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

        一晃儿,舅舅就走了十年了。

        十年阴阳两茫茫。

        十年来,梦里,话里,文里,舅舅总是微笑着。

    清明将至,远在外乡,不能亲自去舅舅的墓前祭扫,只能属文祭之。

 

        舅舅是南征北战的战士

        1944年,十七岁的舅舅从哈尔滨师道学校(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前身)毕业后,先后在延寿县的黑龙宫(解放后划归尚志县管辖)学校、安山学校、加信学校任教。作为年轻的教师,他面对一群无邪的孩子,有激情,有憧憬,更有无限沉重的责任感。“八.一五”光复时,舅舅和同仁们兴高采烈地带领孩子们走出校门,迎接苏联红军。饱受日军奴役的他看到了民族的希望,看到了国家的未来。但是,国民党发动的内战粉碎了这一切。年轻人又陷入了对于寻求民族彻底解放道路的苦苦思索之中。1945年10月,舅舅参加了由中共延寿县委举办的全县教师培训班(当时叫“养成所”)。培训班上,来自延安的史原野同志做了题为《八年抗战和创建十九块解放区》的报告。精彩的报告,全新的内容,让这些年轻人耳目一新。革命理论激荡着他们的心灵,他们仿佛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他们决心为这样的世界贡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1946年3月,十九岁的舅舅参加了县委组织的公教训练班和土改工作队。参加革命之初改名为谢树,理想志向尽在其中。
   1947年1月舅舅被选送到通河军政干校学习。1947年3月,舅舅毅然弃笔投戎,参加了决定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他说“蒋贼有意卖祖国,元元无辜做冤魂”,“ 训罢宣誓上沙场,忘死为解万民生”。 那年月,教书是一份不错的职业,安稳安全安逸。而当兵则要冒枪林冒弹雨,要经刀光经剑影,生命时时处于危险之中。但是,在安逸和危险之间,他选择了危险;在自家和国家之间,他选择了国家;在小我和大我之间,他选择了大我。他的人生选择表现了他清醒的政治头脑,表现了他崇高的政治理想。后辈的我们无不为他这样的人生选择感到骄傲!

        在“四野”160师南下途中,攻克天津、血战安阳、出征邓县、奔袭远安……他历任军校教官、战地记者、首长秘书等职务。他和战友们一起爬冰卧雪,风餐露宿,,“高山行军溪流饮战马,荒林露宿野火烘征衣”。他和战士们亲如兄弟,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前仆后继。他的作品不断地报道最新的战事,弘扬了解放军的牺牲精神,鼓舞了战士们的英勇士气。在锦州结束“辽沈战役”之后,他随军进关,先后又参加了平津战役、渡江战役。1948年12月11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3日,他作为军代表参加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入城式。渡江战役后,他调入常德军分区任组织干事。
   1950年9月舅舅被选送到中央马列主义学院(中央党校的前身)学习。学习归来。调入湖南军区政治部任秘书。1952年底调入广州军区郴州速成中学任政治指导员。1953年9月调回湖南军区政治部任营级助理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尉军衔。1956年4月调任湘潭军分区任政工科长,主要负责干部考核任免工作,他坚持原则,并且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和评价干部。他的工作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1957年7月5日舅舅被调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后勤部任组织科长。他一跨过鸭绿江,看到战争留给朝鲜的废墟,留给朝鲜人民的灾难,对美国鬼子的滔天罪行痛加憎恨。他瞻仰志愿军的墓碑,被这些国际主义战士的牺牲精神深深感动。当时朝鲜战争虽已结束,但是留守人员要履行的责任还很重大。他清楚地知道肩上的担子的重量,决心不辱使命,坚守岗位。由于工作的成绩显著,1957年10月8日,他被选为志愿军的党代表,参加了志愿军第二次党代会。会议由杨勇司令员主持,贺龙、叶剑英、聂荣臻、肖华等军委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了这次大会。10月24日他又被选为代表参加了金日成首相在牡丹峰举办的纪念志愿军出国参战八周年和欢送志愿军回国的鸡尾酒会,亲耳聆听周恩来总理、金日成将军的重要讲话,亲眼见证:中朝两国的友谊是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

