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高考政策规定,不公布考试成绩,也不公布参考答案。考完以后不久,就要考生们填志愿,可以说当时填志愿基本是靠个人主观感受,甚至是瞎蒙。我们147团七连有20多名考生,志愿填报北大、清华、中国科技大学等重点大学的不乏其人。当年规定只能填3个志愿,我从小身体不大好,就想学医,老家是杭州,所以第一志愿原本填报了浙江中医学院。但回到家,反复琢磨,感觉把握不大,又听人说,国家鼓励在职教师报考师范专业,就又跑到团招生办,将第一志愿改为新疆师范大学(当时是乌鲁木齐第一师范数学本科班),真是命中注定要当教师了。之所以报考数学专业,是因为物理、化学都有实验,而我从小就手拙脚笨,动手能力差,小学手工课,书法等需要动手的课程成绩都不理想。

填报高考志愿后,接着便是焦急的等待。大约是1978年元月的某天,我接到了体检通知,这说明我的高考成绩达到了最低控制线。我们团的考生是在石河子莫索湾管理处医院体检,我那两天感冒发烧刚好点,几十个考生挤在一辆大卡车,寒冬腊月,寒风呼啸,车一开,冷风扑面而来,冻得我们直打哆嗦。

到了莫索湾医院,按项目顺序体检。在内科诊室,体检医生竟有我小李庄初中同学李红彩,她家也在一四七团十连,曾和我家住同一排房子。她很热情。同去体检的还有学长陈卫平,他是我姐姐初中同班同学,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147团农具厂工作,他有思想,有远见。我上高中时,曾到农具厂学工,陈学长勉励我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对我影响很大。他在工作中自学了高中课程,高考达到了控制线,非常厉害。体检时发现他血压高,我就跟李红彩说,陈卫平可能是紧张,建议让他出去休息一会,多查几次。李红彩答应了,还给陈卫平找了点凉开水,但查了几次,还是偏高(陈卫平学长就是因为体检没过关,当年未考上)。

       0de80295328103e32c4cdbe159d72b3.jpg

               一四七团七连新颜(2022年)

体检回来就开始接受政审,当时七连指导员是我高中同学Z同学的父亲。党支部委员、副连长彭作喜是我的初中同学,他告诉我,全连就我一个上了线,连队肯定支持,鉴定写得很好。我说非常感谢组织的支持啊。望眼欲穿,上苍保佑,体检后一个多月,入学通知书终于来了。全家都非常高兴,一向严肃的父亲,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笑容,我妈妈不断念叨:我家祖祖辈辈终于出了一名大学生了。我专门向连队领导借了一匹马,20多公里骑了大半天,到一营门市部给我哥嫂报信。

我属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史称77级,后来才知道,那年全国共570多万人参加这次高考,有父子兄弟齐上阵的场面。大专院校一共才录取了27.297万人,是建国后高考录取率最低的一次,竞争非常激烈。因为文革10年动乱,高考中断11年,而当时参加高考的有12届乃至13届的高中学生,包括从1966年到1977年这些届,另外还有78届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提前参加高考的,所以13届的考生一同进入考场。实际上有部分65届的落榜生也参加了高考,而且大都考上了,实际上还不止13届,主体上是13届的考生。当时国家原计划招20万人,后来是因为考的人太多,还有相当部分优秀的考生未能录取,于是就决定扩招。不像如今扩招是事前计划好的,当时是临时扩招,非常匆忙,而且一般的七七级大学生是3月初入学,但1977年扩招的考生甚至到1978年的5月份才入学,很多是临时办的专科学校来扩招学生,没有校舍,很多录取进去的大专学生就用非常简陋的校舍,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很特别的情况。扩招以后增加了7.3万人,所以最后七七级是27.3万人,录取率是4.8%。

我们147团有1000多人参加高考,包括中专只录了27人,我们高中75届两个班,共录了15人,我班10人。窦永平成绩超棒,是77年高考新疆理科状元,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孔进山西医学院,张道富开封师范学院,高新成郑州铁道学院,陈斋新疆工学院,胡建斌八一农学院,郑勇石河子医学院,本人新师大,周志芳新师大,耿显民、程立森交通师范。2班录取了5人,张梦鹏陕西师范大学,湛东亮新疆大学,李红星新疆财经学院,王建新、王登元八一农学院。竞争非常激烈!

我能够考上大学,主要是知识比较全面,各科成绩比较均匀,入校后才得知,我的高考平均成绩为77分,当时平均60分就上最低控制线了。虽被称为七七级,但实际上我们是1978年3月初入学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