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谋长 第一部 第一章 首任总参谋长刘伯承(四)
二、军中孙吴贡献突出
9. 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斗发生于1938年,主要是为了粉碎日军对晋东南地区的围攻。1938年4月4日,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集中第十六、第二十、第一0八、第一0九师团各一部,共三万余人,由平汉铁路上的元氏、邢台,邯长、临(汾)屯(留)公路上的长治、屯留,同蒲铁路上的太谷、榆次,正太铁路以南的平定等地,分九路从东、南、西、北四面围攻晋东南地区的八路军和国民党军。八路军总部遂以一二九师七六九团、三八六旅和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由辽县以南转至日军合击圈外的涉县以北地区,隐蔽待机;令一二九师直属团、决死一纵队以及配属给八路军指挥协同作战的国民党第三军、第十七军、第九十四师、第一六九师等部担任钳制和疲惫敌人的任务,同时,令晋察冀军区和一二0师以部分主力向平汉、正太、同蒲铁路出击,牵制日军,配合晋东南反围攻作战。
4月10日前后,日军入侵沁源后,被决死一纵队和友军一部包围。由榆次出动的第一0九师团一部被一二九师独立支队阻滞于道坪、阔郊、马坊一带。由祁县、太谷出动的一0九师团另一部,被友军一部和八路军游击队阻止于东西团城地区。由长治、屯留出动之敌一0八师团两个联队突破友军防御后,入侵武乡、襄垣。由石家庄出动的第十六师团一个大队被游击队阻滞于赞皇以西地区。由邢台出动的第十六师团另一部1000余人,被一二九师先遣支队等部阻滞于营头、浆水以东。由涉县出动的第十六师团一部,被友军阻滞于麻田地区。由平定、昔阳出动的敌第一0八师团一部,由于受到八路军和游击队的坚决阻击,于14日才进至辽县、芹泉地区。这样,九路日军,除屯留、长治、平定出动的三路深入根据地腹地外,其他六路均不能前进。在此情况下,八路军总部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即令转入外线的一二九师主力及六八九团于4月10日迅速由涉县以北地区隐蔽地返回武乡地区集结,伺机歼灭进犯武乡之敌。
4月16日清晨7时,刘伯承指挥第一二九师左、右两路纵队追至武乡以东长乐村附近,对走在河谷中的日军形成了夹击之势,乘机发起了进攻。机枪发出浑厚的射击声,连续射出20多发迫击炮弹,在敌群中爆炸。指战员勇猛地杀入敌群,左刺右砍,将困在河谷里的日军1500余人截成数段。已通过长乐村的日军1000余人,为解救其被围部队,向129师七七二团左翼阵地猛攻。七七二团的十连与10倍于己的日军激战4个多小时,打退了日军的多次攻击,其中1个排全部壮烈牺牲,在后续部队的支援下,他们成功阻击了敌人,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河谷里的歼灭战。长乐村袭击战,共歼日军2200余人,这一胜利对粉碎敌人九路围攻起了决定性作用。此后,各路日军纷纷撤退。八路军、决死队和国民党友军乘势追击,在沁源以南及沁县、沁源间,辽县和顺间又歼敌一部。
4月27日,盘踞长治、高平、晋城日军第一0八师团等部向同蒲路南段撤退,连遭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三四四旅和决死一纵队等部截击,被歼千余人。至此,日军的“九路围攻”被彻底粉碎。
反“九路围攻”历时23天,共歼日军4000余人,收复榆社、武乡、沁源等18座县城,并将敌驱逐出晋东南地区。这是晋东南根据地创建初期关键性一仗,这一仗巩固和扩大了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并为向冀南、豫北平原发展创造了条件。
10.冀南反十一路"扫荡"
1939年1月,日军敌调集平汉、津浦铁路沿线的第十、第一一0、第一一四、第二十七师团各一部共3万余人,由东西两线,分十一路对冀南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夹击冀南平原我八路军主力。为打击日寇,刘伯承将一二九师主力和地方武装分为三八五旅、三八六旅、青年纵队、东进纵队、先遣纵队等几个作战集团,以若干小部队与敌人保持接触,迟滞、消耗敌人,主力部队寻找战机粉碎敌人“扫荡”。
2月9日,东西两线日军在飞机支援和配合下,合击南宫、冀县枣强地区,占领了冀南中心区各县城。当日军向冀南中心区进犯时,刘伯承指挥一二九师各作战集团的主力转至日军侧后,袭击敌人,威胁石德路、平汉路日军的补给线。而留在内线的八路军积极打击侵入南宫、冀县、枣强、巨鹿、广宗的日军,消耗和疲惫敌人。
2月10日,陈赓指挥三八六旅集团在香城固一带给敌以沉重打击,取得了香城固战斗的胜利,成为此次反“扫荡”的重要转机。日军受到严重打击后,只得于3月初停止了“扫荡”。
此次反“扫荡”作战,从1939年1月至3月,一二九师等部队共作战100余次,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11.百团大战中的正太榆辽战役
1940年夏秋的榆辽战役,是在山西省的榆次和辽县之间地域进行的一系列战斗。从山西阳泉南下,经过平定、和顺、辽县到达榆次的这条公路,是日军突入太行山根据地最长的一条公路,其中榆次到辽县之间地段,全长45公里,日军在沿线设置了8个据点。守卫榆辽公路的日军主要是独立团混成第4旅团第13大队,约1000多人,分驻于榆次和辽县之间公路地域。在和顺、昔阳至榆次之间的地域,驻有2个大队,这些兵力与榆辽公路的日伪军相互呼应。
刘伯承根据战役意图,把参战129师部队组成左翼队和右翼队。左翼队由386团和决死第1纵队各2个团组成,主要任务是攻占榆次、沿壁、王景等据点。右翼队由358旅附第32团组成,主要任务是攻取管头、小岭底等日伪军据点,以部分兵力守卫辽县以西的狼牙山,阻击日军向西增援。此外还以新编第10旅组成平辽支队,主要任务是破袭平辽公路;以太岳军区第17、第57团组成沁北支队,主要任务是破击白晋路沁县至分水岭地段。