        舅舅的青春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的。每每谈起那段历史,舅舅常常感慨战争的残酷,战友的壮烈,从不说自己的故事。我们只知道他从文化干事到战地记者,从普通士兵到大尉军官。而其中的故事我们都不甚了解。但,我们懂得军队的晋升不那么简单。直到他临终前,躺在病床的舅舅才告诉我们:“我立过大功。”当舅妈拿出由林彪、罗荣桓亲自签署的功臣证书和功勋章时,我们愕然了!这个“秘密”他们一直保守了半个多世纪!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了什么!刀光剑影中舅舅的青春的光环竟然如此璀璨!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上有他青春的风采,共和国的国歌中有他青春的旋律!可他从不炫耀,从不张扬。他的青春让我们骄傲!他的品格让我们骄傲到永远!

        舅舅是两袖清风的干部

        一九五八年,舅舅从部队转业到营口.从此舅舅舅妈就在这个滨海城市工作生活了半个世纪。

        1958年11月,舅舅转业到辽宁省营口市,任营口重型机械厂书记。工人们的劳动热情感染着这个年轻的书记。他带领全厂制订了重型厂的《发展规划》。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他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工厂要发展,但决不冒进。他告诫厂领导成员:“不具备条件不能硬上,咱们决策失误要勇于承担,要从大局着眼。”他非常重视全厂员工的文化教育和技术提高。在厂里办起了职工业余学校。厂里工人说他“热烈如火,纯洁如晶,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孙振远《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忆谢树同志》)
   1959年6月,舅舅调入营口市站前区委,先后任组织部长、区委副书记、区长。同时兼任站前区委党校(营口市委党校的前身)校长、营口市哲学研究会会长。他还被聘为辽宁省委党校的客座教师。“谢树同志是一位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待人有非常和蔼的好领导。”(李公裕《怀念老领导谢树同志》)“他从不随声附和,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共产党员。在不正之风面前,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对弄权者说‘不’,把行贿者赶出门。是一个正正派派干干净净的领导干部。”(李公裕《怀念老领导谢树同志》)
   1963年6月,舅舅调入营口市委组织部。先后任科长、整党办主任、组织部副部长。他在工作之余,苦心专研马列主义哲学,他不仅在各种会议上讲哲学理论,并且自觉地用哲学观点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指导工作。他非常精辟地总结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掌握的,掌握了规律是可以改造世界的。他对人对事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并且才华横溢,熟知诗文,讲课、报告特别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联系群众,尊重实际,特别严格的要求子女亲属,克勤克俭,向善向上,要我们“献身革命莫回头,须知青春不倒流”。

        1966年,正当组织上拟调三十九岁的谢树同志去海城县任县委书记时,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自此结束了他从1946年参加革命到1966年经历文革二十年最有光彩的青春韶华。文革中,由于舅舅坚持“真理也是一分为二”的马列主义基本观点,被批斗、游街,关进“牛棚”。1970年“解放”后任营口市劳动局领导小组副组长。1976年4月任营口机械局第一副书记。1979年5月任营口电子局副书记,副局长。1982年退居“二线”任督导员。
        五十年来,舅舅当过区长,当过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文革之后,又先后在机械局、劳动局、电子局任书记、局长。在营口市也算得上身居要职了。可他从未利用职权为自己为亲友办过什么事。有一年,我孙姨家的表哥在老家工作不大顺心,跑到营口来找当劳动局长的舅舅。舅舅给他买了各种各样的海产品,劝他回去好好工作。表哥还有些不大理解。有一回,表弟和我说:“你不知道,爸爸在组织部时还真用过一次‘特权’,他托人把我和小明送进市体校的乒乓球班……”这也是“特权”啊!还是唯一的一次!
   八二年的一个雨夜,舅舅和表弟把我接回他们家。一进屋,我愕然了,这就是一个局座的家:十来平米的小屋,一张床就挤得空间无几,一对小柜不知是何年何月置办的,一张脱漆的写字台上放着一个九寸的黑白电视机(电子局领导就看这么个小玩艺!)屋里再没有地方搭床,我只好栖身在柜盖上。我百思不解,反恻难眠,一对身经百战的老革命家,一对身居要职的老干部……可舅舅舅妈却乐呵呵地无一丝悔意。还告诉我:你张大娘(舅舅的一位老邻居)还住在那个小平房里呢。
   第二天,舅舅推出一台老掉牙的自行车要上街。他不无得意的告诉我:这是我花三十元买下的。难道他竟不知道:连科长,连科长的老婆孩子都坐公家小车逛街串亲访友吗,难道他坐小车还要自己付钱不成!
   八五年初我再来,舅舅舅妈“阔”了,屋子大了——已有两室了!正局级的舅舅和副教授的舅妈已有两室了!九寸黑白电视也换成了十七寸带颜色的了。嗬!电子局的书记有彩电了。舅舅得意的说:这台质量好!可别人早就是直角平面遥控器啦。
   他们的生活总是比人家慢好几拍!舅妈说:我们都是做事情的。噢,做事情。平平的,淡淡的,无论如何也算不上豪言壮语!
   “两袖清风”是人们对清官的褒赞。但,古往今来真正的清官能有几何?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舅舅就是这样的清官!就是这样的永远值得我们骄傲的清官!  

