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开始感到了“拨乱反正和落实政策”在自己身边的变化,当了十年知青的我,也借“顶替”回了北京,到父亲退休前的银行当了一名会计。因为是快30岁的人了,不到一年就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急忙交了女朋友,并很快就开始商量结婚的事了。


  结婚首先要有个“窝”,可要等单位分房,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所以我只好找亲戚想办法,最后还是我二姑动了恻隐之心,答应借给我一间。这一点我至今还在感谢她老人家,当时因为没房和对象吹了的可是大有人在。


  其次,是要购置点家具,但是当时购买百元以上的商品基本上都是要凭“票儿”的,更别说一些家具。双人床和大衣柜仅仅供应新婚者。


  因为囊中有些羞涩,所以我们决定只选两样最基本的家具——床和衣柜。当量了尺寸,才发现我们的“小窝”,双人床和衣柜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时摆开,我们只能二选一,不能没有能睡觉的地方,所以就只能选择“床”了……


  屋里放不开大衣柜,但“票儿”可不等人,半年就作废。我们只好时时想着到家具店门前,跟买家具的人换,这样延续了两三年。后来房子遥遥无期,一次偶然的疏忽,在我们手里保留了几年的“衣柜票”终于作废了。但是这张“衣柜票”我们一直收藏着,直到最后一次搬家后才发现它不知去向了。但我们至今还记得当时看中的大衣柜的式样。

  80年代中期,爱人单位终于有了一次分房的机会,但必须要能交房才能分。最后还是老领导心软了,答应“借给”我们一间。在交钥匙的时候,老领导对我爱人讲:你刚刚晋升了工程师,现在又要分房,肉少狼多。我实在是不好交代,你给我写张借据,必要时我也好搪塞一下……


  这间房虽然是二手房,但居然有12平方米,比原来我借的那间竟然大出一倍。在这里我们终于可以有一个真正的大衣柜了。但是此时要买却也并非易事,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供应已经放开,但是一些商品还是供不应求。买家具要很早到家具店门前排队,常常是开门后才知道今天没货。所以还是望衣柜兴叹。


  此时的社会兴起自己打家具的风,一方面是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到城市找出路,另一方面是城里人也有了更高生活的追求。于是我们决定也自己打。唐山地震后单位发了些建抗震棚用的木料,又凑了些,总算勉强够了,请了三位木工,因为木料不整齐,人家要求增加工钱,结果我们又多给了几十斤粮票才算了结了。为了省钱,我自己还客串了一回“油漆工”。看着散发木材着芳香和清漆味儿的衣柜,心里确实很高兴,有时半夜醒了,也要抬头看看,自己也觉得可乐,难道是怕它飞了不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爱人定了高级工程师,我也从“副处”晋升了处长,工资也升了,口袋也慢慢的有点鼓了,虽然算不上“大款”,但是提高点生活档次还是可以的。正巧爱人的单位又分房了,我们就争取了一下,终于名正言顺地分到了一套真正属于我们的楼房。多年来我们连个像样的书桌都没有,一家三口常常挤在一张餐桌上……正当商量再购买台书桌时,偶然看到一份广告,说购买成套家具可以优惠,于是我们咬咬牙决定买一套全新的家具。


  这时家具店的售货员客气得很,看见有人看家具就赶忙凑过来介绍各种商品,稍稍流露出不满,人家就连忙说可以按顾客的要求定做,式样、尺寸、颜色都可自选,而且全部是送货上门……这回我们真的是受宠若惊,着着实实地感受了一把当“上帝”的滋味。


  很快,我们选中了一套乳白色的家具,同时还特地给正在上学的孩子多买了一台书桌,知识分子家庭有两台书桌也不过分。全套的家具放进新搬的家虽然是满满当当,但也着实令我们高兴了好一阵子。


  进人21世纪,爱人单位又有了房子,但这次不再是传统的分房,是要按经济适用房购买。按我爱人的条件是可以购买100多平方米房的。我们仔细商量后,决定再搬一次家。


  装修时我特地将三间房中的一间装修成“书房”,我自幼喜好书法,也曾拜过名师、获过各种奖。爱人也是高级工程师了,但始终没有一间像样的书房。这次爱人也提出一定要买一套沙发,不然来了客人都没地方坐。


  噢!对了,这回没再买大衣柜,因为有了壁橱,衣服都放在里面,衣柜自然也没了用途。处理衣柜时我们还费了些周折,一件很新的衣柜,收废品的师傅好说歹说才给50块钱,有的家具人家根本不要,说了很多的好话,人家才十分不情愿地帮助抬到楼下……


  改革开放了30年,社会起了变化,我们家也跟着起了变化,这30年的变化可真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