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夏天,天不像现时这般热,正是柳绿荷红之时,大明湖边的历下亭热闹非凡,各界贤达名流汇集一堂,一边饮酒赏荷,一边作诗赋词。酒酣正畅之际,受北海郡太守李邕之邀而来的34岁的诗人杜甫离席赋诗一首:“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杜甫一家与山东有不可分割的交集,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弟弟杜颖曾任齐州(即济南)临邑的主簿。一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道出了诗人对济南的了解与钟爱。

   诗人所说不虚,齐鲁大地,礼仪之邦,自古便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杜甫赋此诗一千多年后,这座位于黄河下游的城市进行改造,拓宽了泺源大街,新修了泉城广场,专设了齐鲁文化长廊,长廊中置了十二个座位,何人能立于其中,让设计者犯了难。最后没办法,只有搞民意测验,投票选举。结果大舜、管仲、孔子、孙武、墨翟、孟轲、诸葛亮、王羲之、贾思勰、李清照、戚继光、蒲松龄十二人有幸得中。而姜子牙、孙膑、吴起、蒙恬、田横、鲁班、左丘明、刘勰、东方朔、孔融、秦琼、程咬金、黄巢、曾巩、张养浩、罗贯中等一干在其他地方恐早置上坐的文臣武将、巧匠文豪,却怎么也无法列座于长廊之中。

   据说有人对大名鼎鼎的辛弃疾落选颇为不服,说辛弃疾、李清照齐名,此事有些重女轻男。时任济南市长听了笑道,我也没有办法,济南名士多,位置少,只好竞争上岗。

   说得远了,话拉回来。游人到济南,必去大明湖。有心人或许注意到,在这座城市的唯一一个城中湖里,能享立祠殊荣的仅有三人:稼轩祠辛弃疾、南丰祠曾巩和铁公祠铁铉。南宋文武兼备的词坛领袖辛弃疾自不必说,许多年后,人们还吟诵着他的“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热血之词,追思着他横枪跃马率50余骑闯夜敌营,捕杀叛徒的壮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则是因为他曾任齐州知州,有政名,勤政且务实,是他疏浚了大明湖,解决了困扰齐州城多年的水患问题。正所谓,为百姓造福的,百姓们会念想着他。

   还有一位,或许没有辛弃疾诗词那么有名,或许没有曾巩文章那么出众。然而,在济南人的心目中,仍然可以伸出大拇指,叫声:“是真爷们”!能够被山东的男人如此称呼,那是相当可以引以为荣耀的事情。那里面有佩服,有感动,有可以引为肝胆想照的骄傲,有足以面上有光的自豪。

   铁铉,字鼎石,祖上原为蒙古色目人。后来定居河南邓州。洪武年间,曾任都督府断事。建文初年,做了山东参政,督管粮饷,后镇守济南。

   铁铉之闻名济南,与抵御燕王朱棣有关。时朱元璋身后传位于孙子朱允炆,令朱棣大为不满,举兵南侵。朱允炆为防事变屡屡“削藩”。在这场“靖难之役”中,燕军南侵包围了济南府,铁铉率众监守三个月,屡败燕军。

   与此同时,铁铉劝谏朱棣效法周公旦辅佐周成王的做法,不要篡位夺权,遭到朱棣拒绝。于是铁铉派城中百姓中长者代替守城军做使者,到燕王大营代他跪伏请降。燕王朱棣不知是计,闻言大喜。出征数日,燕兵已经非常疲劳,铁铉一投降,即可割断南北,占有整个中原地区。因此,朱棣忙令军士退兵三舍,自己高骑骏马,大张黄罗伞盖,只带少数护骑,过护城河桥,径自西门入城受降。城门立刻打开,铁部守城明军齐聚城墙上往下看,见燕王朱棣刚进城门,众士卒高呼暗号“千岁到”,预先置于门拱上的铁闸,轰然落下,旋即砸烂朱棣的马头。燕王知是中计,连忙换马急返,侥幸得脱,幸免一死。

