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的细雨滴落在窗棂,弹奏出一曲舒缓的旋律,滚动的惊雷压住了仲夏的燥热,清凉之风徐徐奔来。

  东庄的哥哥出远门吶

  西庄的妹妹来送行吶

  月缺盼月圆呵

  天阴盼天晴呵

  老百姓盼呀盼清官呵

  ……

  “铁头”母亲哼唱的曲子在书房氤氲回响。

  2016年11月30日初稿毕

  2017年9月9日修改毕

  断断续续半个月,终将《风雪将至》翻到了最后一页。该静静合上书本了,可书中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典型性格,书中情节的血雨腥风、刀光剑影,书中不时跳出的掷地有声的箴言美句,特别是书中呈现出的主人公在错综复杂的情与法斗争中表现的沉稳与坚定,不能不令人掩卷深思,百感交涌。

  这是一部什么书呢?

  打开封面,扉页一张洁净的白纸正中座落着一行并不显眼的爱默生语录:“剖开这些字,会有血流出来;那是有血管的活体。”内容的份量不言而喻;接下去是引子,一名年仅26岁、风华正茂的企业会计,在南山之上等待恋人一起欣赏日出时,却被人推下了悬崖。

  六月飞雪,必有冤情。潜台词导示:“死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骇人的阴谋,阴谋后面隐藏着真相,真相后面还隐藏着真相。”真相的真相,由一个光天化日之下的杀人事件引出省院交办的“一号案件”,互为印证,互为映照,为本书反映的当代反腐之路缓缓开启了厚重之门。

  进入正文,作者分章节叙述。一、二、三……共三十九节,每节集中展开一个人物或事件。开篇就是头戴“全国十佳公诉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桂冠的主人公苏方圆全票当选南城市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检察长,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省检察院交办的查处容县县委书记肖阿丹在任国资委主任时把管国资变成牟取私利工具的“一号案件”。然后是板刷头黑黑脸的“铁头”、阴险毒辣的“沙老邪”、老上访户姜大龙、人模狗样的左二牛、贪得无厌的“女政委”、绝代天骄的白玫瑰、鉴定古董“一眼定乾坤”的“范一眼”及大智若愚的江仁义等等,一个个别具特色的人物走到前台。前半部分作者有目的的去着力铺展既能承接的“起”、又能给下文埋下伏笔的元素,将与案件有牵连的人物和事件一个个露出水面,摆到桌上。后半部分“转”入定性处理,拘捕左二牛、询问江仁义、审查张荣发,对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依法依规进行仔细核实和果断处理,拔掉一颗颗钉子,斩断一根根根须,最后剑指总根肖阿丹,一剑封喉。收尾一节则对全书所涉及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分别做逻辑上的整合和回答,使之前后呼应,无懈可击。陈昌平一案被判定冤案,重新宣判无罪;张荣发以贪污、受贿、单位行贿,判处有期徒刑20年;吕正维从国外被缉拿归案;肖阿丹站到了被告席上等待判决。紧接着新一轮案件又将启动,昭示着反腐仍在路上,未有穷期。

  刘禹锡有首诗言:“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逐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纵观全书,作者运用起承转合的表现手法,如农民刨树、考古挖掘一样,先将浮在表面的黄土一层层抹去,露出“庐山真面目”,当经络尽显后,再一根根地剪断消除,在结构上呈现出清晰舒展的线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记。

  作为一部反腐力作,作者在对主人公刻画上不惜笔墨、不吝智慧,处心积虑,将一个用毕生的生命,在心里装下对法律和事业忠诚和情感的新时代女检察官跃然纸上,浩浩汤汤。苏方圆作为一个基层检察长,是个女人、是个母亲、是个妻子,也是个法律的守护神,当她以开阔、无私、缜密的心胸面对一切突如其来时,就化腐朽为神奇,无处不映照着人性的光辉和法律的尊严。

  亲情,最难割舍。苏方圆12岁的儿子帅帅得了白血症。对这样的病症我略知一二,因为我妹夫在1990年30岁不到,就得了这种病,治疗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进行骨髓移植。但需要三个条件。一是能找到骨髓配对;二是能挺过化疗;三是即使可以配对移植,还要能度过排异关。这种病,民间有句俗话:“治不治,三年半。”我妹夫运气不佳,没有遇到合适的骨髓配对,患病两年多一点,即撒手人寰。帅帅遇到的情况呢?父亲血型不对,当即淘汰;母亲配对结果是50%,而最低标准应达到60%,也不行。此时,中华骨髓库找到了一名骨髓捐献者,十万分之一的概率,配型高分辨居然能达到八个点。按说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缘分,该能顺理成章拯救孩子了,可是,对方提出唯一的条件是,对犯罪的哥哥手下留情!苏检只好选择放弃,自己冒着生命危险给儿子骨髓配型。

  骨髓移植,需要花很多钱,最低费用也要30万。苏的丈夫徐志刚与肖阿丹是亲密战友,肖阿丹雪中送炭,立即让司机送了过来。这钱接不接?徐志刚为不伤战友间的感情,说是借,夫人回答,借也不行。只好听妻子的忠告,将钱上交了纪委,回头把自己买的房屋卖掉才交上了医疗费。

  办一个客观公正的案子,不仅要面对亲情的干扰、金钱的诱惑,其实,最难办的是如何面对来自上级的压力。苏检在查处“一号案件”过程中,第一个就要面对市委书记、市委常委会,是他们“为巩固改革成果”,停止了对张荣发的查处,还继续查不查?在对马小宝拘捕时,还得面对省委汪书记和京城分管政法的最高行政长官“何先生”的打招呼,不听行不行?对很多渴求“进步”的人来说,巴结还来不及呢。苏方圆面对权与法,将个人得失置之脑后,果断做出了“检察机关自行决定追捕、并派人监督公安执行”的决定。

