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蹉跎”二字与知青联上了姻,似乎成了知青的专用词。每说到知青必有 “蹉跎”相随,看到“蹉跎”也必有知青相伴。褒也用,贬必用。不知是佐证其学识之渊博,还是彰显其言语之玄妙,其玄机颇为深奥!

       蹉跎一词:自古有之,《明日歌》的千古名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励人只争朝夕,奋进莫等闲,千古励志之佳句也。

蹉跎一词: 很多人认为是高雅之词汇,其实非也。“蹉跎”一词起源于佛家,是手淫的意思,所谓“蹉跎”就是搓龟头的跎。说到这里不免令人脸赤心跳,有些作呕。不知那些热衷于用“蹉跎”修饰自己人生的言者们,能否忆起,当年一日曾有几蹉跎?   
        蹉跎一词:比较生僻,一部《蹉跎岁月》电视剧,让这个词名噪天下。自此“蹉跎”二字,与知青生涯如影相随。因知其意者说,不知其意者也说,继而风靡天下。
        蹉跎一词:究竟是什么意思?词海字典中都有详细解读: 蹉跎就是光阴虚度,一事无成之意。

晋朝阮籍的诗《咏怀》中有:“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意思就是说,晚上纵欲兴致未尽,白日里竟会不自觉的自摸怀念。刚出家的和尚总是难舍尘世色欲的诱惑,蹉跎就成为一时难以克服的习惯,晋朝是佛教传入的初期,所以和尚蹉跎之风盛行。可以想象,蹉跎岁月这里的喻义就是指最开始最艰难的阶段。
      “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晋书·周处传》 蹉跎在此处指年岁已大。

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三国 魏·阮籍《咏怀诗》 蹉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时间过得飞快。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蹉跎”一词,僧有僧行,俗有俗语,文有文言,诗有诗喻。各展其表,各述其意。
       知青涉世,山寨村镇,穷乡僻壤,举目无亲,刨食垄沟,自食其力。其艰难困苦的程度不言而喻,但如果说借和尚蹉跎之风喻意最开始最艰难的阶段,此喻实在过于刻薄,有点缺德。能从浩若烟海的中华文化词汇中,挑出“蹉跎”这个词儿来比喻知青人生经历,真怀疑其言者,当年的语文课,是不是由生理老师代教的?

“ 蹉跎”用于描述知青生涯,其初言者,也算是用心良苦。知青一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经历千差万别,难有一词准确定位,“蹉跎”一词借机而生。在知青问题上“蹉跎”延伸了解读的空间。这也就有了:苦也“蹉跎”,累也“蹉跎”。疼也“蹉跎”,痛也“蹉跎”的泛滥。凡是与知青相关的不如意,不顺心,不如愿,不满意等诸多烦心事,皆归于“蹉跎”之列,乃“万事皆蹉跎”也。

      观知青类影视或书籍,言“蹉跎”者,析其本意:多为迎合政治潮流之需,发心中之怨。直言而无其胆,虚借“蹉跎”为题,混肴视听,诉其哀苦,博世之怜悯。实则旁敲侧击以攻其所怨,发泄其不满,借以捞上几根稻草,添些政治资本而已。

      本文不想在此过多地论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如何如何,因为知青数千万,虽然都同名知青,经历略有近似。但每个人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不同,人脉关系不同,所处的生存环境也不同。人生的幸福感知度不同,每个人的理想与愿望也是不同的。问一千名知青有一千种感受,问一万名知青有一万种不同。“蹉跎”尽管是出自佛语经伦,也无法涵盖一个时代,解析数千万知青的命运。

      不可否认,知青生涯是一段苦难岁月的煎熬。尽管如此,但那个年代是讲贡献,讲奉献的年代。 “听党的话,跟党走,一生交给党安排”,“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些话是当年青年人坚定的思想信念,应该说没有丝毫错误,这句话即使放到今天,也是没有错。可自从有了“蹉跎”之说,知青们困惑了!迷茫了!质疑了!一条光辉的人生路,怎么走来走去黯淡无光了?我的青春哪里去了?我的理想好像被偷换了概念,找寻不到了。说被洗脑了,人的头脑本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在社会的染缸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已。“蹉跎”不是也在洗涤着我们的信念嘛?

       在农村这段时间里,现实社会教会了我们许多现实。这些教科书里没有,老师,教授也都不会教给。可能有些人不以为然,可社会就是这样现实,生活在其中任何人不可能独善其身。 

      人生是要有理想,有梦想。但人不能活在梦想之中,社会是现实的。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社会就在各种利益集团,政党的统治下,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无数的清规戒律,制约人们的思与行。任何统治者,任何政党都不会任其为所欲为,更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一切想往。“人之不如意,十有八九”,个人利益的割舍在所难免,古往今来莫过如此。言“蹉跎”者,为今生没有能上大学而惆怅,并信誓旦旦地说,其后果非常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甚至五十年后,美国对中国芯片的封锁,其罪责也归罪于上山下乡。大学之梦想,这是所有知青当年的梦想,但这只是极少数人能迈进的门槛,对大部分人来说,仅仅就是不切实际的痴想。当年,北京有多少所大学,搬着手指头都能算出来,绝对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心愿。大学不是菜市场,不是谁想进就可以进。能不能走进大学校门,不可知的因素有很多,不切合实际的遐想。污人误己扰世听。

       言己人生“蹉跎”,非自谦也。其项庄舞剑之说,醉翁之意,明眼人焉能不知其谋。只是你即不言明,我又何必说透。即想让人知其意,又遮遮掩掩不明其言,挖坑给别人跳,偷驴让别人去拔橛儿的事,非正人君子所为也。

     “  蹉跎”之论,昌极一时,目前已经偃旗息鼓,但由此产生认知的错觉还再继续,被无限扩展的“蹉跎”解读,把那个时间段的一切不如意,皆冠以“蹉跎”之名。人们的思维上产生了误解,很多知青人都以为当年的艰苦生活就是蹉跎,而频繁运用,这是词语运用上的无心之错。前几年,在一场纪念知青下乡五十年会上亲耳所听,不大也不小的几位领导坐在台上,前言岁月蹉跎,后语贡献巨大,即已蹉跎何来贡献?前言否后语,实乃“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语,令人啼笑皆非之言。

      本文引经据典地说“蹉跎”,无非是想以正视听而已。我是知青,吃过苦受过累。有过无米之炊之困,也有过思亲想家之痛。有过兜中镚子皆无的悲,也有过无奈无助的哀。但我们不是无所事事,碌碌无为之辈,更没有“蹉跎”之为。我们从艰难的困境中走出,我们为国家排过忧,解过难。有过担当,有过贡献。

      我们是知青,我们一路走来,已经承受了太多太多。 “蹉跎”这顶桂冠我们带不起,虽然现在已经老眼昏花,但是,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戴着个人恩怨得失的木头眼镜,是理解不了,也看不透这个世界的。

     最后,我想说几句逆耳之言:老百姓就是老百姓,老百姓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吃好自己碗里的饭,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多想想为国家,为社会做有益的事。不要总考虑国家,社会应该为你做些什么?欠缺你什么?更不要试图想指导中南海的工作,这不是你的本分。你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你不是大海。不要以为你有多么波澜壮阔,无限放大的自我,就是一个肥皂泡,随时面临着破灭的消亡。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