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在东屋一直盯着,他想门撞开就遭了,屋里的两个洋兵死尸让他们看到得招来大祸。他霍元甲逃出去不难,剩下的人恐怕都活不成了。他一手拽过六姨太。

  "别害怕。”

  霍元甲打开门,哐地一声又关上。

  "和您在一块,死了也行!"

  "瞎说!"

  霍元甲要把洋兵引过来,又开开门,让六姨太显身闪了一下,

  "哐"。

  又关上门。三个洋兵调头过来撞东屋门,他们三人使足了劲,齐刷刷的排着,想一下子把门撞开。

  "快上里屋去。"

  霍元甲把六姨太推到里屋,折身回到门边。在三个洋兵撞到门的霎那间,霍元甲拉开了门,三个野兽一齐栽了个嘴啃地,栽进东屋。他们还没回过神来,霍元甲抬脚把两个洋兵的颈骨一个一个踩断,留下了那个中国人洋兵,霍元甲用脚尖把他挑起身,问道:

  "你是中国人?"

  中国人洋兵看到屋里就一个男人,又赤手空拳,个头也没他高,他更不知道两个同伙已死,三个对付你一个还不轻松。他忽地站起来,扑向霍元甲。霍元甲错身,中国人洋兵一头栽向门外,霍元甲用脚一勾,把他又捞回了屋里,把门关上,插死。中国人洋兵摔在两个洋兵身上。他坐起来推推两个洋兵:

  "起来、起来。"

  他爬起来,拉了个拳击的架式,这是洋主子在军事操练时教他们的实用拳击拳法,他朝着霍元甲头上就是两拳。他想,打这个小个子他一人也多多有余。他两拳打出,好像打在空气里,要打的人好端端仍站在那里,他觉得是自个没打准,接着又是几拳。霍元甲想,不能跟他老耽搁事儿,再来了洋兵咋办。霍元甲背着手,抬起脚来顶住他打来的拳,脚稍一使劲,中国人洋兵觉得他的拳好似打在墻上,疼得像骨折了一样。霍元甲不想致这个中国人死地,怕伤重了他,向回抽脚,脚面一反,又荡了他一下,把他荡得栽了个跟头,碰到屋墙上才没摔倒。中国人洋兵扶着墙回头看看霍元甲,他仍倒背着手站在那里,像是动都没动。他知道这人定是个武林高手。又看到地上的两个洋兵一直没动静,死了。他吓得腿一软,出溜到地下。霍元甲向前一靠,他挨着墙根向后突撸。

  "我问你,你是中国人咋成了洋兵?"

  "我们是`华勇营'的兵,前些天从威海卫被调到这里攻打天津。”

  "你是中国人,咋能帮洋人打自个人?"

  说起“华勇营”,这个中国人洋兵又牛气了,他轻藐的看了霍元甲一眼,觉得他问这话像个孩子。

  "嘿嘿!"

  他抿着的嘴缝里挤出阴冷的笑声。

  这个中国人洋兵在威海卫时,为了维护他英国主子的利益,认贼作父的"华勇营"士兵,向自个的骨肉同胞开枪,打死了20多个"闹事者",理所当然的认为那是他们的职责。今天来到天津,他们的洋人主子让干啥就干啥,听到这个人说中国人咋打中国人,这不是说笑话吗?

  大街上枪声一阵紧一阵,霍元甲错开屋门缝向外看,大门还开着,得出去关上。中国人洋兵这时看到了六姨太,屋里还有这么个大美人儿,他顿生歹念,拔出腰间的手枪。攻进城后,他捡到一支清兵溃逃时丢弃的左轮手枪,此时排上了用场。霍元甲正背对着他向门外看,中国人洋兵暗想你武艺再高也得完蛋!

  "啊——"

  六姨太惊叫一声扑了过去,

  "砰"

  枪响了。

  "叭哒"

  子弹顺着地面打到了门前子上。六姨太一扑,把中国人洋兵的胳膊压在了地上,子弹打偏了,六姨太和中国人洋兵都向门口望去,没人了。六姨太的心差点跳出来,霍掌柜给打倒了?她看地下,没人。中国人洋兵被扑到他身上的六姨太挡着,看不到地下,他确信这个男人让他打死了。他一定神,闻到了一股女人的脂粉香,他一把抱住六姨太,翻身把她压在身下。此时霍元甲正站在屋里对着门的墙跟前、中国人洋兵和六姨太的身后。

  霍元甲机敏的感应力在六姨太扑过去之前,身后有掏枪声音,他来了个旋风转,比中国人洋兵举枪的速度快十倍,转到了他身后。

  中国人洋兵压着六姨太,像个饿极的猪,嘴在她脸上啃,六姨太摇头不让他碰到,大骂大叫,两手又抓又挠。霍元甲揪住中国人洋兵外扎腰的皮带,把他提了起来。

  "你这个龟孙子,就知道欺负中国人。忘了你是谁揍的了(揍,就是生养的意思,乡下俗语)?"

  中国人洋兵搂着六姨太正要美美的享受一番,他以为屋里的男人让他打死了,这个美人此刻就是他的。

  咋回事?自个被吊起来了,他扭头一看,吓得啊呀一声惊叫,这个男人没死?

