鹪鹩是和麻雀差不多大小的小鸟,喜欢鸣叫,但不似麻雀一样成群结队集于树上草丛聚会讨论,只是两只或者几只活动,人们不容易看到鹪鹩,但能听到它们的鸣叫。因为它们“性极活泼而又怯懦,很善于隐蔽,见有人来随即隐匿于倒木、灌木草丛或乱石堆中,又常从另外一侧迁逃。”鹪鹩体型虽小,但歌声宏亮清脆,虽然不像冠雀百灵般婉转,但声音高亢,特别是在单调的冬季,听到鹪鹩高声的鸣叫,你会朝气蓬勃。

    知道鹪鹩是从《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所以对鹪鹩有一种初级认识,就是鹪鹩跟“燕雀”是一样的,没有“鸿鹄”的志向,只是有极有限的欲望,极易得到满足。

    后来,会产生愤世嫉俗的年龄时,就知道了《鹪鹩赋》,就是编撰有《博物志》的西晋张华,据载他是西汉留候张良的十六世孙。因出生于曹魏末期,那时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张华借对鸟的褒贬,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竹林七贤之阮籍因而感叹曰:“王佐之才也!”所以特摘录一段以飨读者。

    “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翔集寻常之内,而生生之理足矣。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得。彼鹫、鹗、鹍、鸿,孔雀、翡翠,或凌赤霄之际,或托绝垠之外,翰举足以冲天,觜距足以自卫,然皆负矰缨缴,羽毛入贡。何者?有用于人也。夫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故赋之云尔。”

    是说鹪鹩是只小小鸟,长得不好,属于人微言轻型的,但人家活的“翩翩然有以自得”,而那鹫、鹗、鹍、鸿,孔雀、翡翠之类的大鸟或美丽或雄健却不得善终,“何者?有用于人也。”所以借鹪鹩“微言大义”,其实是和庄子一脉相承的。

   《诗经》中的鹪鹩称为桃虫,让我很意外的名字,成语载于《周颂 小毖》,“惩前毖后”就出于此诗。

    予其惩,而毖后患。

    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肇允彼桃虫,拼飞维鸟。

    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大意:

    我要警惕以往犯过的错误,以免以后再犯。

    不要忽视小小的蜂儿,是我自己不小心惹的祸害。

    那本来只是只小小的鹪鹩鸟儿,转眼会变成上下翻飞的凶恶大鸟。

    现在国家已经承受多难,而我又陷入苦涩不堪的辣蓼丛中。

    这首诗的作者历来没有持异议的,是周成王深刻检讨自己应该惩前毖后汲取教训的诫勉诗,背景就是周公归政于成王之后,当时周成王已经平定了他的叔叔管叔、蔡叔与武庚之乱。成王对自己忽略的不以为意的“小蜂”“桃虫”以致被蛰,差点被颠覆,深以为戒,警醒自己再不可重蹈覆辙,让父王(周武王)建立的大好江山因自己的疏忽毁于一旦。由此,他和他的儿子创立了有名的“成康之治”。

    桃虫——鹪鹩,一种极易被人忽视的,看起来没有任何危害的小小鸟,在条件适合的时候会变成凶恶的甚至难以制服的大鸟,就像位置远在他之下的他的两位叔叔,以为他们不会觊觎他的位置,以为他们不可能危害,但是,“管蔡之乱”教育了他,所以他因鹪鹩“惩前毖后”。

    此鹪鹩可不是庄子以及张华眼中无用,欲望极小的鹪鹩啊。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