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悦读中文网此次镇江行,除了周年庆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镇江作家路石(王桂宏)的小说《浮茶》进行座谈研讨。

       4月20日,明媚的春光里,镇江明都大酒店迎来了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的银河悦读的文友们。酒店商务楼三楼的玉兰厅发言踊跃,长篇小说《浮茶》的座谈研讨发言在有序地进行中。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心灵相通,对于王桂宏老师的印象一见如故,平易深刻。但之前我对王桂宏老师知之甚少,几乎就在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大脑敏感的神经键突然被激发,好奇之心油然而生,这个在江苏泰州家喻户晓的作家,我却很陌生,我要探索他的人生轨迹,了解他的创作生涯,只有扎扎实实地阅读他的巨作《浮茶》。

      在回到北京二十天的时间里,我除了忙着生病,多年不看长篇的我,开始认真阅读王桂宏老师的长篇小说《浮茶》。我寻觅王桂宏老师创作历程的同时,也在寻找主人公刘怀民的人生足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爱好者也各执己见,莫哀一是。各种说法沸沸扬扬,我却独爱这《浮茶》中清醇的滋味和流淌着的深深情感。

     《浮茶》无疑是一部不折不扣优秀的长篇小说。长期生活在江苏泰州的文化界的王桂宏老师,这位坚持创作的中国作家,先后出版了《野桂花》、《野梅花》小说集;自2015年‘乡愁“系列散文之一《乡愁,泰州卷》;2016年”乡愁“之二《乡愁,苏州卷》;2017年”乡愁“之三《乡愁,镇江卷》的陆续出版后更是获赞誉一片,是一位实至名归的高产作家。

      守住乡土,不是守住贫穷,而是美好。为了乡土、为了这美好。这位高产的作家,敏锐地抓住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走进生活,贴近生活,沾着心血创作,并于2017年12月出版了长篇巨篇《浮茶》,给自己的写作人生添上厚重的一笔,也给一直喜欢他作品的朋友和读者们一个不小的惊喜。

      年过花甲,力道惊人的王桂宏老师风采不减当年。《浮茶》直指当下、社会风气、工作中的问题、无私的奉献者、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们,包括主人公刘怀民书记在江南某地葫芦湖风景区开发工作中发生的一串串动人、感人、惊人的故事情节;进而描写了以刘怀民为代表的党的一些好干部在面对拆迁、征地、上访的原则而琐碎的工作中的表现。彰显了“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人民意识,讴歌为国家利益鞠躬尽瘁的好干部形象。

       在国家、政府、党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刘怀民无疑是人民渴望、祈盼的好干部,新一代的领路人。人们的内心就被一种罕有的激情鼓舞着,这激情在当下的社会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小说《浮茶》的意义不仅仅是变革;不仅仅是拆迁、信访;不仅仅是江南水乡、风景区、大湾村。刘怀民、马兰兰、赵金文(黑烧饼)、周秋梅(兰)二姐妹、王大林(二林)兄弟、赵香艳的贪婪,观望者、有偷金者与大公无私者,各色人物相互碰撞,汇集形成一个个群体雕像。

      赵金文、张长龙、余支书这些人物的出现,就像是在文学图景中修补与还原。这种修复时代创伤的杂质底色才是生活本色。

      无法解读的“生活奇怪的人”。大湾村沸腾了,是赵继财喝药水引发的沸腾,人们有埋怨的,有发牢骚的,有幸灾乐祸的,有谴责有的,有庆幸赵继财又捡回一条命的,看看这些人物的描写活灵活现,成了独特时代的社会肖像,看似虚构,却无比真实,这些“生活奇怪的人“也就不奇怪了。

