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完了纷飞的雪的散文《落花的窗台》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文本形式的独特,其次是语言表述的绮丽秀颖,有许多意念的结构在平行世界的基础上,向更高的维度飞翔交汇,并产生了一系列的对接。因此,她的文本设计就有了更多人生的本真意义,人间爱情的迷离思考。

  我们知道,纷飞的雪的写作风格是有画面感、层次感的,这在她以往的作品里有许多表现,她的作品里有画面,有声音,有时空跳跃,有意念驰骋。但今天读了她写的散文《落花的窗台》,赞美之余,感到她在刻意突破,她用形式和方法的突破,改变了她以往的文字表述时间线的走向,用极强的反叛精神将文字组合的新语境,重新塑造、构建,完成了自己在突破这个写作理念的心路仪程。

  散文《落花的窗台》,是借助于一个潜藏于每个人心底的爱情故事精心设计的,这也是作者多年来的一个梦,即:爱情的懵懂、寻觅、体验、觉悟之后的感悟,以一种发自内心最深处的苏醒,窥其纤毫的来讲述爱情之梦的幻影,她借助了电影《廊桥遗梦》,于温藉融和之间,取其神力于无形。

  《廊桥遗梦》的故事是一个人类爱情文化的象征,它所有的故事编排和流程都指向一个主题,即——爱情的深沉意义及爱情的生存价值,它反映了当代人类对爱情的全新思考,赞美了爱情唯美的真挚和特别的表达。作者用《廊桥遗梦》的故事来表现其对文字的敬意,对平面写作的多维探寻和突破,并使其能成立。

  最好的设计,就是看不出设计,纷飞的雪对此深谙其味,此文中的写作设计就是如此。

  首先,纷飞的雪要突破平面写作的形式,那么就要建立一种写作理念来构建心中理想大厦的根基,才能让新的写作精神站立起来,使其在概念意义上能铺垫通向理想之路,从而完成一种新的写作姿态的立体塑造。

  立体塑造可以是这样理解:我们用笔在平面的具体描述中,不断增加层次感,这就形成了一定的厚度,这就成了一个三维的叙事模型。这个三维的叙事模型如果从正面来观察的话,有些视觉疲劳,进而引发智商困惑,这就是我们读有些文章费神的缘故。如果这个叙事的三维模型是透明的,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体验,就增加了更多的对文本潜在的认知和理解,也就为文本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思想观察角度。当然这里还有作者的写作方法问题,是否用一种陌生的碎片思考线条,来迷惑我们的眼睛,从而在光影闪烁中,将线条的抖动转化出一种迷离的美感,这属于一种轻度的唯美设计。三维的叙事模型需要一些轻度的唯美,这样可以让观众在愉悦的气息里感受叙事模型传达的美好意境。

  那这个透明的三维的叙事模型就成了一种装置。

  这次作者设计了四个这样的装置,这四个装置不仅是立体的,还是多维的。不仅有长宽高的空间,还有时间的穿行,有情感的交叉,有镜像的生成,有流动的潜像,有漂浮着的意念。这种种灵感元素既要交叉分层次的组合,又要让人能看懂,必须要借助于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就是在这四个装置里分别设计了不同的交叉维度,而使其更加迷人。这四个装置分别是:《廊桥》、《窗台》、《厨房》、《雨夜》,作者为了让这四个装置在一开始就给人以视觉上的情绪介入,分别让它们放射出四种颜色的光。

  它们分别是:

  明丽的阳光下,旷美的草野,暗红色的廊桥;

  漫长的冬季,令人眩晕的白,玫瑰下的极简;

  悠长的田园诗,白兰地的醇香,性与爱的童话浅暖色;

  冷冷的雨夜,嘤嘤的低泣、哀婉的排箫凄冷。

  ……

  假如我们走进艺术双年展的象征大厅,在最显眼的空间,分别悬浮着四个没有边框的,透明的,里面充斥着各种情感元素,有不同的理念景象,萦射出不同的主色光,还有动感的韵律,还有声音、味觉、单色、复色、藕合色的情绪变幻,这就是纷飞的雪在此文中设置的多维装置。这种超前艺术的装置设计,反映了作者对文字精神的重新解构,重新塑造,重新往返。将一种多维视觉、多层感觉,用于读者的直观体验和精神超验,让一种迷幻的写作方案能够体现出艺术的立体精神,从而将故事讲述地更挚真迷离感动。

