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谋长 第一部 第二章 第2位总参谋长朱云卿(一)                                 

  1931年1月16日,中革军委任命朱云卿为中革军委总参谋部代部长,年仅24岁的朱云卿便成为我军第2位总参谋长。


  一、短暂而壮丽的一生

  朱云卿(1907年-1931年5月22日),原名朱云,字国声。1907年出生于广东梅县辅廷路一个贫苦市民家庭。父亲朱深渊是私塾教师,母亲彭招妹是搬运工人。

  朱云卿少年时常听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一位邻居讲述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故事,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在老一辈进步思想的熏陶下,在朱云卿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爱国主义思想的幼芽。

  朱云卿于1915年在州城洪家祠求实小学(今梅城市塘唇)念私塾,1919年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梅县最好的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县立小学校长杨捷,是"五四"运动后广东高级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思想比较进步。杨校长朱云卿.png以陈独秀、李大钊创刊的《新青年》,作为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读物,规定每周要选学一次《新青年》中的文章,还要求每个学生背熟《敬告青年》一文。国文老师庄劲民先生,也时常给学生讲"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等,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和革新思想,大大开拓了朱云卿的眼界。朱云卿每次都聚精会神地听讲,从而激发自己的爱国主义热情。学校开展的进步活动,朱云卿都积极参加,并成为骨干。县立小学成立学生联合会,朱云卿被选为领导成员,而且担任学校黑板报的编辑。黑板报每周出一期,内容十分丰富,有《新青年》刊物的文选,有揭露当时社会丑态的文章、漫画,有校外的见闻,也有学生的思想动态,深受学生的欢迎。

  1922年上半年,朱云卿在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祖母担心他好管"闲事"会招来大祸,便托人将15岁的朱云卿送到印尼万隆,跟着叔父朱亚球做工。

  朱云卿虽然身居异邦,但拳拳赤子之心就像一团火。他十分怀恋祖国,担忧国家安危。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创办了黄埔军校。朱云卿在印尼万隆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他觉得报国的机会到来了,便瞒着亲人,自筹路费,于1924年12月回到了革命的中心广州,直奔长堤天字码头附近的军校办事处报名,经考试被录取为第三期入伍生。

  12月31日,他带着简单行李,到黄埔军校报到。半年以后,朱云卿以优异成绩结束入伍生学习,升为军官生,编入步兵队。他更加勤奋努力,无论军事理论,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三民主义有关课程,他都学习得非常认真,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迅速提高。

  在黄埔军校,朱云卿刻苦学习军事知识,努力学习周恩来、肖楚女、恽代英等讲授的革命理论,研读马列著作,积极参加各种军事训练。朱云卿参加了中共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反动的"孙文主义学会"分子作坚决的斗争。

  1925年秋,朱云卿参加了平定滇军、桂军叛乱。同年10月,广东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朱云卿参加学生军,参加了讨伐叛军陈炯明的斗争,转战潮汕、兴梅一带,为平定东江 、统一与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朱云卿在战斗中机智勇敢,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受到周恩来的赞扬。1925年,朱云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1月,朱云卿从黄埔军校毕业。1926年秋,中共党组织派朱云卿任中共北江特委委员,负责北江农军学校工作。11月,首期农军学校开学,朱云卿制订了《培养训练政治觉悟和军事水平较高的农民武装斗争骨干》的办校宗旨,并兼任军事教官。

  1927年3月,朱云卿带领北江农军学校第二期学员击败了袭击农会的曲江县龙归乡地主武装。4月下旬,北江地区各县农军千余人集结韶关,成立广东北江农民自卫军北方总指挥部,朱云卿任参谋长。他于6月15日抵达武汉,任农政训练班主任。在武汉期间,朱云卿经常与毛泽东接触,及时将毛泽东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传达给北江农军,要求大家提高对汪精卫的警惕。不久,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由于北江农军在思想上、组织上都作了准备,几无损失。并很快与中央取得了联系。

