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老师简介】
李先亮,1957年生,安徽省太和县人,1976年入伍,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中国作协会员,总后华北东北局政研会会员,河北省国防工办政研会员,省杂文学会会员。历任干事、编辑、公安科教导员、军企团委书记、组宣处长、纪委书记、报刊首席编辑、副总编。自1981年以来,在国家和省市级媒体发表作品800多万字,著有《改革者之歌》、《拨动兰天的琴弦》、《真心英雄》、《崇拜生命》等。
授课题目:《慧眼观天下 妙笔著春秋 》
授课内容:
采访学是新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所谓“采访”就是交流、沟通与发现的过程,因为一个记者如果缺乏这两样“采访”的本领,也就拿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传达给受众,因此“记者”也称为“信使”。为了实现这一角色,记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比如说修养,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基本礼仪、服饰、认知能力、文笔甚至文风。
小说作家靠积累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暗示,获得主题,进行创作。纪实文学作家则要通过采访获得生活材料。常言道:“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这充分说明采访永远是一个艰难的课题,它绝不会因为你经验丰富而变得简单。
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对司马迁的文风有过高度评价:“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就是司马迁创作的科学态度和记事的翔实。
传记文学家朱东润说:“传记文学是史,同时也是文学。因为是史,所以必须注意到史料的运用;因为是文学,所以也必须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传记文学的写人方法不拘一格,最终目的却只有一个:再现人物真实的性格、精神面貌及精神品质。
做文如做人,谁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高深立意,完整的框架,优美的词句,细腻的感情,温柔的性格,动人的心扉,善良的心地,坚强的人格,宽大的情怀,独特的见解,议论的高奇,思辩的博大,能栩栩如生的表达出来鲜为人知,讲出要讲的故事,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道出人生哲理,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采访是非常辛苦的,你要在去采访的路上思考,思考将要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方是否欣然接受你的采访,即便采访了又可以回答出多少你需要的信息,这都是作为记者该考虑到的。不奔跑不行,只会奔跑也不行,带着思想和问题去奔跑才是聪明的记者。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扬名天下者须夏练酷暑冬练严寒。用脚采访,用笔还原。任何成功者背后都有一段朴素的努力,若想人前显贵须背地里受罪,做采访也是如此。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年),蒲松龄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 他经常深入民间,听老百姓讲述各种各样的离奇故事后,当即记录下来。在大量搜集民间故事、奇闻异事基础上,最终创作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共计12卷、491篇短篇小说,成为享誉中外的不朽巨著,也是他从40岁左右历时30多年完成的作品。“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传说他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就是说30年间,他从未中断过对人的采访。
王志,曾任央视《东方之子》《新闻调查》记者、主持人,他曾撰文说:“它从采访实践中来,终究要回到采访实践中去。做采访,表面上看只是搜集素材,完成一篇新闻作品,但实际上是发现事实、探知人心、接近真相并将之努力客观呈现出来。无采访,不新闻;无新闻,不传播。采访就是整个传播链条上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采访是写作的基础,采访前应尽可能地多了解采访对象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从媒体、档案室、书店或被采访对象周围的人那里知道。你知道的越多越细致,采访时就越容易,问题就越有针对性。采访前,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常用的采访方法:迂回法,贴近法,引证法,诱导法,激将法,拨弦法,追问法等等。采访方式有:个别访问、开会调查、现场观察、蹲点调查、出席会议等。