 

        舅舅是激情满怀的诗人

        舅舅不是诗人,但是他一生却写下了大量诗词。他用诗记录了他的平凡而又令后人敬慕和骄傲的人生,他用诗抒发了他那真挚而又使人感动涕零的情感,他用诗表达了他那深邃而又科学正确的认识。从他的诗中,我们看到了他的人生履迹,看到了他的博大胸怀,看到了他的爱,看到了他的恨。诗以达情,诗以咏志,诗以见人。 

        1946年3月,年轻的舅舅在延寿县公教训练班和土改工作队学习和工作期间,痛怒国民党反动派出卖东北,出卖中国的罪行。他写下了《斥蒋》:
   东北沦亡十四春
   痛心疾首怨何人
   蒋贼有意卖祖国
   元元无辜做冤魂
   注:元元:人民大众。
   
  《参军》则表达了他弃笔投戎,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
   朝别同滨夜宿通
   我为元元去当兵
   训罢宣誓上沙场
   忘死为解万民生
   
   1948年10月,他随军从冰城哈尔滨出征。他写下了激昂铿锵的《初征》:
   冰城南郊教导营,
   群情激奋问征程。
   忽然军中传将令,
   一路飞弛追贼兵。
   “一路飞弛追贼兵。”解放军战士那骁勇无比的形象跃然纸上。
   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占有了绝对的主动地位。舅舅所属的东北野战军(“四野”),官兵士气昂扬,乘胜追击蒋军残部。4月,部队进入河南安阳。安阳在国民党统治下深受水、旱、蝗、汤(汤恩伯)四害,加上还乡团奸淫烧杀,百姓数月断粮民不聊生。即便是小脚女人也要爬到树上摘树叶扒树皮。看到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年轻的战士对国民党的憎恨怒火中烧:
   妇人脚小爬树高,
   缺吃少穿苦难熬。
   面无血色皆饥死,
   安阳一战恨难消。
       ——《斥敌》
   安阳是河南重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前,部队在城外试炮。为了鼓舞士气,豫北剧团为官兵演出豫剧《刘胡兰》。舞台上的炮声和战士试炮声远近应和,谢树和战士们群情激奋:
   安阳城下初用兵,
   豫北剧团演英雄。
   台上打炮城下响,
   实弹确比虚弹隆。
   ——《安阳试炮》
   5月,解放军攻下七朝古都安阳之后,进军新乡,途径岳飞故里汤阴。宿营时,舅舅和战友们同游武庙(岳飞庙)。站在武庙前,舅舅慷慨激昂地吟诵起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他向战友们讲述了民族英雄岳飞的生平事迹,并赋诗一首:
   刚战安阳又奔新,
   征尘滚滚过汤阴。
   壮哉英雄餐胡肉,
   取旧山河有雄心。
   银枪遥指黄龙府,
   朱仙重创侵略军。
   普天共咒投降派,
   枉杀精忠报国人。
     ——《过汤阴》
   这首诗在战友们中间传诵起来,大大地鼓舞了士兵们的战斗士气。
   战争是残酷的,士兵们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是,艰苦吓不倒英雄。“行军高山溪流饮战马,荒林露宿野火烘征衣”。舅舅的题对,形象地描写了战士们的艰难生活和豪迈士气。
   之后,“四野”将士出征邓县,奔袭远安。他先后写下了“眼望逃敌心生火,胸中大义正凛然”(《追穷寇邓县出征》)“三军抖擞奔远安,铁拳重创宋浠濂”(《奔袭远安》)的豪迈诗句。
   1949年7月,在奔袭襄阳的急行军途中,舅舅因染疟疾掉队了。战友彭锦儒又扶又背翻山越岭撵上了大部队。舅舅用诗歌记录了这战火中的友情:
   横过襄阳征帽寛
   锦儒扶我攀石山
   咬牙疾行七十里
   营中战友盼我还
   ——《扶病出征》
   8月,宣沙战役前,部队途径长坂坡当阳桥。宿营时,舅舅给战友们讲起了张飞吼退曹军的故事,并当场赋诗,大大地鼓舞了士气。
   长坂坡头当阳桥,
   张飞曾此横长矛。
   曹军惊呼赵云勇,
   马踏连营第一豪。
   ——《行军过当阳》
   1958年6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年轻军官,他聆听了周恩来总理的报告后,在回军部的路上,看到了停战后的朝鲜大地正在逐渐恢复生机。他喜在心头,吟下了一首藏头诗:
   山间树顶日初升,
   青枝绿叶笑东风。
   水上鸳鸯成双对,
   秀比西湖一倍容。
   鸟舞枝头展新翅,
   语细声轻悦耳听。
   花中牡丹不独自,
   香气弥漫阳德城。
   诗中洋溢着志愿军战士的喜悦和自豪。
   现在盛世太平,没有了枪林弹雨,没有了刀光剑影。但我们知道“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今天的太平安康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为了民族的解放冲锋陷阵,为了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至今,一读起舅舅这些军旅诗章,先烈们的英勇奋战的情景就会久久地萦于脑间。

