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作为继“种粮大户”、“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之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正吸引着土地、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集聚。这个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里出现的新名词,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家庭农场”下一步将如何发展,目前处于探索解段。

  在邹平县明集镇邢家村村民眼中,郭念通是一个响当当的“新地主”。2011年,原来做沙发生意的郭念通一口气承包了845.58亩农田,发动妻子、女儿一起做农业。 “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后,我拿着文件研究了半天,也没弄明白,自己的农场到底算不算家庭农场。”郭念通对笔者说。

  究竟什么样的经营主体才是家庭农场?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已经有多少家庭农场了?笔者怀着和郭念通相同的疑问采访了省农业部门,得到的答案是:目前,家庭农场还缺乏清晰定义,也没有准确的界定标准;至于家庭农场的数量,尚无这方面的统计。

  对于家庭农场,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的有关负责人曾给出初步解释: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不过,学界认为这个界定比较模糊。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清津认为,家庭农场在中国是一个新概念,像美国、法国、日本等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家庭农场非常普遍,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家庭农场相当于种粮大户的升级版,一样的是以家庭为主,不一样的是规模扩大了,种植水平提高了,注入了现代农业的元素。

  山东大学新农村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邦亮则认为,大家不必纠结于家庭农场这个概念本身,中央一号文件之所以提出家庭农场这个概念,目的在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一个农户守着一亩三分地的时代已渐行渐远,大力发展职业农户和大农户,从小规模、零散性的农业生产向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转型是大势所趋。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论是邹平的郭念通、刘颜玲,邹城的程振国,滨州的胡文彬,还是胶州的王兴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农民出身,都曾涉足过其他行业,都是在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后才又投身农业。“没有雄厚的资本作后盾,连土地租赁费都支付不起,何谈家庭农场?”张清津认为,家庭农场不是人人都能经营的。

  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经营家庭农场?在家庭农场发展较快的上海、湖北等省市设立了高矮不一的“门槛”。

  以“松江模式”著称的上海市松江区规定,家庭农场从业者必须是本地户口的专业农民和种田能手,要吃苦耐劳、钻研技术、善于经营,年龄不超过55岁,且由夫妻双方共同经营。湖北省武汉市的“门槛”更高。2011年武汉市出台规定,要求家庭农场主为具有武汉市农村户籍、从事农业生产发展的农户(提供银行账号);男性年龄在50岁以下,女性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高中或相当高中以上水平,具有市农广校以上部门颁发的“绿色证书”;具有5年以上主产业种养经验。

  对这些要求,张清津认为大可不必。他举例说,一个农学博士的种养殖水平不一定强过经验丰富的农民,即便考虑到经营、管理水平,学历也不是惟一的考量,当地完全可以通过技能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根据农业部的定义,农场的主要劳动力是家庭成员就行,至于他们到底是夫妻还是父子、父女关系,没必要做那么细致的规定。”

  “家庭农场在山东省尚处于起步阶段,别急着预设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住农民的手脚,还是让大家先干起来再说,在试点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才能摸索出一个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李邦亮说。

  胶州王兴迁的家庭农场占地5030亩,囊括了周边12个村庄近2000个家庭的土地;邹平明集镇郭念通的农场占地845.58亩;滨州胡文彬的农场不过60亩……对于农场面积,学者看法不一。有学者提出,家庭农场的面积不宜过大,并认为,考虑到诸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管理水平、现有技术装备水平与配套服务体系等多种因素,平原地区耕作大田作物的家庭农场一般不宜超过300亩,蔬菜规模不宜超过30亩。如果规模过大,极有可能会出现二次转包土地的情况。据悉,上海松江将家庭农场规模确定为100亩~150亩。

  “对规模的一刀切限定没有必要。”山东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盛伟认为,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太小了没效益。各地情况不同,规模也会大小不一,需要因地制宜。而且家庭农场既有从事种植的,也有从事养殖的,还有从事加工业的。如果种植业以种植规模来限定,那么养殖业怎么办?以养猪为例,要以猪的头数来限定吗?他认为,如果一定要划一条线,还是以资产规模来界定更合适、更科学。