  需要说明的是,纷飞的雪在这四个装置前分别放置了四个标牌,上面的解说文字就是文中的“旁白”,这似乎更像展厅的设计——在每个艺术装置前设有说明的文字铭牌,这种文本形式的安排也为我将其形容为艺术装置,提供了间接的话语支援。通过阅读这个“旁白”文字,我们发现铭牌的设计包含了三层意思:引子、随想、铺垫。

  引子

  ——我们容易理解,就是将读者(观众)引到其中的装置前,是一种纯艺术形式的呈现。比如:

  “每一个女人的心中都渴望有这样一座廊桥。在一个清浅的初夏,空气中漫散着野菊花的香。你挽起发髻,穿上碎花裙,走过去便可以抵达爱的彼岸。”

  随想

  ——就较为复杂,因为有一些心理因素的参与,就会让读者(观众)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认同、赞许、疑问,都可能存在,因此就产生了兴趣效应,让读者(观众)迫不急待的要去这个装置前观摩。比如:

  “那时的我,还不懂何为真正的爱情,读完《廊桥遗梦》之后的感觉就像跌落在一个梦里,行走在悬崖边上,满心的慌乱。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之间的爱情,一方面满足了我对爱情的所有想象,一方面又徒然地增加了我对未来婚姻生活的畏惧。”

铺垫

  ——操作需要高超的灵感,这里有极为深刻的美学因素涉入,有色彩、声音、景物引发的情绪预设;有抽象具象交叉浮现制造的情绪氛围;有意念跳动而划出的幻觉涟漪。比如:

  “有一股强大的隐秘的气息将我席卷,黄昏的阴霾在瞬间凝固,有人站在我的窗下吹笛。

  雪来了,无数只白蝴蝶绕着窗子飞。

  他的发,被雪染白。”

 

  关于维度的指向是这样的:人们从直观上观察到空间就是由三维来构成的,即长宽高,也称为三度空间,再加一维的时间,相对论称其为“四维时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时间和空间。然而新的科学认知在理论意义上,推翻了过去三维空间运动,认为物质是在我们无法想象的高维空间运动,空间正在以一种陌生得令人惊讶的方式活动着,并将时空总计为十维。

  纷飞的雪在这篇文章中,多维的设计意义需要我们至少要弄清楚更多一些时空维度,才能将作者这四个装置的意义阐明,否则将无法解读作者这种创新写作姿态的实质。

  可以这样认知:

  我们都是低维度生物,是不能意识到高维度空间发生的事情,我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感觉自己在同一个空间里。我们常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就是沿着时间线向前,这条时间线就是四维空间里的那条线。换句话说,我们在三维的空间里沿着时间线向前走,就是我们的四维人生,我们通过回顾过去、注目现在、展望未来可以看到自己。

  如果一条时间线与另一条时间线交叉,就诞生了五维空间。这条时间线就是假如,假如人们还有另外一条路来选择,将会产生另外一种人生。

  六维空间就是穿越。假如你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你可以穿越到自己的时间线的某一点,告诉自己要改变行走的方向,从而再塑一个满意的自我。

  以一个时间点向四面出发,就会有无限的可能,也就是把六维的单一重塑自我,演化出无限的可能,从而使人生的自我设计有无限的结果,使人的欲望在价值层面上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就是七维。

  在同一个时间线上设立两个点,假设是二十岁的无限可能为一个点,五十岁的无限可能为一个点,这样就给自己未来的人生提供了又一个无限的可能,这个八维空间在纷飞的雪这四个装置里可以看到。

  因为我们都想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自己设计的完美人生,正如纷飞的雪在文章一开头就说:“每一个女人的心中都渴望有这样一座廊桥。在一个清浅的初夏,空气中漫散着野菊花的香。你挽起发髻,穿上碎花裙,走过去便可以抵达爱的彼岸。” 怎么能“走过去便可以抵达爱的彼岸。”这就需要高维度的空间参与进来,这时只要把平面空间卷曲,就可以通过“虫洞”直接达到目标。这就是在意念中的选择让自我的人生达到理想的唯美状态,比如对爱情的态度。这个愿望在九维空间可以完成。

最高的维度是十维,十维就是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个空间,因为十维空间就是一个点!它包含着所有的宇宙、所有的可能性、所有的时间线、所有的所有……

  这就是万物的奇妙,也是作者向远方的那座廊桥,向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之间的爱情,投以永生苍茫注目的天际线……

 

  我们来具体分析每一个装置。

  一

  《廊桥》:

