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的人,以书为宝。我也是。
  在我的书架上,有两本书与众不同。不知有多少人读过了,传到我这已是面目全非。封面封二早就没了。封皮是很厚的牛皮纸粘的,也已残缺不全。
  这两本书都是外国文学名著。一本是《牛虻》,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概是首译本,因为是繁体字,竖排版。书纸已经都泛黄了。有文友说,肯定是首译本,叫我好好收藏。
  回想,这两本书与我的缘分很深。我是六五年毕业的老高中,因为父亲是地主分子,当地多次缺老师,就是不用我。文革后,一九七九年,我通过考试走上中学的讲台。而以前的十几年,我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名言我深有体会。在我遭受挫折打击的时候,它鼓励我,鞭策我,指引我挺身而立,无所畏惧,坚持不地懈走好自己的路。我们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一般都能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会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翻开书本,不知哪年哪月哪位读者,早在这段话上画上了重点线。还记得,我读中学时,语文课本就节选了该书中的一部分,课题是《筑路》。还选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筑路时与少年女友冬妮娅偶遇的插图。这是自传体小说。作者原名叫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他是苏联的战斗英雄。他是在遍体鳞伤,卧床不起,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直至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完成此书的。他不愧是那个时代所有革命青年学习的榜样。
  《牛虻》是英国的一位青年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写的,书中人物所处的时代,是一八三二年——一八三三年。伏尼契曾在意大利留过学。青年时代也曾到过彼得堡,在那里她跟俄罗斯的革命团体有过接触。她住在伦敦的时候,常跟意大利的流亡者接触。这样,年轻的女作家正好处在民族解放运动革命传统的中心。她成功地用牛虻这个形象体现了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英勇的特色——意大利爱国志士的刚毅和他们对革命职责的无限忠诚。还乡那十几载,我特想读这本书。可是,买不到,借不着。真是,梦里寻她千百度,得来全不费工夫。一天,我到一个亲戚家办事,她正在做饭,孩子在炕上玩一本旧书。我拿过一看,哇!是《牛虻》!我不停地翻看,如获至宝。她见我爱不释手,就说,你爱看书,拿去吧。是孩子他爸从县里朋友家拿回来的,我们都看不太明白。回家后,我白天看,晚上在煤油灯下看。看完一遍,看二遍,还时不时地欣赏里面的插图。我要说能读到理想的好书,何止陶冶情操,也是快乐和幸福。
  再回首,我当老师后,参加高师中文函授。学外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我绝不只是为了及格。我按着要求认真研读,真有如饥似渴的感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红与黑》、《巴黎圣母院》、《约翰克里斯朵夫》等都是那时读的。但是,仍觉自己只读到了九牛一毛。
  认真思考,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经济建设要与世界接轨,文化建设也应该进一步走向世界。我们应该乘上文化艺术的高铁列车,驶进地球村。去采风,去抒写,去描绘,去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色彩与魅力。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会让人强大起来。
  以书为宝,读书吧,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