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5267853544954.jpg  《浮茶》是江苏镇江写作学会会长王桂宏的一部新作,2017年12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八章共二十八万多字。《浮茶》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虽然题目使用“浮”字,但无论从主题还是揭示的各种矛盾来看,浮茶不浮,不仅不浮而且还有着厚重的内涵,有着交错进行的故事线索,有着对风景的执着描绘。

  一、主题务实不浮名:

  《浮茶》的主题厚重务实不浮名。小说围绕着江阳市开发葫芦湖旅游区,讲述了风景区管委会刘怀民书记在一年时间内,建设葫芦湖风景区的具体事件,叙述了他呕心沥血化解上访矛盾的详细过程,展示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模范事迹,讴歌了党的先进代表,弘扬了正能量。也配合了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党的富民政策。 

  小说中有多种人物关系与多种矛盾,其中有上下级关系(许仁华与刘怀民、刘怀民与娄卫敏等),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刘怀民与赵继财、余雪龙与赵金文等),有同事关系(刘怀民与张长龙、赵文盛与黄艳霞等),有父子关系(赵继财与赵金文等),有夫妻关系(赵双果与妻子郭平兰)。这些关系又因为利益原因,构成了许多矛盾,比如上访与阻止的矛盾,保护与重建的矛盾,开发与破坏的矛盾、集体利益与个人得失的矛盾等。多种关系与多种矛盾的形成与解决,也就成了该小说的多种主题意蕴。作者王桂宏先生,集军人的耿直、教师的担当、农民的质朴于一身,把对现实的理解、对笔下人物的关爱糅合在一起,用一支生花妙笔,借小说给读者展示了现实社会中复杂多变的人事关系和矛盾,使得作品精彩,人物鲜明,主题务实而厚重,也使该书成为当下为数不多的现实主义著作。作者从实际生活出发,用具体故事和人物,反应了当今社会在发展转型中所产生的矛盾与困境,诉诸了时代发展的声音,再塑了社会所需的人物,这使作品有了满满的正能量。因此可以说,《浮茶》不仅不浮,而且务实厚重。 

  二、用词准确不浮华:

  小说所用关键词语没有追求华丽的词汇,而是贴近现实生活,做到了不浮华。

  “浮茶”有两层含义,既是小说题目,又是作品中一个关键词语。作为题目,概括了小说内容揭示了主题。作为关键词,是一个恰如其分的比喻,指的是群众与领导干部的关系。浮茶的字面意思,指漂浮在水面没有泡开沉下去的茶叶。作品中,作者选择“没有泡开的茶”这一特点,形象的把茶叶比作人民群众,把水比作群众渴望得到的利益,指出要想使茶叶完全舒展开沉到杯底,要想喝水顺利,领导干部就必须巧妙的掌握泡茶用水的温度、泡茶方式,换言之,就是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心里想着群众,凡事从群众利益出发,就能解决一切根本问题。关于浮茶的比喻和联想,多次出现,安排也巧妙自然。首次出现在第二章,作者只让刘怀民因喝茶想到这比喻,之后才慢慢形成一个完整的能揭示主题的关键词语。

  文中,作者这样写道,“如果把茶叶比作人民群众,那么水就是利益,我们要让人民群众都沉浸在利益之中。我们的心里装着人民,还有什么矛盾不能解决呢?”是的,群众利益是一把行动的尺子,只要心里装着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就没有做不好的事。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出了自己对党执政方针的理解,这也成为小说的主旨所在。

  关于“浮茶”的比喻,多次出现,当刘怀民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时,作者又用浮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八章),葫芦湖管委会前后两任领导同时喝茶,刘怀民茶杯里的茶叶全部泡开,翠绿的叶芽浸足了水,静静的沉在杯子底部;而前任领导张长龙的茶杯里,有许多漂浮着的茶叶,阻碍着张书记喝水。这一沉一浮的对比,暗示着张书记不讲究方式方法,结果出现百姓频繁上访和被问责;而刘书记心系百姓一心为民,最终解决了上访难题,跟百姓搞好了关系,群众得到实惠,领导也顺利开展了工作,皆大欢喜。说到这里,感觉作品有了古典小说大团圆的结局。

