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新战士经过三个月新兵连艰苦生活后,下到老连队后,心里都特别期盼能够开启自己热血沸腾的军旅生活,这种期盼是男子汉从小打大日积月累的形成,而随着参军到部队,越是新兵连苦和累,就越是期盼赶快下到老连队,什么站岗放哨、巡逻警戒啊,什么武装越野、长途奔袭啊,那简直了。
而唯独老康一点兴致都没有,因为他太熟悉部队了,但凡每个部队子弟,尤其是男孩都会寄托了军人的父亲绿色情怀的延续的光荣使命,因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只要一到寒暑假都会被送到父亲的部队,直接扔给一个连队,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因此对连队的生活恐怕没人比我们更熟悉了。
凡是都有正反两面,老康说:“要说好的一面,毕竟自己从小时候起就在部队大院里就耳濡目染,所以我适应的很快。而说到不好的一面,因为太熟悉,所以没有新鲜感,被老兵们感觉不像其他新兵那样充满激情,干什么都你追我赶,而我却显得有些不够兴奋。”
是的,正如老康所说的那样,在短暂的英雄部队荣誉感过去后,就是连队日常严谨而细碎的军营生活,这种生活对于新兵来说是煎熬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有规律和制约的,甚至包括吃饭时间都是有要求的。这对于刚踏入军营的新战士来说,要养成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言行举止绝非一日之功,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开始培养和养成,把中国军人雷厉风行的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
要养成军人的言行举止就要从最基础的学习军人的一站一行,一举一动开始,这是最枯燥但也是最必须的基本功,这一点每一个从军营里走出来的老兵都有深切体会,不管离开部队多少年,当过兵的人永远说话嘎嘣脆,嗓门大,中气十足。走路甭管多大年纪,即使腰不再挺拔了,但是摆动的双臂和走路的姿态依然能够一眼就看得出来,此人当过兵。
话是这么说,但是做起来却不是轻松的事情,部队有句术语叫做:“军号一响,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正如老康回忆说的那样:“连队干部每天都会检查内务卫生,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都讲究准时。一天通常是这样度过的:早晨起床号吹响,立即着装,上厕所,接着列队,以班排为单位,先喊口号,然后出操,跑步5公里,回营房练队列。洗漱,准时开饭。早餐后,军事训练或政治学习。午饭。下午军事训练或政治学习。晚饭。饭后,看新闻联播。班讲评。熄灯睡觉。很有规律性、组织性和纪律性。”
老康说的这是一个基层连队每天重复的有规律生活的真实写照,很形象。然而每一个新兵刚下连队也都会经过一段难熬的适应期。曾经我和老康回忆起刚下连队的经历,几乎都一样,今天看来依然忍俊不住。当我讲到因为很多新战士都是怀揣在部队入党提干的朴素愿望而来,因此新兵之间的竞争从下连队第一天就开始了。早晨军号一响,新兵们几乎都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起床后去抢扫帚、拖把,抢不到的就去冲厕所,结果等集合号响了,该出早操了,新兵们才慌慌张张地跑进队伍,气的班长们直瞪眼。
等早操一结束,新兵们又马上展开第二轮竞争,不是去厨房帮厨,就是抢着帮正在洗漱的老兵们叠被子,整理内务,结果弄出来的被子还很不规范,楞是气的老兵们无话可说,哭笑不得。
老康一听哈哈大笑接过话题:“是的是的,因为我是部队大院长大的,对于这种无厘头的竞争开始也很瞧不起,靠这些想赢得干部的好感,幼稚又可笑。军人嘛,归根到底还是得提高自身的军事素质,掌握过硬的军事本领,这才是硬道理。那时候自己对其他新兵这种虽然谈不上做法嗤之以鼻,但从心里也有些感冒。结果反而受到了班里老兵的友善批评,说自己是干部子弟,有盲目优越感,骨子里瞧不起农村来的战友,听得我竟然找不出反驳的理由,最后反而是自己老老实实向那些勤恳朴素的战友看齐,慢慢改变自认为对部队生活自来熟的潜意识,真正从心态上做到与战友们平等看齐。这时的我,才开始从思想深处第一次触及灵魂的醒悟。那时大约下到连队两三个月后,也正因为这样的认识提升,是自己真正开始从青涩男孩向合格军人转变的开始,现在回忆起来,无疑是人生的一大收获。”
