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身体原因,近来自感比较颓废。一向身体硬朗的我,一下子被突如其来的病痛击懵了,做什么事都是那样消极提不起神来。月楼姐姐的几条信息让我一下子清醒了,月楼要我为《浮茶》写个书评,这不是让我蚍蜉撼树、关老爷面前耍大刀吗?但不管怎样,指令下来了,硬着头皮也得闯一闯。

  要写好一篇书评,首先必须去认真阅读。一提到读书我的话自然就多了,虽然算不上博览群书,到也可以说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读的书有两种类型,一是睡前书,所谓睡前书就是那些可读性不强,内容不够精彩的鸡肋型的书籍,这类书籍是具有极大的催眠效果的,因为它的无趣,读着读着瞌睡虫会不请自来,没有留恋没有回味,放下它倒头便睡;还有一种是醒前书,这类书内容精彩丰富、情节纷呈诱人,人物描写有血有肉,人物个性鲜明饱满且耐人寻味。在晨曦微露似醒非醒时,捧起这样一本趣味性强的书来读绝对是明智之举,读着她头脑自然会清醒,思路也会越来越清晰,刚刚睡醒时的混沌会在书的诱惑力下消散殆尽!《浮茶》自然而然地以她特有的魅力端坐在了我晨读书籍的行列。读着她瞌睡虫不敢靠近我,窗外的喧闹不敢围绕我,读她的时候时间是静止的,一本《浮茶》在手,我近乎疯狂了,忘记了洗衣机的衣服要拿出来晾晒的叮嘱,忘记了该给儿子做饭啦!用儿子的话形容就是:妈妈痴迷于《浮茶》了!

  习惯于赏书先赏人,《浮茶》作者王桂宏先生同是我们江苏人,这就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据悉他先后在《安徽文艺》、《前线文艺》等期刊上发表过多部作品,这首先让我多了几分崇敬。《浮茶》应是先生的新作,带着猎奇的心态我走近了这部书,这一看不打紧,立刻醉倒在书中,这部现实主义的作品所描述的正是当今社会呈现的矛盾百态,作品一开始就把主人公刘怀民拉进镜头,没有铺垫、没有前奏,一下子就拉开了序幕,成功地把读者直接带到有滋有味的情节中。请欣赏这段单刀直入的白描法:“江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怀民这几天总是心神不宁,心里那种说不出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烦!”这种叙述单刀直入,一下子牢牢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刘怀民为什么会烦?他的烦从何而来?接下来读者会带着疑问一页页的往下读,而作者是熟知读者心理的,娓娓道来,推陈出新,包袱一个接一个的抛出。整部作品画面感特强,读《浮茶》最深的印象就是不光是在读文字,而是作者驾轻就熟地把读者带进了非常有立体感的画面中。读《浮茶》真的就是在看《浮茶》了,而这一个看字,不仅仅是停留在看文字上了,而是脑海中呈现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这时的我不仅仅是停留在文字巨著中了,而是走进了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或电视画面,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及心理作用皆历历在目,异彩纷呈。整部作品自始至终皆是画面在闪烁,印象最深的当属刘怀民拎着公文包从家里出来那段描写,妻子马兰从楼上往下扔伞,声、行、表情、心理活动一样不缺,这样的画面能说不精彩吗?整部作品看下来刘怀民的形象逐渐丰满,一个热情开朗、亲民爱民、秉公办事、细致踏实的政府工作人员的形象,在读者心中渐渐高大起来。刘怀民抓工作有一套,耐心倾听,细致热情,尊重民众,所以深得人心,人民群众对他是敬重爱戴的,在他入院治病的那一场描写中,上访的民众一声高过一声的呼喊:“我们要见刘书记!我们要见刘书记!”这不得不让读者的心跟着悬了起来,难道上访民众会在刘书记病重期间闹事?迫不及待地看下去,原来是虚惊一场!人民是因为记着刘书记的好,想迫切看一眼他们心目中的好书记的。读者终于能轻松地舒口气了。作品中的刘怀民与张长龙是两个重要人物,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曾经一起走出大山,一起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两人同时在军中任野战部队的团长,都有一股子闯劲,又一起进的江市区。两人唯一的区别就是刘怀民的心细一点,考虑问题更注重平和,这就导致事情发生发展的结果大不一样。张长龙大刀阔斧搞撤建,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形式,造成民众不断上访,事情甚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群众总结了十二字诀形容他:手一挥,推推推,脚一跺,拆拆拆!而刘怀民身上所具备的正是张长龙所缺少的,这就有了互补。作者笔下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也代表了执政党的核心形象,全文没有刻意的美化,却在纷呈各异中宣扬了正能量,耐读性尽在不经意的笔墨中。

  《浮茶》作者的高明之处还在于题意的深刻内涵在不显不露中留给读者遐想。真正正直的人如茶,茶之一味,味之清雅高洁。与这样的人在一起,能陶冶情怀,敬与德,即使不言不语也会相知相融。《浮茶》之印象,墨香染优雅,笔落字芳华。好作品如茶,淡而优雅,浓而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