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八任总参谋长周恩来(四)

  三、总理轶事

  2、虎口脱险

  1927年4月11日晚,国民党军队和特务荷枪实弹联手在上海城区进行大规模搜捕,可疑人员立即拘捕押送到关押点。周恩来也不幸落入网中,被国民党26军二师秘密关押。

  漆黑的夜色中,一辆黄包车急匆匆地穿行在上海大街小巷中,车上坐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短发齐耳,穿着淡士林学生装,她就是斯烈的堂妹、知名画家斯道卿的二女儿、中共地下党员斯仲英。当时在上海读书,她不停地向车夫打招呼,快,快!车子在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团少将党代表、中共地下党员的堂哥斯励住宅门前刚停下,她就从车上跳下来,飞一般地冲进屋里,把周恩来被捕的信息向他作了汇报。斯励闻讯后万分焦急、当机立断,火速去找当时担任淞沪警备副司令、26军副军长兼二师师长的大哥斯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地做大哥的思想工作。周恩来也以自己与蒋介石多年交往的亲身经历,揭露了蒋介石的本来面目,指出斯烈如果一意孤行,将会给自己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面对谈吐不俗、英气逼人、神态自若的周恩来,斯烈为其理想信仰所折服,为其人格魅力所倾倒,心中油然生出惺惺相惜之意,产生相见恨晚的想法,也自然跳出“此人前途不可限量,将来成就远在我辈之上”的感觉。斯烈马上派出一个排的士兵让弟弟斯励将周恩来等送出危险区域。

  斯氏三堂兄妹联手,成功营救周恩来,立下了不朽功勋。

  周总理不忘旧情,多次关怀斯烈。1950年,周总理派人来请斯烈上北京议政,斯烈因年事已高婉辞。1952年周总理再委托陈毅叶剑英前来杭州看望斯烈。并一起探讨了“共同纲领”。叶剑英表示受总理委托而来,总理很记挂,叮嘱斯烈先生保重身体。


  3、崂山遇险

 6da48738a5c9fa18d37990d2b93c8d40_525f79b5470a46d29711025d8ad5003c.jpeg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民党承认允许八路军在西安、兰州、武汉等地设立办事处。

  1937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从延安出发,拟经崂山、甘泉、富县、黄陵、铜川、耀县、富平等地,赴西安建立八路军办事处。

  为保证周恩来的安全,这一消息对外绝对保密。因为是远行,有关单位还租用了三辆汽车。第一辆车乘坐由32人组成的警卫排,他们每人配有短枪一支,150发子弹,4颗马尾手榴弹,一把鬼头大刀。周恩来坐在第二辆车的驾驶室,军委副总参谋长张云逸、延安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兼周恩来的随从副官陈友才、中央军委参谋处负责人孔石泉、新闻记者等人则坐在车厢。炊事员、通讯员、机要人员、勤务员、警卫员等办事处的其他工作人员坐在第三辆汽车。

  4月25日上午9时,汽车从南门兵站出发,穿过延安城直奔西行的通道崂山大道。12时许进入崂山。崂山,亦称劳山、九焰山,距延安50华里,山峦起伏,树木葱茏,山口纵深狭小,地势非常险要。

  汽车顺利地爬上崂山陡坡,进入一个簸箕形山坳。突然,枪声大作,密集的子弹居高临下朝三辆汽车射来,顷刻间硝烟弥漫,沙尘四起。第一辆汽车的前左轮胎被子弹击中后,汽车失去方向,车头碰在垭口的公路壁上。虽然警卫战士立刻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因只有手枪和手榴弹,射程有限,加之处在敌人下方,毫无遮掩,他们眨眼之间便大部牺牲或受伤。近200的敌人见状,立刻发起了冲锋。

  情况万分危急。周恩来迅速跳下汽车,沉着地指挥,利用地形地物和汽车作为掩体,进行还击。随从副官陈友才很快发现敌人仅用占领的三个山头和坝梁左侧,用火力封锁公路,右侧的山头却没有布置埋伏,而右侧山头是原始森林,山下是灌木丛和杂草,只要通过一块被树、草覆盖的小块开阔地,便能向东南山上突围,遂立即向周恩来作了简短汇报。周恩来当机立断,指挥大家边打边退,很快越过了开阔地。