   在这个装置中,作者首先在这里让我们看到许多“桥”,这些“桥”“醒着的,睡着的。架在河流与心灵之上的。横贯于过去和未来的、梦想和现实的。”我们惊奇的发现,纷飞的雪的思考模式和方法一如继往,充满了哲学观察和多维科学的意念,短短的这几句话就包含了几层多维的时空,将宏观和微观世界物质和心理运动的时间线以更多维度的指向,让这个装置里出现梦幻般的多维度的绝世迷情。

  “桥”

  居然有——醒着的——睡着的——架在河流与心灵之上的—— 横贯于过去和未来的——梦想和现实的,好神奇吧。这段话就是作者在这个装置里多层设置的主像,将抽象的、虚幻的、常态的、意念的各种“桥”呈现在这个装置里,让人们从不同的视觉角度、不同的精神尺度,不同的经验跨度,来思考“桥”外在的价值张力和内在的意向特指。这里的“桥”就是不同维度的时间线,它在人们不同的思维意象中,将引领人们走向不同的人生结局。

  “但只有一座桥,属于她和他,在一个叫做衣阿华洲麦迪逊的小镇上,有旷美的草野,微醺的暖风,一座廊桥,遗世而独立,因爱而遁入那个久远的梦境。”此时,作者在众多的时间线上,标明了一条专属于“她和他”的时间线——“廊桥”,这个“廊桥”就是一种恰好的天意,是冥冥中的一种安排,是跨越世俗的四度空间后,进入到更高维度的自我选择时间线的原点,从而共同创造了一种唯美的人生体验,即在第二个时间点上共同完成了一种价值可能,并将这种单一的时空在精神意义上创造了无限的想象,让一种爱的无限性成为人间最美的特指,从而有了更为宽泛的精神引领,让人间飘落了极美的玫瑰花瓣。

  在这个装置中生与死、情与爱,是潜在和突出的主线,这条主线时而泛映出炫目的光,时而隐藏在不同叙事装置的光影中,造成了一种迷离的情窒和伤感的惚恍。“一九八九年的一月,还是很冷的冬天。她死了,”这是作者在这个装置中震撼的伤情引线,也是在一开始就将文本精神的维度放在最高点,让一种空茫和空寂为事物的终点和元点,让大家的思维定点在“无”的开始。死亡在科学和哲学意义上很难有一个生物或物质意义上的定论,因此,在这里她的死亡就有多重寓意。可以是生物意义上、哲学意义上的死亡,也可以是物质和精神意义上的新生。从多维世界的理解上,也可以是在一种在高维度上的精神和生命的重逢。如果说“我把一生的时间给了家人,我想把剩下的留给罗伯特。”这里一生的时间就是在世俗的四维空间里,与家人共度,而把剩下的时间留给罗伯特,则是在更高维度上的生命重合。那刻骨铭心的“四天三夜”,就意味着是一次高维度“虫洞”的穿越,完成了在世俗空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而为最终的生命重合构建了时空上的合理性,也在情感和道义上完成了对世俗人生极度失望的询问和悲哀。

  世间万物的巧合很难用一种恰当的比喻来描述,因为从目前的相关知识判断,解释,实验,都无法找到其中的奥妙。从多维世界的理论来看,只能说是在一个刹那,老死不相往来的平面人生,在一种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弯曲,让两个灵魂刹那间穿过高维世界的“虫洞”看到了彼此,发生了短暂的魂魄交融。过后所有的记忆都是震撼的,所有的怀念都与巧合有关,在这里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爱情的巧合发端就是红色的廊桥。因此,廊桥就成了他们爱情神圣的标物,成了两个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会合的入口。而这个力是哪里来的呢?这个力直接把两个人生命的时间点,从此刻的四维人生开始,不断升华,最终进入到八维空间,另构建了属于她们共同的第二个时间点,让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的生命意义,在这第二个生命的时间点上发生了质的转变,进入了更高的九维空间,以至于影响了未来的人生旅途。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记忆的端点就是廊桥,作者和读者的理想认知也是廊桥,红色的廊桥在这个装置里呈现的迷茫光闪,让前来观望的人们更加困惑和迷思,因此,也就有了永恒的意义。

