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上冻了,冰天雪地了,可记者照样得往外跑。这么冷的天有啥好新闻可作呢?中午妻子让我到十亩园菜市场买菜,买着菜我发现了新闻,买啥菜发现的?大白菜。因为大白菜特贱,于是记者就采访起大白菜。

  记者在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韩西村采访时发现,该村还有近百亩白菜“长”在地里,远远望去,白花花的一大片,早就冻成了白疙瘩。还有一些已收获堆在一起的白菜堆,密密麻麻地挨着。在入口处,挂着济南田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招牌。司家村村民湛茂江告诉记者,“这个基地是一位陈老板投资100多万建起来的。”

  记者在种植基地里见到了正在基地帮忙的陈师傅,据他介绍,陈老板当时承包这里的地,是看到大白菜是唐王镇的地理标志产品,可没想到会碰到今年这种行情。“现在早收的白菜有好多卖给了泡菜厂,不过白菜太不值钱了,卖一车也就是刚够装车的钱。”问到损失,陈师傅说照现在的行情看,今年一亩地得赔1500多元。


  菜价遇熊市 订单变废纸

  2011年12月14日,济南市历城区田丰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陈学奎告诉记者,在今年的白菜熊市中,本来以为可以作为保障的订单不仅没有帮他,反而在关键时刻遭遇毁约,让他损失惨重。

  田丰蔬菜种植合作社种了200亩白菜,在种植之初,陈学奎就为它们找好了“婆家”:100亩的普通白菜与一家泡菜厂签订了合同,合同价格是0.2元/斤,20多亩的“德高美味”(一种红心白菜)与一家超市签订了合同,合同价格是2元/斤。原本以为只要把菜种好就可以“高枕无忧”的陈学奎万万没想到,本该是“定心丸”的订单却成了“闹心丸”。

  去年大白菜每斤批发六七毛钱,今年贱到六七分钱。陈学奎气愤地说:“由于菜价太低,原本承诺‘就高不就低’的收购合同如今无人执行。”20亩的红心白菜已被明确告知被“退亲”,那100多亩普通大白菜虽然没有明确告知毁约,实际上也已经毁约了。陈学奎告诉记者:“签订合同的泡菜厂虽然没说订单不能执行,但是一直说仓库太小,放不下这么多白菜,让我再等等。”这一等就是近一个月。等待中,已经错过了最佳销售期,并且由于一直等待执行订单,之前陈学奎并没有联系其他销路,等发现订单执行不了,再去联系市场时,一切都晚了。

  陈学奎告诉记者,基地共生产出大白菜80多万斤,虽然经过跑市场和发展采摘等方式销售了部分白菜,可如今仍有五六十万斤的白菜冻在了地里。陈学奎伤心地说,与菜农相比,合作社还有两项额外支出:“一是土地租金,二是人力成本。”

  据了解,田丰蔬菜种植合作社占地200亩,租金为一年20万元,这项费用均到200亩地里,每亩地就是1000元。除此之外,种菜不像种粮食能机械化作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忙的时候需要五六十名工人,不忙的时候,也需要十几个人忙活,每名工人的日工资是40块钱,平均下来,每天光雇用工人就需支付上千元工资。“菜价这么低,连工人的工资都支付不起了。”

  说起订单不能执行时,合作社工作人员陈师傅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说白了,合同就是一张废纸,菜值钱的时候,合同方恨不能24小时待在地里,就怕你把菜卖给了别人,可当菜不值钱的时候,合同方能把你‘揉’死,即使是扒成白菜心,人家也不一定要。”陈学奎认为对失约方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是目前订单销售“最大的漏洞”。

  陈学奎遭遇到的这一情况,已成了附近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在蔬菜品种的选择上,陈学奎犯了“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错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盲目,也让这个“门外汉”花了大价钱却没得到好的收益。