1958年,舅舅转业到营口市。最初,他被分配到营口重型机械厂,任党总支书记。   1958年,众所周知,那是冒进的大跃进时代。“钢铁之帅”天天升帐,粮食卫星处处上天。舅舅有清醒的头脑,对此他始终保持着冷静客观的态度,不附和,不追风。但是,大跃进激发起来的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却也大大的感染了这位三十岁的年轻领导。
   
   工厂会战
   火共人面一色红
   机床动处若雷鸣
   八百勇士挥铁臂
   何愁众志不成城
   
   西江月
   自从动员起首,众人擦拳磨掌。翻砂举旗初领先,装配巧干典范。
   铆锻夺旗心胜,加工奋力追赶。斗志昂扬称好汉,龙争虎斗鏖战。
   
   红旗竞赛
   重型一厂起春声
   夺取红旗倍兴浓
   英雄立下凌云志
   好汉个个立奇功
   群众干劲冲霄汉
   巨锤敲响跃进钟
   祖国跨上千里马
   江山如画万代红
   
   1959年6月,舅舅调任营口市站前区,任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党校(营口市委党校前身)校长。1963年他调入营口市委组织部,任整党办主任,组织部副部长。做为党和政府的中层领导干部,他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是你领导我们
   从胜利走向胜利
   先驱逐日寇
   又消灭八百万蒋逆
   东方雄狮
   猛然站起
   叱咤风云
   改天换地
   世界开始新纪元
   五湖四海风雷激
   (《万岁毛主席》)
   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的爱戴和忠诚。
   他的生命在燃烧,他的热情在燃烧。燃烧着的生命和热情,让他精神抖擞,让他意气风发。他决心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革命事业。
  文革期间,舅舅蒙冤,被打入了“牛棚”。这些从枪林弹雨刀光剑影走过来的,曾为共和国甘洒热血挥汗如雨的革命者和建设者,被称做了“牛鬼蛇神”,被圈入“牛棚”“改造”。面对那些野蛮的“改造”,有的人怨声载道,有的人嘘声叹气,有的人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可舅舅却“不怨天地不怨人,忍辱负重信马翁”(摘自舅舅的诗《坚信》)。他清醒地认识到:

       才做高官又做囚,
  你来我往使人愁。
  两派都说最革命,
  冤冤相报几时休。

——《文革随记》

        1976年10月,曾经猖獗不可一世的“四人帮”终于被粉碎了!拨开乌云见太阳,舅舅欣喜若狂,写下了:
   赖有霹雳震乾坤
   跳梁小丑化灰尘
   导师回眸当笑慰
   革命自有捉妖人
   文革期间,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蒙冤,甚至致死。对此,舅舅万分悲痛。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悲痛乃至悲愤。他怀念周恩来总理“盖世英雄盖世才,一生听从党安排”(《悼总理》);对刘少奇主席,当时别有用心的人“不顾白区英雄业,硬说黑帮且内奸”,谢树同志说这是“古今悲剧知多少,屈指从头特号冤”(《悼少奇》)。他赞颂彭德怀元帅“平江举旗带头人,横刀勒马大将军”,“庐山上书原无罪”,“后人一览泪沾襟”(《悼彭总》)。“湘西起义两把刀,洪湖杀气九重霄”的贺龙元帅蒙冤而死,他痛写“可怜元帅饮恨死,青史留名亏英豪”(《悼贺帅》)。他赞美陈毅同志是一位“一代才华外事雄,敢为元元抱不平”“横眉北水战恶浪,从容南天斗顽凶”(《悼陈总》)的杰出的外交领导人。
        他说:“阶级社会阶级争,勿怪人间路不平”(摘自舅舅的诗《险峰》)。他坚信:“赖有霹雳震乾坤,跳梁小丑化灰尘。导师回眸当笑慰,革命自有捉妖人”(摘自舅舅的诗《坚信》)。打倒“四人帮”之后,他恢复工作。先后在机械局、劳动局、电子局任书记、局长。“吾欲强做壮士游,可惜青春不回头。长江有语说不尽,但凭流水恨悠悠。”(摘自舅舅的诗《流水》)“不重钱财不重神,只信马列育新人。满怀豪情添愁雾,忧心只为风不纯。”(摘自舅舅的诗《忧心》)“只为风不纯”他忧心忡忡,什么某局长老婆有病跳大神;什么某工厂工人几个月不能开支,厂长的房子却装修得富丽堂皇;什么老党员也去算命;什么亲眼见有人向秤里灌水啦……但,他从来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没有对马列主义失去信念。坐在藤椅上,他说:人不能没有信仰,起码不能缺德。

“不能缺德”,这是舅舅的生活底线,是人最起码的生活准则。平平常常,却值得我们永远骄傲!
       舅舅离休后,回忆起自己的人生,感慨万千:

       为筑神州风雨楼,
  添砖加瓦奋不休。
  大军南下白洋渡,
  跨国东去绿水流。
  解甲塞上操旧业,
  换帽长街化新囚。
  担释合当再出剑,
  归来不觉霜满头。
     ——《抒怀》

  舅舅的爱是博大的,是蕴蓄的,是深挚的。他和舅妈五十五年的“举案齐眉情意绵”令后生敬慕。五十五年,他们“双宿双飞”,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爱的颂歌。这歌声中有缠绵,也有豪迈;有甜蜜,也有苦涩。五十五年,他们“难分难舍”,流淌成一条撼动心灵的爱的河。这河流中,有叶叶小船,也有浪遏飞舟;有鱼翔浅底,也有鹰击长空。每每看到记录二老爱情的一祯祯照片,每每看到二老牵手躅行,一种感动油然而生。这感动是仰景,是骄傲!
   舅舅在他的遗嘱中反复写道:“我即将离去。而今唯一难舍就是你们的母亲、祖母,那位举世无双、功在人民、恩泽全家的人。我少年投笔,壮年从政,全心全意为党为国,对事业乃至同志和亲朋故人均不欠帐,唯对这位伟大女性,绝代良人,吾却债台高筑。既往曾历尽全力还之,然而天不助我,先她而去,未报于万一,其奈何如。”可见老两口似海的深情!