  对于家庭农场究竟多大规模才合适,李邦亮认为家庭农场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许多方面都处于摸索阶段,不要对它加以过多限制,应让其自由发展,发展到一定阶段,其经营形式自然就会分化。

  “家庭农场是现行家庭经营的一种补充而不是替代形式,必须根据当地城镇化水平、非农就业机会与农民意愿渐进发展。”张清津说,要发展家庭农场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二是土地流转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山东人多地少,地形多样,发展家庭农场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要因地制宜。目前来看,家庭农场一般适合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或者是城市的周边,因为这些地区非农就业机会多,收入高,不少农民也不愿意耕种土地,建立家庭农场相对比较容易。“另外,有的地方虽然工业不发达,但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土地流转率高,也可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

  事实确实如此。以王兴迁家庭农场所在的胶州市李哥庄镇为例,当地是全国有名的制帽之乡,当地农民在很多年前就转移到二三产业去了,单纯种地的农民已经寥寥无几,便为家庭农场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能说中央一号文件提了家庭农场后各地就强推,一定要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张清津再三强调,下一步各地应该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以明晰农用地产权,从而保护“新地主”和农民双方的权益。


  六

  数月后,针对“申请注册家庭农场需具备哪些条件”、“注册后享受哪些待遇”等问题,笔者赶往山东省诸城市,因为据山东省委农工办副主任刘同理介绍,该市率先出台山东省首个关于家庭农场的管理办法,即《诸城市“家庭农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进而对申请设立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及程序、工商注册登记所需材料等作出明确规定。

  家庭农场是农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和登记办法。2013年4月16日,诸城市出台《诸城市“家庭农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颁发首张家庭农场营业执照。截至5月9日,该市工商部门已登记家庭农场137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34户、个人独资企业3户。

  该《办法》明确规定,家庭农场是指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适度规模的种植、养殖产业为劳动对象,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并以本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科学管理的农村经营实体。《办法》还规定,家庭农场常年有2名以上(含2名)家庭成员固定在农场从事生产劳动;有专业生产经营项目,专业生产率占90%以上;全年本业收入占家庭年总收入的90%以上,从业人员年人均纯收入达到本镇街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以上;流转来的土地期限不能低于10年,且要从事经营两年以上……

  根据规模大小和收入多少,诸城将家庭农场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诸城市委农工办主任张焕新介绍,符合公司登记条件的,可以以家庭成员为股东,申请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有限公司,规模较小的可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

  家庭农场注册后并非一劳永逸。诸城市对认定批准的家庭农场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审定一次,同时建立家庭农场退出机制。至于注册家庭农场究竟有什么好处?张焕新说,种养大户都是个人经营,而家庭农场在注册后就有更多机会,获得更多发展机遇。据贾悦镇东徐宋村的宋海元称,他在拿到家庭农场执照后,不但贷款不再难,而且还能享受5-10个百分点的利率优惠。

  关于“家庭农场是否要缴税”的问题?笔者了解到,根据诸城市于2013年4月28日出台的《诸城市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建设的暂行办法》规定,除上级有新的明确规定外,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不需缴纳任何税费。

  除了上述两个法规文件,诸城市还同时出台了《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建设的意见》和《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鼓励和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以大力鼓励扶持发展家庭农场。

  “诸城发展家庭农场是水到渠成,顺势而为。”诸城市副市长鞠俊海说,该市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多年前就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烟叶生产为例,种植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农户有511个,具备注册条件的有400个左右。

  黄烟、粮食、特种动物养殖大户成为诸城发展家庭农场的基础。据诸城市工商部门介绍,在已注册的家庭农场中,从事烟叶种植的占了绝大多数。同时,大户也希望借家庭农场的东风,解决一些过去解决不了的难题。

  在诸城市贾悦镇吴家庄村,笔者见到烟叶种植大户王汝礼,他已经注册了山东省首个烟叶家庭农场。曾经从事物流运输12年的王汝礼,在2009年卖掉6台大货车,开始进行烟叶规模种植。短短3年时间,他就流转了贾悦镇闫家庄、吴家庄、贾悦东村等3个村的1130亩地,其中650亩种植黄烟,480亩种粮食。

