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趣事,五彩缤纷,童年的游戏,令人陶醉。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我的童年是在幸福愉悦中度过的。童年的那些老辈传下来的有趣游戏,成为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耍稀

      耍稀,是儿时孩子们玩耍的一种主要游戏活动。使用的是杏核,这个可以就地取材,因为我们村庄是一个水果之乡,麦后下来杏子,孩子们吃完了杏子,把杏核收集起来,布兜整天装着,随时随地玩耍。这种活动一般是两个人玩耍,每个人准备相同数量的杏核,拳拳报(也就是今天的剪子包袱锤)分出先后,但是,玩耍时各自出的数量不同,因此都偷偷背后出数,谁出的杏核多,谁先玩。玩耍时,两人蹲在地上,用双手把双方出的杏核往地上一撒,尽量分散开,不要碰在一起。因为这种游戏是这样的,在两个就近没有碰在一起的杏核,用一个手指在中间小心翼翼地划出一道杠,再用右手或左手拇指和食指并在一起轻轻一弹,两个杏核碰在一起,就收为己有,但是不能碰到其它的杏核,那样就犯规违例,另一个人接着玩。你弹我弹,你弹我监视,直到地上的杏核没有了为止。弹耍时可随时调整身体,找一个最好的方向方位 ,对准弹打玩耍,为了打得准,有时蹲着,有时坐着,有时趴下。玩时一边弹着,嘴里一边念叨着:“弹马弹,二马连,小酸杏,要个钱。”转过来转过去,如此反复,非常有趣有意思的。

      打枷

      打枷 ,也叫打巴斗,由甲乙两组相同人数组成,一组打,一组抓。使用的器械有枷,巴斗棍。枷(巴斗),约15公分长短,一端削一个15度的老婆脚,即一面坡的尖,巴斗杆长约50公分,枷和枷杆粗约圆周直径10公分。这两种器械用木要使用坚实有韧性的独木,一般用楸木,刺槐为料。活动前找一块宽敞平坦的地块,在泥地上抠个长方形窝,从窝向前量出5米做为出窝标准,打不上枷(叫漏口)或者出不了窝5米就算失败,本组下一个人打。玩时首先规定出一定的扎数(100或几百),十棒为一丈,十丈为一扎,谁先满了数谁赢。打时,将枷尖头直面朝上,尾部朝下,放在窝内,人与枷成T形,首先要弓着腰,用枷棍轻轻地敲打枷的头部,这时,枷已经离窝腾起,根据你的力量枷有一定的高度,这时赶紧地用枷杆使劲朝前朝上敲打在枷上,枷立马朝前飞去,对方一人或几个人用双手抓,抓着可要大约的丈数或扎数,可凭眼力,认为丈数扎数不对可丈量,输方下去一人,以此类推。丈量用巴斗棍一杆一杆自窝始向前倒着量。这种游戏很危险,往往就飞到头上或者打到眼上。这种游戏不值得提倡,幸亏今日消失了。

      丢窝

      丢窝,这种游戏在农村兴起的历史不长,大约出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当时创设这种游戏的人很是先进,紧跟形势。丢窝(谐音丢俄),寓意“丢俄国”。大家都知道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发展友好,六十年代初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刁难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我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丢开俄国,走自己的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国家。活动时,几个人分别找一个瓦片,打凿成圆形,人手各持一个,前方5米处挖一个深窝,扮俄(窝)者把圆瓦片放在窝的中间,丢窝人站在5米线外,一个一个接着来,瞄准前方的窝,一只手用瓦片向前方抛去,活动时,有的人丢不准,其它人一个一个再抛,再挖,直到将窝内的瓦片击出挖出则为胜利,反之,即为输掉这盘游戏,输了的人要受惩罚,即时背背,输者背着赢者绕场一圈,所以谁也不愿意扮演一个窝(俄)囊者。