显性采访:是指记者在采访中向采访对象公开自己的身份和表明采访目的的采访方法。
隐性采访:是在一定条件下记者不公开自己身份、不表明采访目的的一种非常采访,如进行舆论监督报道时,对某些违法乱纪、不法行为的揭露,可选用隐性采访,采访某些社会新闻,当事人不予配合的,也可选用隐性采访。读者来信来电反应强烈的问题,吃拿卡要,环境污染,官僚主义等,或对某些人物的采访,为新闻的保真,可适度“暗访”。
体验式采访:是记者通过对事件的参与,亲身经历采访现场,亲自感受新闻事件,用自己的耳闻和目睹去发现问题,感受生活,通达信息。
无论什么方式采访,提问都是采访的敲门砖,任何采访,除了记者的现场感受,绝大多数的素材和信息都需要从与被访者之间的问答中获取。因此采访中的问题设计、提问技巧,以及时机把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采访的最终质量。在人物专稿中,读者最关心的是“为什么”,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是怎样想的?他的独树一帜的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只有高质量的提问,才会得到相应的高质量的回答。因此,记者的问题必须认真提炼。
百人百姓,在采访实践中什么样的人都可能遇到,有五类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遇到这些问题,采访者要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把控局面。
答非所问:被采访者有时会游离主题,首先,判断是否没有听清或无法理解问题,可以重复被访者的回答和重复问题。
自吹自擂:个别人喜欢夸夸其谈,夸大其词,采访者这时要理清思路,要对被访者的回答进行核实与调查,不可偏听偏信。
自相矛盾:在关键事件上,当事者如果前后矛盾,必须重复被访者回答,再次确认。
模棱两可:在数字,时间,人物等细节上,含糊不清时,记者要及时追问是或不是。
过于笼统:有些被采访者,谈话时不够具体,采访者要让被访者讲故事,而不仅仅只是在回答你的问题,这样才能细化采访细节。
如何提问大有学问。不要提模糊、抽象、概念性的问题;不问浪费时间的无意义的问题;不问大家都知道答案的问题;不问令被采访者难堪的问题;不要问有成见或偏见的问题。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注意倾听和观察,并适时的做回应。注意被访者表情、用词、语气、动作、停顿等。
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媒体纷纷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栏目、品牌专栏,这些栏目和专栏成了支撑媒体的中坚力量,人们在赞叹这些记者的同时,也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采访技巧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记者的一言一行,一音一调都会在受众中产生很大的影响。由此看来,采访中问得顺利,问到有价值的信息,还需要提高自己的采访技巧,这是需要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和学习的一门学问。
无论行文或采访,句子尽量要简短;一般情况下,业内把17个单词组成的句子是“是否便于阅读”的难度分水岭。短句子和短段落会让读者非常轻松地了解你想要说的;它会加快文章的节奏,让文章明晰清朗;它还会有效地加大文章的信息量。报刊已经进入短段落时代;为了便于阅读,要有意识地把段落做短,将语句简洁化,简洁明了,一目了然,每个段落讲述一个要素,每个段落开辟一个新的叙述角度。否则就会让受众产生视觉疲劳。有些作者一句话几十字,拖泥带水,受众读起来失去了热情,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其行文句式应适宜读者的需要,语言越简炼越容易被阅读或转发。
不管是写文章或问话,都要根据自身媒体特点有的放矢。电台和报刊其语言表达就各不尽然。如报刊:某局普法考试,参考人员全部及格,读者一目了然。如果就是电台:某局普法考试,参考人员全部及格,读者会一头雾水,“全部”容易被听众认为“全不”及格。
采访的第一要义,就是确定本次采访的主题,明确受众希望从采访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就要把这个作为一个“主心骨”,提问要紧紧贴近心目中的主题,为达到目的,不忌讳问题的尖锐性,甚至不忌讳有可能给采访对象带来一定程度的窘迫。
在访谈中发现线索。在采访中听介绍的时候,一定要边听边动脑分析,尽量启发被采访者多谈一些与新闻有关的素材:一是要善于启发交谈者讲话的愿望;二是要善于抓住中心问题;三是要善于抓住细微的变化;四是在访谈中发现新细节。细节是纪实作品故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细节的地方往往是最出“故事”的地方。细节作为情节的一部分也直接参与故事,换句话说,细节则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纪实文学留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细节。
