日激战,英勇善战的新四军共歼灭顽军1万1千余人,取得了黄桥战役的全面胜利。

  韩德勤见大势已去,慌忙收拢残部撤退。各保安旅团也向海安方向撤逃。粟裕指挥新四军各部不怕疲劳,奋勇追击,席卷海安、东台。10月,北上的新四军第二纵队与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在大丰境内的白驹镇狮子口胜利会师,共同完成发展华中、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

  黄桥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我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光辉范例。它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反共的嚣张气焰,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5、车桥大捷

                         黄桥决战.jpg

1944年春,日军陆续从华中地区抽调部队南下参加作战。驻苏中、苏北地区的日军为弥补兵力不足,遂收缩防区,强化伪军,并加强对沿海地区的控制。新四军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为改善苏中地区的斗争局面,沟通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决定于3月上旬发起以夺取车桥为主要目标的攻势作战。

  车桥镇是联系苏中与苏北的枢纽,居淮安县城(今淮安市楚州区)、泾口、泾河、曹甸镇之间,位于日军第64师和第65师的接合部,四周筑有大土围子,驻有伪军1个大队600余人,其大土围内东南角小土围由日军40余人驻守。第1师兼苏中军区集中5个多团的兵力,采取攻点打援战法,夺取车桥及其周围地区。以第7团并配属师炮兵大队,担任主攻车桥的任务;以第1团、第3军分区特务营和泰州独立团1个营,在车桥西北芦家滩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淮阴(今淮安市主城区)、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区)方向的打援任务;以第52团及江都、高邮独立团各1个营,在车桥以南崔河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曹甸、宝应方向警戒;另以师教导团第1营及第4军分区特务团2个营组成预备队。此外,第3师兼苏北军区部队在淮安县东北顺河集、凤谷村一线积极活动,保障攻击车桥部队的北面安全。

  战役于3月5日凌晨发起。第7团采取远程奔袭手段,利用夜暗从日伪军外围据点之间直插车桥,以隐蔽迅猛的动作,从南北两面同时发起突然攻击,仅25分钟就突破土围,攻入镇内。随后在炮兵大队的配合下,以数个战斗小组分散突击,逐个消灭日伪军火力点。战至午后,摧毁碉堡50余个,全歼驻守伪军。接着,分两路向固守小土围的日军发起攻击,攻占暗堡、库房等处。

  车桥被攻,附近据点的日伪军纷纷出援。由宝应县城东北塔儿头、曹甸镇出动的日伪军100余人,进至大施河时,触发地雷并遭第52团等警戒部队阻击,被迫退回。驻淮阴、淮安等地的日军第65师第72旅山泽大队等部,共700余人,分4批乘汽车驰援车桥。其第1批增援日军240余人驶至芦家滩附近时,即遭第1团阻击,并进入预设雷区,伤60余人,阻击部队乘势奋勇出击,又杀伤一部。接着,第1团以正面防御结合侧后突击,又给逐次增援的日军以打击,迫其猬集于韩庄固守。5日晚,第1团等部对韩庄日军发起攻击,经白刃格斗,将其大部歼灭,其残部向西逃窜。其间,日伪军200余人乘夜暗绕开正面防御阵地,从右翼芦苇荡偷涉迂回,企图继续增援车桥。第1团发觉后予以堵击,歼其一部,其残部窜入小马庄后亦被歼。6日晨,战役胜利结束。7日,困守车桥小土围内负隅顽抗的日军乘隙逃往淮安。新四军1师所属各部乘胜扩张战果,至13日相继收复泾口、曹甸镇等据点10余处。

  此役,共歼日军460余人(内俘24人)、伪军480余人,是华中抗战史上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打通了苏中与苏北、 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延安新华社播发了“车桥大捷”消息,称赞粟裕打了一个大歼灭战。


  6、天目山麓斗敌顽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苏浙军区粟裕司令员率部在浙江省天目山地区,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三次自卫反击战。

        f9c07d65d7e9aab0688f9181de8599d0_951c61cee423498c.jpg     

1944年秋,日军为确保南京、上海、杭州三角地带,先后占领温州、福州等要地,控制了浙闽两省沿海地区。国民党军纷纷西撤。中共中央电令粟裕为苏浙军区司令员,率第1师主力南渡长江,将苏南、浙东和第1师南下部队整编为第1、第2、第3纵队(4月增编第4纵队),确定了向东南敌后进军的部署。正当苏浙军区部队积极向敌后挺进之际,国民党顽固派连续调集重兵企图聚歼苏浙军区部队。苏浙军区部队被迫于天目山地区进行自卫反击作战。

  1945年2月12日,苏浙军区第1纵队进至武康、递铺(今安吉县城)一线,第3纵队第7支队进到安徽省广德以南地区。国民党顽军以其第62师、“忠义救国军”等共5个团,由孝丰(今属安吉县)西北地区向第7支队发起进攻。粟裕指挥部队奋起自卫。14日,第7支队顽强坚守广德东南上堡里阵地,尔后第3纵队全部投入战斗,与顽军激战于景和里以南、丁岭以北一线。同时,第1纵队主力西返支援,在孝丰以西之西圩市、渔溪口、大小王坑一线参加歼击顽军战斗。18日上午结束战斗,歼顽军1000余人,解放孝丰城,控制了天目山北部地区。

  3月1日,国民党顽军重新调集12个团的兵力,向孝丰城进攻。6日晚,苏浙军区第1、第3纵队发起反击,以各个击破对付顽军的分进合击,至27日共歼其1700余人,并乘胜占领东、西天目山,解放临安城。

  5月下旬,国民党顽军调集15个师42个团共7.5万余人的兵力,再次对苏浙军区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其第79师首先进至富春江西岸和新登东北一线,企图夺占临安、天目山、孝丰,聚歼苏浙军区主力,再进攻莫干山、郎溪、广德地区。29日,新四军苏浙军区以3个支队在新登地区发起反击,经3天夜战,击溃了第79师,于6月2日进占新登城,接着又打退顽军10个团的反扑。此后,苏浙军区为顾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大局,主动放弃新登、临安,撤至孝丰地区。国民党顽军错误地判断苏浙军区北移为“溃逃”,遂以第52师、独立第33旅、“绥靖”第1、第2纵队及第146师一部组成左兵团,自宁国、于潜向孝丰进犯;以突击第1、第2纵队及第79师组成右兵团,由临安向北推进;第28军(欠第52师)、“忠义救国军”占领天目山区。为反击国民党顽军的三路进攻,粟裕以3个支队担任孝丰正面守备,将主力隐蔽集结于孝丰西北待机。19日,苏浙军区采取先阻东打西、后阻西打东、连续作战、各个击破的方针,以6个支队向顽军左兵团突击,歼其第52师主力及独立第33旅一部。21日晚转兵反击孝丰东南的顽军右兵团。第1纵队和第4纵队一部切断其后路,第3纵队迂回其右翼,第4纵队主力向孝丰正面顽军突击,将其包围于草明山、白水湾、港口一线狭小地带。经两昼夜激战,至23日歼其突击第1、第2纵队和第79师大部,共6900余人。粟裕运用预设口袋,以伏击方法达成合围的战术获胜。第三次天目山战役结束。顽军给新四军“输送”了大批先进装备。

  远在延安的毛泽东闻捷大喜,他预言“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40、50万军队”毛泽东的预言很快得到准确验证。

  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天目山三次自卫反击战,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聚歼苏浙军区主力,驱逐新四军出江南的企图,巩固和扩大了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为完成我军向东南沿海发展的战略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