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就是大山的白毛巾

 

  还记得你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带你和同学们爬青原山,回来自然要布置一篇作文。那是你和小伙伴第一次外出旅行,你十二分的开心。听老师说,为了显示自己能干,你第一个冲上山顶,体验了一次“山高我为峰”的快乐。

  回来后,你给我讲青原山的大庙,讲高大挺拔的树,讲精灵古怪的猴子。你还惊奇地发现,山上的好多大树的胳肢窝里长着小树。我说:“那是树的种子被小鸟啄到大树的树窝里,发芽生长出来的,生物学叫“寄生”,这小树叫“寄生树。”你大笑说:“寄生树和寄生虫差不多,都是不靠自己的劳动,我不喜欢它们,我还是喜欢青原山的瀑布,哗啦哗啦练嗓子呢!”

  傍晚时分,我们到滨江散步,班主任李老师打来电话,问这次班里的期中考试排名,你给我汇报了没有,末了,老师还气呼呼地说:“这次语文考试,你家儿子才考78分,班上的平均分是83分。”紧接着,李老师又责备起来:“他的作文呀,30分的作文,才得了14分,胡乱打比喻,把瀑布说成是大山的白毛巾,还说要给青原山擦汗呢,你们做家长的也要多费点心,假期给他报个作文班,不然,作文赶不上,语文成绩就吃亏。”

  老师把“语文成绩就吃亏”几个字说得严重极了,我心里都有点想笑了,一次小考的作文,后果至于这么严重吗?

  你听了老师电话里的内容,转过头来问我这个比喻有什么不好,我的脑海里,早就想象着你看到瀑布时可爱而开心的样子。在你眼里,瀑布就像是青原山长长的白毛巾,一条一条挂在山上,大山累了,白毛巾给它擦擦汗,多形象呀。你的比喻没有错呀,我们成年人面对大山,面对瀑布,未必能想出这么形象而独特的比喻哩!

  我在电话这头毕恭毕敬低和老师虚情假意地客套着,感谢老师对你的谆谆教诲。挂了电话,我拉着你的小手,任性地说:“嗨,嗨,余崽哩,长本事了。你的这个比喻太好了,你咋这么厉害呢,下次妈妈写文章,我要借用的呀,你不会收费吧。”你开心地跳起来:“老妈,你认为我的比喻好,我太高兴了,我爬到山上,出了好多汗,我就想,大山也累了,要是瀑布能给它擦擦汗,能和它说说话、聊聊天,该有多好。”

  不得不夸,小小年纪,就是一个善良而懂事的孩子。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过:一个人的洞察力,不能将其羽翼借给另一个人。我欣赏你的敏锐而纯洁的洞察力,我的眼睛扫了你苹果似的小脸,四目交融时,你的双眸告诉我,你想在妈妈这里得到的肯定、支持和赞扬,已经全得到了。

  一转念,你又反问我:“那李老师为什么说我的比喻不好,才给我14分,害得我这次排名这么靠后。”我说:“管它排多少名,你自己认为你的比喻好,老妈也认可你,等你长大了,你自然会明白,我希望你不要为了分数和排名,不要为了取悦老师,把自己认为对的东西给否定了。”

                 “减法教育”,给力!

 

  孩子,我对你,一直都是在实施“减法教育”。当年,你姥爷对我们,也是用“减法教育”。

  你姥爷学富五车,才思过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他对几个孩子的“减法教育”,让我们受益匪浅。他主张孩子的“三好”:身体好,思想品质好,学习好,把学习排在第三位。

  他经常说:孩子不要逼得太狠,能考100分,考个90分也没关系,说不定那10分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失的分。本来有能力考清华、北大等名校,万一考场失利,考上个二流学校一流专业也挺好,孩子有画画的天赋,不一定非要成为毕加索第二,孩子拉得一手小提琴,也不一定非要考级或成为俞丽拿那样的音乐家。即使以后当个小工人,能画上几笔,能拉上几曲,生活也是有滋有味的。俗话说:弯木适做犁,直木宜做梁。对你的教育,我也不期望太高,你的成长经历中,需要健康和快乐。

