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朦胧的爱情,刚刚潜入魏巍那二十五岁的心灵,还尚不分 明清晰时,他又马上从静谧的港湾抽出身来,挤进子牙河东战 役、大清河北战役的进军队伍的行列里。

  那充满硝烟、炮声、枪声的日日夜夜里,魏巍身穿农家纺织的 紫花布衣衫,蒙一条白羊肚手巾,腰间掖着手枪,随游击队出没 在青纱帐里,穿行在炮火之中。他铁了心要把自己当作战斗的一 员了。

  冀中平原,青纱帐里,一场攻打敌人碉堡的战斗正在准备阶 段。在密集的炮火下,他和战士们一样,抡着铁锹,朝敌炮楼的 方向挖堑壕。一只只上下挥动的铁锹,一副副流着汗水、带着 枪伤的脊背,霎时间将一条堑壕从战士的脚底下,挖到敌炮楼跟 前;又用一条竹杆,将一束手榴弹送进敌炮楼的心脏,立时,在 一阵“轰轰"的响声中,敌炮楼飞上了天。

  令他感动的是,我们英雄战士、游击队员的智谋和勇敢精 神,敌人无论多么凶恶,碉堡无论多么坚固,也都不能奈何他 们。在敌炮楼难攻的情况下,他眼瞅着战士们发明的“土坦 克”一一把泡湿的棉被盖在八仙桌上,由一人头顶着,冲过敌人 射过来的“弹雨”,一步一步接近碉堡,然后猛地脱身,神速地 将炸药包投进敌枪眼里……

  魏巍简直被那火热的战斗生活所陶醉了。

  这是冀中区全面大恢复的时期,每天都会听到胜利的消 息:完县的鬼子逃跑了;洗源的敌炮楼上天了;白洋淀的民兵活 捉了一队鬼子兵;容城的八路军便衣队缴了一个鬼子连的枪。敌 占区一天天在缩小,解放区一天天在扩大。军民们团结一致,迎 接抗日的胜利曙光。

  今天,当魏巍决定和河间支队一起攻打沙河桥镇鬼子据点 时,创作激情涌上心头,眼前动人的场景立刻化作这样的歌词: “手榴弹机枪掷弹筒,地雷抬杆朝前涌,部队民兵妇救会,杀向 鬼子,轰!轰!轰!' ”

  当他冒着八月的骄阳,行进在战士的行列,亲耳听到过路的 部队也唱着这支歌时,心里的战斗火焰更旺盛了。

  沙河桥镇,坐落在河间县城东约二十华里的地方,辽阔的秋庄 稼中,鬼子的据点兀然而立,俯视着大沙河两岸,它扼守要害位 置,易守难攻。鬼子的机枪从炮楼里伸出来,可以打到任何一个 地方,而进攻的战士,则常常受阻而死于枪下。

  攻坚战是很艰苦的。

  “同志们快吃啊,等吃饱了,接着往上攻!”

  支队长手里抓着悖悖,大口大口地吃着,催促着大家。这 时,大家跳下壕沟,放下枪支,有的扔掉衣服,找到背阴的地 方,坐下来吃着,已经苦战了六天了,炮楼的敌人就是不出来。 战士们一边吃着悖悖,那喷火的眼睛还一直在瞅着象凶神恶煞似 的鬼子炮楼。

  “给,投弹元帅! ”支队长将一个白面悖悖扔给一位穿背心的战士,那战士伸手接过,象球场上接传递来的篮球,他乐 观地说道:“不能白吃咱群众的馍馍,下午,就看咱投弹元 帅的了!”

  魏巍特别喜爱这位外号叫“投弹元帅”的战士,那天在挖壕 沟时,一见到他,两人就熟悉了。魏巍停住手里的铁锹想喘口 气,“投弹元帅” 一把接过来:“你休息会儿,看我的。”说 着,“噌噌”地挖起来,只几锹,就挖出一米多深。魏巍亲昵地 看着他,打心眼里喜欢。

  “他们都叫你'投弹元帅',来,考考你,到底能投多 远! ”休息时,魏巍打趣着他。

  “没多远,四、五十米吧!”说着,那战士挺起魁伟的身 躯,伸出右手抓起一颗手榴弹,又往手掌里唾了一口唾沫,抡起 胳膊,向前一个冲刺,“嗖”地一声,手榴弹飞将出去,象天上 飞翔的一只鸽子,悠哉,悠哉,落到很远很远的高粱地里。等另一位战士跑着取回时,竟呼哧呼哧出了一身汗。

