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调查采访中,笔者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有何不同?为什么要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在随后对一家小型家庭农场的采访中,笔者找到了部分答案。
在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的堤上胡村,笔者见到了这家小型家庭农场的主人,41岁的胡文彬做过近21年的蔬菜运销,4年前,他曾与生意伙伴共办了一个蔬菜生产基地,以公司模式运营。2年后,胡文彬觉得效益不错,决定单独开辟一个农场专门种蔬菜,因为是采用家庭农场模式,所以就让自己的哥嫂负责管理。
“亲戚干活时都会很仔细。”胡文彬说起蔬菜种植企业和家庭农场的区别,解释道,“农业企业一般只能按天结算工资,如果有人看着,工人就干得好;没人看着,就不好好干了。打个比方,60块钱一天的人工,亲戚能干出80块钱的活,如果是雇工,能干出30块钱的活就不错了。”在胡文彬的家庭农场里,除了他的哥嫂负责日常运营,还有三四位亲戚长期在这里工作。胡文彬说:“从单产效益上看,家庭农场比公司运作的农场要高不少。”
胡文彬并非仅是依托于亲戚,他还有个技术顾问叫王明清,是滨城区的农技专家。对于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的区别,王明清有着自己的理解:“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的不同点在于管理机制上,而且劳动力来源也不一样,家庭农场都是自己人,能够精耕细作,单产效益更高。”
至于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区别,在很多人看来都差不多,顶多也就是规模大小的问题。胡文彬自建的农场有60亩,13个大棚,其规模与一些专业大户差不多。然而,王明清却不这么认为:“专业大户种植规模再大,也只是停留在种植环节上,而家庭农场能够自己生产,也能够自己销售,胡文彬的农场就符合后者的条件。”
胡文彬曾经干过近21年的蔬菜运销,这一经历让他拥有了自己的销路。他自信地说:“滨州市各大超市以及一些学校食堂、企业食堂与我签订了合同,每天给他们供菜,所以不愁没有销路。”
王明清说:“专业大户的产品往往要依托蔬菜运销商才能进入市场,这种销售模式很被动,所以会出现‘卖菜难’的问题,而胡文彬的家庭农场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除了销路不愁,市场信息也能及时反馈给农场。胡文彬说:“市场需要什么品种、需要什么品相,我都能及时知道,然后决定下一季种什么蔬菜。”
接下来,就涉及到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区别问题,因为后者也能够直接参与储藏、运输、销售环节。王明清认为:家庭农场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主要体现在资产独立、生产计划安排独立等。而合作社有理事会、监事会,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包装与否都得由理事会讨论决定,理事长不能自行决定下一季的生产计划安排。合作社就像它的名称一样,实际是众多个体的共同合作,而家庭农场则能集中管理和规划。
不过,王明清表示:“目前,家庭农场还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独立实体地位。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研究一下家庭农场在工商局注册的可行性。”
四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中首次提到“家庭农场”概念,一时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不过,在山东胶州地区却没有引起太大波澜,原来早在2010年,当地就发出了首张“家庭农场”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我们的第一家家庭农场是在2010年3月1日注册的。”胶州市工商局副局长姜志刚告诉笔者,目前该市注册的家庭农场已有28家。
据胶州市工商局服务大厅的一位张姓工作人员介绍,“家庭农场”在2010年还是个新生事物,国家对于如何注册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有农民提出申请后,他们结合胶州市农业农村发展的探索经验,决定把家庭农场定位为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目前,在全市注册的28家家庭农场中,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的有26家,注册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有2家。
“注册手续非常简单。”这位张姓工作人员说,一般是到农场所在地的工商所办理,“新地主”可自主选择登记类型,只需提交申请人签署的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明、经营场所证明等材料,如果材料完备,5个工作日内就可办妥,而且免收登记费用。
虽然“注册手续非常简单”,但毕竟要早于相关“中央一号文件”有三年之多,毕竟是新生事物。因此,“当初的‘新地主’是怎么想的”就成为笔者关注的焦点。随后,根据工商注册的相关信息,笔者赶往胶州市李哥庄镇“鸿飞大沽河家庭农场”,找到“新地主”王兴迁。
“我现在是法人,能开发票了,贷款方便了,别的企业也愿意和咱打交道了。”说起注册的好处,正和大伙儿一起检修农机具的王兴迁滔滔不绝。如今,王兴迁的家庭农场拥有5000多亩耕地,已经是胶州市现代农业规划区的一部分。据他介绍,近两年,农场得到国家各种农业生产补贴,平均一亩地综合计算达到150多元。此外,仅水利建设一项,政府财政在这里投放的资金就达2000多万元。如果不经过工商注册,他认为自己不会得到这么多的扶持。“一注册,至少表明你有长期经营的目标,不会今天开张明天就可能关门,人家把钱投给你也不亏。”王兴迁这样理解政府给予他的扶持。
注册也给王兴迁在农产品销售方面提供了便利。受2012年全国土豆丰收、价格骤跌的影响,他的家庭农场损失达100多万元。吸取此次教训,王兴迁在新春土豆播种前便将1/3的土豆与收购商签定了订单。“我们订的收购底价是6毛3一斤,这样即使今年土豆价格还跟去年一样,我们也能保证这一块的收益;如果价格上涨,另外2/3的土豆也能弥补那1/3的‘损失’。如果我没注册,只是个普通农户,客商肯定不会这么轻易地签合同。更重要的,200万的银行贷款也已到位。”
其实,拿到家庭农场营业执照后的益处还不止这些。胶州市农业局经管站站长刘丕舜告诉笔者,有了这个工商营业执照,“新地主”们就可以去税务局办理相关手续,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
“已经进行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属于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性质,原则上应当交税。”姜志刚说,目前胶州市大部分家庭农场从事的是种植养殖业,这些属于第一产业,不需要交税。不过,有些家庭农场已经进行到农产品深加工环节,属于第二产业了,应当交税。“有新闻说,国家正准备出台扶持家庭农场的有关政策,政府应该会对家庭农场的税收有所考虑。”姜志刚说。
在探索“家庭农场模式”的道路上,胶州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但刘丕舜也坦言,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刚起步,当务之急是出台《家庭农场法》,现在农民合作社已经有《农民合作社法》了,也应该尽快给予家庭农场应有的法律地位。据他透露,胶州市正在研究制订相关政策,以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同时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连片集中。另外,税收、信贷、用地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也在推进中。
随后,笔者从山东省农业厅了解到,2013年将探索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等,以推动家庭农场的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