在具有个性特征的经历中思考采访主线;从不同的环境细节里找到独特的素材;运用采访中现场的道具获得素材;从谈话中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亮点;从人物的具体事例中发现细节;从人物的爱好上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亮点。特别是在传记与专访中,越精细才会越有新意。细节如同诗歌中的“诗眼”、音乐中的“重音符”、语言文字中的“惊叹号”,最富于表情和最有表现力,它可以长久地作用于人们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1987年,徐州开展“严打两拦一捅犯罪”(拦路抢劫,拦路抢奸,流氓捅刀子及拐卖妇女)。电视台专题部全程跟踪报道。我随王雪丁主任和乔俊峰老师到一个村采访受害者,乔老经验丰富,在采访村干部时,一个村干部信口开河:”拐卖妇女做媳妇没什么不好,以前那些单身汉偷鸡摸狗,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自从买了媳妇,人都变了,我们村就买了20几个媳妇“。乔老师一一记了下来,其中还悄悄采访了一位受害女孩。她是在校大学生,在徐中转途中被骗卖,女孩的爷爷是外省某市的政法委书记,爸妈都在公安系统工作,乔老师记下了她家人电话。回到市里急忙向公安机会报告了这些情况,这次的采访直接解救了二十多位受害者,也是一次最具成就感的采访。
采访有得失,前些年,社会上流行一段顺口溜,讥讽有些媒体的个别记者:赶场子,端杯子,提兜子,点票子,走马观花假稿子。个别媒体甚至把采访调查视为谋取利益的途径,进行新闻欺欺诈,在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前些年,在广东一次采访,市文联秘书长陪我去采访一位书家也是企业家,说明来意后,我们还没提问,对方竟然口出狂言:“我的书法,目前这个地区没人能超越我了;我的生意,钱挣多了,行业里没几个能和我比。”听到这些话,感觉特别刺耳,对于这样的采访对象,我们只有放弃,结果是不欢而散,媒体报道的是先进典型,一个目中无人的人,无论你有天大的本事,在百姓中也不会有好口碑,如果把这类人上了版面,媒体就砸了自家牌子。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电视电台与纸质媒体的表现形式各有所长,但采访形式和程序没有本质的区别。
采访技巧归纳为:“十宜十不宜”,即:宜启发,不宜逼问;宜求教,不宜审问;宜引导,不宜急躁;宜灵活,不宜教条;宜热情,不宜冷场;宜稳重,不宜惊叹;宜谦虚,不宜浮夸;宜掌舵,不宜放马;宜求实,不宜强加;宜幽默,不宜沉默。
设计提纲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明确重点问题:了解本次访谈的核心问题,一般来说是“由浅入深”,“从简到难”。
采访回来,要马上整理写作,这样写起来非常容易。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有需要补充的内容,要迅速和采访对象联系,进行补充采访。如果放一段时间在写稿,有些细节容易被,那会增添许多麻烦。
“纪实”与“记实”相同之处在于,强调内容是真实的;不同之处在于,“记实”只是对事实的记录,没有“记”者的立场、观点,没有主次之分。而“纪实”是作者以自己的立场、道德观、是非观,对事实材料进行整理、取舍、研磨之后的作品,也是一种“选择”而“再现”的文学艺术。我们一般所撰写的的“纪实文学”基本上属于后者。在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抓独家特稿,做一枝独秀,一直是媒体在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银河悦读网的纪实版面富有个性和特色,汇聚了一批名家名笔,呈现了大量的名品名作,很多作品共同特色是浑朴而自然,且多为首发原创,其史料性,纪实性,文学性,趣味性交相辉映,可读性,权威性,感染力,影响力日益突现。立意角度新,谋篇结构巧,刻画人物细,很多作品为读者喜闻乐见并被本站闪星,其中浸润着作者为之采访所付出的努力。
随机辑录一组本站纪实作品,供大家一同欣赏采访后的乐趣。
【百年】小卒大忠慰初心
——缅怀功勋岳父赵剑锋
作者:天路过客 发表时间:2021-04-18 21:47:56 字数:6217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8814
【2020】我与最可爱的人面对面
——记“抗美援朝精神传播者”林源森
作者:独上月楼 发表时间:2021-01-31 17:24:12 字数:5292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7408
公益路上父子兵
——记大连摄影人冯殿波和儿子冯兆强
作者:后来 发表时间:2021-01-23 06:14:26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7241
契丹人的“老照片”辽墓壁画
作者:张立民 发表时间:2021-05-17 16:04:31 字数:3876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9268