  别人告诉魏巍,“投弹元帅”不仅投得远,也投得快、投得 多、投得准。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全班的手榴弹都给他,他能不 失时机地将敌人消灭。

  又一次发起攻击了。

  远远的炮楼里,敌人的歪把子机枪“哒哒”地叫着,子弹 从青纱帐里隐蔽战士的头顶飞过,扯起一声声鸣响,子弹落处腾 起一团团烟尘,打得战士们睁不开眼睛、抬不起头来。支队长急 得没办法,一个个冲上去的战士,都因敌射击密集,而又一个个 退回来。怎么办?

  正在这时,叫“投弹元帅”的那位战士,收集起五、六颗手 榴弹,捆在腰里,一手又握着一颗,高门大嗓地向支队长请战:

  “队长,我上!"

  黄昏里,他的脸颊淌着汗珠,眼睛喷着火,牙齿咬着下嘴 唇,低姿向敌炮楼接近。他小跑的步伐,溅起一朵朵烟花,足音 踏响在每一个等待战友的心里。不料,敌人的机枪早从高高的炮 楼枪眼里瞄准了他,“哒哒哒”,“投弹元帅” 一下子扑倒在炮 楼下的堑壕里。

  霎时,阵地上死一样地沉静。支队长的心快要碎裂了。这 时,魏巍猛然想起一位战斗英雄向他讲过火烧炮楼的故事,火攻 可以取胜。他立刻对支队长说:“快抱柴禾,烧狗日的!”

  “好!烧狗日的!" 一声令下,大家从远远近近的地方抱来 一捆捆秫秸,冒着敌人的枪弹,巧妙地将柴禾一层层堆到炮楼底 下。魏巍心里想,这是一堆堆仇恨的火啊,这是一堆堆为“投弹 元帅"复仇的火啊!火点着了,你看吧,那炮楼立时变成了一个 大烟囱,烟夹着火,火卷着烟,从枪眼里呼呼往里抽。随着火烟 的蔓延,炮楼里的鬼子一层一层往上退,尽管枪声乱响,也无济 于事。等退到最上层,火越烧越大,简直把炮楼烧成个红铁筒, 鬼子兵招架不住了,哇哇叫出声来。

  这时,等在炮楼下面的魏巍和同志们,心花怒放了,有的拍 手叫起来:“瞧好吧!鬼子变成烧鸡了!"

  不一会儿功夫,只见从炮楼里钻出一个鬼子来,身子一纵, “扑砸” 一声,跳下来了,接着,又是一个,又是一个。可是, 一个没活,都摔成了血饼子。战士们高兴地鼓起掌来。

  “好啊,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几天的攻坚战不成,一把火解决了问题,往日盛气凌人的日 本兵,一朝竟变成烈火中的小鸡。在渐渐黑下来的天幕上,一柱 大火升腾着,象一座通天的“火塔”,映红了半壁天空。这奇观 在“赤壁之战"中未曾有过,在“昆阳之战”中未曾有过,在 “甲午风云”战场上未曾有过,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一卓 绝的反侵略战争中,才奇迹般地出现了。侵略者这“儿戏"般的 下场,活生生反衬出正义与仇恨的力量之所在。魏巍从中又一次 体会到战斗的欢乐。

  战斗结束了。在黎明的霞光里,当他和战友们将“投弹元 帅"的尸体抬回来,掩埋在平原的怀抱时,魏巍又一次受到心灵 的震颤。多好的战士啊,就这样为民族的解放牺牲了,唯一能安 慰死者的是心灵上流出来的泪水,还有静静流淌的大沙河的低 鸣。目睹战争的大沙河啊!你奔腾千年万载,可曾见过这样英勇 可爱的战士?可曾见过如此壮烈的杀敌场面?为我们的民族、为 我们的战士,唱一支赞歌吧!