  敌人发现周恩来等人的突围意图后,发起了更猛烈的进攻。陈友才一面指挥部分战士在汽车附近顽强还击、牵制敌人,一面组织人员奋力掩护周恩来边打边撤。敌人见陈友才身上穿的是黄呢子制服,面孔身材与周恩来相似,且指挥镇定,以为他就是周恩来,于是,长短武器的火力像暴雨一样朝着他射来,他立刻被子弹打得像筛子一般,但他挺立着,久久没倒下来。因陈友才的衣袋里有“周恩来”字样的名片,所以这伙人就更加认定陈友才是周恩来了,遂在他的遗体上连捅了数刀。见阴谋已经得逞,这股敌人才嚷嚷着回去交差了。

  这次崂山遇险,最后只剩下周恩来、张云逸、孔石泉、刘九洲4人脱险。周恩来等人突围之后,顺着山沟,穿过树林,越过一座大山,来到南三十里铺检查站。待驻扎在延安的一个骑兵连赶到,周恩来立刻命令他们迅速赶赴现场。而此时,敌人早已逃之夭夭,现场只有被打坏的汽车和烈士们的尸体。

  当布满刀痕和溅满陈友才鲜血的一条毛毯交到周恩来手中时,周恩来禁不住泪流满面:“友才是替恩来死的,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他!”

  事后延安保卫部门查明,此事系以李青伍、姬延寿为首头目的国民党政治土匪所为。红军前后用了近一个月时间,终于将这股土匪消灭,并生擒了土匪头目李青伍、民团头目姬延寿等,分别在延安甘谷驿、三十里铺、安塞河底坪等地将之处决。


  5、握手的故事

日内瓦.png

                       周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4年周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时,美国著名的冷战狂人、国务卿杜勒斯曾下令与会期间,美国代表团任何人不得和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由于杜勒斯给美国代表团有这样一条禁令,所以日内瓦会议一结束,便传出了两条花边新闻:一是周恩来和杜勒斯在会间休会时不期而遇,当周恩来伸出手想与杜勒斯握手时,杜勒斯却旁若无人地离开了,弄得周恩来很尴尬。二是说杜勒斯勉强与周恩来握手之后,随即掏出手帕,将手擦了又擦,然后把手帕揣进衣袋,以此羞辱周恩来。谁知周恩来一见,也掏出自己衣袋里的手帕,将手擦了一下后随即将手帕丢进了垃圾桶,回击了杜勒斯。其实,这两则花边新闻是人们编造杜撰的。但这一编造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据当时在场外交人士们回忆,当年的日内瓦会议开的时间很长,共有40多天,美国代表团从与会那一天起,就决心不让日内瓦会议达成任何和解协议。所以杜勒斯只出席约一周的会议就于1954年5月3日回国了,留下副国务卿史密斯主持美国代表团的工作。这位史密斯先生在二战时是带领美国部队在欧洲同德国法西斯作战的美国将军,他在个人观点上是愿意与新中国友好的,对美国政府采取敌视新中国的做法也是有保留的。据说他在私下里还表示过不同意杜勒斯不准与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的作法。

  据周恩来的英语翻译浦寿昌说,有一天在宴席上,史密斯曾主动端着酒杯走到他身边同他攀谈。史密斯夸浦寿昌英语讲得好,是地道的美国腔,还问他是在哪儿学的。浦寿昌也很友好地和史密斯应答。史密斯又赞扬中国的古老文明,说了许多与中国友好的话。浦寿昌回住地后立即向周总理作了报告。周恩来听后对浦寿昌说:“好啊,既然史密斯愿意而且敢于同我们接触,那明天休息时,我找他谈谈。”

  第二天会间休息时,当史密斯一个人走进会场吧台去喝咖啡时,周恩来就在王炳南的安排下不经意地也走向吧台,结果和史密斯刚好相遇。因为周恩来事先已经知道史密斯对中国的态度,就做出要跟史密斯握手的样子。这时,史密斯右手夹着雪茄,左手端着咖啡杯,见周恩来要跟他握手的样子,连忙把原来端在左手的一杯咖啡迅速换到右手,以此向周恩来表示歉意:你看,我右手正拿着东西,不便和你握手了。但史密斯笑容可掬地和周恩来打了招呼,还主动用他的胳膊和周恩来的胳膊碰了碰,表示友好。随后,他又一次赞扬了中国的古老文化,美丽的河山。还说,他特别喜欢中国的瓷器,在他家的客厅里,就陈列了不少中国瓷器。史密斯的这一作法既没有违背杜勒斯的命令,也表达了他的个人意愿,在当时的中国代表团内传为佳话。也就是后来被人们传为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原型事实。

