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小出生在军营的部队子弟,耳濡目染了部队的生活,对于军人的印记早已刻骨铭心,无法轻易改变,这一点老康心里很明白,因此在他心里早已暗暗下定决心,这辈子一定要有军人的履历,谁也无法阻止。然而真正要做到其实没那么简单,最主要的阻力除了自己是独子,按规定不属于硬性征兵范围,除非自己参军意愿非常强烈,家长也支持,因此老康心里清楚,自己要当兵,就必须过妈妈这一关。
果然在高中一毕业的那年,他就报名要求参军,然而当组织审查的时候,一看他的独子,当然要去他家征求父母的同意,果然妈妈坚决不同意,无奈他只能收起当兵的心愿。本来他以为这辈子算了,既然妈妈不想让他当兵,他又是独子,那自己肯定没办法圆当兵的梦。爸爸尽管心里很希望他能够子承父业,去部队锤炼一下,可是毕竟妈妈这道关很难过,而爸爸又特别尊重妈妈的决定。很快第二年征兵又开始了,忽然有一天老康和妈妈又聊起了要当兵的时候,虽然也没报什么希望,可是没想到妈妈长叹一口气说:“唉……算了,我知道你想当兵,你爸虽然嘴上没说,但是心里也很希望你去。我也是跟你爸在部队二十多年,去吧,不然你这辈子都过不去。”说完妈妈亲自带领他去武装部报名,于是老康通过了体检、政审拿到了《入伍通知书》。
1980年11月底,老康离开苍南马站的家,前往部队,临行前新兵集结后,为新战士送行和讲话的正是自己的爸爸,马站区副区长谢炳孟。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军龄的老兵,同时又是新战士的父亲,这双重身份,让他有足够的资格为即将踏入军营的新战士讲话。老康回忆说:我站在队伍里,望着声音洪亮,语速干脆且充满激情的父亲,心里感到特别自豪,尤其是父亲自豪地说:“作为一名老兵,今天我很高兴为同志们送行,在你们队伍里还有我的儿子,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我是又激动又自豪。”那一时刻老康看到了眼角有些湿润的爸爸,还有为他送行的妈妈和姐姐、妹妹。他对父亲默默地说:爸爸,您放心吧,儿子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坚决当一个好兵,不然没脸回来见您,这一幕老康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老康说:“本来想去当公安兵的,哦,就是现在的武警前身,结果没想到却来到了野战部队。后来还上了战场打仗了,我妈后悔当初让我去参军了。”老康话锋一转说:“尽管我上战场让妈妈担惊受怕,不过我也的确没有让他失望。”言语中满是自豪。
对于当兵的期望值,老康很实际,他说:“我是吃国家供应粮的城市居民户,义务兵服役期满,就打道回府,找个吃皇粮的工作。”抱着这样松弛的心态来到部队,反而让他不拘谨、不争锋,踏踏实实当一个好兵,而且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他很快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素质,一下连队没多久,就开始冒尖了。
老康十分荣幸自己能够被分配到陆军野战军这样一支部队,他暗暗发誓,既然来到了野战部队,而且与赫赫有名“硬骨头六连”还在一个营,他把自己的优势进行形象化的分析,他说:“有幸出身在军人家庭,算根正苗红。毕竟血液中流淌着军人的红色基因,血脉里有着父辈的战斗精神,从小到大早已深入骨髓,要不怎么说大院里的孩子是有血性的。”
老康这人是快天生当兵的料,对于新兵来说,除了内务军纪方面养成军人良好的言谈举止外,最主要的当然是要迅速提高自身的军事素质,而对于老康这个从部队大院出来的人来说,训练科目好像并不太难,一切都是熟悉和顺手的。比如说军体训练,当兵前在读高中的时候,他的学校边上就有军营,他下课经常去部队看当兵的每天练单双杠和跳马等项目。因为部队都认识他是部队转业的谢副区长的儿子,也就放他自由进出。当战士们训练的时候,他就静静地在一边观看,当战士们练完,他也会照着样子操练一遍,回家还会拿起哑铃一二三练习深蹲和举起、扩胸等,因此身体素质绝对是一流的。所以当连队进行军体训练时,按照惯例由老兵先做,新战士观看后,在老兵指导下跟着做,而老康却不然,他二话没说,张开双臂上单杠,单双杠一整套引体向上做的行云流水。按照要求双杠能够完成1——5就算过关了,6——8没要求,单杠完成1—5算完成,可新兵老康竟然上前双杠直接做完1到8全套,单杠完成1——7练习,双杠倒立同样完成的滴水不漏,看的老兵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我去啊,这个新兵咋回事,感觉像多年老兵一样,动作连贯,臂力强劲,上前一问,人家老康谦逊地说:“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这玩意跟当兵的早玩会了。”