  其实,作者是借人物刘书记,形象的阐释了自己对群众与领导关系的看法:如果各级领导能够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真正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就没有泡不开的浮茶,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浮茶》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因此,作者把实际生活中普通的喝茶跟工作中遇到的上访问题联系在一起,借人们习以为常的漂浮茶叶作比喻,贴近生活,形象新颖,接地气不浮华。 

  在不少文学作品中,大多把群众与各级领导设置成对立关系,遇到问题,领导一方围追堵截,群众一方是上访乃至越级上访,这使作品中常常出现剑拔弩张的气氛,也使领导与上访者成为敌对关系。众所周知,在任何时候,处理好干部与群众关系,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是党工作中心的重中之重。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安排情节、设置人物,取决于一个作家对党执政纲领的理解程度,对笔下人物的情感态度。毫无疑问,王桂宏先生熟悉我们党在本世纪的富民政策,挚爱自己笔下的葫芦湖风景区百姓,因此,在架构作品框架、讲述故事情节,安排故事走向时,才站在一个制高点,既塑造了心怀百姓服务群众的刘怀民形象,又贴近生活,塑造了立体的落后人物赵继财。也正是由于这对百性的人文关怀,才使得作品弥漫着浓郁的温情。

  毫无疑问,《浮茶》是用文学形式,给让各级领导头疼的上访问题提供了解决方式,给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法:化解矛盾,正确对待上访;心里装着群众,一切为人民服务。 

  《浮茶》第二个关键词是“为人民服务”,这是贯穿小说始末的词语,成为起着结构性作用的重要因素。“为人民服务”有其历史渊源:早在1944年,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时,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我们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其二是“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由此“为人民服务”也成为党的根本宗旨。新世纪,习近平总书记也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核心思想。《浮茶》中,葫芦湖开发区各级领导,为了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为了给群众谋福利,大胆建设新农村的壮举与“为人民服务”的初衷一致;刘怀民们接受批评、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弊病与新世纪党的执政方针一致。小说常常出现的这五个大字,不仅是葫芦湖新任书记刘怀民的行动准则,更是所有领导的行动指南。也成为揭示出小说主题的关键词语,它旨在告诉读者:所有党员干部,都应该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细致的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做到为百姓、为人民服务。

  化解:是对于上访的处理方式,不是先前的围追堵截而是化解,即:大多数作品都会把群众上访看成是洪水猛兽,想方设法阻止他们上访,本小说不同,作者使用化解,这意味着把一直按对立关系处理的事件,改成人民内部问题。这词语的使用,意在说明,原本人民内部矛盾被少数人当成了敌我矛盾,那就处于无法调和的紧张局势。一旦《浮茶》设置成内部矛盾,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此外,文中还有许多关键词语,比如“发展”“建设”“金条”等。但无论是哪个词汇,都跟书中故事、人物密切相连,作者是从生活出发,根据人物性格需要,谨慎的选择词汇,这使文中主要词语,朴实、准确没有噱头,也不哗众取宠。从这个意义上说,《浮茶》所用词语精准不浮华。

  三、线索双重不肤浅:

  《浮茶》使用了双重线索,小说由主线与副线构成。其主线是围绕着江阳市开发葫芦湖旅游区,通过主角儿原政法委书记刘怀民,被任命为葫芦湖风景区第二任管委会主任,走马上任后一年时间内,真抓实干着力解决开发区堵路、堵门、上访等现实问题,叙述了各级领导如何处理与群众的关系,如何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塑造了心系百姓的好书记刘怀民形象。为党的一线干部唱出了一曲赞歌。通过刘怀民呕心沥血化解上访矛盾的详细过程,讲述了那些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党员干部的模范事迹,讴歌了党的先进代表,弘扬了正能量,配合了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和党的富民政策。主线线索清楚,故事精彩,以江南某地葫芦湖风景区开发为背景,以社会经济加快发展与人民群众利益维权产生的矛盾的主要事件,吸引着读者的阅读视线,既使读者感受到党的农村政策,也了解了作者浓厚的人文关怀。作品中重点刻画的把党的宗旨放在心里、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把工作重点放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党的干部刘怀民形象,又成为小说的主要人物主要角色,他的工作作风是各级干部的标准,他的工作宗旨严格厉行着执政党为民服务的要求。 

