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梅总是说梅花。多是比喻高人,隐士,傲骨,清高。

    咏梅花如宋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卢梅坡的《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元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读着就清爽,犹如暗香袭来。

    《诗经》中记载的梅,说的是梅的果实,不是花。《召南  摽有梅》、《陈风 墓门》、《曹风 鸤鸠》、《小雅 四月》都有提到。犹以《召南 摽有梅》为典型,而且借喻的是韶华易逝,青春难驻,更多的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曲》)的感叹: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树上梅子往下掉,现在还有七成在。肯追求我的男子,快点来吧。

    树上的梅子往下掉,现在还剩三成了,追求我的男子,最好就在今朝。

    树上的梅子往下掉,都用大筐装了,追求我的男子,怎么还不来!


    梅子都快落完了,那追求 “我”的男子在哪里呢?我是真着急了,我期待“桃之夭夭”期待“之子于归”,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儿郎不在好逑,最好恰逢其时,可不要错过梅子成熟。

    梅子竟是女子表达自己迫切嫁人的多情借物。

    梅产自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果实在古代是做为调味品“醋”,《 书经》所言:“若作和羹,而惟盐梅。”梅是做为实用品进入古人生活的, “发现”梅的“高洁”大约到了宋代,文人墨客大有雅兴,他们关心的是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是梅子。《群芳谱》说:“梅的枝干苍古,姿态清丽,岁寒发花,芬芳秀丽。”十分投合有闲情逸致的文人雅士,至于梅子的酸涩哪里能入他们的眼,情怀最重要。

    南朝陆凯与范晔是好友,曾寄梅花给对方,并赠诗一首:“折梅逢驿史,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和3000年前那个借梅子下落表达急于婚嫁的女子意趣完全不同。似乎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分别。但我更喜欢那个直抒胸臆渴求姻缘的女子,美好健康的诉求,不似后人喜梅花无可非议,只是喜到喜欢“病梅”的程度就无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