  这也像作者在此节中描述的——无数颗孤独的小红点向同一个星群移动,红色的廊桥在她死后,渐渐地,失去了安静。

  二

  《窗台》

  在第二个装置中,窗台实际上是一个在宏观和微观世界遥望对视的契合处,作者在半梦半醒之间的此处,抱着一个不会苏醒的梦,感到有一股强大的隐秘的气息将她席卷,这种气息就来源于更高维度的空间精神的承接对望。窗台的装置隐喻出世间万物各种关系的寻觅和对视,有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的气息在掌心之间神秘的涌动;有弗朗西丝卡在日记中写给罗伯特和所有人的“瞬间既逝的虚幻”;有与窗台有关的一切精神记忆物件;有作者通过窗台窥探到人性中情爱的诡秘和无常,还有通过窗台看到世界极处的空无和新生……

  正是由此,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笛卡尔在《论灵魂的激情》结尾处的话语:“灵魂可以自己拥有自己的快乐。但是与灵魂和身体都有所关联的快乐,就完全相关于人们的激情了,这样,那些最容易受激情驱动的人也就能品尝到生活中最甜美的滋味。当然,在他们不知道如何掌控自己的激情,并且其命运也不佳时,他们也可能体会到生命中最苦涩的内涵。

  笛卡尔从身体和灵魂两个方面来考察这些激情的基本用途。一方面,从身体的角度来说,这些激情就在于‘激发灵魂使其同意并促成一些这样的行动,这些行动可以用来维系身体的存在或使身体以某种方式变得更加完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悲伤和高兴是最有用的激情,特别是悲伤。另一方面,从灵魂的角度来说,这些激情可以使我们去接近那些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而远离那些对我们有害的事物。笛卡尔认为在这个意义上,爱和恨是最有用的,特别是爱。”因此,爱就是纷飞的雪在这些装置里最高的主题,而灵魂和身体爱的一致性,则需要在更高的维度里实现。

  灵魂和身体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人类的困惑,这不仅是反映在较高文化修养的贵族中间,在平民中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争论,因此才有哲学家来进行分析研究。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是根据经验判断,或者任由自己被激情所带走,认定对方是自己多年来寻找的人,这种美好的认定在许多人身上都有发生,这就构成了人间的存在美感。爱本身是神秘的,这种神秘的复杂性,使任何科学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科学实验表明,人类还在婴儿时期就有异性相吸的需求,也就是说人类从生到死都会对异性有生理和心理的渴求。对何种异性产生强烈的激情,是人身体内一种神秘的物质构成,这种物质影响了构成一个人的特殊成份,使其成为包含某种特殊气息的人。而当具有极致相同气息的人相遇时,会产生撼天动地的爱,这是一种神秘的灵魂相遇,这种相遇会让双方吐出爱的强烈气息,在通过所有的接触和深入,才能让玫瑰盛开在时间的水上,让爱徜徉在时间的水上,将爱延长成一段很长的记忆,足够在没有他(她)的日子里反复长久地回味。

  纷飞的雪在这里用了一个诗情叠宕、意念深远的句式:“两朵玫瑰盛开在时间的水上,”水在这里扮演的角色是时间,而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则是在时间的幸福沐浴中,得到爱情时间的永生。这里的时间就是他们在各自的生命时间线上,重新找到第二个时间点,让自己的生命线重构出新的人生轨迹,让爱的真谛在这种重构的八维空间恰好的重逢,从而穿过“虫洞”,跨过世俗的所有障碍,完成了不可能的灵魂和身体的对接。

  爱的复杂性还在于爱的延续的方式,不仅是回忆——回忆“在四天之内,他给了我一生,给了我整个宇宙,把我分散的部件合成了一个整体。”也不仅是“我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想他,一刻也没有。”爱是一种复杂的身心浸入,是一种永久的刻痕,这种萦绕未来生命的身心永久的颤栗,让所有的人都在赴汤蹈火般去寻找,一旦找到,“我们原来各自的两个生命已不存在了,而是两个人共同创造了第三个生命……”

  这是多么大的神奇力量。

  然而诡秘的是,这种“找到”非常不确定,似乎是来自天宇的安排,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感觉,一切都在微妙的刹那才发生,来的突然,去的迅乎,并且留下了两个人共同创造的第三个生命,为了这“第三个生命”的延续,将自己最后的物质象征“骨灰”,作为一种精神和魂魄的物化承载,去到另一个世界相会。相会的形式和意义是一种重复,还是另一种神秘的相遇,很难想象。但这种无尽的情爱弥漫就在这第二个装置中展示,身体像一条灵活的鱼,在水中游动;光滑的肌肤有了水样的质感,低低的呻吟,微微颤动,耳语般的呼唤。