        他用诗记录了他们的平凡而伟大的爱情:
   千情万绪意难伸,万般不如保君身。
   莫道姻缘无月老,忘去八哥何有今。
   好事多磨应留意,事后勿使两伤心。
   相赐近照无限爱,合来诗歌谢知音。
                     ——《初恋赠言》


   风雨同舟五十年,举案齐眉情意绵。
   此身行做荒郊火,犹念夫人知暖寒。
   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拦腕度晚年。
   双宿双飞比翼鸟,难分难舍连理枝。
                     ——《金婚纪念》
   舅舅对亲人和朋友的感情也同样是真挚而厚蕴的。
   
   母去
   夜半惊醒侧耳听,
   西屋传来哭喊声.
   人告慈母归天去,
   从此长岭无笑容.
   外祖母走时舅舅还很小。“从此长岭无笑容”(长岭:舅舅的乳名),对母亲的依恋和怀念尽在其中。
   
   妹妹

   一生辛苦一生穷
   晚年常伴疾病行
   思兄年年不见面
   临终唯有叹息声
   妈妈是舅舅唯一的亲妹妹。由于当时我们家家境困难,妈妈又患有严重的肺心病,舅舅一直牵挂着。听妈妈说过,她小时候有病,大冬天里,8岁的舅舅冒着漫天风雪背着她回家。每每说到这些时,妈妈的眼睛总是湿润的。我知道,妈妈想哥哥了……舅舅曾经给妈妈买过一双皮鞋,妈妈一直舍不得穿,时常拿出来,用布一遍又一遍地檫拭,然后仔细地端详又端详……那时候,药品奇缺。妈妈治病用的青链霉素,大多都是当医生的舅妈寄过来的。舅舅那时既要供养年迈的外祖父的生活,又要供表哥读高中,还要供两个表弟读书。生活并不十分宽余。当还经常30、50的寄钱给妈妈治病。“思兄年年不见面”,兄妹两个的思念之情令人潸然泪下!
   
   送父

   惊闻病危日夜程
   夫人伴我下江东
   弥留一笑铭千古
   痛断肝肠不欲生
   一九七九年五月底,外公病危。舅舅不顾自己身患重病,和舅妈一起从千里之外赶到外公的病床前。外公弥留之际,艰难地侧过头来,对守护在身边的舅舅说:“我不放心你妈呀!”舅舅握着外公的手说:“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待她的。”外婆不是舅舅的生母,她性格乖僻,好挑斜理。外公走后,表哥向舅舅数说外婆的“不是”,舅舅语重心长地说:“她千没理,万没理,就有一条,她是奶奶,她就永远有理。”是奶奶就永远有理,多普通的话,又多深刻的话!星表弟说:“孝顺孝顺,就是要学着顺从老人。”他可是深得舅舅的真传。后来,外婆从密山回到了老家延寿。84年春天,外婆病重。年近花甲重病在身的舅舅,在星表弟的陪同下,赶回老家看望继母。“不是亲生胜亲生”!何止一个敬佩了得!
   
   劝儿

   桃花树下傲桃花
   大江东去浪淘沙
   劝儿更往高处走
   战士进取应无涯
   “劝儿更往高处走,战士进取应无涯。”舅舅是严父,又是慈父。在他的教导下,我的表兄弟们都已“出人头地”。
   
   萌儿
   胸前起伏泪有声
   摇身醉步送儿行
   分明春色似秋色
   二老双双惜别情
   萌萌是舅舅的大孙女,舅舅习惯叫她“大宝贝”。他还有两个孙子——天天和石头。他都疼爱有加。遗憾的是他没能参加小孙子的婚礼。
   
   外甥
   相对无言泪先盈
   未曾话别已失声
   回想当年情好处
   不是亲生胜亲生
   写给我的诗,我却无字可写!爱有多重?爱有多深?爱永远在心中!
   
   公元2008年元月26日10时。
   营口殡仪馆一号告别大厅。
   鲜花锦簇的灵床。
   一个覆盖着鲜红党旗的老者升腾着……
   缓缓的……
   稳稳的……
   和他一起升腾的还有他的魂灵,他的精神。
   平凡的,伟大的!
   站在舅舅的灵前,双眼模糊着,心里骄傲着……
   舅舅,您值了!
   112辆的自发的送行车队,沈阳的、大连的、锦州的、鞍山的、抚顺的、还有来自河北邯郸的……
   500多自愿送行的人,从市领导到平民百姓……
   舅舅,您走得风光!
   您的风光,是我们的骄傲!
   当然,骄傲不止这一刻,它是永远!永永远远!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