二是关于内务卫生的故事。老康说:“我先说吧,班里每天一人轮值,负责检查全班的内务卫生,提醒大家训练的安排和要求,晚上熄灯前,值勤人要点评一天班里的情况,表扬好人好事,指出存在的不足。这个做法特锻炼人。一些文化低的,腼腼腆腆型的,起初讲不出个一二三来,经过一段时间后,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说话间忽然老康诡异地一笑调侃道:“哎呀,幸亏你也当过兵,不然我这些感受没法和对方展开说,很多都是咱部队的行话。”感慨之余想起来小时候军队的父亲为了从小培养我们的军人意志品质,每天早晨带我们出操,吃饭睡觉都严格按照部队的作息时间约束,那时候心里特别嫉恨父亲,可是长大后,尤其是在部队,为什么一旦认真起来,我们的适应能力就特别快,这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不知怎地,回忆起我刚下连队时候的往事,更多是从被批评到不服气,再到憋足一口气想证明自己。就拿内务卫生说吧,那时候一个班就一张桌子,每个人一个抽屉,一个小板凳,床铺是不允许坐的,必须保存整洁平顺。因为我喜欢画画,就经常把《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等报刊上的插图剪下来收藏,以备出黑板板用,我自以为这样做是为了集体荣誉,最后却遭到班务会全班批评,说我自私自利,报纸是全班战士的精神食粮,你剪的七零八碎的,别人怎么看报。于是我和全班大吵一顿,最后排长找我单独谈话,还惊动了连队首长,副指导员也约我谈心。后来我才慢慢体会到,主要问题是个人英雄主义,忽视了战友之间的感情和体会,说到底是集体观念不强的表现。
当我把这段往事告诉老康后,他眯着眼睛静静地听,呵呵笑着摆摆手说:“这点我可比你强啊,我没有这种苗头和思想,我很很注意和战友们打成一片,我一直很好地维护着全班、全排、乃至全连的集体荣誉,所以我……”
我打断他的话:“所以你才有了后面的英雄凯旋而归……”
或许这是老康内心深处的隐痛,他的笑容收住了,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沉默片刻,他恢复原样,挥挥手说:“咱们聊一聊为什么要当兵吧”
是啊,每个人当兵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们为什么要当兵啊。我对老康说:“还是你先说吧,因为你是独子,按理你可以不当兵的,那你为什么要当兵呢?”
老康一挥手说:“那时还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抱负,我的想法很现实,也很朴素。首先是部队情结,我父亲是1953年参军的,原来他的部队是要开拔朝鲜作战的,后来因故没有去成,转入公安军部队。我从出生开始起,直到初中快毕业了,在部队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的父亲转业了,还把我们一家都从上海带回了苍南老家。你说的没错,本来我是可以不当兵,但是我骨子里毕竟有父亲军人的血脉,而且我经常看到父亲拿着半导体听军歌,那些部队的挎包、水壶、军装什么的,都珍藏的好好的,有时天好会拿出来晒晒。因此我知道父亲心里对部队难以割舍的情怀是无法抹去的,而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我应该要延续父亲的军旅之梦,起码让他可以昂首挺胸地说:“这是我的儿子,也是当兵的,那就足够了。”
是的,或许这就是部队子弟共同的当兵缘由,记得父亲晚年的时候,要去老部队干休所看望住在那里的老战友,我和哥哥开车护送他和母亲去。进了干休所大院,一群老战友正在聊天晒太阳,当父亲下车后与老战友们寒暄过招呼我们哥俩过去和叔叔们打招呼,这些当了一辈子兵的老兵们张口就问:“你们都是从哪个部队回来的?”瞧这口气无需置疑,在他们心里,哪有部队孩子不当兵的,真不知道如果那些没当过兵的大院孩子该怎样回答这些戎马一生的开国老兵们。而当我们老老实实回答曾经在哪个部队服役时,一旁的父亲都会由衷地自豪和骄傲,这种体验我们最能够感受得到,也是晚年的父亲们觉得最正确的决定,每当看到我们有点滴进步,他们都会欣慰地说:“嗯,当年让你们去当兵这条路走队啦,没有部队的艰苦锤炼,哪会有你们今天的进步呢?”而这一点直到此时此刻,我和老康回忆起来,依然会感慨万千,然而老父亲们却都已经不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