  而水就是时间的重构,多么诡异的时间之水,多么迷人的恰好的共同时间,这是千百年来爱情的密码,很难破解,就是人们常说的——可遇不可求。这是时间的安排。

  三

  《厨房》

  在第三个装置中,简陋的厨房成了爱的圣殿。爱的包容量非常大,从生到死,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爱来阐释。在这个装置中,死亡成了爱的先导,由极致的死来引怀极致的生;由极致的生感怀极致的爱,这就是这个装置的象征意义。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都有不同的生,而那种生在她(他)们身上表现的是不同的形式,罗伯特是行走,身体和灵魂都在行走;而弗朗西丝卡是在等待,就在一个女人生命的度过象征——厨房——等待。厨房是一种滋生养育的象征,也有一种孕育的意义,象征着一种新物象、新生命的诞生地,因此在这个装置里爱的色彩分外浓重。

  厨房也是幻觉产生的象征,人生有太多的幻觉,这种种幻觉归根到底就是将自身的灵魂和肉体合一,然后寻求一种与之合体的终极对望并契合,这就是可以“无数次在彩虹上飞,他们之间的爱,是那般的贴合且丝丝入扣,如一首悠长的田园诗,夹杂着白兰地的醇香,将性与爱注入童话般的韵味。”如果有人认为金钱和权力也是太多的幻觉的重要成分,但我们也应该知道:所有的人生幻觉的动因和终极目标,最终都要汇聚在人类或生物界最后的幻觉——就是将自身的灵魂和肉体合一,然后寻求一种与之合体的最终神性般合体。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就是在厨房完成了自己爱情生命的最高目标,这可以说是人间喜剧,就像《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的酬简。

  厨房可以说是从世俗的四维空间不断升华,直至到第八维的空间的模板。在这里,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都在自己生命的时间线上建立了第二个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上重塑了各自的未来人生。可以想象,假如没有这次“虫洞”般的穿越,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的生活,就会沿着各自生命线上的第一时间点延续下去,再发生什么事很难预测,但这次刻骨铭心的爱似乎不会有。因为,一种两情相悦的爱很难遇到,尤其是中年以后,真实想要的生活气息已在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的生命中深刻的埋藏,只需一次灵魂和生命气息的穿越对接。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的生命,在各自的六维空间穿越。然后上升到七维空间,以一个时间点向四面出发,寻求无限的可能性的同时,把六维的单一自我重塑,在演化出无限的可能过程中,从而使个人的自我设计有了无限的结果,使人的欲望在价值层面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厨房”的升华过程是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生命线选择的结果,也是他们在“厨房”孕育自身生命第二时间点的燃情之地,从而将自身的生存意义、生命价值、爱的真谛,都在世俗空间里上升到了一个高维的空间。因此,这个装置就分外迷离多彩,他们在枯燥的厨房里,点燃彼此的爱火,将性与爱注入童话般的韵味。哪怕最后被焚烧。灵魂飞翔的那一刻,将纷纷坠落的情欲在麦迪逊小镇的夜晚——爆裂。

  “那四天的厮守,成了后半生活下去的支柱,她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爱他,直到那个寒冷的早晨,她趴在厨房的餐桌上静静地死去,世界才崩塌。”那四天是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在自己生命的时间线上建立的第二个时间点,从此后,就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归途。这第二个时间点成了他们彼此后半生活下去的支柱,直至静静地死去,世界才崩塌,这个死去和崩塌在精神维度的意义上就是最高的第十维度,就是找不到任何一个空间,就是一个点,可以是无,可以是有;它可以是死亡,可以是新生;可以是终极,可以是开始。它包含着所有的宇宙、所有的可能性、所有的时间线、所有的所有……

  因此,我们可以设想,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的生命在最高的维度空间已复活。

  四

  《雨夜》

  第四个装置是诀别的雨夜,这是在夜雨的情感装置里对爱发出的最后的挽留,这种挽留在高维的空间里是一种运动,是在爱的对视、相拥、交错、回望的一系列的刹那后的颤痛,这种痛是唯美的殇情,其意义让人想起了“薛定谔的猫”。“薛定谔的猫”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这个实验是这样的:盒子里有一只猫,和放射性物质。一小时内,大约有一半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还有一半的概率不会衰变,猫会活下来。在经典物理学中,盒子里会发生两个结果之一。

  但是当盒子没有打开的时候,猫既是死的也是活的。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设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的爱情是一只猫,而他们在雨夜里选择了互为拥有,选择了我们共同认可的“爱”的相守。这就意味着将“爱”这只猫放在了“雨夜之爱”的盒子里,时间就是放射性物质,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的爱情之猫,能否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还真是不知道。当盒子没有打开的时候,猫既是死的也是活的。他们的爱只有时间的盖子打开才能知道死活。

