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康,他可算得上纯正的周浦人了,他1963年1月1日出生在上海南汇周浦镇守备一师所属炮团靶场后面一个村子的农户家里,据他回忆,这个生产队应该是周西公社秀龙生产队。
早在六十年代初的时候,守备一师还没有成立,当时老康父亲所在的部队应该是一师前身人民解放军公安十五师。历史记载该部解放后就驻守浦东一带。那时候部队尚处于较为艰苦的年代,还没有像我们后来的部队家属大院,因而那时候部队干部家属如果还没随军的话,只能自己在部队驻地附近寻找可以居住的农户借宿,很难得我的老康同学竟然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儿时的那些往事,说明他是同样是一个怀旧、念旧的人。
老康家中兄妹三人,他是独子,上面有个姐姐,下面一个妹妹。对于像他父亲这样的职业军人来说,儿子就是自己军旅生涯延续的希望,因而出生在军人家庭的老康,命中注定要有一段当兵的历史,不然长大后很难面对老去的父亲目光,这一点老康懂,我懂,我们所有的军人子弟都懂。
老康告诉我,他出生的那个年代,并不是外界想像的宽阔整洁的军营大院和优越感十足的军人子弟,而是与当地农村的孩子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他们,因此儿时的生活是苦涩的记忆。
和很多军人家庭一样,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很多像他父亲这样的连排级干部都遭遇的共同经历,那时候像他父亲这样级别的军官还不够随军条件,于是很多干部家属都会在部队驻地安居下来,等待机会,而老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因为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刚过的艰苦年代,母亲带着刚出生的姐姐从老家来到父亲的部队驻地周浦,把户口落到了当地的秀龙生生产队,借住在老乡家里,他和妹妹就这样陆续出世了。
老康说:那时候的日子非常苦,全家五口人的开销全靠父亲的工资,况且那时候部队还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带头节衣缩食,因此童年的日子是艰苦的。
虽然在贫苦的岁月里成长,然而对于童年的记忆,老康依然是美好而难忘的。他和我说起小时候顽皮的故事,听着听着我忍不住嘿嘿笑出来声,他沉默片刻幽默地说:“嗨,哥们,是不是说到你心里去了?”
是个年代,我啊,那们虽然物质不丰厚,但是精神却很愉悦,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在今天看来无疑是一种享受。
老康兴奋地接着说:“记得吧,小时候我比较玩皮,不过不坏。我爬树翻墙越沟如履平地,整天搞的泥猴似的,常常不是磕破手脚,就是勾破衣裤,没少挨爸爸的抽打。”
还说什么呢?他的这些童年往事,完全就是我的故事,也是绝大多数大院孩子共同的珍藏。脑海里快速闪现出年少的老康,在部队大院围墙上玩攻打城墙的游戏,围墙下一方以采摘的白果等为进攻武器,向正在借着大树上墙的我方投掷,企图阻止老康他们攻城,他勇敢地冲在攻城队伍的走前面,步伐越来越快,眼看就要攻到“敌军”阵地前沿,忽然一脚踩空从高高的围墙上摔了下来,顿时英勇“就义”……呵呵,这样的老康无愧于军人的后代,毕竟血液中流淌着军人的红色基因,那种好斗敢斗的战斗精神是血脉传承,点点滴滴早已深入骨髓,正是这份大院里的孩子特有的血性,为他日后走向血与火的战场奋勇杀敌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后来部队条件改善了,在父亲的炮团驻地附近建造了家属大院,老康一家也搬到了周浦镇西城隍街(西大街)110号的部队大院,那里是他的童年花季盛开的地方,他在这里快乐地成长着,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直到1976年上初中的他,跟随转业的父亲回到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老家为止,这里留下了他无数欢乐的童年记忆。