  作家刘庸说过:要让孩子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双勤劳的手,两条很忙的腿,一种很自由的心情。我觉得这种要求比起分数来,其分量要大得多,有用得多。所以,这些年,我也一直这样要求你,我要你健康,要你快乐,要你从一点一滴中感受到生活的芬芳和有趣。

  上世纪20年代的米德在他的《萨摩亚人的成年》中提到:我们现代人应该向原始人学习,避免逼迫儿童将学习和游戏分割开来。然而,几十年后,我们的社会似乎有一种莫名的力量,使米翁的慈心、提出的观点,易于得到超然的欣赏而不易得到现实的感应,孩子累,家长累,社会更累。

  现在有一个跟风的现象,那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有很多孩子,课余时间拉小提琴、画画、跳舞、学语言,忙得像一个“陀螺”。小区有一个孩子无意间对我说,外婆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但她没时间去,整天被父母带着像赶场子的演员。我问她喜欢这样吗?小小年纪的她愤然道:烦死了!我鄂然,要知道“烦死了”这三个字,字字悲观,孩子小小的肩膀能扛起父母的重托吗?退后三十年,我们的孩提时代,假期到外婆家的记忆历历在目:到芦苇荡里捡地皮菇,去小河边洗澡,爬到枣子树上听鸟叫……甜蜜、清晰、难忘的记忆,真好!

  可在今天,那些童年的美好记忆,对孩子来说,却成了一种奢望。我曾和孩子的妈妈讲,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她的态度像个传道士,焦急地说:你不知道,没办法,别的孩子都是这样,你不往前赶,就跟不上,一步慢就会步步慢。嗨!这下我没辙啦!郁达夫有诗曰:曾因醉酒鞭名马,只怕情多累美人。我暗地里小声嘀咕:曾因颜面棒娇子,只怕爱多累煞人。

 

                 不争第一,只做唯一

 

  从小到大,我们的关系就是朋友。以前,你小时候,我们是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关系,现在,你已经是一米八三的大小伙了,我们是很铁的朋友关系。

  你学习上遇到了瓶颈、你和喜欢的女孩闹个小别扭,你的T恤是买红色的还是绿色的,你都会主动跟我讲,听取我的意见和建议。你笑着说,我是那个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的人。

  我曾读过白岩松的一篇文章,文中他对孩子说----不争第一。当时我十分地不理解,甚至还片面地认为可能是名人的作秀语,甚至还想当然地认为白先生有点消极和颓废。现在看来,白先生对孩子的爱是深沉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自由、自我、自主和不拘一格,不要过多地给孩子施加压力,是非常适用的。

  记得有一年,我同事的孩子考上了“二本”,与父母的期望值没有合拍,后来又被送到“才子之乡”临川一中复读。她说起孩子,一口一个不争气,一口一个不成器,人家谁谁的孩子考上清华啦!北大啦!那我就有点不明白,怎么考上“二本”就是“不争气”和“不成器”啦!

  大多数孩子都为考个好成绩,做个“好孩子”而废寝忘食地学习,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为拥有“好学生”、“好孩子”而不懈努力。从你入学以来,我不太看重你的分数和排名。我尊重你,疼爱你,但不溺爱你。我希望你健康,勇敢,正直,友善,宽容,坚毅,坦荡……你能快乐一生,做个好人,这就够了。

  也许,教育孩子,各家有各家的招术,各家有各家的仙道,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但对孩子的理想教育,应如婴儿用的学步车,能够给予他一定的自由,但又不无限放纵。

  呵护孩子,母鸡也会。关键是要教育孩子,理解孩子。这话说起来轻巧,具体做起来,大多数家长往往又身不由己,武断专行起来。我不希望你成为第一,但我希望你成为自己的唯一。即便是一株开在山涧的野百合,我也希望你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孩子,你是一只小小鸟,未来的路还很长,属于你的天空很广阔,我放手让你低飞,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我的目光会一直陪着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