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是百鸟之王,是中国古人想象出来的最美的鸟,就像龙是古人想象出来的一样,华夏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我们都是“龙凤配”的后代。

        凤凰的起源传说演变最终成为我们民族的图腾非常复杂,我不想探究,只捡一二叙之。

        凤凰的最早的典籍记录,是《尚书·虞书·益稷第五》:“萧韶九成,凤皇来仪”。说的是大禹治水成功后,举行庆祝大典。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凤凰也来了。

        《山海经》中的记载是这样的:“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

        郭璞注的《尔雅·释鸟》凤凰形象进一步具体化:“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说文解字》就基本固定了凤凰的最终形象:“凤之象也,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

        我们的先人寄予凤凰美丽、吉祥、善良、宁静、有德、威严、自然等等崇高的寓意,所以,凤凰高贵高洁的性格必然是“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凤凰其实是两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秦汉以后,龙成为帝王的象征,凤成了后妃的指代,然后凤凰的形象就慢慢雌雄不分了。

        想起凤凰就想起“龙凤呈祥”“龙飞凤舞”“凤舞九天”“丹凤朝阳”等等。

        更多的是想起西汉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那首琴曲《凤求凰》,那时凤还是雄,凰还是雌,诗中的意趣后世不能比肩,所以记录如下:

       其一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其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司马相如战胜重重困难“凤求凰”成功,终于抱得美人归,成为历代才子佳人追求的典范。凤凰从高高在上的神位温情的落入凡间,让世间的凡人有了不凡的追求。

        《诗经》时代的凤凰一定也是气象万千的吧。

        《大雅 卷阿》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雝雝喈喈。    (节录)

     大意:

        凤凰展翅飞翔,翅膀沙沙作响,停在树上众鸟相伴。周王身边群贤毕至,他们听凭您的驱使,对您爱戴有加。

        凤凰展翅飞翔,翅膀沙沙作响,冲上高天任飞翔。周王身边群贤毕至,他们听从您的命令,对百姓爱护备至。

        凤凰引颈长鸣,停在高高的山岗。山岗之上生梧桐,面向东方迎朝阳。梧桐枝叶茂盛郁郁葱葱,凤凰鸣声和谐悦耳。

        这自然是一首赞美的诗歌,歌颂周王如凤凰般“百鸟朝凤”,凤凰在那时就是王的代指,或者古人创造凤凰就是为了有一位理想的王。他是集所有美德美好于一身的神人,我们的先人从来都是对王充满了期待。对我而言司马相如的“凤求凰”虽然形而下,让其落入民间,但凤凰在民间,岂不是更好的祥瑞?

        于是,凤凰于飞,翙翙其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