       《浮茶》更多笔墨描写的是刘怀民所处的时代赋予他的重任,从他走马上任之初的困惑,当代城市建筑,风景区的改造,传统割裂、文化清空、丧失了直接与自然对话的能力,也丧失了在自然与文化,感性与理性之间沟通的能力。面对这样种种的困难他发出“从哪儿入手”的呼喊。新闻照的风波里,刘怀民看着《江滨晚报》,心里乐滋滋的原因是他上任后,去北京办事有直达火车了,方便了往返,节省了时间;知道了赵继财夫妻又去北京上访了时的淡定,再后来的三路接访、火热的工地、大门被堵,一个个矛盾的出现,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一个个项目的攻克,一点点被人民认可,一个血肉丰满的好干部站立我们的面前。本书描写了刘怀民在整个风景区改造中的奋斗过程,也彰显了他人格的一次次的提升、他的精神世界一次次地升华 。

      一位智者也提醒我:习俗是不断变化的,但人性恒永不变。王桂宏老师对于刘怀民人物描写的同时,也对中国大时代的背景的江南水乡的风俗、服饰、家园、仪式和日常生活作了铺垫交待,也为了更多地展示了刘怀民的多个侧面。曾经的军人、党的干部、丈夫、父亲。刘怀民这个人物形象就这样在王桂宏老师的笔下鲜活了起来,刘怀民的人生也丰富多彩了,与中国当下的时代里许多奋战在改革前沿的中青年干部一样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徜徉在《浮茶》的文字中,是一次次对人灵魂的拷问,是对每个生活中在现实中的人们灵魂的拷问。在国家、人民的利益面前;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面前,在各种利益的诱惑面前,在那些需要帮助的老百姓面前,我们的干部,我们党的工作者,如何去战胜自己的心魔,去完成人民的重托?作为中国的一个公民,我们又如何为自己的祖国和这个社会奉献我们微薄的力量,不随波逐流,积极向上呢?

      我们也拷问一下自己,我们的灵魂是高尚的吗?我们是否用《浮茶》的清纯来涤荡我们不洁的灵魂,让我们的人生再纯粹些,灵魂再纯洁些 。

      《浮茶》如电影般的镜头入位,使一群闹事的人,一些干部的成长、一批优秀干部的涌现,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的动人故事那样鲜活而生动,其实这就是对时代气息与杂乱内心的书写以及对时代深刻的思考,是令人欣慰的启迪。

      历史学家芭芭拉、塔奇曼曾说:伟大人物、卓越天才、政治领袖和虔诚圣人,远远超出了常人的水平,难以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相比之下,现实中的小人物与他们所处时代的联系更加紧密,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信息。

     《浮茶》中党的干部刘怀民,在他所处的这个时代里,社会风俗迅速变化,政治局势稳定中建设风景区的不稳定、经济生活富裕的大环境下人们心灵的追寻,刘怀民的人生看似平淡无奇,但是,我们回头看,他的生活细节构成了一幅非同寻常的画卷,从接受任务、一路遇到的困境、克服困难、风景区的完美收工,也解决了天下第一难:上访。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天下。 以直观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当下改革开放的江南、村镇,风景区中的人文、习俗、变革、成长的故事和矛盾冲突,是曾相识,而又略显陌生。

       成长,注定是疼痛的。作者自身的经历与头脑中的故事唤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前者为后者的示范,后者是前者的隐喻。它们共同指向这个世界错综复杂的逻辑。经过多年的自我探寻,解构之后,王桂宏老师的脑海里形成的是一个刘怀民和那个风景区建设的故事铺展,刘怀民就是作者自己,梦影重重,似真似幻。是那么的真实,照见的正是作者自己的心路,形成一个与真实世界相辉映的完整故事。

        王桂宏老师作为寻路者、创作者无疑是成功的,他的小说的确可用“光芒四射”来形容。他的光芒不仅来自于他故事的真实性,更来自于他独一无二的语言天赋。他的文字,让我们相信原来生命还有那么多种可能。原来我们可以这样无所顾忌光芒四射地生活。在王桂宏老师看来历史从未走远,也许他还会喊出尼采的箴言:“还有无数朝霞,尚未点亮我们的天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