说起当年在部队大院,老康兴奋异常,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目光里没有了军人的锐利,更多了些许童心,这就是童年无忌的回归。
老康说:大院孩子的生活真的很难忘,没有玩具,但我也玩的很嗨。女孩们踢毽子、跳橡皮筋。我们男孩子玩的花样就更多了去了。从老榆树上锯下一节节粗壮的树木,再锯成一个个方形,用刀片一点点将一头削尖,再用沙皮打磨光滑,这样的陀螺就完成了,找一根结实的竹子一头拴上粗尼龙绳,这就是鞭子。一切准备就绪,几个小伙伴一字排开,蹲在地上左手扶着自己心爱的陀螺,右手举着鞭子,随时准备开战,当裁判员一声哨响,他们立即全力投入战斗。
还有打弹弓,也是自己做的,打玻璃弹子,赢香烟壳,打橄榄核,推铁圈跑比赛;跳人马,一人当马,蹲、半蹲、半站到直立,小伙伴轮流撑背跨过,谁过不去,谁蹲下当马;在地上画着各种图型,双手背在后面跳来跳去;用各种画报纸折叠成豆腐块,用力掀翻地上的豆腐块,掀翻过身就算赢了,叫翻豆腐块……
我们俩越说越高兴,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老康笑眯眯地挥挥手说:“还有、还有啊,我们大院出门过了桥就是周西公社的紫潼大队,那里有一片黄土岗,我们经常在那里搞“红蓝军”对抗,用土土疙瘩当武器打仗,双方进行激烈交战。有次我还被砖块击中头部,当场头破血流。”
说到这里,老康忽然顿住了,他长舒一口气说:“这些童年的游戏看似可笑,其实很多都有着现实意义,是男子汉的斗争,是培养我们军人子弟血性的极好锻炼。难怪我到部队后,一切都是如此顺利,总是特别优秀。我枪法不错,这和打弹弓有关吧,手榴弹扔的远,和抽陀螺有关吧,跳马一跃而过,和爬墙有关吧,单双杠只要求完成1一一5练习,我后来双杠可以完成全部8个练习,单杠稍微差点,但也可以完成7个练习。”
老康深情地说:“正是这些儿时的游戏,培养了我的意志品质和永不言败的精神,这些都成了我当个好兵的法码。”
说起小时候的最深刻的事情,老康记忆中最不能忘却的反而不是那些“英勇战斗”的故事,而是因为贪玩、调皮惹祸被父亲揍的囧事。
那个年代家里的经济条件还非常艰苦,父母几乎是从牙缝里省下来给子女,有新衣服总是第一个给他买,有好吃的也总是给他留着,而他因为年纪小不懂事,经常惹事生非。
快过年了,父母给孩子都买了新衣服,还在他们仨的枕头下面放好了云片糕,寓意步步高升。可是老康在吃好年夜饭后就偷偷穿好了原本应该大年初一才能穿的新衣服,溜出去和小伙伴们玩。结果回到家后早已像泥猴似的,新衣服变得脏兮兮、邹巴巴的。父亲气的忍不住要揍他,还是母亲心疼他,拦住了父亲手里的军用皮带,默默地帮他换洗干净,连夜在煤炉旁烘烤干,用开水杯做熨斗,一遍一遍给他的新衣服烫平。半夜老康肚子饿了,就摸出枕头下的云片糕吃了,结果到早晨,母亲红肿的眼睛带着微笑给他重新穿上洗干净、烫平的新衣服,姐姐把自己的云片糕悄悄塞到自己的手里,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母亲和姐姐的伟大,面对笑眯眯看着自己的母亲和姐姐,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参军后远离家乡的时候,思念家乡和家中的亲人,是每一名军人最深的体会,老康也一样。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身背钢枪矗立在哨位的时候,他常常回忆起小时候的那些难忘的往事,每当想到母亲熬夜为自己洗衣服、烘干烫平、姐姐把自己的云片糕给自己吃的那一幕,总会激动的热泪盈眶,感恩之情、幸福之情溢满全身,瞬间化作奋发图强的军人誓言。
因为是男孩,家里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姐姐,下面一个妹妹,老康格外受到军人的父亲喜爱,经常带他去部队营房转转,看那些战士出操、训练,给他讲述男孩最爱听的打仗的故事。每当部队有打仗的老电影放映,父亲都会带他一起去看,如今谈起这些父亲的点点滴滴,老康十分动容地说:“小时候不懂,只觉得好玩,长大了进入军营,特别是上了战场后,我才明白,之所以感觉都战争并不是特别恐惧,也好像这一切都有些熟悉,其实很多都源于父亲潜移默化的教育,而我却一直给父亲添堵,让父亲为我费心。男儿无以言报,唯有奋勇杀敌报国才是对父亲最好的回报,所幸的是,我没有辜负父亲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