  霍元甲骂完把他往地下一丢,脚背猛地一勾他的脖子,"咔嚓"颈骨断开了,这个汉奸贼子趴在地上抽搐了几下,头像个系在脖子上的球跟着滚了滚,上西天撵他那两个洋主子去了。

  霍元甲纳闷,这个狗杂种除了他那张脸和中国人一点不差外,就是个洋兵。

  说起汉奸,中国人都会想起抗日战争时期的伪军,但对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汉奸部队,知道的人却不多。先看看英国人给"华勇营"士兵的最高嘉奖,就知道这个汉奸的来头了。

  1902年,在"华勇营"中挑了12名士兵,去英国出席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圣典。在隆重无比的仪式上,单独列出一项,国王给"华勇营"士兵授勋。爱德华七世亲手给每一个为他效忠的异国士兵佩戴上勋章,以表彰"华勇营"在中国为英国人打仗付出的"牺牲"。

  英国军官巴恩斯中校是个颇具文彩的军人,常给家人写信描述他在国外的战争经历。因他直接参与了“华勇营” 的组建和对士兵的训练,京津战事结束后,他很快就写出了《华勇营出军志》一书,并在英国正式出版。这个家伙如果不上战场,他在文学上将来可能成就不小。看来不管啥胚子,一旦手握利器加入侵害他人的行动,就会变成魔鬼。巴恩斯的文笔不去描写人世间的善美,却去展现在他看来极具乐趣的恶行,因为这,让他失去了倾爱的女友的芳心,失去了一个多才多艺将来成为他妻子的美丽姑娘。

  不管咋说,不管地球上哪个角落的人,展现美与展现恶,在人面前终将不会得到一样的结果。就算那位姑娘能容忍巴恩斯的恶行,也终将成不了他的妻子,后来在他作恶的中国土地上丧命了。巴恩斯作为军人,他知道自己随时都会死掉,不过他死的惨象是他死前没想到的。洋人追杀义和团残余,一个给义和团做过饭的老实巴交的农夫,被洋人杀掉又把他的头颅悬挂在天津鼓楼上示众。激愤的死者的亲人为报仇,杀死了巴恩斯。

  正是巴恩斯写的那本《华勇营出军志》为后来的史学研究提供了祥实的资料。

  看看“华勇营” 是咋回事吧:

  甲午一战后,中国被弹丸之国日本击垮,侵占了台湾,又勒索去巨额赔款。西方列强看在眼里,一个小小的日本就能把泱泱大清国揉圆搓扁,谁不去那里捞好处?随之列强开始了在中国争抢租界地,派遣驻屯军,在沿海建设海军基地,能占的就占。

  1898年,英国向中国租借山东威海卫建设英国远东海军基地,起初,清政府拒绝了他们建军事基地的无理要求,英国以武力相逼,慈禧太后被列强打怕了,为避免再起战端,老佛爷毕竟是妇道人家,缺硬气,还是软了下来,被迫签订了中英《租威海卫专条》。这就是后来史学界一直称威海卫租借地为“强租”的缘由 。

  英国的海军基地建成后防守成了问题。当时英国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处,殖民地需要军队驻守,英帝国的无限扩张弄得自己无兵可派了。他们缺人但手里不缺钱,在世界各地掠夺了大量财富,让他们想到了用雇佣军充实兵力。“华勇营” 就是英国陆军部在威海当地招募的一支华人雇佣军,名为“华勇营”,也称“中国团” ,用于守卫威海英国海军基地与威海英租界。

  “华勇营”开始招到的兵多为来自清军的退役兵及逃兵,这些人没有家庭拖累,为钱卖命自个说了算。英国人给的军饷远远高于清军,吸引力大增,当地人都争相参加“华勇营”。 英国人开始招了600人,后来扩大到1200人。

  英国人开给“华勇营” 士兵的军饷为每人每月8元钱,士官12元。这点钱今天看着确实不多,要知道那时候的钱可是硬棒棒的,8元钱搁在北京就能买个老婆,放在乡下更值钱,足可买到二三个老婆。“华勇营” 士兵的雇佣合同一次签三年期限,按这三年算下来,士兵吃饭穿衣全免费,军饷三年清剩288元,三年后由兵还民,娶老婆,盖屋,置地的钱都有了,就成了名符其实的富人。想想在饥民遍地的晚清,谁不争着当雇佣军。

  腐败的清政府把国家弄得赤贫,百姓饥寒交迫,行事只顾眼前,看到好处就趋之若鹜。外国列强拿着从你那里掠夺的金银再雇你的百姓作为消灭你的帮凶,国家到了这步田地还能苟延残喘多久?

  “华勇营” 成军后,第一次进行的战斗就是镇压自己的同胞。1900年5月,英国皇家工程兵部队的潘罗斯少校等技术兵在威海勘察租占地,划界时,当地百姓看到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成了外国人的了,聚集了1500多人与英国勘察人员抗争。“华勇营”被调过去,开枪打死了19个中国人,赶散了聚众人群,平息了闹事。此次出击,“华勇营”士兵忠诚可靠的表现得到了他们英国主子的恳定,在冲突中潘罗斯少校身陷中国百姓的围攻之中,要不是“华勇营”士兵亳不犹豫地开枪射杀围攻者,潘罗斯就丧命了。在这场冲突中,英国军官看到了他们的中国士兵自始至终表现地都非常出色。

  “华勇营”士兵初战对主子的忠勇,赢得了两个月之后对他们的重用。

  "华勇营”被编入英国军队序列正式参加的战斗,便是与八国联军一起攻打天津,战场上他们表现出的勇敢更令其英军战友吃惊,开赴天津之前,英国人很担心让中国人士兵与自己国家的军队作战,他们能否真刀真枪的去干?在威海他们面对的毕竟是不拿枪的农民。天津一仗彻底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在英军的眼里,他们却成了超过自己的勇士,他们看到,“华勇营” 与清军作战中表现出不怕死的勇猛战士。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