  雨夜的最后的挽留,其实就是把爱这只猫,放在薛定谔的盒子里,让人们去想象,去痛哭,作者将一种永恒的爱关在人们想象的盒子里,得到永生。

  记得电影《泰坦尼克号》吧,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启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穷画家杰克和贵族女露丝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最终杰克把生命的机会让给了露丝的感人故事。这里也有一个“薛定谔的猫”,假如杰克和露丝逃脱大难没死,最后终成眷属,但他们能挺过情感时间的考验吗?他们能逃脱时间毒药的磨损吗?很难说,因此就不具美学意义。而杰克把生命的机会让给了露丝,就把爱这只猫放进了薛定谔的盒子,盖子不打开,将是一个永恒的爱情故事,也构成了美学意义上的永恒的爱,这和夜雨挽留是异曲同工,是一个唯美的爱情设计。

  这就是纷飞的雪在这个装置里展示的主题,以平行宇宙中爱的主题为基础,将一种永恒的时空概念定在高维度的时空交错里,让爱成为永恒的同时,将一种窒息的痛打入人们的心底,暗示着永恒的痛将是人类的终极伴随——爱的极致就是痛;爱的永恒就是死亡。弗朗西丝卡死后骨灰的飘洒,就是和罗伯特爱的永恒。

  

  尾声

  让我们的思绪又回到纷飞的雪的那个落花飘飞的窗台——时间静止了。世界安静了。花瓣落在窗台上发出的低微的声音,是献给这个世界的奏鸣曲。

维以不永伤之心,向远方的那座廊桥,向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之间的爱情,致以永伤的注目。

 

  旁白

  关于这篇赏析为何要从这个角度来写,可以和大家说一下:纷飞的雪曾经和我说过:她是在写不同的轮回中的自己。这种让人惊异的写作心理,后来也曾听到一些作家在写作心理探讨时说过。这种让人费解的写作心理预设,让我在惊奇的同时,按捺不住的产生了对她的强烈敬意,因为这正是我多年来思考的问题。

  人类认识世界的脚步是艰难的,自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现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就引发了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革命,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理论证实了光可以弯曲,平行宇宙也可以弯曲,对于爱因斯坦引入的这些全新的概念,当时地球上大部分物理学家,都觉得难以接受。甚至有人说“当时全世界只有两个半人懂相对论”。他的理论后来才被科学实验证实,泰戈尔曾评价爱因斯坦的理论为超验的唯物论。由此,才有了多维空间的设想,人类才重新认识了广阔无界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

  人类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向何方?这个终极之问又一次被注入新思想。灵魂是什么?灵魂是永生不灭的吗?我们是否是八百年前的魂灵转世在这个躯壳中?这个问题似乎还在困惑着人们。一些具有深邃思想的人类,他(她)们以极大的热情,以自身的实践思考,以深刻的成长回望,对人生和人间的种种疑问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疑问。因此,我们才能看到纷飞的雪的系列散文中那游离不定的魂魄,那不同世代的意念在字句间浮动。

  纷飞的雪的思考是深刻的,她的思维运动也是在高维度进行的。她的潜意识给她提供了意念的动能,她的写作方案又是那样深埋,这就使阅读她的作品产生相对困惑的歧义。因此,解读她的作品成了一种必要的阅读补充。在解析此篇散文时,我不会像以往一样,逐字逐段的进行文本表象和精神内质的重新解构;也不会从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合理性、必要性去分析;也不会从文本外在的节奏和内在的节奏,来分析其情感线的铺张和预埋。因为那要写得很长,读起来很累,不符合网络文学的风格。大家可以从纷飞的雪的文字表述中,结合我过去对她的作品的解读方法,认真读取其文字运作的深奥和复杂,相信会开篇有益。

  纷飞的雪的文字看起来是简单的,读起来也似乎容易理解,这是她用尽量“简单”来包装她文字中的“深刻”,让更多的受众来体验她的文字情思。如果读者是一个深刻的阅读者,那他(她)将因此陷入纷飞的雪的文字旋涡,很难出来。为此,我专程在此用尽量的“深刻”,把她文字中的“深刻”从“简单”中释放出来,并将“陷入”的读者从纷飞的雪的文字迷宫里解救。

  这就是此篇赏析的目的。

 

《落花的窗台》 链接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6331

作者:纷飞的雪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