      摔娃娃

      摔娃娃,是夏天里男孩子们喜欢玩的一种活动,玩耍前首先到村里的泥场抠出一些大黄泥(膏泥),这些泥通红,细腻,没有砂石杂质,回来用水浸泡和匀,反复揉调,两个孩子甚至更多的孩子在一块玩。玩时可剪子包袱锤,谁先玩,也可挑战。膏泥和好后开始捏娃娃,娃娃即一个圆形的有底有沿的近似碗形的,每个人捏的大小不一。捏好后,用一只手托着,一只手扶着,找一个合适的高度,使劲地向地上摔去,嘴里一边问着喊着;“娃娃响不响?”那人喊着“不响!”这边喊着:“不响拿脚趽!”只听“砰”的一声,娃娃底部朝天碎了一个大窟窿。谁的窟窿大,对方这时就要用自己的泥给人家补窟窿,窟窿碎了多大就要补多大的泥。这个游戏活动主要是赢泥,这就要看谁的做工,谁摔的手法高度怎么样了,你捏我捏,你摔我补,如此反复,往往摔时嘣得满脸都是。一个个小孩泥头泥脑,满手泥巴,一玩一个半天,怎么捏摔玩耍都不觉得累。

      打玻璃球

      打玻璃球,我们儿时叫打蛋,打玻璃蛋,是儿时男孩子玩耍的一种主要游戏,那时半壮小子也参与其中。玩前首先在地面上一排三点间隔20厘米相同距离抠三个小洞,能容下一个玻璃球即可。可几个人同时玩,在第一个窝前方划出一道规定线,每个人站在线外向第一个窝的方向轻轻抛滚玻璃球,谁靠窝近谁先打,瞄准方向进了第一个窝,再进第二个窝,再向第三个窝弹打,如果不进窝,下一个打,直到三个窝都进了为止,以此类推。没有进窝的,下一个人可用拇指顶着玻璃球,食指勾着,瞄准方向,用力向对手击去,自己的玻璃球还能保持原地不动,就像击打台球的高手一样,使劲大了往往能把对方的玻璃球敲碎。打准了对方灭掉,打不准,就你追着我打,我撵着你打,直到击中打上为止。这种游戏锻炼了人的眼力,瞄准方向,手指的弹力,准确击打程度。

      磕泥壳

      磕泥壳,与现在的七月七磕小果差不多,磕小果是把调好的面在木制的模子上印磕出各种形状的模型,再上锅烤熟烙出来。磕泥壳,它的模型是特质泥制作烧好的,薄薄的,凹形的,非常结实。小时候,我们几个住在村东的小孩子经常结伴到村中居住的大我们5。6岁一个大孩子家中借泥壳回家磕。他的泥壳图案既精美又很多,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牛魔王,如来佛,南海观音,铁扇公主,哪吒等都有。回家后我们抓紧时间磕,因为人家再三强调一要抓紧时间,二不要磕碎模子,磕坏模子无法赔偿。用事先调好的膏泥,稀厚合适不粘壳,仔仔细细放在壳里,用手按平按靠挤压,好了立即磕出来就行了,晒干,再涂上各种颜色,十分美观,把玩显摆,观赏保存。

      打老牌

      打老牌,也有叫打丧门神的,是一种有意思的游戏。此项活动在当时也是配合一项社会运动,即打击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活动的方式是这样的,在前方10米外,用砖头做一个老牌,竖立在那儿,拳拳包,谁输了谁当老牌,活动的人员用手中的石头,砖头块,瞄准老牌,使劲砸去,直到砸倒砸碎为止,人手一次循环,轮回反复,谁打到打倒了谁就胜利了,就要惩罚老牌者,活动的那人就背着老牌来回绕场两趟,有扯耳朵的,有扯腿的,有抓头发的。打老牌,锻炼了臂力,眼力,投掷的准确度,为长大当兵投掷手榴弹打好基础。   

       拾码合

      拾码合,有五子的,有多子的,五子的叫拾五子。码合,有石子的,石块打磨成鹌鹑蛋大小,有杏核的,码合,即码开,合起之意。玩耍多子的可两人以上,谁出的子多谁先拾。玩啥时用两手捧着两人出的码合子,向地上一撒,尽量不碰在一起,要散布开来,这样利于拾起,但是手背上一定要接住留有一颗。用手中这颗码合子往空中一抛,一只手在地上捞起码合子,但必须拾起三颗往上,每次留定颗数,再向地上撒,留一颗再拾,但拾时一定不能碰着其它的码合子。碰到码合子即输,另一个人拾,依次反复。在拾的当中,一边拾,嘴里一边念叨:“拾码合,拾码合,长毛子来割(念ga)脖”。剩两颗离得远,要打抛抛,最后看谁赢得子多。