  魏巍不能平静了。他终于写出了一支赞歌——《平原雷 火》。在这篇通讯里,他倾注了对冀中军民的深情厚意,真实地 记下了滚烧在平原之上的烈火的强大阵势。其中,对“投弹元 帅”专门写了一段,以此寄托他对战友的哀思。

  八月,一九四五年的八月,是在密集的炮声中来的,是在不 断传来的胜利消息中来的,是在魏巍的一片无限美好的憧憬中来 的。大清河北战役胜利结束了,他染一身战斗的烟尘,冒着中秋 的烈日,向冀中军区所在地安平县出发了。

  此行就他一人。他多么喜欢独自一人行走啊!尤其是今天, 他要回到阔别的军区机关了,就要见到那些朝夕相处的战友们 ,谈火烧炮楼的欢乐,谈地道战的胜利,谈冀中大娘对子弟兵 的疼爱。还有,一闭上眼睛就想到就看到的报子营,那座屋檐下 挂一串茄子干、红辣椒的房子里,正坐着一位姑娘,也许正掐着 手指头思念他哩!刘秋华,这位强悍俊美的自卫队指导员,虽然 他俩交往不多,但彼此的倾慕却深深烙印在魏巍的心里,每时想 起,心里都有一种爱情的甜蜜。

  心里想着,脚步一时比一时加快起来。他从荷塘里摘下一片 硕大的象晾帽(北方农村用秫秸皮编织而成的圆帽,夏天用以遮晾 遮雨)似的荷叶,顶在头上,那轻快的脚步声,不时惊飞一只只 野鸟,心里欢腾一阵,又匆匆赶路。他真象一位凯旋归来的将 士,一路巡视战后的田园景色,心中充满了欢欣与自豪。

  太阳落了,他身后拖下长长的影子,炊烟渐渐被夏风吹散, 变成一家家一户户的灯火,一闪一灭地,在远处向他打着招呼。 当夜幕拉下天空时,魏巍正走在长长的千里堤上,此时此刻,他 是想往已久的。尽管战争环境机会很少,还是在少年时代,他就 总是爱一个人寻觅。在黄河边上,耳边听着脚下踏响着的黄土地 的回音,两眼眺望着两岸的景色,心中不断涌起无限欣喜之情。 而每每这时,诗情就“心血来潮”,想象的翅膀飞升起来,心中 产生许多意念,美好的意境随之诞生,诗的女神也就降临了。

  这是多么美好、圣洁、高尚的享受啊!

  千里堤上的夜景足够他享受的了。此夜,魏巍要尽情欣赏和 重新认识一下,我们恢复了繁荣,也恢复了欢乐和笑声的根据地 因为这里,也洒过他辛勤战斗的汗水啊!

  远处的村庄里,时明时灭的灯火透过暗夜,闪闪眨眨;夏风 阵阵吹来,偶尔夹杂着烧玉米的香味。那悦耳的二胡声、锣鼓 声,时时打破夜空的寂静,村剧团演出的《穷人乐》、《翻了身 的万年穷》的河北民歌唱词,一句句,一声声,不断在魏巍心中 激起动情的浪花,他若不是赶路,真想坐在土戏台子下边,美美 看上一出呢!

  就在一天的早上,魏巍瞠了满身露水,沾了满鞋的泥巴,在 炊烟袅袅升起时,回到了饶阳县境内的一个村庄——冀中军区政 治部创办的《前线报》社所在地。

  几个月不见,这里发生了很大变化,似乎人们胜利的信心更 足了,大清河北战役和子牙河东战役的胜利,正鼓舞激励着这里 的群众。农民们正恢复生产,秋收的镰刀声响彻田野,大车小辆 在田间的土路上运行着,鞭梢抽得叭叭响。八路军战士们唱着杀敌 战歌,操练着武器,准备打击进犯的敌人。这些情景,在一个从前 线归来的战士的眼里,更加真切动人。

  事情总是来得突然,又非常奇妙地摆在人们的面前,令人一 点准备也没有,叫你顿时兴奋起来,跌入幸福的深渊里。

  这样的情景,来到了魏巍的身边。在一群女兵的队伍里,魏 巍突然发现了一个身影,军帽罩着一头齐肩短发,苗条的身材穿 一身灰色军装,显得更精明干练。当魏巍从旁边走过时,她那双 明丽的眼睛故意瞅了他,魏巍心头一热,差一点儿喊出声来。这 个美丽的身影,不就是日夜思念的她吗?可是,如今的现实,连 做梦都没想到呵……

