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风和日丽的春日时节,我们同学一行六人相约去看望28年没有见面的大学同学。这次行动早在10年前就有计划,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成行。现在的交通很是便捷,几个同学在不同城市的几个高速路口,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汇聚一起。大家相见,兴致勃勃。

       同学老王比我们大几岁,当时在我们班进修。因为其率真幽默的性格,富有文采的人格魅力而深深影响了我们十几岁的青春岁月,让我们一直惦记。80年代初的老王当时很时尚,有个日本进口的袖珍便携式三洋录音机,经常放着邓丽君和李谷一的音乐。对我们学语言的同学们来说,每当看见这部录音机,都要对着它说几句洋文,然后回放,听着听着,就开始得意的咧着嘴笑,走路的步伐都会轻盈起来。

老王很慷慨,这部录音机可以随时在我们任何同学的手中摆弄。

       现在每当听起那些乐曲,眼前总能闪现刚进大学的那段日子和那台别致的录音机,当然还有老王,一个真实的老王,毫无做作的老王,我们喜欢的老王。

       车下高速之后,因为修路,通往华阳河农场的道路崎岖颠簸,但我们并没有感到不平的路况,乡间的春意格外浓郁,路旁满眼是春天的景象,车在望不到边的油菜花中行进,车内其乐融融。当下,只有这样的同学情谊才会使人回归天性,笑,是那么放肆。大家在车内回忆着和老王一起读书的日子。老王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可以两只手同时写,可以一只手写正字,一只手写反字。他的“墨迹”在很多同学的书中都留下了记忆。

       因为外语学院,女生多,老王经常斗胆地给我们这些小兄弟施了很多“歪点子”,什么“看中20个女人,不能写19封求爱信”、“一个女人一个味”,发电影票的时候要挑自己喜欢的女生坐在一起……老王虽然比我们大几岁,却也没有恋爱的经验。那个年代,也没有谁敢遵照他的“奇谈”,大家都很懵懂,大多只是纸上谈兵,笑笑而已,然而,他嘴里经常能蹦出“恋爱”二字,却让我们这些刚刚走下高考这座独木桥的十几岁的春心时常萌动。

       记得有一次和老王上街去买衣服,卖衣服的女店员和我们差不多年纪,清纯俊秀。老王想逗逗她。就说想给自己妹妹买件衣服。那女的问,“你妹妹什么样子?”,“就和你差不多”,老王如是说。于是,那个女孩就把那件衣服试穿在身上。“转过来”,“转左边我看看”,“转右边我看看”……女孩在老王的指令下转过来转过去。最后,我们觉得不好意思,每人买了件自己的衣服,坏坏地笑着离开了。

       “哈哈哈哈哈……”,路旁的花、田野、农舍在我们的身后随着笑声拉长,逝去。

       “怎么到现在连个电话都没有?不知道老王有没有变化?快30年了,要是不热情就尴尬了。”有同学突然这样说。

       “不会的,昨天电话联系的时候,我听语气,老王还是以前的老王。”我说。

话音刚落,电话就响起了老王的声音,“你们到哪了?一定要在某个岔路口右拐啊。”,然后过一会,老王就来一个电话,过一会,又来一个电话,比我们随身携带的GPS导航仪还勤快地报着道路和方向。

       这时,看其他同学的表情,仿佛踏实了许多。我说,“怕老王不请我们吃饭啊,拉倒,他要是不热情,路边有卖包子的,每个人2元就搞定了”。

       “哈哈哈哈哈……”

       车很快到了老王指定的那个地方,我远远望去,说,你们看,路边的那个不是老王是谁?只见他双手怀抱着站在路边,笑眯眯地等待我们的到来,仿佛还是30年前那个样子,只是双鬓有些花白,多了岁月沧桑留下的痕迹。

       握手,寒暄,整个农场宿舍荡漾着我们的说话声和笑声。他爱人也走出来,和我们一一握手,每当介绍同学的名字,他爱人都说,“知道知道,如雷贯耳”。

       聊天,翻看老照片,照相,吃饭,喝酒……

       酒桌上,依然谈起往事。老王谈他对每个同学的印象,他依然记得28年前分别时谁在什么地方请他吃饭,谁送的什么礼物。和谁一起拍照片的情形,当然更多的是我们谈老王。老王一副瘦弱的身材,在学校的时候喜欢练哑铃,每当拿起哑铃,随着胳膊的伸宿,他就会下意识的说,“我的乖乖,我的乖乖”,而且是升调。以后每当老王拿起哑铃,旁边就会有同学提前说“我的乖乖,我的乖乖”,赢得一片笑声。

