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曰乱力怪神,可从来就没说究竟为什么,难道这不奇怪吗?然而孔子也没斩钉截铁断定世上就没有乱力怪神,这也是一个不解的悬案;后世的正统儒家对此也绝无解释,因为儒家遵循的是阐明发扬圣道,大概就没有后世可以推翻前贤的因子;到我们现在既不尊重这些落后的道理,也就没有什么兴趣来推翻这些道理了,我们以戏说的方式举重若轻,开开心心地就把传统虚无化了,可见我们的聪明是胜过前代的。

        然而我们的古人所创造的文化系统里面,绝对不可缺的有一部分是说神鬼怪异的;如果持现代观念把这一切都虚无化,那我们的文化就会失去许多精髓和精彩;但是也决不可把古人都看成是迷信的,通读古代典籍这绝不是事实。周文王可以创作出《周易》,那也是他被囚羑里时的创作,大多以周初以及自身经历为素材,加之神秘的理念,祉求上帝的佑护。后世只要是有智慧的圣贤,在卜筮的同时都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是像后代人认为的那样迷信到冥顽不化的程度,反倒是现代人的现代迷信症候更加顽固。

        这个问题我也是考虑了很久的时间,到后来才稍微有了一些的明晓起来。关于孔子的绝口不谈不加议论,我认为老夫子既然创作《春秋》,可以称之为现实主义的笔削形式,而周文王则属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式,一部历史,一部精神解析,两者的创作理念根本就是两个范畴,而后世都尊为法典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然而后世的史书当中都有譬如“五行”、“志怪”这一部分的组成,有很多是玄而又玄的惊悚的故事情节,根本就不可信而古代人对此又很感兴趣,也就半信半疑堂而皇之地写进正史里面,竟然千百年来对此谁也不加非议,你可不要以为古人糊涂到全信的地步,人类自古有许多不可解之谜,他们只是存疑的态度甚至比我们现在还要开明得多。

        这就为我们现代的惊悚、穿越等创作形式开了一条自古的隧道,古人明白在阅读正史史实之后,再来一两篇小说开开胃口何尝不可,这就充分调动起了我们阅读的极大兴趣,并且形成传统里面必不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后世有专门的志怪小说作品产生并传世。

        我就不说众人周知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了,这些都是为繁荣文学市场的东西,古人真正的读书人读的不是这些,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现代人也不信;而阅读《论语》、《孟子》大家会觉得枯燥乏味,实际上只要真读通了,再读别的东西就觉浅显了,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慨,不信就下点工夫试一试。

        那么在先秦诸子里面,除了孔孟庄老之外,这些难懂的东西传世,可能很少还有知道《列子》的,当然据说这是一部后世伪造的子书,其实属于后世伪造的书现在发现有很多,在诸子百家里面只有这部书我是一口气手不释卷读下来的,为何这么感兴趣,因为它就是一部“志怪”书,可里面的典故是很多文化元素的本源。

        我就讲一个属于古代小说集的列子里面的一个典故。都知道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这三座仙山分别叫“蓬莱”、“瀛洲”和“方仗”,秦始皇就是被人忽悠要到仙山上去寻长生不老仙丹灵药,结果被徐市卷包逃逸出国去了日本,一怒之下下令焚书坑儒出这口恶气的;而按照列子里面的描述,实则原有五座仙山,山上的确住有仙人,可是五座仙山在茫茫大海漂泊无依,仙人们就把此情况反应到上帝那里,上帝就派了十五只金龟,来轮班驼负这五座仙山,分三班倒一班驼五万年,结果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而这位巨人是专门来钓金龟的,一下钓走两只金龟,扛在肩上扬长而去,从此就有两座仙山经不起漂泊,最终在汪洋中沉了底,如今只剩下三座仙山了,要不秦始皇上去找长生不老药要容易得多。

        还有一部子书是“金楼子”,这部不是汉朝人的伪作,而是南朝梁萧绎皇帝的著作,身为皇帝而著书立说实属不易,却也不是神乎其说为皇家张本,这部书里面就有“志怪”一部分,就是最好看的微小说,我因为太喜欢这部书了,废寝忘食还没读到志怪部分,但是已经知道那肯定是我最喜欢的,读了后一定前来分享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