为了迷惑日军,在榆辽战役之初,刘伯承运筹帷幄,9月20日,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即以部分兵力突然袭击长治机场,击毁日机3架,击伤日机1架,破坏了部分机场设施。正当日军把注意力放在防护长治机场上时,另一场更大规模的战斗又悄悄地开始了。这就是刘伯承指导战争的高明之处。
9月22日,刘伯承在宋家庄师指挥所下达了进行榆辽战役的命令,决定以突然袭击的手段摧毁榆辽公路上的日军据点,进攻辽县,相机收复辽县。这份命令特别指出:“如某些据点之敌较久顽抗时,则以各种必要手段,如强袭、坑道作业等,力求克复之。”
9月23日夜晚,榆辽公路上袭击日军各个据点的战斗一齐打响了。右翼队顺利攻占榆辽公路上的小岭底、蒲上等日军据点。左翼队一部攻克沿壁、王景等日军据点,主力向驻守榆次的400多名日军发起攻击。
9月24日,左翼队经过一夜激战,攻占了榆次城的大部分地区,残敌退向榆次中学,这是日军设在榆次的一处核心阵地。日军凭借坚固工事,依仗有飞机掩护,负隅顽抗,不时地施放毒气。八路军攻城部队连续发起3次强攻,都没把榆次城攻破。指战员们遵照刘伯承的指示,仔细分析敌情后,决定改进方法,采用紧迫作战。这时候,部队一面继续对残敌进行攻击,一面组织人员挖坑道,并把坑道逐渐挖到日军的核心阵地。
9月25日下午4时,一段隐蔽的坑道终于挖到了日军的碉堡底下。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日军主碉堡西南面的外围工事被炸毁了。早已等候在工事旁的突击队员冒着烟雾,迅速冲向日军主碉堡,一架架云梯很快架到12米高的碉堡上,手榴弹雨点般地落在碉堡里。碉堡内的日军被巨大的爆炸声惊得失魂落魄。
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八路军攻占榆次县城,歼灭日军中队长以下400多人,缴获各种火炮12门,轻重机枪17挺,步枪200多支。
9月27日拂晓,右翼队向辽县以西的石匣发起攻击,激烈的战斗一直进行到天黑,八路军指战员占领了石匣。
9月28日,左翼队和右翼队调整部署,准备协同新10旅进攻辽县。这时候,驻在和顺、武乡的日军同时出动,援助辽县。由于敌情变化,八路军总部命令部队停止进攻辽县,以一部兵力牵制南下之敌,其余兵力转移,准备在红崖头、官地垴地区伏击日军。第129师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即组织部队转移,并于29日24时将管头的日军据点攻克。
9月30日,天气晴朗,上午9时,左翼队第386旅的部队进至红崖头以南的山地,右翼队第385旅2个团的官兵正向伏击地域开进时,从武乡出动的600多名日军意外地进入预定伏击地区,日军的先头部队正好与右翼队的指战员在途中遭遇。两军相遇勇者胜。八路军有勇敢战斗的优良作风,很快占领有利地形,同日军激战。左翼队第386旅迅速向日军的后尾和侧翼发起攻击。
日军指挥部得知增援部队在途中遭遇八路军,陷入西面包围之中,立即调了8架飞机来掩护。被围日军看到空中转来转去的飞机,即命令部队抢占周围高地,负隅顽抗。八路军指战员向被围日军连续发起10多次攻击,激烈的战斗进行了数十小时,歼灭了数百名日军,其余日军依托已经占领的有利地形,继续顽抗。
正当两军在临时阵地上处于对峙状态时,日军的增援部队赶到了。
八路军总部鉴于战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决定结束战斗。
10月14日,日军的一支运输部队在和顺至辽县之间的公路上行进。129师得知这一情报后,事先在弓家沟设伏。当日军的运输队经过八路军伏击区时,遭到猛烈打击,40多辆汽车被击毁。
榆辽战役,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遭到八路军第129师指战员的歼灭性打击,先后被歼灭近1000人,仅100多人得以幸存。榆次城内日军储备够用1年的粮秣、武器和弹药,全部被八路军缴获。
12、上党战役
1945年8月下旬,国民党军第二战区阎锡山部5个师1.7万余人,在日伪军配合下,侵入晋冀鲁豫解放区腹地长治(古称上党郡)地区。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等指挥太行、太岳、冀南军区3个纵队及地方武装共3.1万佘人,于9月10日发起上党战役,收复屯留、潞城、长子、壶关等城镇,并围攻长治。阎锡山急令8个师共2.3万余人,由太原、榆次南援。刘伯承以一部兵力继续佯攻长治,主力秘密北上,预伏于屯留、篪亭之间地区。10月2日,解放军对进入预伏地区的阎锡山援军发起攻击,激战4昼夜,将其大部歼灭。8日,长治守军向西南撤退,解放军奋起追击,至12日晨,将其聚歼于沁河东岸的将军岭、桃川地区。
此役,共歼国民党军12个师计3.5万余人,缴获火炮24门、机枪2000余挺、其他枪只1.6万余支,上党战役歼灭的阎锡山部队占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对于阎部是沉重打击;此战役解除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直接威胁,从此,晋冀鲁豫解放区日益巩固,成为后来我党夺取全国政权的重要基地。
上党战役是重庆谈判期间,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国民党军的光辉战例,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打的第一个歼灭战。这一胜利打击了蒋介石的内战气焰,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同国民党的重庆和平谈判。加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对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13.千里跃进大别山
