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孙就是臧文仲,鲁国大夫,很有名望。他在鲁国可算是功成名就,特长之一是善于辞令。《左传》对他为政立国的宏论多有记载,而且其言辞在各诸侯国间广为流传,成为流行语,被认为是时代的智者。楚国的令尹叔孙豹(?)就特别推崇他,认为他立言不朽,这也是他的谥号为“文子”的原因。孔子对此也认可,但对臧文仲的批评还是1234567,多乎哉,不多矣。

  《左传?文公二年》中:“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大意是,臧文仲这老家伙,别看你们把他吹得不亦乐乎,但在我眼里,他却有三不仁,三不知。第一,不重用“坐怀不乱”的展禽,就是柳下惠;第二,设置六个关口,征收过关税,为国贪利,却不利于百姓;第三,让自己的妻妾织蒲席,卖钱获利,为家牟利,就是与民争利,这是三不仁。三不知是,第一,为占卜的大龟盖雕梁画栋的豪华大房子;第二,纵容祭礼把僖公的祭祀位置摆在前任君主闵公之前,这是不合礼法的;第三,因为一种叫爰句的海鸟停在鲁国的东门上,文仲就派人去祭祀祈祷(为此,柳下惠狠狠批评他)。这“三不仁,三不知”表明孔子重视形而上“礼”超过形而下“实际”。那文仲善于执政,长于辞令,却对孔子看的重于泰山的“礼”过于随便,引来夫子的一顿不客气的批评,所以在孔子眼里被认为不智。

  其实更关键的不是他让自己的妻妾编织蒲席与百姓争利,他就算有100位妻妾,能编织多少蒲席?能与百姓争多少利呢?问题也不在于有只鸟落城门上就派人祭祀,重要的是臧文仲“刻而无恩,好尽人力,穷人以威”,这是他母亲对他的评价,很严厉,很不客气。

  臧文仲准备出使齐国,他的母亲送他的时候有一段很深刻的临别赠言:

  “你对人要求苛刻,却不见施恩于人,用人用的太狠,恨不能吸干人家的血,对他人爱逞威风,让人家见了你就怕,所以鲁国人容不下你,让你出使齐国就是专门使得计策。大凡一种奸恶将要发作的时候,必然会在变动之时。陷害儿子你的人,就是利用你出使齐国这件事做文章!你一定要有思想准备,要有戒心。鲁国与齐国是近邻,鲁国的宠臣对你很怨恨,但他们又都和齐国的重臣高子,国子相好。肯定会请求齐国把你拘禁起来。但你若是不去,恐怕也说不过去,那是违命不遵啊,去了又是凶多吉少。为今之计,你必须广施恩恵,然后再出使,以备将来用得着。”

  臧文仲母亲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这些话才是说到他的痛处,也正是如此的知子,才能帮助儿子躲避危难。文仲对母亲的话深信不疑,赶紧托付了平日和自己走的近的大夫,厚厚的赠予他们,这才怀着一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难回还”的心情,出使齐国。

  果不其然,齐国把臧文仲拘禁了,就和他老母亲预言的一样,并准备兴兵袭击鲁国。文仲虽然被拘禁,被自己的“家乡人民”出卖,但仍然心系祖国,急于想办法告诉鲁僖公,但怎么告呢?人家是“袭击”,就是偷偷的攻击,是保密的,你明目张胆让人回去通报,那不是直接往南墙上撞吗?有文化就是好,臧文仲就利用他掌握文化知识的长处,现编了一段书信,跟鲁僖公玩了一场文字游戏,可惜僖公不配合,满朝文武也不配合,这游戏就没意思了,都不知道臧文仲到底想说什么。臧文仲是这么写的:

  “敛小器,投诸台。食猎犬,组羊裘。琴之合,甚思之。臧我羊,羊有母。食我以同鱼。冠缨不足,带有余。”

  你懂了吗?恐怕不懂。你能配合上吗?恐怕难以配合。但有一个人能懂,能配合上,那就是文仲的老母亲。鲁僖公正莫名其妙臧文仲不知所云呢,有一位大夫说:“找臧孙他妈,他妈出身大家世族,懂得多,见识广,国君您何不试着召来问一问呢?”