  如果《浮茶》的线索只停留在主要事件上,那它的现实主义程度和小说的主题会大打折扣。在主线之外,作品还有一条副线:金条与台商的故事。该线索是由“金条”引出,由此展开另一个故事的叙述,这就使得小说内容避免了纯粹风景区的开发和搬迁,变得丰富多彩,故事也精彩纷呈。“金条”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四章38节,作者直接用“诱人的金条”作为本节题目,这给后文预留了伏笔,也使作品避免单线发展。文中用“金条”作为标题的有五处,“诱人的金条”、“金条科普”、“甜蜜金条梦”、“金条追踪”、“发还大黄鱼”。第七章“金条追踪”则用一章的篇幅来写与之相关的故事,这使金条这一词汇既成为小说的辅助线索,同时也通过它,展开建国前富商之女与屠夫之子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姚霞忠于爱情不忘故乡的情怀,也阐释了执政党用利好政策吸引台商引进台资,鼓励他们回乡创业的政策。十根金条,将故事拓展到建国前的抗战时期,把两个年轻人忠贞的爱情故事演绎的凄美动人。而这个故事又不是可有可无,它的出现与发展给主角儿赵继财提供了背景,使故事的发展与讲述紧紧围绕着赵继财形象的塑造与刻画。因此说,《浮茶》的线索是双重而不肤浅。

  四、写景从容不浮躁: 

  《浮茶》中有许多关于风景的描写。风景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风景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学描写价值,是我们民族文化记忆和文学本土经验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元素。无论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应该重视作品中的风景描写。中国现代作家就很重视风景在小说中描写作用,“鲁迅注意到了风景在小说中所起着的重要作用,从不忽视风景在整个作品中所起的对人物、情节和主题的定调作用”。在他之后的废名、沈从文、萧红、孙犁等人也注重风景描绘,这是一种被研究家称作“散文化”的纯美写作。原始淳朴的风景成为作家描写的资源,也成为人类面对自然进行和谐对话与抒情的桥梁。 

  《浮茶》作者继承了五四作家重视风景描写的传统,在大家忽略风景作用的时候,将葫芦湖的风景描写与小说主题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使得“风景”和主题表相得益彰、水乳交融。作者把刘怀民、娄卫敏、黄艳霞、赵文盛、赵继财等,放在或优美或破败的风景中,通过他们与风景的零距离接触,把风景对人物形象的影响展示的淋漓尽致,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紧紧地与葫芦湖的“风景”密切相连,让他们在山、水、湖、花、草、树中,演绎自己的故事,给小说提供了情节发展的要素,给人物提供了活动背景,使人物与自然和谐与共,从而完成了关于葫芦湖风景区故事的讲述。

  《浮茶》中,几乎每章每节都有葫芦湖或者大湾村或者香溪镇的风景描写。第一章“秀丽的大湾村”,就详尽的描写了大湾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里秀丽的湖光山色,为下文建设风景区预设了线索,为建设风景区提供了可能,又为后文人物出场做了背景铺垫,为挖山采石提供了具体场地。作者明智的选择在小说中描写风景,这也使得文中出现的山、水、湖、花、草、树成为小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于是凤尾山、五叶山、拇指山、砚台山,在作者笔下山山奇秀风景俊美;于是长江、扬子江,江面宽阔流水缓慢,江边芦苇壮阔优美,而芦苇的描述与汪曾祺《大淖记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古树、古街、古井、古寺、古庙、古迹,都成为揭示小说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因素。

  《浮茶》作品大量的景物描写,为小说内容和情感都增色许多,在文学作品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有时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第一章);有时渲染气氛,为人物出场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第二章);有时候是衬托人物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第四章);也有时候成为人物周围的环境(第七章)。总之,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使人物与自然风景和谐相处,从而完成了故事的讲述与人物的塑造。

  有研究者说过,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和造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自身对风景的选择上,从这点看,作者王桂宏是明智的,也是成功的。

  风景不仅是农业文明社会,文学对自然的亲近,也应该是现代社会人对自然的一种本能的怀想和审美追求。在新世纪文学风景描写渐渐稀少的时候,王桂宏先生毫不犹豫的重视风景描写,这使小说具有了非同一般的艺术感染力。保护风景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民族文化,这原本是政府的责任,王桂宏先生却自觉的用文学形式予以重视,这是一种明智,也是是知识分子的担当。

  《浮茶》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一部为党员干部唱出赞美之歌的优秀之作。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