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提出来多元智力理论,多年来已逐渐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许多西方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加德纳认为,所谓智力就是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其结构是多元的即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
他认为,作为个体,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比如,语言言语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视角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自然智力等。这八种或更多潜在没被发现的智力虽然相对独立,但并不是毫不相干,它们以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组合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力特点。
所以,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对学生的智力特点要有清醒的认识,发现他们的长处与特点,不要“一把尺子量学生”。
案例:这帮“差等生”
我所就职的学校是一所艺术类院校,孩子们的专业是跟美术、音乐、舞蹈相关的专业。他们的性格活泼,外向,甚至有些玩世不恭。我刚入职的时候,真是对他们有些头疼!可想而知,让那些艺校的学生学英语是多么费劲的事情。上课的时候,整个教室的同学们没有几个认真听的。他们干什么的都有。比如:玩手机、看电影、聊天、吃东西、照镜子、睡觉,甚至还有织毛衣的等等,真是五花八门!那时的我,常常想,什么样的家长能培养出这样的“败类”。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好好学习英语?他们就直接回答:“老师。学英语有什么用?”;还有的孩子很无奈地说:“老师,英语就像天书一样,看也看不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上课时就感觉到他们是一帮不学无术,智力低下无可救药的“白痴”。直到有一天的一件事改变了我对他们的看法。那是他们邀请我参加他们年级的音乐会。一开始,我还不愿意去,后来盛情难却,勉为其难地去了。当看到他们在舞台上生龙活虎,魅力四射的表现时,我震惊了。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我反思了好长的时间。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闪光点,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最起码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他们不学英语,或许他们对英语不感兴趣,或者他们在这些方面是弱项,如果能改变教学方法,或许能够避免他们的弱项。此后,我改变了教学方法,改用“兴趣教学法”,用英文歌曲的形式来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课堂教学的秩序与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英语课也受到学生的喜爱。
以上这个案例是反映在艺术类课堂上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学生们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或许他们在这方面接受能力相对差些。刚开始,老师不理解,生气,但后来作为教师认识到了他们智力的差异性,改变了教学方法,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实,认识这一问题,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给我们以深刻启示的:
(1)在学校里有智力“差异”的学生,但没有“差生”。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八种智力的不同组合,每个同学都有其智力的强项和弱项,语文和数学学不好,只能说明其语言-言语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较弱,并不能说明其它方面的智力也低下,所以不能定义为差生,而要注意去寻找其智力的强项,认识到其智力发展的潜在性。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努力地提升各种智力,促使各种智力尽可能地发展。
(2)教育要“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学生的智力各具特色,表现在兴趣、爱好上各有千秋。我们不应该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而应该用“多把尺子”量学生,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种发展机会,让学生的各种智力都有发展的可能。
(3)教育的目的要弘扬个性,培养创造性,让学生全面发展。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个体的多种智力都得到提升与发展,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这里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教育目标的整齐划一,而是指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每个学生的智力又是各种智力的不同组合,有各具特点,这又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立足强项,弘扬个性,加强对学生独特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