  于是,鲁僖公召来文仲母亲,问老人家:“我国派臧子出使齐国,今天寄回一封书信,我们谁也不懂他是怎么回事,让您看看吧。”

  臧文仲老母亲还未说话。老泪先纵横下来,此时不看书信也知道怎么回事,想到儿子被齐国拘禁生死难料,哪里是儿行千里母担忧那么简单呢,儿子明明是明知山有虎被迫虎山行嘛,越想越伤心,越想泪越长,透过泪水看书信,没影响任何理解能力,泪花还挂在苍老的双颊,就告诉鲁僖公:

  “我儿子被拘禁在木治了。”

  鲁僖公瞪大双眼忙问:“您是怎么知道的?”

  文仲老母回答:“敛小器,投诸台者,就是齐国有袭击鲁国的意思,并且是里应外合。食猎犬,组羊裘者,就是他们现在正让士兵好吃好喝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出发。琴之合,甚思之者,是说很思念自己的妻子,臧我羊,羊有母,是说让妻子好好对待自己的母亲;食我以同鱼者是故意写错,错者,就是制作锯条,锯者,就是专门锯木头的,就是说在木治蹲监狱的意思。冠缨不足,带有余者,是说头发乱的原来的冠缨都绑不住了,但饥饿难耐使裤腰松的余下一截子。所以我知道我儿子被拘禁在木治了。”

  老人家解释的其实我还有不明白的,不知道鲁僖公他们明白了多少吗?但事实就是老人家说的。鲁僖公就根据此说,陈兵于齐鲁边境,等齐国发兵偷袭鲁国时,才发现鲁国早有准备,只好打道回府,没敢轻举妄动,同时放回了文仲。

  老太太凭见识不仅救了儿子一命,还避免了鲁国陷于一场战火。凭的就是超人的见识和对儿子的深刻了解。关键时刻可不是几句好听话能解决问题的,评价再高,全抵不上一个人的短处所给人留下的把柄以及可以攻击的软肋。


  【原文】

  臧孙母者,鲁大夫臧文仲之母也。文仲将为鲁使至齐,其母送之曰:“汝刻而无恩,好尽人力,穷人以威,鲁国不容子矣,而使子之齐。凡奸将作,必于变动。害子者,其于斯发事乎!汝其戒之。鲁与齐通壁,壁邻之国也。鲁之宠臣多怨汝者,又皆通于齐高子、国子。是必使齐图鲁而拘汝。留之,难乎其免也。汝必施恩布惠,而后出以求助焉。于是文仲托于三家,厚士大夫而后之齐。齐果拘之,而兴兵欲袭鲁。

  文仲微使人遗公书,恐得其书,乃谬其辞曰:“敛小器,投诸台。食猎犬,组羊裘。琴之合,甚思之。臧我羊,羊有母。食我以同鱼。冠缨不足,带有余。公召大夫相与议之,莫能知之。

  人有言:“臧孙母者,世家子也,君何不试召而问焉?”于是召而语之曰:“吾使臧子之齐,今持书来云尔,何也?”臧孙母泣下襟曰:“吾子拘有木治矣。”公曰:“何以知之?”对曰:“敛小器投诸台者,言取郭外萌,内之于城中也。食猎犬组羊裘者,言趣飨战斗之士而缮甲兵也。琴之合甚思之者,言思妻也。臧我羊羊有母是善告妻善养母也。食我以同鱼同者,其文错。错者,所以治锯。锯者,所以治木也。是有木治系于狱矣。冠缨不足带有余者,头乱不得梳,饥不得食也。故知吾子拘而有木治矣。

  于是以臧孙母之言军于境上,齐方发兵,将以袭鲁,闻兵在境上,乃还文仲而不伐鲁。君子谓臧孙母识微见远。诗云:“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此之谓也。

  颂曰:臧孙之母,刺子好威,必且遇害,使援所依,既厚三家,果拘于齐,母说其书,子遂得归。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