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评歌舞剧《印象,刘三姐》

  过去去的地方少,写的文章多,几乎每去一地,回来总是洋洋洒洒地写一篇游记或随笔之类文字;近来,去的地方多了,写的文章却少了,两年里,曾先后去了山西,贵阳,广东,江西等多地,仅写了一篇《山西咏叹》的小文。不是没有闲情逸志,也不是缺少主观能动,而是感受多了,感触深了,也就反而平常了,什么都能写,什么都想写了,却是“举笔维艰”了。

  这次去了桂林、阳朔等地,带的也是平常心,例行公事式的走一走,看一看,所谓:也曾到此一游罢了。况去的时机不佳,冬季游桂林,花木凋萎,秀水难觅;去的时间不长,仅三四日,走马观光,匆匆过客而己。虽被其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所吸引,常常惊叹于桂林的秀峰、碧水,怪石、奇洞等得天独厚甲天下的自然风光;倾倒于它的珣丽多姿,载歌载舞的多民族璀璨文化……

  而出乎意料的是,一场70分钟的演出,确切地说,晚上在阳朔看了一场由当地渔民,山妹为主要演员出演的《印象,刘三姐》歌舞节目,使我有了多年未有的强烈的动笔欲望,确切地说,我是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被深深地感动了!

  由当今影坛奇才大导张艺谋担纲执导,张潮歌、樊跃,梅帅元等67位国内大策划,名导演联袂策划出导的《印象,刘三姐》,据称投入数千万元,历时5年余,动用600多名演员,经109次修改完善而成。

  用一台一个多小时的歌舞来诠释一个地方的数千年文明,展现这个地方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演绎当地数十个民族的璀璨文化,这几乎是一个美丽的神话,而《印象,刘三姐》实现了,张艺谋做到了。

  《印象,刘三姐》策划大胆,创意独特,构思奇巧,场面宏大,气势壮阔。它独具匠心地利用阳朔天然山水实景为背景,漓江山水剧场的舞台就是个1.7万平方公里的水域,背景就是12座山峰,就地选用的数百名少数民族渔民,夜色之中,高科技的灯光之下,衣着民族服装,乘着竹排,就在这天然的舞台上尽情地载歌载舞。张艺谋充分发挥了漓江秀山丽水的自然优势,以雄奇的山为重彩,宽阔的水为浓墨,朴实的渔民、普通的竹排为线条,华丽的民族服装为点缀,变幻莫测的灯光为映衬,宏大的场景变换为勾勒,奉献给观众一幅又一幅极致唯美的大写意国画,使观众忘却尘世,犹身临其境,概莫能外。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原生态的生活就是高雅的艺术。《印象,刘三姐》开端于桂林神话般的“山水传说”,让观众听着刘三姐的“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美妙山歌,走进桂林的山水之间。从此,观众眼前就打开了一幕又一幕的神奇景象,产生了对桂林的各种美好感:先是领略当地风情,感受“红色印象”:火辣辣的男女对歌,以山歌和渔网做组合,构成“对歌”印象,满江飞舞的红绸,是涌动的旋律,而绸中的男人,便是跳动着的火一般欲望的音符;继而是用白描手法勾勒的漓江人民的生活画面的“绿色印象”:落霞、炊烟、牛群、牧童、洗衣的村妇、唱晚的渔船……刘三姐美丽安宁的幸福家园;又是抽象出如天籁之声的情歌“连就连,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用竹林、木楼、月宫、月亮构成浪漫的“蓝色印象”;再是丰收的画面“金色印象”:江面上从四面八方珊珊而来的星星渔火,越聚越多,越来越壮观,竹排上是着蓑衣,引鸬鹚,辛勤劳作的渔民,竹排下是渔火层层叠叠的倒影,它穿越了江水,穿越了夜色,穿越了时空,是渔民自由自在生活的映照;后是华彩精美的“银色印象”篇章,200多位身着银珞盛装的少数民族姑娘,翩翩起舞,营造出漓江边美仑美奂的盛景……从而把全剧推向了高潮。

  当灯光渐熄,山歌渐远,全剧终了时,数千名观众还沉醉于如痴如梦之中。《印象,刘三姐》大写意地将刘三姐的经典山歌,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结合,不着痕迹地溶入山水,还原于自然,成功注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营造出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笔者在感受了《印象,刘三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同时,还深深感受到,一部实景剧让我真正读懂了桂林,领悟出了艺术的真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