  经验缺乏,使经营风险增大

  在合作社西北角,记者见到了一个长约百米、宽约几十米的“阳光棚”。说起这座棚,合作社工作人员陈师傅意见颇多,“所谓的阳光棚不过是在钢架结构外铺上了一层塑料薄膜。”陈师傅告诉记者,这种棚光好看,不实用。“冬天,中午太阳好的时候,温度能到20多度,可是一到晚上,温度就与室外没啥区别。要是起初建成普通大棚,种些黄瓜、西红柿等细菜,现在也早挣钱了。花了这么多钱,种的鲍芹也不孬,可是销不出去,真急人。”

  对于“为什么会建这样的大棚”时,合作社理事长陈学奎的解释是,“为节省成本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与他的初衷相违背的是,这样成本并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因为晚上温度太低,为防止冻坏蔬菜,还需要在大棚里额外铺设小拱棚,“晚上把小拱棚盖上,白天再把小拱棚掀开,一来一去徒增人工成本,保暖效果还不好,有些蔬菜都被冻了。”

  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合作社在发展初期就遭遇了“成长之痛”。现在,合作社本该收获的鲍芹还无奈地长在地里。仓库里还有成堆的萝卜、胡萝卜和白菜在待价而沽。


  资金匮乏,使经营成本提高

  田丰蔬菜种植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自有资金,二是民间借贷。

  陈学奎说,其实他最希望的是能从银行贷款,可是银行贷款限制多多,“对合作社,银行一般要求贷款额度不低于百万元,少了不贷,如果以农户身份贷款,银行可提供的贷款额度又太低,不过几万块,且手续繁琐。”而多数时候,陈学奎需要的是十几万的流转资金,于是“两不靠”的陈学奎在需要资金时多是通过民间借贷,高利息大大增加了合作社的经营成本。

  对合作社,虽然政府有补贴,但陈师傅认为政府补贴只能是在行情好时起个“锦上添花”的作用。今年,合作社能够领到的补贴约为20万,但陈学奎告诉记者,虽然合作社成立不到半年,他已经投入资金达200多万。


  引导缺失,当完“红娘”懒得帮忙

  据陈师傅介绍,陈学奎承包韩西村土地成立蔬菜合作社,当初是作为唐王镇的一个招商引资项目引进来的。合作社成立之初,镇上很热心,但种子播下去,相关部门便不复往日热情。记者采访时还了解到一件怪事:在白菜收获初期,该合作社经镇上介绍,还接受过某中央媒体的采访,当时他们的白菜只卖了一小部分,但是宣传时,合作社负责人却说自己的白菜几乎全卖完了。谈及此事,陈师傅说,要是当时老板不那么爱面子,说说今年卖菜的难处的话,说不定我们的大白菜也像“爱心大白菜”那样早卖完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在面对起伏不定的市场时,其实非常渴望相关部门的引导、规范和扶持。今年白菜价格惨淡,章丘市相公镇牛一村种植的大白菜价格却没有受影响。该村支书牛华卜介绍,自从注册品牌和被评为章丘名优农产品后,他们村的蔬菜销量和价格都大有增长。


  规范经营,帮助扶持是良方

  就田丰合作社的遭遇,记者采访了山东省农业厅经管处两位专家,他们给出了一致的意见:要从机构设立、生产指导等各方面对合作社进行规范。

  对于订单农业频现的不履行合同问题,山东省农业厅经管处刘宁告诉记者,这些主要缘于相关合同的签订缺少监管部门参与和监督。他说,订单农业在兴起之初,曾在解决农产品卖难方面起过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部分农民和企业法律观念淡薄,很容易出现某类农产品市场价格一旦大大高于合同约定价格,生产者反悔;如果大大低于合同价格,收购商又常常不履行合同的现象。他建议:合作社在和企业签订订单合同时,最好有农业、工商或司法部门在场指导或公证。

  山东省农业厅经管处刘德先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农业合作社自身发展需要规范性。他说,不少合作社还是企业运作模式,执行缺乏规范性。各合作社一般要求社员现金入股,合作社负责人跟社员之间成了买办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

  他还建议,应该有专门的机构对合作社进行扶持、服务。现在山东省的合作社数量已占到了全国八分之一,接下来不是发展数量,主要工作应该放到规范合作社发展、扶持合作社做大做强上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