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在崔高丽时期的计划机关进县城时机还不成熟,西北沟又变得一片白色恐怖。最佳选择转移太平川势在必行,人多地广、居住集中、民风淳朴、群众基础好。驿马平川留古道,格节河沟太平营。金脉人脉传几代,繁衍着民族豪情。这方圆百里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的闯关东移民。不乏太平军兵英雄好汉后裔,汇聚了社会贤达之士。

  焕然一新的新县委领导班子看中了这里的地气、人气,把县委机关先转移到前二道岗靠近太平川保。因为河西太平川保,姜家屯、耿贵屯、夏崴子、新安村、田家油坊、三角。河东凤阳屯、兴隆四合屯是格节河区委所在地。于罗锅子、刘侉子屯等大围子还有江南大马厍、黑通等都有我们的堡垒户,党员凝聚着千家万户。共产党的工作离不开群众,确定得往人多的地方去。县委已今非昔比,撤换了右倾机会分子。年富力强的上来了,一改朝鲜人的作风,是任期最长的一届,红地盘大发展的一届。改组后的汤原中心县委领导班子是:

  县委书记:周云峰

  宣传部长:黄金秋

  组织部长:刘仲民

  抗日救国会长:王永昶

  团县委书记:李鄧飞

  改组后的游击队领导班子是:

  政治委员:夏云杰

  队长:戴鸿宾

  参谋长:李仁根

  政治部主任:张兴德

  司务长:马德山

  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壮大,敌对势力也越来越猖獗,狡猾。卖国求荣者伪、警、宪、特多已被日本、伪满洲国拉拢收买。坚强的中共县委有游击队的配合;人民子弟兵有县委坚强的后盾。苦苦坚持抗击,故事层出不穷。5?12捣毁‘韩国民会’擒获日本特务和民族败类李广镐;6?15袭击太平川警察住所和自卫团,取得弹药枪支。正告其改邪归正,不与游击队为敌;6?19到黑金河金矿向工人宣传抗日救国,招兵参加游击队;6?21攻打连环窑,先后攻克姜家屯、二道岗自卫团炮台,缴获100多枪支和物资。鼓舞了士气和斗志,受到省委表扬。进而走出太平川向西北和西南挺进。摧毁了黑金河金矿、亮子河金矿、吉星沟、打眼沟、西北沟、仙马沟、浩良河、三道流、洼丹岗等地伪军、警察、地主武装据点。肃清了格节河、汤旺河两岸地面武装据点。扩大了红区,扩大了队伍。游击队打到哪,县委就把革命组织建到那里。

  格金河西岸太平川,东岸兴龙屯是方圆百里的大围子,没放荒之前就有旗人居住。当是三姓派生出来的一股满人,孔姓、范姓、朱姓、藤姓、崔姓等。多系驿站兵甲之后,大清子民。后有太平军兵勇被发配到金沟强迫掘金。不乏有命大者勇士逃脱‘太平营’藩篱,或携带金沙。或带死不活,走投无路。来到民间,繁衍了些许后代。大清国民风延续多年。

  有志记载,《忠节篇》光绪32年朝廷给予孔范氏白授银章一座“节励松筠”匾额一架。云:“节妇孔范氏,原籍吉林依兰县,范广新之长女。年十八岁于归山左孔氏宪周为妻。秉性贤淑,事翁姑克尽孝道。生三子二女,长子庆余,次子庆海、季庆江。嗣因夫兄宪和由山东原籍来寻父,节妇询知家有老母,辄欲接取同居。不意翁、夫相继病故,时节妇二十七岁。号泣几不欲生。赖夫兄宪和晓以养生送死大义。节妇乃节哀抚养子女成人。因劝夫兄宪和旋里接取老母。母至,节妇倍加孝养,于光绪三十二年,阖家迁至太平川居住。节妇矢志冰霜,历二十余年如一日。事姑尽孝,事夫兄尽礼,教子有方,乡里戚谊,羡慕殊深,尤恐其行事泯然无闻。遂共请诸太府,照例褒扬。”