  1927年8月朱云卿以东征讨蒋名义,率北江农军开赴九江,转乘火车到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 。1927年9月9日,朱云卿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震惊全国的秋收起义。9月29日,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三湾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朱云卿担任该团参谋长,并随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在宁冈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红四军成立之后,1928年夏,朱云卿出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长。他率部取得草坳、龙源口大捷。1928年7月,在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红四军三十一团反击敌人进攻江西省吉安永新县时,他任中路行动委员会指挥,围困敌人于县城长达25天后主动撤离。

  8月下旬,朱云卿和三十一团党代表何挺颖率三十一团留守井冈山,他巧设疑兵凭险抵抗,击退了国军四个团的轮番进攻,并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1929年1月,朱云卿跟随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在大柏地、长岭寨战斗中,朱云卿所率三十一团承担了主攻任务,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战功累累。3月,红四军在长汀整编,他调任红四军参谋长,任职期间,朱云卿积极协助毛泽东、朱德主持起草并组织实施战役战斗计划,为了给毛泽东、朱德当好参谋。他刻苦钻研战略战术,经常深入连队,与士兵共商作战方案。他的作风细致,既做到全面传达军部做出的作战方案,又能同下属干部认真研究,提出具体、明确的行动细节、行军路线、宿营地点,为打胜仗作好一切必备的工作,为毛泽东、朱德所赏识。

  1929年10月,朱云卿随朱德率红四军一、二、三纵队开向东江,协助朱德制订出击东江的作战计划,取得虎头砂、松源、新铺、梅城几个战役的胜利。12月,朱云卿参加了在上杭古田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积极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古田会议后,朱云卿协助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转战江西,扫荡敌军,推翻国民党的反动地方统治,建立红色政权。

  1930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在长汀成立,朱云卿任参谋长。8月,红一方面军在湖南永和成立,朱云卿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兼红一军团参谋长、红四军参谋长。

  1930年底,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役中,参谋长朱云卿协助毛泽东、朱德制定计划,部署部队,指挥作战,对全歼张辉瓒师,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称赞他为"得力助手"。

  1931年1月15日,苏区中央局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项英为代书记和军委主席,毛泽东、朱德为副主席。1月16日,中革军委任命朱云卿为中革军委总参谋部部长(总参谋长),这样,年仅24岁的朱云卿便成为我军第二位总参谋长。

  1931年3月,朱云卿主持编写了关于游击战十条原则的通令,提出扰敌、堵敌、截敌等方法,丰富了红军游击战的基本原则。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这是毛泽东在第一次反"围剿"时为苏区军民誓师大会作的一副对联,也是红军反"围剿"战略方针的高度概括。

  朱云卿是这一方针的坚决执行者、积极实践者,同时亦对丰富、完善这一方针做出了贡献。为了粉碎敌军的第二次"围剿",红一方面军总部连续于3月7日、17日发出《通令》、《训令》。其中,3月7日的《通令》就是朱云卿主持草拟的。此《通令》非常重视地方武装的作用,将赣西南地方武装已组织的5个指挥部;进一步划为9个作战区。命令地方武装除在指定地域作战外,均须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十项任务。这些战术原则在第二次反"围剿",以至其后几次反"围剿"中均发挥了重大作用,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游击战争理论。

  1931年5月初,红军正处于第二次反"围剿"期间。至5月15日,红军横扫700余华里,打到中村附近时,朱云卿英勇负伤,被安排到江西吉安东固附近的红军后方总医院进行治疗和养伤。然而,红军没想到的是,该医院的院长陈紫丰已经被国民党收买。5月22日,在叛徒陈紫丰的策应下,国民党特务偷偷潜入朱云卿的病房,用有毒的匕首将朱云卿同志刺死在病床上,时年24岁。可悲可叹啊,我军早期优秀的高级军事将领就这样不幸断送在敌人阴险毒辣的诡计之下!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