【百年】热血铸就金色盾牌
——记沙河市公安局赞善派出所指导员李佳
作者:沙河小月 发表时间:2021-05-24 10:35:05 字数:4818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9379
“ 铁 匠” 的 对 话
作者:木青 发表时间:2021-05-12 05:40:22 字数:4200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9172
【妇女节】女检察官的圆梦之路
——记银河悦读创始人独上月楼
作者:青梅煮酒 发表时间:2021-03-26 09:54:32 字数:2586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8457
周恩来的那一天
作者:顾保孜 发表时间:2019-05-12 16:40:10 字数:4682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6462
【八一征文】不忘初心 永葆青春
——记陕北老红军于占彪转业地方后
作者:张林初 发表时间:2018-07-09 10:30:44 字数:6827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0070
【百年】伉俪忠烈浩气长存
——缅怀家族前辈两位党员烈士
作者:八月桂花 发表时间:2021-04-04 14:16:00 字数:4211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8585
【女人故事】一脉书香出阁来
作者:雪 发表时间:2019-02-11 14:36:41 字数:2806
【建党】矢志不移跟党走 勇为真理鼓与呼
————老党员张德文的故事
作者:山石翁 发表时间:2021-02-28 14:31:16 字数:3986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7921
【老兵】一个退役军人的微电影梦
—— 记阜新微电影学会会长吴林飞的事迹
作者:安瑞平 发表时间:2018-11-09 09:20:43 字数:4172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2701
【女人故事】灵魂的赞歌
作者:悟萍 发表时间:2019-03-14 07:35:40 字数:2025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5475
【百年】寻找万连长
——采访笔记(四)
作者:萧索 发表时间:2021-03-24 07:36:39字数:10902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8398
父辈的旗帜
————献给塔山阻击战胜利70周年
作者:燕鹰 发表时间:2021-06-10 11:11:22 字数:10422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9684
授课内容得到大家的热评:(按评论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
1:空中白雪的评论2021-06-16 10:27:59
先亮老师的此文可谓是新闻采访学科的绪论课的精彩讲稿,学生认真聆听,能清晰地了解到采访学的概念、采访的态度与目的、采访的策略、灵活应变敏捷等等,采访学问大了去了。务实的文章可读性可行性强,令读者受益匪浅。给老师赞!
2:文墨耕耘的评论2021-06-16 10:54:31
读完此文,从中学到许多关于采访方面的相关知识。老师这篇佳作,好似一堂教科书,受益匪浅。”慧眼观天下,妙笔写春秋。闪星赞
3:天海蓝蓝的评论2021-06-16 11:03:22
电脑充电器忘在家里,用别人的电脑好歹把这篇文章编发了。先亮老师的文学课,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感谢并点赞。
4:张立民的评论2021-06-16 15:39:17
先亮老师可称得上是写作研究的专家,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写作经验,还有编辑眼光。为了提高网站的写作水平,先亮老师先后写下了《慧眼观天下 妙笔著春秋——博采博访博众长》、《互评互动互品尝 互学互促互提高——浅谈文学评论的写作》、《报告文学不是梦 一枝一叶总关情——与作家文友漫话报告文学》、《落红并非无情物 当为杂文鼓与呼》、《银河宛转神州曲 高歌猛进向未来——银河悦读精彩按语回眸》等写作研究专论,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倾情奉献,情深意长。此篇之论更为精彩,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采访有方法有技巧。现在提倡非虚构写作,无论是采访得来的素材,还是生活积累的素材,都必须真实可信,不能忽悠人,更不能蒙人。非虚构写作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未来写作的发展方向。为先亮老师点赞和闪星。
5:独上月楼的评论2021-06-16 18:43:11
先亮老师是个有心人,也属于专业人才,每一次拜读他整理的写作经验,都会有“惊艳”之感,银河悦读有你,如虎添翼!