  刘秋华入伍了,在《前线报》社做收发工作,这在魏巍离开 时,一点影子也没有。可是现在,刘秋华真的成为八路军的一员。

  “你怎么来了? ”还是在别人不注意时,魏巍悄悄问她。

  “只许你当兵,就不行人家? ”秋华故意逗他。其实,为啥 当兵,这个简单的道理连秋华自己也说不清。八路军在冀中打了 几仗后,在村里要扩兵,村上的大娘大婶们都说,秋华当兵吧, 跟部队走吧,兴许有好日子过,在家也是东跑西颠的,没个安生 日子,倒不如到部队闯荡闯荡。体察秋华心理的姐妹们则这样 说:秋华当兵吧,跟他一块工作去,不然,人家离开家门口到了 江南塞北,你找也找不到了!不知谁劝说的有理,反正秋华入伍了,不但她报名参了军,连她的弟弟刘玉振也报名参了军。也许 她是为父亲的仇恨而来的,她父亲被日本鬼子杀害的情景,使她 永志难忘。村头大槐树下的那一滩血啊,就是从父亲身上流下来 的,父亲的坟上还洒着母亲的眼泪哩!也许她是为爱情而来的,在 这支报效人民的队伍里,有她爱慕的人,有她最信赖的人,入了伍, 穿上军装,就和她走到一块了。她憧憬着一个“神秘的未来”。

  “你晒黑了,前边辛苦吗? ”秋华用眼睛看着魏巍,上下打 量起来。

  他是黑了,白晰的脸上好似涂了一层黑锅烟子,有的地方竟 晒脱了一层皮。眼睛也熬红了,头发压住了耳根。看着看着,秋 华吃吃地笑起来。

  “笑啥?这么高兴!”魏巍问道。

  “看你的衣服,活象炸油条掌柜的!"

  “这有啥奇怪的,滚了几个月的地道,能不脏吗? ”

  是啊,从春到秋,魏巍跻身于游击队员、八路军战士之中, 挖地道、攻炮楼、住土炕,宿地窖,有时,连洗把脸的功夫都没 有,更顾不得讲究干净了。但秋华发现,他的精神蛮好,眉眼飞 扬,笑声滔滔,胸中鼓荡着一股朝气。她暗暗猜测,那鼓鼓囊囊 的挎包里,一定装着他写自战火硝烟中的诗稿。

  “八一五”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象一声春雷,震撼着 战云笼罩的神州大地,硝烟卷着胜利的喜讯,飞越无际的青纱 帐,飞越太行山、长白山,飞越大沙漠、古长城,为吃尽战争之 苦的人民带来了笑颜。人们从低矮的茅屋里探出瘦弱的身子,用 

  惊喜的眼光询问着;人们从高粱地里直起腰身,望着浓云渐渐散 去的天空;人们聚拢在街头巷尾,悄悄议论着这惊天动地的喜 讯……晋察冀啊,从战争的愁云中醒来,无限欢欣;神州大地啊, 张开战争加给的沉重翅膀,向自由而神圣飞翔……

  魏巍被提升为七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的命令与这消息同时到 达,杨成武司令员和李志民副政委通知了他,并叫他连夜出发到 七分区报到,并传达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

  是有意的安排,还是巧合,上级批准刘秋华探家,她的家乡 报子营与魏巍要去的七分区住地——安平县满子村不仅是一个方 向,而且距离不远。两人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趁太阳未落,就 匆匆上路了。

  在深深的秋庄稼长满的田野上,他们象大海里的两只小船, 一会儿冒出小帆,一会又隐进绿苍苍的“绿海”里。长满蒿草, 野藻藜、蒲公英的土路上,荡起阵阵尘土,惊起大肚子蚂蚱。日 本投降的喜讯,为硝烟里成熟的田野带来喜庆的气氛,晚风中 摇摆的高粱、玉米,叶柄摩擦,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啄食 的野鸟飞来飞去,这些自然现象,无不牵动魏巍的心。此刻,他 在思索什么呢?

  是未写完的诗?

  是胜利后的革命进程?