   朱棣回营大怒,以重兵围城,攻城甚急。铁铉伏于城头,大骂朱棣反贼。燕王咆哮,用数门大炮轰击城内。城欲破、事紧急,铁铉急将朱元璋画像悬挂城头,又亲自书写大批朱元璋神主灵牌,分置垛口,使燕军不便开炮,济南城得以保全。相持之间,铁铉广募壮士,囤积粮草,开城门,出奇兵,骚扰袭击燕兵,大破燕军,使朱棣不敢正视济南。

   济南解围之后,铁铉在大明湖天心水面亭设宴,犒赏三军将士和百姓。得以免受战火之苦的泉城百姓,称铁铉为“城神”。

   时,明惠帝朱允炆遣官来济赐金,慰劳济南守军,又擢铁铉为山东布政使,不久,又敕封为兵部尚书职衔,暂理军事,协助盛庸准备北伐燕军。于是,铁铉与盛庸率军北伐燕王朱棣,在东昌之战中大败燕师,击杀燕师大将张玉。

   公元1402年,一心篡位的燕王朱棣,知道铁铉厉害,不敢取道济南,便绕道南侵,渡过长江奇袭南京。打进皇宫之后,明惠帝朱允炆却悄然失踪,留下来一道历史谜团。

   朱棣在南京继帝位,自封明成祖,发兵济南,铁铉死守城池不肯投降。久之,朱棣承大统势大难御,铁铉终因寡不敌众,济南城池陷落。朱棣又设伏兵计擒铁铉,铁铉终于在淮南被俘,被槛送南京。

   铁铉见了朱棣骂不绝口,立而不跪。朱棣使其面北一顾,终不可能。愤怒的朱棣令人割下铁铉的耳朵、鼻子,煮熟后塞进他的嘴里,问他滋味如何?铁铉厉声说,忠臣孝子的肉当然好吃!铁铉决不屈服,仍是骂不绝口,遂受凌迟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铉遇害后,其家族未被全部屠灭,父母被发配到海南,他的三十五岁的妻子和两个女儿被送到“教坊”里充当军妓,长子充军,次子为官奴,后被虐待而死。

   铁公祠西廊有一石刻写道:“明湖千载激清风,神涛苍霞白水中,莫为公家叹潇飒,天昌两姓报孤忠”。落款写道,“铁公后,马李二姓——咸丰己卯春越舰宗稷辰”。《铁氏家谱》记载:“始祖讳瑞字时宝始居扵颖(今河南省临颍县)后迁於邓。二世袓讳自修字敬斋。三世祖讳仲名字逹夫。四世袓讳铉字鼎石,明之忠烈。五世祖讳福安乳名玉崑,兵部尚书之子也,昆仲二人袓居长當,燕王破京,我祖遇害,尚书在世时有友人马李二姓交好,福安则隐匿马家,变易姓名及至难作,后迁堰师魏家寨,娶周太君生子二,后子孙蕃衍因成村落故名铁村(今河南省洛阳市堰师县大囗乡铁村)。五世祖讳福书乳名玉岫,铁公之次子也,及难吋逃匿李家后不知所终”。

   可知,铁公殉难后,侥幸存活下来的子嗣,为避朱棣政权缉拿,不敢姓铁,分别改姓了“马”和“李”。

   朱棣死后,仁宗即位,当即下诏:“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这些苦命的奴隶,终于获得了自由,可惜这仁政施行得太晚,建文诸臣妻女已经受了二十年的非人凌辱,早已死的死,老的老。

   铁铉不屈而死,令人敬佩。朱棣虽然处死了铁铉,却也对铁铉赞叹不已,“他日对群臣言,每称铉忠”。神宗初,下诏“祀建文朝尽节诸臣与乡”,之中铁铉有名。南明弘光初,“追赠铁铉为太保,谥‘忠襄’”。

   明中叶,济南有了一处为纪念铁铉及其他6名为反抗朱棣而遇害的人的“七忠祠”,万历年间重修一次。七忠祠原址在济南西门里高都司巷以东路北胡同内,胡同叫“七忠祠”。明末济南人刘敕在编著历城县志《历乘》时,录入了明朝学宪周应治撰的《七忠公赞》,并在其后附言:“历有七忠祠,皆成祖戮辱之臣。余观铁司马执死不回,有文天祥之忠。”清朝官修《明史》对铁铉赞道:“燕师之南向也,连败二将,其锋盖不可挡。铁铉以书生竭力抗御于齐、鲁之间,屡挫燕众。设与耿(炳文)、李(景隆)异地而处,天下事固未可知矣。”乾隆帝追谥曰“忠定”。

