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有时出现的一些行为、动作真让人费解,如何看待他们的这些行为,如何帮助他们度过这一“多事之秋”,是摆在学校与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一般的情况是,首先要把他们的兴趣爱好转移到学习上来,让他们“忙”起来,有事可做。如果这个期间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或许会分散他许多的“叛逆力”。如果这一时期过去了,他们会逐渐归于平稳;二是培养他们一些兴趣爱好,比如,音乐、体育方面的爱好,在球类比赛或者音乐的旋律中释放一些情绪;第三,有条件的家长带领孩子们做一些长途旅行,让孩子们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放飞理想。最后,阅读也可以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实,也可以消解或者转移学生无名的烦恼。
下面的案例是一位老师讲述的一位处于叛逆期的女学生的“出格”行为,很有代表性,值得深思。
案例:“我的课代表”
初为人师的时候,除了一些调皮捣蛋的和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之外,有一个学生是跟老师接触最多的可能也是最早认识的,或许她没有那么优秀,但作为教师却对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我的课代表。
初见她的时候是班主任带我进教室为我做介绍时,让课代表站起来给我认识一下,她留着学生头,厚厚的齐头帘整齐地排列在眼上,有点肉眼泡,嘴巴不自然的笑了一下,两只手在下面打转,可能是害羞,也可能是紧张,脸上几粒雀斑显得俏皮可爱。她叫小陶,成绩中上,由此开始了我们的合作之路,不得不说她是个很认真尽职的女生,每次收作业都标注的很清楚明了。有的时候单独相处,尽管已经很熟悉了,但她总是有一种不自在和紧张。我想她一定是一个乖乖女,生活在父母老师的保护下,中规中矩地上课做作业。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远比我预料的要复杂。我从别的学生口中听说了小陶的“英雄”事迹。她大胆追求同班的一个男同学,被拒绝后扬言要强吻这个男生。如果只是扬言还好,她在一天下午放学后率领几个女同学把这个男生堵在了男厕所门口。这个男生也不甘示弱,打电话叫来了邻班的“大姐大”,这个大姐大到了之后扇了小陶一个耳光,所幸老师们发现的及时,才没有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我是在人群疏散之后得知了这件事。自习之前那些学生跟我说了一下我的课代表的“壮举”,我听到后有震惊、有错愕,但更多的是对小陶的担心和心疼。晚自习下课后已经很晚了,因为小陶没有住校,我原本想给她打个电话,但又怕打扰到她的父母,于是我在网上给她留言。尽管第二天是我的早自习,但我可以想象到此时的她该有多么的羞愧和无助,我想开导一下她,很快她给我回复了,一个劲儿地说自己没事,让我不用担心。在我的再三劝导下,她才跟我倾诉,说自己特丢人。我静静地看着她发过来的大段大段的话,偶尔回复一个表情让她知道我还在。
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么安慰她的,大多应该是老师告诉她别伤心亦或是女孩子应该自尊自爱之类的,但是有一句话我却记了下来,“女孩子,要活出自己想要的姿态”。之所以记住这句话是因为很久之后,她在网上朋友圈发表了一条动态,附上了一张她明媚开朗的照片,并且@了我一下,我知道她长大了,明白了我当时的一些话。当时看到照片的我,除了欣慰,更多的是感动。用爱来温暖孩子,远比惩罚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女孩子,就应该活出自己想要的姿态。
案例中,是一位处于叛逆期的女孩子,也有一位了解叛逆期孩子心理的老师。老师没有丝毫地责骂处罚这位同学,而是与她进行了耐心细致地沟通。沟通的内容其实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老师沟通的方式与情绪状态,她觉得老师是关爱她的。这一次的谈话也许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我们也不要渴望教育的“神奇感动”,但这一事件后老师的看法与做法,让她心里平静,这其实就够了。其实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一般的表现就是,与父母作对;崇尚所谓的“老大”“义气”;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有的孩子或许也希望好好学习,但觉得大家都不学,把“不学”当作一种同伴的认同感,把学习当作一件丢人的事。这在日常教育中也是常见的。所以,当孩子处于叛逆时,需要我们教师与家长应该配合起来教育关心他们。有些反映不太明显的同学,很快就过去了,有些极端的同学,就需要理解他们,引导他们,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措施,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