  刘秋华也想这些,但她更想趁此次同行的机会,和他袒露心 中的情思。他们自认识以来,除在公开场合说过一些“大路”话 之外,还没有机会将心中的“秘密”长谈过,她多想趁这难得的 机会和他表白自己的心声啊!

  可是,当她要开口时,又不知怎么说好,只是埋头走路,心 却咚咚地跳着,找不到一句合适的词。有时,她趁梳理头发的机 会偷看魏巍一眼,当和对方的目光相遇时又敢紧躲开了。魏巍心 里也为此刻的机会而激动着,但他似乎也不动声色,尽管走自己 的路,不时倒换着肩上的包袱。就这样,两人走了一段路。爱情 的路啊,此时显得多情又亲近。

  太阳隐进庄稼地里了,黑天幕从天边扯过来,高高矮矮的秋 庄稼已分不清高粱玉米,变成黑糊糊的一片。赶牛声,叫鸡声, 打水声,渐渐隐去,旷野沉静得使人凄冷。两个人的足音此起彼 伏地在路上发出“叭哒,叭哒"的响声,这脚步声虽然秋华听起 来格外亲切,但更爱听魏巍那幽默风趣的“河南腔”。

  最后,秋华说话了: “怎么,你哑巴了?你的话哪里去 了? ”魏巍吃吃地笑了: “这不说着吗?我问你,秋华,你想家 了吧? ”

  “还用问,谁还不想自己的妈妈啊!”

  “小鬼子投降了,你妈肯定高兴,准会给你做好吃的。”

  秋华想起了最爱的饭食,兴冲冲地说:“秫面饼卷小鱼儿、 烙饼裹小葱儿,你去我家也给你吃。”

  魏巍有所触动,一闪念想起了自己已故的母亲,沉吟着说: “若我的妈妈还在,听到这胜利的消息,准会为我买条黄河大鲤 鱼吃,可惜她死得早啊!"

  通过三言两语的对话,秋华第一次“调查”清楚了魏巍的身 世,知道他郑州城里有个家,父母不在了,还有个养育他的二嫂 子,“平民小学”是他读书的地方,黄河岸上有他吟诗的足迹,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曾指点他革命的道路。秋华对魏巍更加尊敬与 爱怜。

  秋华真诚地说:“你妈不在了,还有我娘哩!"这一动情而 饱含分量的话,出自一位少女之口,魏巍顿时热血沸腾,从心灵 深处体会到一种爱的真诚与温暖。

  月儿不知何时升起来了,星星不知何时落下去了,两人边说 边走,竟不知黑夜将尽,黎明莅临。

  当他们走到岔路口分手时,秋华首先站住了,说:“往南 走,过一道坡,穿过一片小树林,就是满子村。给你。”说着,将包袱 递给魏巍。等魏巍接过来,背在肩上,她还不走,痴痴地站在那 儿,灰朦朦的天色中,镶嵌着一个俊俏的影子。

  魏巍说:“你走吧,到了家代我向你妈问个好,过几天我就 去看她老人家。”

  “你走吧,我路熟,一会儿就到家了,不要忘了,假若部队 有行动,来我家告诉我一声。”

  “中!你走吧!"

  “不,你先走!”

  魏巍知道女人的心细,感情脆弱,再推让下去会引来秋华的 更加不快,就转身径直向前走去。

  秋华站在那里,满怀深情地凝望着冥冥夜色中的背影,心头 有一股无名的怨恨与惆怅,使她的身体顿时松软下来,有如失去 了什么,心中一阵空寂。当那副宽大的背影消失在远处时,她才 缓慢地迈开沉重的双脚,怏怏地向报子营走去。

  当魏巍转身再看路边的秋华身影时,已是一片冥色如银了, 只有几棵树远远地立在那里。魏巍心中一阵惆怅,忽然想起刘禹 锡的几句诗来,顺口吟出:“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今朝两 相识,脉脉万重心。”

  怀着爱情的人,脚下的路是短的。当魏巍敲开满子村七分区 首长的房门时,黎明也落进了村庄的怀抱里。魏巍作为胜利的使 

  者,向分区首长传达了日本鬼子投降的特大喜讯,并传达了上级 首长的指示:思想不能麻痹,地道不要破坏。有趣的是,魏巍为 自己宣布了就任宣传科长的命令。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