  办案,最痛苦的事莫过于错诉。自己对自己的否定更难于启唇。陈昌平案苏检作为公诉人一手操作,虽然在“主观意志”上没有充分证据给定性为“过失杀人”,已经保全了陈的性命,但事件的真相就是一个冤案。要纠正推翻的话,不仅是“自我否定”、壮士割腕问题,还要受到责任追究。这样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进步,还会牵连到所参与办案的公检法一批人。在个人名誉和法律面前,苏检最终仍然选择了维护法律的尊严。

  办案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面对钱色利诱,可以无动于衷。面对刀光剑影的威胁呢?犯罪分子往往在利用一切“软缠硬磨”手段达不到目的时,就翻脸不认人,孤注一掷。当肖阿丹动用他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人脉关系打招呼遇到阻力后,苏检手机很快就收到尾号“8828”发来的短信:“别当替死鬼,别把家庭毁。清算那一天,没法再后悔。”晚上自己租的房屋就失火了,若不是“铁头”提前提醒,休息转移了地方,后果不堪设想;当去省院汇报案件的路上,车座下又发现了定时炸弹,是“铁头”把她一下推下车,将车开进无人的池塘,才免于一难。

  老子云:“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胜者不武,大道至简。“所谓门槛,过去了就是门,没过去才是槛。”苏方圆,柔弱担道义,冰心著华章,她用她的蔑视权贵、真诚坦荡、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意志抒写出一曲检察战线的正气之歌。  

  人有人道,畜有畜路。作为一部小说,不是标语,不是口号,也不是典型材料,不是议论文,它更需要艺术的张力与魅力。读《风雪将至》,不仅能感受到顺溜的线条,故事的惊心动魄,打动人的还有不时蹦出的箴言美句和构思的奇巧。

  先选几段箴言:

  “水至清则无鱼,但水太浑了,最后也得死鱼。”

  “读脸可以读心。”

  “人生若茶,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深蕴的清香,生命的清茶只有在煎熬中才能发出一脉脉人生的幽香。”

  “女人的容貌,取决于男人凝视她的目光。”

  “人生的最大悲哀在于,当你准备好为自己所爱的人两肋插刀的时候,却冷不防意识到,一切都不需要了。”

  “奇怪,男女之间的喜欢与不喜欢,大多没有理由,都很简单,很原生态,一眼望过去就喜欢了,或者瞅一眼就废了。”

  ……

  这种句子在书中不时不经意地闪现,像萤火虫一般,虽然悄无声息,但散发着钻石般的光芒,使读者恋恋不舍。

  再端上几盘小菜:

  “一件器物的时间越长,汲取大自然的精华后蕴藏的能量就越大,气场就越强,而自然的气场与人体的气场能够相通。遇到特殊的器物,他才需要用舌头舔一舔来最后断定。”

  “一轮暗红色的夕阳正沉重地向西天坠去,将锯齿般峥嵘的卧龙山吞入。暮霭已渐渐地氤氲起来,给浮玉岛平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房子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无论简陋还是华美,只要有人住着,它就活了起来,有呼吸,有体温,有声响,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磁力场,让人置身其中时,气闲神定。可是一旦没人居住,房子就仿佛被抽走了灵魂,变得空寂,颓废,冰冷。”

  “一大块乌云挡住了最后一缕阳光,天一下子暗了下来,刹那间风云涌动,黑乎乎的天空就像一只满是砂眼的锅底。”

  感觉如何?这些对景物的描写,清凉凉的,如一盘盘花生豆,脍炙人口;如一缕缕金丝线,眩晕夺目。

  这还不足够,真的大声拍案叫绝还有一些细节安排得也出其不意。譬如,为瓦解白玫瑰的防线,办案人员告诉白玫瑰,她一直当成“救命恩人”的肖阿丹其实是由他本人导演出的一出“英雄救美”;审讯肖阿丹,办案人员又提醒他,你的命根子马小宝经过DNA鉴定,并不是你的儿子,当即出证鉴定结果;你的宝贝蛋子“大明宣德炉”也不是真的,早就被“范一眼”掉了包等等,连最后一点“好”的念头也不给贪官留下,使之所构建的牢固堤坝即刻土崩瓦解。还有对白玫瑰会所、对宣德炉、对江仁义等章节的叙述,读起来琅琅上口,字字都是诗篇和旋律,足见作者语言功力之雄厚,而作品中穿插的诗行更使作品的艺术性增辉不少。

  什么是美?完美并不一定全是美。美是民间流传的大实话,花未全开月没圆。作为一部长达24万多字的小说,不可能没有瑕疵之处。拙以为,作品中“铁头”从一出场就是递交休假条看新任检察长的笑话到奋不顾身地追随,缺少过渡句,情节无法自圆其说;再是陆小红被人用铁榔头砸死后放在不老松下,犯罪嫌疑人是怎样让她继续活着,被人推下悬崖的,从字面看,无法顺理成章;再是对检察战线的讴歌不是拿对其他人的一概贬损而实现的。在这部作品里也不乏有“芳华”之嫌。所出现的人物除了检察战线的“正义之声”之外,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大都成了反派角色。

  不过,不能不敬佩这部作品主题鲜明,文笔细腻,谋篇布局的波澜壮阔,对社会现实咬合得也是比较紧的,所反映的事物能感觉出是立足于真实、源于充分生活的,可以说是融思想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与其说是小说,倒不如说是纪实散文,承载的是现实里的大中华,很值得一读,太值得一读。

  就在这篇书评收笔时,获悉《风雪将至》获得第三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原创文学大赛大佳小说金奖,实属实至名归,借此平台,向作者表示真诚的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