  日内瓦会议快结束时,史密斯还曾在非正式的场合主动与周恩来攀谈,微笑着对周恩来说:“会议即将结束,能够在这里和你认识,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你们在这次会上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希望不管朝鲜也好,越南也好,都能恢复和平。”史密斯话说得非常友好,但仍避开与周恩来握手,那是军人出身的他不能违背上司命令吧。

  当时周总理得悉杜勒斯敌视中国的态度后,仍然交代我国代表团全体人员:我方工作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遇上美国代表团的人都不要主动伸手要求和对方握手;如果美方人员主动来握手,礼尚往来,我们不要拒绝。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在北京同尼克松会谈时还饶有兴致地对尼克松说:“我给你讲个故事:杜勒斯的副手史密斯想同我接近,但又不好破坏杜勒斯不准与我们中国人握手的诫条,他右手端着一杯咖啡走到我的面前,又不好用左手跟我握手,就拉了一下我的胳膊。”说得尼克松和在场的人都哄堂大笑起来。


  6、急智应对西方偏见人士

         063104ec2f0189200310eba016ecf5c.png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西方记者抱有偏见,因而为难周恩来总理,问了许多刁钻、古怪的问题,想挖苦、刁难周总理,却被周总理急智和机智地一一化解了。

  为什么叫“马路”?

  有外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在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想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周恩来则沉稳不乱,反应迅速,回答幽默风趣。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的“马”,这是拆字、解字式的急智应对。

  为什么低头走路?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随同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

  周总理的回答,自信优雅而不失风度,形象地描画了中国人步步登高而美国人步步下滑的景象,让美国官员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中国有没有妓女?

  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很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然,议论纷纷,难道新中国还有妓女?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很坦然地补充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周总理的回答既表明了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揭露了一切妄图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的良好社会风气,与台湾存在的萎靡不振,形成了鲜明对比。周总理一语破的、一箭双雕地回击了西方记者的故意挑衅。

  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他便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了。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周总理说美国产钢笔是抗美援朝战场的战利品,使这位美国记者丢尽颜面。记者往往有意为难周总理的提问,却常常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已脚的闹剧。

  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恩来总理:“请问总理阁下,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涉及国家机密,不可能直言相告,总理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又说,“中国人民银行有全国人民做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人民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货币。”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面对西方记者嘲笑中国穷,国库空虚时,周总理有意回避问题的实质,以人民币总面额替代总金额,堵住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损害招待会和谐的气氛。周总理语言风趣而又铿锵,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和外交家的睿智,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让人折服。

  谁是第一美女?

  有一次,一个外国嘉宾问周总理:“总理先生,您见过世界上第一漂亮的女人吗?”他以为自己见过美女如云,有点儿想嘲笑周总理夫人的意思。周总理不可能知道世界第一美女是谁。但他却说:“见过对方。”“是谁,在哪里?”周总理说:“是我夫人,在我家里。”对方哈哈大笑:“您夫人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周总理说:“是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我眼里,我的夫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否则我不会娶她。”

  周总理是世界上少有的忠贞之夫。他的回答既赞美了夫人邓颖超,又反讽了这位嘉宾的自大、无知、世故、轻浮。

  全国有多少个厕所?

  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总理先生,你们中国人口众多,你知道你们中国有多少个厕所吗?”这是一个非常刁钻的问题,总理是管理国家大事的,怎么可能准确记住全国有多少个厕所呢?大家都在瞪大眼睛等着周总理的回答。周总理不假思索地说:“两个。”这位西方记者有点儿蒙,问:“你们中国人口那样稠密,只有两个厕所,怎么行呢?”周总理说:“我们中国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男人,一种是女人。所以我们的厕所只需要两个。”

  周总理对中国厕所的概括,既符合情理,又反讽了西方记者的见识浅薄,自大无知。

  为什么要吃“纳粹”?

  1950年代初,有一次,周总理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招待外宾。这时上来一道汤菜,汤里的各种蔬菜都雕刻成不同的图案,真正是色香味俱佳。然而,冬笋片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外宾见此大惊失色,忙向周总理请教,这是何意?周总理也感到十分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

  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什么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这充分体现了周总理的机智幽默,妙语解难,巧妙化解外宾的不解和讥讽,这不仅维护了东道主和国家的尊严,还宣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