   清乾隆57年,山东巡抚、大学士佛伦的族孙阿林保,尊崇铁铉,个人捐资,在大明湖北岸,兴建铁公祠。同时,为祖父佛伦同建佛公祠。所以,旧时的铁公祠里有两个祠堂,即铁公祠和佛公祠。前者居西,后者居东。民国将泯时,因年久失修,两祠均渐趋废圮,仅存遗址和碑刻。现存祠堂为后修。

   铁公祠南傍大明湖,东西曲廊相间,内竖太湖石,假山池塘,小桥流水,亭榭参差,花木扶疏,芭蕉芝荷相映成趣。正如刘鹗《老残游记》所书“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

   祠内置铁铉坐像,仿古青铜,灯光映照,但见铁公冠带袍笏,双眉微蹙,面带愁戚……

   墙上石刻,有乾隆年名流墨迹“策励守城,气吞伏版,才能优裕,志节坚刚。”亦有清代曲园居士俞樾题句,“执节坐庭南,百折不回,应知鼎内肝肠皆铁;奇忠钟塞外,寸磔以报,谁识先生色目中人。”门口廊柱上撰有清人严正烺所提楹联:湖尚称明问燕子龙孙不堪回首;公真是铁惟景忠方烈差许同心。”

   明《嘉靖邓州志》载:“兵部尚书铁公墓,文达墓东去十数里地名下刁河,有荒乒丘,相传为铁公墓”。另有复制皇清雍正元年碑碣一通。原碑碣存邓州市花洲书院内。

   铁公祠,是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既显示了济南人民对忠于职守、热爱家乡,誓死保卫家乡的不屈精神和刚直性格,又弘扬了中华民族忠孝美德及做人原则。时至今日,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钱穆有言:“中国各地区的文化兴衰,时时在转动,比较最能长期稳定的,应该首推山东省。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精神的,譬如西方的希腊,则在中国首先应推山东人。自古迄今,山东人比较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他们最强韧、最活跃;大圣人、大文学家、大军事家、大政治家,各种伟大典型的人物都有。既能平均发展,还能长时期维持不坠。”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位,就像一个人,品位不同,高低也就不尽相同。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济南无疑占有一席之地,舜的农耕,周的华不注,战国时神医扁鹊,孔子高徒闵子骞,汉的学者伏生,唐的房玄龄、秦琼。还有那金元散曲家张养浩,明文坛"七子"李攀龙,戏曲家李开先……

   千佛山的香烟袅绕着述说一个个离奇的往事,趵突泉水缓缓淌去,带走了许多故我。时序更迭,再厚重的史书也会轻轻翻过。然而,往去的篇章留给这片土地的,却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深深地扎根,茂密地生长在那里。风刮不走,雨带不去。

   就像早起的地道济南人,还是愿意到小店里,要一碗豆腐脑,就两根油条果子,加点韭菜花、麻汁酱。美美一顿,然后滋润地离去。有人说,济南治安好。那是因为没人敢在街上闹事。不然,那抱打不平的“真爷们”会站出来很多。

   于是,我明白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于是,我明白了,铁铉为什么在其它地方被攻陷、被弃守的情况下,可以在这座城市里,带领军民抗击那个逆王,直至他绕济南而行,直至自己效忠的建文皇朝破灭,惠帝出走。

   并且,被俘后的城神见了朱棣是绝不跪倒的,自食己肉慨然称香,遭受凌迟骂不绝口。此等壮烈,此等忠贞,世间少有,无怪济南众生将这位并非齐鲁生人的他于大明湖畔建祠纪念,终日焚香祈祷,祭祀朝拜。

   正是那种浩然之气,铁骨铮铮,慨然有声。萦绕于历下亭中,徘徊于大明湖上,徜徉于泉城之空。仿佛在说,齐人未亡,逆贼休凶。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