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刘伯承光辉军事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人马强渡黄河,开进鲁西南,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正在刘邓大军鏖战鲁西南,捷报频传的时候,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雄峙于国民党首都南京与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乃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如遣一支部队控制住大别山,则东可取南京,西可夺武汉,不仅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还可俯瞰中原。刘邓大军迅速直插大别山地区,直逼南京、武汉,就能全面打乱蒋介石的战略部署。
于是,7月23日,毛泽东致电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 29日,毛泽东又亲自起草了一份标有三个"A"字的加急绝密电报:"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赓、谢富治及刘伯承、邓小平不能在两个月以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一部","陕北不能支持"。
此时,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部队经过近一个月的连续作战,已经极度疲劳,而且伤亡较重,亟需休整补充。但刘伯承、邓小平看完标有3个"A"字的电报后,马上复电中央:完全服从中央决定,半个月后行动。实际上在收到电报后的第9天,1947年8月7日的黄昏,刘邓大军的12万人马就在100多里宽的地面上,悄悄的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
这是一着险棋。从鲁西南到大别山远隔千里,前有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天然障碍,后有蒋介石十几个旅的部队穷追不舍,再加上正值酷暑、雨季,河水猛涨,道路泥泞,暑气蒸人,部队本来就疲惫不堪,现在又要马不停蹄地向南奔驰,真可谓困难重重。
摆在刘邓大军面前的第一到难关,就是号称"死亡区"的黄泛区,这里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些坍塌的民房屋脊,积水没膝,深处及脐;即使是无水的地方,也尽是些稀烂的胶泥,前脚起,后脚陷,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17日,刘邓大军战胜困难,胜利通过黄泛区。18日,又渡过沙河。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进军。
原来错误地认为刘伯承、邓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窜"的蒋介石,此时才如大梦初醒,惊出一身冷汗, 气恼得撤了参谋总长陈诚的职务,亲自兼任参谋总长飞到前线督战。蒋介石调来整编85师经过平汉路南下,驻守在汝河南岸,毁了汝河上所有桥梁,全力收缴或砸烂汝河上的所有渡船,并且以猛烈的火力阻击刘邓大军。前有阻兵,后有追兵。情况万分危急,在此紧要关头,刘伯承豪迈高呼“狭路相逢,勇者胜”。亲自指挥部队抢渡,野战军先头部队打的英勇顽强,他们所有的步枪都上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盖,沿途不留一个据点和一个敌人。这样从头天晚上打到第二天下午,8月25日下午,刘邓大军渡过了汝河。
最后一道险关就是淮河。8月的淮河正值雨季,水情变化无常,刘邓大军缺少渡船,被阻挡在淮河北岸。此时,敌人追兵的先头部队已经和刘邓的后卫部队接上了火,形势再次变的紧急起来,刘伯承借着马灯的光亮,手拿竹竿,亲自探测水深。刘邓大军刚刚冒险渡过淮河,追兵就赶到了淮河北岸。不料此时河水突然暴涨。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只得望河兴叹。经过20多天千里挺进,8月27日,刘邓大军终于冲到了大别山。
这一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以来,革命战争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
可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11月,蒋介石在南京主持召开"大别山作战检讨会",设立"华中剿总",随即对大别山进行全面围剿,刘邓大军无后方,缺衣少粮,除自己设法解决饥寒问题外,还要同敌人作战。刘伯承指挥刘邓大军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任务,象一把利刃插进国民党军的战略纵深。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覆亡,加快了新中国的诞生。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