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怪兽_9b7a5a2eb2941a9bed558d3ed9017b6d_57677.png

                                          一缕书香伴咖啡,不负韶华不负卿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是读书人的节日。也是文学家的纪念日,因为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等许多世界著名作家和文学家在这一天出生或去世,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来纪念他们,来鼓励人们发现读书乐趣,养成读书的习惯,希望能向培根所说:“读书在于造就完美的人格”,来提高人类的素养。

     我们国家是五千年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里历代重视教育与读书,古代时就有很多读书的感人故事。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就买了四幅画挂在墙上:“凿壁借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程门立雪”用这些古人他们从小刻苦读书的故事,激励我们发奋学习,只要买书,他一定出钱,但是唯一的条件要看到你读完,并检查你读到的内容,至今家里还有小时候读过的书。

     现代史中也有许许多多刻苦读书,创造伟业的人物,如鲁迅嚼辣苦读、闻一多的醉书,侯宝林的抄书、毛泽东在兵荒马乱、枪炮声声、煤油灯下,依然读万卷书,即使在最艰苦的战争环境、长征途中依然手不离卷。

翻开的书本免抠png透明素材.png

     在我们“银河”中,也有许多老师,他们是热爱读书的模范,是耕耘文坛的作家、书法家、摄影家、画家和艺术家。在他们的生活里读书是人生的一部分,读书是最重要的事情。

     爱读书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书是流动的血脉,书是灵动的生命,书是无尽的源泉,在书中行走,我们会与历史同行、与世界同行,能和伟人聊天,和智者对话,同导师同行。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可是当今时代,信息爆炸、潮涌而来,种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体,每时每刻都给人们带来应接不暇的阅读量,到处都可以看到手捧手机的人们,成为道路上,公交里,地铁中低头的风景,刷屏、浏览、点赞成为阅读的习惯。在拓展人们视野的同时也挤掉了人们读书的时间。

     有人说在德国的今天正和我们相反,地铁上、公园里,仍然可以看到许多手不离卷,刻苦读书的人。 提起阅读,我心里总觉得有点遗憾。我们中国人均读书量少得可怜,年人均读书量只有4-5本。而以色列年人均读书量为60本,排在世界第一位。日本年人均读书量为40本,排在世界第二位。法国年人均读书量为20本,排在世界第三位。韩国年人均读书量为11本,排在世界第四位。这和一个泱泱五千年文化的大国实在不相匹配。

黄色的图书分割线.png

     世界读书日,每年只有一天,目的是让人们每天都是读书日。我们都会记住这样一句话:“读书吧,书是智慧的源泉。”我们都知道四个字:“开卷有益”可是在今天人们却忘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因为,现实的发展、压力、和变化,让一些人们把金钱看得很重,因而变得浮躁、油滑、懒散、冷漠、偏执、狭义….哪还有心思静下来好好地读一本书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灵魂不再漂泊和彷徨,让精神不再挣扎和流浪,让心灵得到充实和安静。那就只有读书,每天读读书吧!

    只要你一缕书香伴咖啡,一缕茶香陪书读,你一定会发现,有的书像陈年的佳酿百读不厌,有的书如倒吐的甘蔗渐入佳境,有的书像一枚青色的橄榄苦涩后溢出清香,也有的书似干柴烈火让你激情燃烧。

    让我们爱书、藏书、读书吧,不负韶华不负卿,我想大家的体会会更加深刻!


 执笔:小泥儿

 美编:浅浅眉

 银河悦读版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