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我的妹妹上学念书成绩不是很好,当兵在外的我每次探亲回到家里,老妈总是对我说,老丫头学习赶不上你们,不“吃书”,你当大哥的说说她。

        我妈没念过书,也不识字,还是对儿女寄予了无限希望。我当时还说不清她说不吃书的含义,劝说一下妹妹就了事了。

         我生于五十年代初,初中毕业十六岁就当兵了,没有机会再读高中、大学。当兵后在部队也没进过什么大学,几十年都是在军营里边工作边读书学习的,渐渐地对老妈说的“吃书”二字有了一些感悟。

        爱读书,能吃书,这个“吃”字里面有说道。书海包罗万象,天文地理,政经社科,人文史论,林林总总浩瀚无边。每本每部必有其题其意,书读后再聪明的人都不可能像电脑扫描全部印在脑子里。如果把读书喻为啃骨头,就一定要喝汤吃肉吸髓。骨头里的精髓是书的颜如玉、黄金屋,挖掘到了就是“吃”到了文题消化了书意。

        七十年代初的军营里学毛著,天天读,老三篇能背下来。读《为人民服务》,我抓住了“完全”“彻底”四个字;读《纪念白求恩》,我记牢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八个字;读《愚公移山》,我咬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不松口,从中吸取正能量,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是我做人作事的榜样,凭借这些读书读出来的道理,当兵没几年我就把入团、入党、提干这些目标就通通达成了。

        那个年代天天战备训练,时间不够用,除读政治书籍外,我也忙里偷闲读点“禁书”,一部《红楼梦》,我偷着看了几个月。洋洋洒洒几百万字,咬不动,嚼不烂。重点的章节重读时,我脑海中一直闪现曹雪芹开篇的一段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于我来讲,这就是整本书的书眼。再读《红楼梦》时,我就不再把里面荣宁二府的破落和人物遭遇当热闹看,而是通过作者在特殊时代不吐不快的辛酸之言看清王朝的衰亡兴兆,慢慢地品出一点名著的味道。

        “吃书”需记事儿。见事不见人的文章不是精品,见人不见事的书籍不是佳品。读书要读人,读人要记事儿,有血有肉的人物是由多个有情有景的故事塑造完成的。我们读《西游记》,通过三打白骨精等耳熟能详的故事记牢孙悟空,通过高老庄娶亲的故事记住猪八戒。又如《三国演义》,看了草船借箭的故事我们知道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用兵如神,看了温酒斩华雄,眼前会浮现横刀立马关云长的英姿……

        絮絮叨叨说了上面两点,好像是想补上当年没有对妹妹说的话,不识字的老妈当年说的“吃书”二字,竟是伴随了我爱书的一生。

        不迟,不迟,好读书,会吃书,多大年纪都不迟。

        晚年正是读书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