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宗臣老先生曾经生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工作并活跃在一个特殊的群体里。于是,曲老就给我们叙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故事。曲老已是八十几岁高龄了,还能坚持写作,真让人发自内心的敬佩,并且据曲老讲,这部小说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前前后后写了几十年。说实话,捧读这部倾注了曲老毕生心血的小说,我内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敬畏,也不时涌起一种别致的庄严。

  小说里涉及了众多人物,个性比较突出,有的人自卑和自闭,却虚张声势地表现自己的自信和清高;有的人不择手段甚至虚伪夸张地展现推销自己;有的人狭隘自私,却对别人的喜怒哀乐敏感而体谅;有的人阴郁和孤独,却最善于强颜欢笑、自欺欺人;有的人内心充满挫败感、缺乏认同感,却物极必反地成了剧团里所谓的艺术人;有的人渴望寻求自己最终的归属,却荒诞无稽地把青春奉献给了那个时代;有的人总是担心和恐惧自己会遭到遗弃,却不失时机地作践自己、折磨自己,用一种“凄美”的概念和错觉,博取别人瞬间的感动和一掬眼泪,换取别人短暂的关注和同情。他们的人生既让人伤心又令人感动。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批判失去理想的精神错乱年代,批判极端利己主义精神,讲述自己,也讲述时代,弥漫着愤怒和忧伤……

  这些人物就像是没有根基的落花或者浮萍,怀着对未来渺茫忐忑的绝望,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着。他们的感官随着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会形势流连忘返;他们的心情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抑郁冲动。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在忍受失落和孤独煎熬的同时,偏偏不肯承认自己内心的慌张和无能。把无知当个性;把倔强当原则;把虚荣当好强;把脆弱当善良!他们在自己已经习惯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率性而为、一意孤行。甚至没有勇气去展望路的尽头是多么死寂苍凉……

  于是,就有了绝望的挣扎,就有了歇斯底里的呐喊。他们的情感和生活变得平淡而乏味,犹如弥散漂浮在悠悠北风中的淡淡花香;这些看似平常的经历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有多么值得体味和铭记,但却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流逝;即便这淡淡香气的甜蜜质感如此馥郁清新,只要你没有真正步入那一重骄阳下依旧阴暗的灰度空间,哪怕你就和这样的人群咫尺之遥、甚或终日相伴,却依然丝毫不能察觉这风色的甜美和苦涩……

  通读曲老这部长篇小说书稿后,掩卷沉思,感觉总体很好,但缺陷或不足还是存在的,比如:引子部分:东风京剧社的前身交代得很明白,两位主要人物中,金小妹的父亲姓郑那么金姓的出处没交代明白,刀马旦为主行和后面以唱工戏为主的《红娘》《游园惊梦》曲目等缺少铺垫,两个人来光复俱乐部搭班的缘由应该再交代明白一些;还有,如果小说的理论和观点的产生依托于事件的冲突就会更有说服力,也更利于将核心人物的个性刻画的精准分明,依靠作者的叙述,人物、事件与故事的效果显得有些弱。再比如:出场人物众多,有的人物并没有起到为主要人物服务的作用,如果删除或者把相关事件归到主要人物身上,效果或许更好些。还有矛盾的建立很多都是在对话中产生,人物个性显得有些不足,缺乏说服力,从而使人物形象单薄了些,性格特点也不太鲜明。曲老是我非常敬仰的老领导,更是一位让人敬佩的实诚人,正因为曲老的实诚个性,写的小说也有些过于写实,故事性就相对差一些,特别是人物内心的斗争与挣扎如果再增加一些细腻描写就更有看头了。

  总而言之,瑕不掩瑜,小说很不错,以上的话是我鸡蛋里挑骨头。难得曲老如此高龄,还在为自己多年未圆的梦而努力奋斗,实在让我们这些浪费时光荒废事业的年轻人而汗颜。写了以上粗浅的感言,不敢称之为序,谬误之处,还请曲老海涵鉴谅。

  



    (杨伯良,男,1957年12月生于天津静海,笔名“白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天津作协签约作家,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静海作协主席。先后在国家及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200多万字,有40多篇作品入选各类文本。先后有30多篇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及刊物评奖一、二、三等奖,其中散文集《一年一个感叹》(百花文艺出版社)获全国文化杯孙犁散文奖一等奖,诗集《行吟集》(作家出版社)获得全国文化杯鲁黎诗歌奖二等奖,小说《雪野上的脚印》获全国文化杯一等奖。长篇小说《草民英雄》(百花文艺出版社)获全国文化杯梁斌小说奖优秀奖,并在《天津日报》连载。长篇小说《掌门》被列为天津作协2015-2016年度重点扶持项目,中国文史出版社作为本版书出版,并在《天津日报》连载,长篇小说《龙兴庄纪事》又被列为天津市作家协会2017—2018年度重点扶持项目。

  曾主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静海分册》、《静海文化》;编撰出版中共静海党史资料11册,400多万字,采写主编出版反映中央文化部五七干校情况的《团泊洼岁月》;曾任静海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主编出版《静海运河文化》、《静海洼淀文化》。

  杨伯良自幼喜欢美术创作,尤其对山水画独有情钟,数十年来,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不间断地进行绘画修炼,研究书画理论,并刻苦实践。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县级以上展览,参加2011年首届“太白杯”书画大赛和第二届盛世艺品中国书画大赛并均获优秀奖。有二十多幅作品在《天津日报(满庭芳)》《今晚报副刊》《天津工人报(海河潮)》《北斗星》两幅彩色专页、香港《散文福地》杂志封二、天津作家网、天津文学艺术网等刊物发表。有十多件作品分别被天津文学馆、中国作协北戴河创作之家和杭州创作之家永久收藏。先后有数十幅作品被北京、河北、广西、黑龙江、吉林等地领导和友人收藏。)


微信图片_20180321162034.gif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