  烟叶规模有了,晾晒、贮存又成了问题。“过去打囤费事费时,听说成立家庭农场后可以申请临时建设用地,可以建烤烟房、晾晒场,贷款利率还低。”因此,王汝礼在第一时间申请注册了家庭农场。

  从诸城市出台《”家庭农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到5月10日,不足一个月,就有637户农民通过了认定核准,137家完成了工商注册。

  为什么大家的热情如此之高?答案完全可以在《诸城市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建设的暂行办法》中寻找。

  该《办法》规定,凡被认定的家庭农场,优先安排承担各类农业项目,优先安排国家各类支农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和报废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向家庭农场倾斜;家庭农场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当年新增流转土地每亩补贴100元;符合园区建设规划的家庭农场,当年新建标准冬暖式大棚每个补贴5000元,新建拱棚每个补贴3000元;对于家庭农场,采取农户信用评定贷款、农村土地反担保贷款等多种信贷产品予以支持;保障家庭农场设施用地,鼓励家庭农场利用荒山、荒滩等未利用地发展设施农业,符合条件的优先落实未利用土地指标……

  贾悦镇东徐宋村的宋海元是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如今更是尝到家庭农场的甜头。前些日子,该市农业部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原本取一个点的费用是2000多元,不过因为宋海元注册了家庭农场,所以他的12个点没花一分钱。“如果没有注册家庭农场,肯定是要收费的。”宋海元说。

  注册家庭农场好处多多,但欣喜之余,“新地主”们也有担忧。“就是愁仓库。”宋海元说,由于没有晾晒场,他打下的粮食只能在马路上晾晒,绵延20多里,看场的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去年秋天一场大雨,晾晒的20多万斤玉米来不及收拾,全部被泡了,最后一斤少卖5分钱。而小麦如果存放到秋后,一斤可多卖3毛钱,去年仅小麦早卖一项,就少挣15万元。”眼看又要麦收了,宋海元希望政府能帮助他解决生产设施用地的问题,以建设晾晒场和仓库。

  舜王街道东丁家庄村的丁强注册了个人独资企业“诸城市丁强肉羊养殖”家庭农场””,但遭遇了资金“瓶颈”。“我目前的存栏量1500只,通过联保的形式从3家银行才贷款160万元,而我从东北贩一车羊,成本基本就得100多万元。”所以,丁强现在只能“小打小闹”。

  “现在养羊效益很好,很想扩大规模,但如果扩建完羊舍,再上养满羊,大约需要1000多万元资金。”丁强希望,注册家庭农场后贷款能方便些,而且额度能大些。

  在采访中笔者发现,诸城市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的137家家庭农场中,既有50多亩的小型农场,也有1000多亩的大型农场,只是一些大型农场的“新地主”大多不再从事具体的农业生产。

  “随着规模的增大,我主要是采用专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模式经营农场。”王汝礼介绍说,现在农场的长年雇工有30多人,短期雇工有70-80人,另外还专门聘请了3名农场场长,他们全面负责组织工人进行农业生产,他和妻子只负责农场管理和财务工作。

  “以后要对家庭农场的规模进行限制。”诸城市副市长鞠俊海说,家庭农场由两个关键词组成,一是“家庭”,二是“农场”,称得上家庭农场的应有适度规模且必须是家庭所办,即使雇工也是辅助帮工。“一个农场流转一两千亩地,一个家庭根本干不了,势必雇人进行管理、耕种,容易失去家庭农场的本来意义。其实,家庭农场还是以100亩左右的小型农场最为合适。”据鞠俊海介绍,制定家庭农场的相关政策时,市政府曾考虑过对其规模进行限定,使家庭农场的名称符合实际情况,但考虑到家庭农场刚刚起步,处于引导、扶持阶段,所以条件放得宽了一些,将来诸城市会对家庭农场的面积进行限定,规定偏大的可以直接改为“农场”。

  “目前一切都处于探索阶段,今后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将家庭农场的相关政策在实践中边摸索边修改完善。”鞠俊海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