紧接着什么跳马呀,投弹呀,老康一样不差,只要班长一遍示范,他就会跟在老兵后面一气呵成,完全没有新兵的生涩,倒像一名多年的老兵。尤其是投弹练习,一出手就是50多米,最远可以投到60多米,其中左手投弹也超过了30米及格线,他的水平直接超越了很多当兵几年的老兵。很快新兵谢康生在连队出名了,每当训练的时候,很多不相信的老兵和不服气的同年入伍下连队的新战士都会聚集到他所在的一班,观看他们训练。而老康的优势就是心理素质特别强,不管多少人围观,他照样规规矩矩地操练,动作标准成绩强劲,让很多服役多年的老兵都自叹不如。就这样,好兵老康开始在团里、乃至师里开始有了一些名气,不少干部都知道,二机连有一个部队子弟谢康生很厉害,第一年新兵各项训练成绩几乎全优,这样的兵实在难得。
说起自己这些优势,老康自己分析到,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学习能力强。他说首先是语文好,语文是一切的基础,有了较好的语文基础,因此理解消化那里自然就强。在部队老兵们谈不出多少理论,这个动作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他们不一定能够讲得透。因此光靠照葫芦画瓢显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相对来说,很多新战士,尤其是农村来的文化不太高的战友,更多的就是靠《士兵突击》里许三多那样的刻苦训练。而老康自己有喜欢琢磨研究,没事的时候,训练间隙休息的时候,他喜欢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想心思。开始战友们都以为他因为干部子弟,加上成绩突出,有些傲气,可谁也不知道他内心在想什么。其实他总喜欢按照逻辑思维的方式,去分析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他的优势和劣势又在哪里,还有没有更科学有效的快捷方式。因为有了这样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因而他的每一项训练成绩都远超同年入伍的新战士,有的甚至超过了很多老兵,达到了优秀战士的水平。
其次是体育成绩好。因为从小就跟父亲经常在营区里看当兵的叔叔训练,加上男孩的天性,老康从小就特别喜欢体育,几乎什么体育项目都喜欢玩,而且还都玩的不错。高中的时候,他是学校排球队的主力球员,参加过全县的排球锦标赛。田径场上,铝球、手榴弹是他的强项,还都获得过县学运会的季军。正因为他体育好,身体素质一流,从而奠定了他入门快,成绩优的基础。因为部队训练很多基础性动作原本就源于体育项目,而体育项目中就有很多都与军队有密切关系。
第三是对部队环境的熟悉。因为生长的部队大院,对部队的那套生活规律了然于胸,因此来到部队仿佛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从踏入军营的那一天起,他就一点陌生的感觉都没有,也没有离开家乡地孤独感,对于他来说,部队军营是他回家的感觉,是他十五岁跟随父亲依依不舍告别部队大院、告别部队军营的延续和新的开始,他不仅不陌生,而且有很强的亲切感,而这恰恰为他的军人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正因为老康的各项军事技术出色,因此在第一年新兵的时候,就被连队推荐到团里,又经过全团好中选优,他这个入伍仅仅几个月的新兵蛋子,竟然被直接选送到师教导队参加班长集训队,时间为期整整5个月,这可算是在当时的一师放了个卫星,引起了全师的关注,他也因此在一师有了名气,谁都知道二机连出了个厉害的新兵,对他的部队前景普遍看好,认定他在部队必有发展前途。1981年11月,受训结束的老康回到连队后立马就被任命为二营机枪连一班副班长,而此时的他,入伍来到部队刚刚一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