  《孝友篇》孔宪和者,原籍山东福山人,父昭魁,母刘氏、弟宪周、宪和生甫数岁。父因年荒出外谋生,宪和上事慈亲、下抚幼弟十余年。至二十一岁出外寻父,遍历关东三省,奔走数千里。年余无父耗,始旋里,复遣弟宪周寻父数年,久无信音。适邻人郑姓由吉林归,云“宪周父子在吉林三姓东北大砬子地方,开设小铺生理。”宪和闻知,又辞母往季,始得见父。遂劝父归家,父以开有生理,迁延不果,欲为宪和成室。宪和因母在家日不得一饱,辞不婚娶。延至是年六月,其父因病身故,宪和哀哭死而复者数次。次年,弟宪周亦病故,遗妻范氏年仅二十有七。生有三子二女皆幼稚。宪和际此,抚孤寡、谋生计,十年未得还乡。幸籍邻人郑某之便,岁寄数金赡母。至前清光绪二十五年冬,始旋里接母就养。及抵家,母适在病中,宪和焚香吁天,祈以身代。昼夜侍汤药,衣不解带者两月,始就痊可。所有带来川资,半为药饵耗去,于二十六年三月,奉母徒步就道,行五十余日始抵吉林。是年秋,母与议婚,宪和泣云:“吾父辛苦半生,未得一日奉养。薄有余资,皆吾父所留遗,何敢籍以图安逸;况三侄均已成立。孔氏有后足矣,卒不娶。光绪三十二年,侄庆余在太平川领荒地一段,因率家属移此务家为业,至民国元年十月,尊母命,过继侄庆江为其子。其弟宪周第三子也,迄今,一门孝友,远近称羡。宪和教训子侄,均有法度;事母至孝,年六十余孺慕之诚不减孩提。友至其家者,见其长幼怡怡,孝悌之心不觉油然而生,故详述其行状事实。闻诸大府,于民国十年五月,奉大总统令,赐予黄绶银章一座、‘至性过人’匾额一架。

  《义行篇》民妇孔刘氏,原籍山东福山县人。于前清光绪三十二年举家由吉林三姓迁居太平川。系山东福山县孔昭魁之妻、汤原县民孔宪和之母、甲长孔庆余之祖母。生而贤淑,幼秉母训。十九岁于归孔氏。翁姑早逝,佐夫、子勤俭持家。生二子,长宪和、次宪周、适因年荒,夫远出谋生计。二十余载无音耗。历尽艰辛,抚养二子成立,乃命长子宪和出外寻父。时宪和二十一岁,东奔西驰数千里,遍历城乡。年余无耗,恐母忧念,不得已旋里。又二年,复遣次子宪周寻父,行至吉林三姓界北大砬子地方,父子得相遇,又数年无耗,适有邻人郑姓者道及其父子在外做小商贩。次子已娶妻生子,乃复遣长子宪和往寻。乃得相遇,又数年,闻夫昭魁、次子宪周相继病故。氏哭望天涯,痛不欲生。至光绪二十五年,长子宪和迎母就养吉林。三十二年举家迁居汤原太平川,一门孝友,诚该氏训迪有方之所致也。现年八十有九,犹复康强。邻里述其行状大于府,于民国十年五月奉大总统令,给予红授银章一座,“乡里矜式”匾额一架。一门三代,忠节、孝友、义行。民风正气演绎太平川先民。

  历史悠久于县城,有太和驿站肇始,发祥较早。又是三大金沟要道。市井繁华堪比莲花镇、鹤立岗。人口、村屯密集。据农民协会掌握河东占有土地的地主已达344户,富农488户,河西到汤旺河一带占有土地者2655户,佃户1674户。也有工人阶级存在,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佳选。群众在于发动,革命者在于培养,革命力量在于拉拢、团结、聚集。县委和游击队如鱼得水,不失时机的工作。李步客拉拢谢文东、李华堂、祁致中得手后。开始打根据地,壮大抗日游击队的主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