       老王当时喜欢电影,在我们班进修的两年时间内,他除了学英语,就是写那个电影剧本《红烛》。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他读英语单词的神情,因为底子比较薄,他学英语很吃力,每次读单词他总要连续读上很多     遍“beautiful,beautiful,beautiful”……因为老王,我那时候就知道了电影的意识流和蒙太奇表现手法,以及分镜头与特写等等,武汉大学一教授还专门约老王探讨他的剧本,不知什么原因电影剧本最终没有搬上银幕。

       推杯换盏间,老王说,女儿从上海来电话,叫爸爸别让同学们多喝酒,因为都开车。老王说,“你们来看我,我们全家都很激动,昨天就告诉了在上海工作的女儿。”我们听后,酒桌上突然寂静下来,唯有感动在同学们的内心涌动着,有人闪动泪花,哽咽着。

       我们得知,老王这些年哪也不能去,父母均已80高龄,双双行动不便,其他兄弟姐妹都在外地,父母一直跟着他。尽管都有退休金,经济上问题不大,但是,老王的笑容已少了往昔的璀璨,多了些岁月的烙痕,宁静的乡野生活已经把他与都市的喧嚣与繁华隔离了,他安静地生活在一片圣洁的桃花源,内心是快慰的。

       老王所在的学校原来归属于一所大型国营农场,位于皖赣交界处,滨临长江,与文化圣地石钟山、小孤山都近在咫尺。我们全班同学曾在毕业前夕集体去过石钟山,亲临北宋大文豪苏轼夜泊山下,寻声探源的意境和神韵。饭后,看望了老王年迈的父母,他们夫妇执意要陪我们游览小孤山。

       小孤山素有“江上蓬莱”之美称。有“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之势。春日的山上幽洞沧波,玉竹翠亭,峻梭碧阁,与春江湍流、满地油菜花相互映衬,美不胜收。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赞美小孤山的奇、险、独、孤的绝句。陆游赞曰:“江水东流直下吴,狂澜倒挽一人无,世间枉说奇男子,砥柱还须让小姑”。

       ……

       小孤山下来之后,我们一再婉拒他们夫妇的挽留,依依不舍与他们告别了。

车,在长江边不停地奔驰。此时,想起了看过的一本书,《生命与意识的省思》。“我们为何总是感觉困苦?因为被世事纠缠,为欲念所累,忘却了最重要的当下,忘了好好活着,反而去想过往的事物,盘算将来会发生什么,却让当下这一刻悄然流逝。这是对时间对生命和对自身的不尊重 。” 作者的一席话就会让你获得能量、排解苦闷。这本书使每一个读者成为更均衡的人,协助他们找到内在的宁静。现代社会的物质主义、追求私利的心态,使得社会与自然环境产生层出不穷的危机。战争的冲突、气候的变化、财富分配的不均愈演愈烈,大众的内心也因为种种纷扰起伏而感觉患得患失,生活压力已到达难以承受之极限,需要一种觉醒与自我救赎。读《生命与意识的省思》,历经生命的波涛、化心灵的苦痛为救赎、进而寻获永恒的宁静。作者说,“多把握机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大自然可以涤净我们在纷扰的都市中所沾染的任何浊气。 如果你养狗,可以把快乐跟他们分享,因为你知道,只要给他们一点点关爱,他们就会很高兴、很满足。”

       是的,一本书,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位昔日的朋友,都能如此使我们放下许多重负,回归宇宙灵性,从容自如地笑一笑,放弃欲望,寻求安详、自在和快乐。当下,在都市混凝土森林里奔波的朋友们,为何不甩掉困惑,丢弃尘埃,去读一本书,去看一位往日的朋友,去思考《圣经》上所说:“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想到这里,我的内心荡漾出会心的笑意。于是,加快油门,前方就是高速公路……

       身后,落日晚霞映照着整个春日的天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