      跳门台

      跳门台,跳凳台,是锻炼腿力,脚力,腰力,是全身力量的活动游戏。跳门台,即跳街门口的石阶梯凳台,门阶台自古至今都知道是单数,即一三五七九凳,在临街门口选择一个高台子,用母亲给缝的毽子,里面装上玉米粒或沙子,放在门台的最高层,一层一曾往下踢,踢到一层下的地上,再用两只脚里尖对着夹着毽子往台子最高处送,一下子夹不上,两次三次往上送,再接着一层矮一层地往下跳。以此类推,反复循环,这个输了下一个接着跳,赢了的可罚对方可要数,也是一种极好的全身活动游戏形式。

      写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这种游戏产生历史也是不长,大概不足百年。翻身解放的劳苦人民大众,渴望幸福,渴望自由,希望天下太平,国家安定,稳固富强,长治久安,所以创立了这么一种美好游戏。也是一种动脑动手,眼明手快的活动。具体的游戏方法是,两个人或蹲或坐在地上游戏,每个人各自在地上规规矩矩画一个正方形,正方形中间平分成四等分。在每个格子里写上一个字,四个各子分别就是“天下太平。”两个人“拳拳包”,或者叫“剪子包袱锤”,两个人同时出拳,谁赢了谁就先在格子里写上这个字的一笔。双方一边伸手出拳,一边嘴里念叨:“拳拳包,含口笑。”赢一次写一笔,如此反复,谁先写上“天下太平”四个字谁就先赢了,赢得物品也是当地的产品杏核,输一次拿出规定几个,赢一大堆杏核的孩子当然是很高兴的,再活动也就有了资本了。

      打陀螺

      打陀螺,这种活动一年四季均可游戏,特别是冬季,在雪地里,在河面冰床上,更有一番风味。当年的陀螺都是自己制作的,粗点的竹子不好找,就用本地的松木,用锯在木头上截下一端6到8公分长的,直径3至4公分的圆木,圆木修理光滑,从中间往下刻成圆锥形,底部钉一个滚珠,再制作一个流手的鞭子,鞭杆和鞭梢具有适当的长度,抽起来好使用,如果用竹子制作那就更漂亮更响亮了,中间开一个口,陀螺顶部平面再贴上一小块彩色的纸,旋转起来五颜六色,抽打起来陀螺缝口进风“铮铮”作响,既美观又动听,真是冬日里的一种享受,一道风景。这种游戏活动往往是大人小孩齐上阵,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参入,打陀螺技术好的停下好长时间旋转不灭,稍微要停赶紧上前抽几鞭子,继续旋转。打陀螺是锻炼人的腰,腿,胳膊,眼睛等身体每一部位的一种最好的冬季游戏。

      贴膏药

      贴膏药,顾名思义,贴上膏药,驱除疾病,这是一种多人的群体游戏活动。活动时,两人一组前后站好,两两都间隔一定的相同距离,选出两人,一跑一捉,一贴一揭。前面扮演膏药的人转圈跑,不让捉膏药的人捉住,跑到任何两人的前面贴上,后面那人接着跑,捉膏药那人再抓这个人,这个人再贴,捉膏药的人捉住了贴膏药的人,他再扮贴膏药的。捉住了的人在大圆圈里等着,捉的人多了就罚他们唱歌,唱完歌在归队。以此类推,跑啊追啊,直到捉住为止。这则游戏很有意思,一种体育锻炼活动,既要有速度,又要有耐力,既要眼观六路,又要耳闻八方,精明强悍,头脑反应神速。

        跳皮筋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绳,是流行于二十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儿童游戏。小女孩玩的较多。玩时用一根长约3米有韧性的绳子,两边两人拉直,可来回踏跳,可五六人翻手面分组玩耍比赛。边跳边唱,按照规定动作,高度,逐渐由低到高。先从脚踝,到膝盖,到腰,到胸,到肩头,到耳朵,到头顶,然后手擎起来,高度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跳的人只能用脚钩,不能用手钩皮筋,完成者即为胜方,中途跳错或者没够上绳,就要换另一个人跳,也可本帮胜者替代搭救。跳皮筋的动作有十几种,如;挑,钩,踩,跨,摆,掏,压,踢等。边跳边唱: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这种游戏两脚交替跳出各种动作花样,是一种全身的运动。

      总之,儿时的游戏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如:趴老虎,掩手绢,翻挂面,对瓦片,顶牛,打毽,滚铁环,荡秋千,老鹰叼小鸡,挑包袱,下五子,下五福,走蹦城,跳木马,顶拐,拔河,拔犟孩,跳方,跳绳,踢毽,摔宝等等,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举赘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