6:弦歌悠扬的评论2021-06-16 20:29:06
作者以自己采访和典型记者王志等采访的切身感受为例子,深入解析采访时应注意的几方面的问题,富有技巧而切实可行,尤其是纪实文学写作者,采访是必不可少的前提。结尾部分还将网站典型的纪实文学罗列出来供读者学习,可见李先亮老师的良苦用心和备课的精心。向李先亮老师致敬学习!
7:争辉的评论2021-06-16 20:37:30
采访更是一种学习,一种博采众家之长的学习,把事情还原歌颂正义打击丑恶,采访更需要正直认真的性格,需要嫉恶如仇的性格,文章很多的地方值得阅读和学习!
8:后来的评论2021-06-17 10:31:27
非常专业的一片关于采写的文章,作者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和经验给读者上了一堂课,这也可以算是银河会员们的福利了。感谢老师的总结和经验分享,还列举了网站上比较好的采写报道,令人受益匪浅。
9:溪涧的评论2021-06-17 10:52:33
不想是一篇很厚重的采访学。谢谢老师。闪星点赞。
10:张红的评论2021-06-17 17:46:34
读了李先亮老师的长篇采访记,使我眼前一亮,老师不但点评很出色,而且采访又是那样炒笔生辉,这些采访专长都是我们好好学习的!为老师点赞!
11:白鸽子的评论2021-06-22 17:29:49
谢谢李老师的妙篇佳文。李老师的字是有理有据,鳞次栉比,深入浅出,语出真功。一个词——全面,一个字“真”。您说采访是用脚采访,用笔还原。白鸽在思考或是也有用义倾听,以爱回应。如此的采访一定是妙。白鸽受益您的每篇文字。你也话聊斋,我也话聊斋。世间事,人在经。生命们要是知行合一,听闻思考,落实行动。白鸽的心愿就是共读,同议,一篇字,一个人,一本书,一个电影。如此人们的观念在靠齐,靠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向你中有我,我中才有你。当生命们都是多的敞开,没有那么多不理解,不满意,在贬损,有龌龊,世界的东方会更美好,世界的各个角落一定也会更自然。采访的意义就是围绕爱,是彼此在爱,是心之力导引。是精神世界的美好在凝聚着生命,感召新文明。闪星给您,感恩遇见。
12:房桂梅的评论2021-06-23 05:15:32
从李先亮老师的文字中体现出做新闻写作所特有的文学修养和文学素质。什么叫采访与交流,沟通与发现,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发现是写作的源泉,这是写作人应该必备的。这是最基础的具备。李先亮老师经过多年的经验,给我们总结出非常精彩的结论。读者感受到读这样是非常收益的,这都是李先亮老师在工作中总结出的结晶,希望李先亮老师多多指导!在此表示感谢!为这篇精彩文章闪星点赞!
1楼 文友:冷眼热泪 2021-11-18 15:54:01
很好的一次新闻知识新闻采访培训。
回复
2楼 文友:骄子之女 2021-06-24 18:28:57
2021年《每月一评》第六期 李先亮先生谈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技巧,给我们总结出非常精彩的结论。读者感受到读这样是非常收益的,受益匪浅,
祝贺李先亮老师获银河悦读网站第六期巜每月一评》之星。
回复
3楼 文友:hu皮lang 2021-06-24 14:23:44
《每月一评》新文章,
先亮老师谈采访。
善抓主题莫跑题,
启发访者聊愿望。
善抓变化小细节,
问话明晰忌抽象。
归来总结细推敲,
真实趣味相辉映。
回复
4楼 文友:张红 2021-06-24 08:27:07
李先亮老师的精准评论,给我们上了一堂怎样搞好写作,怎样去做好新闻采访,包括怎样准确地把握住新闻采访的切入点的专业指导课,收获很大,对自己的写作,点评很有帮助。祝贺李先亮老师获银河悦读网站第六期巜每月一评》之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