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解放前蚌埠既是火车拉出来的城市(津浦铁路贯通南北),也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交通便捷,南来北往的货物众多,相当繁华。水陆码头上,工人们生活比较艰苦,工作也很劳累。苦难的生活并没有消磨他们的斗志。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之余还经常邀朋会友,习武健身。因为交通方便,许多高人,名师都曾路过或定居蚌埠,有些老师在蚌开场授徒,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如太极、八卦、八极等内外家拳法在当时都有着很强大的影响力。今天,我来介绍当时影响最大的宋门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又称心意拳),与八卦掌、太极拳并称内家三拳,是武当派的主要代表,是我国著名的集搏击、防身、养生于一体的优秀拳种,相传明代末年,为山西平阳府浦州均村人姬宏先生(字龙凤)所创。姬师留下六合拳谱,并将六合拳法传于后世,时有戴龙帮,马学礼二人得其精髓。后来马传马三元,张志诚;张传李政;李传张聚;张传买壮图;买传安大庆,袁凤仪;袁传尚学礼,卢嵩高,杨殿青,宋国宾。尚、卢、杨、宋四人为心意六合拳第八代传人,当时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起初,尚杨二师在河南地段开场,卢师授徒于上海(尚师后来也去了上海),宋师初在周口,后定居于蚌埠。宋门的故事就此展开。
   宋国宾,生于1882年农历7月28日,原籍河南周口德化街人,宋父精于金银打造技术,开了两个银匠炉,在当时社会中算是富裕之家,那些年是荒乱之年,情况复杂,为了国家安定,也为了强身健体,老人都支持孩子们习文练武。宋师自幼嗜武,先是12岁那年(1894年)由父母送往万胜镖局拜总镖头杨少酮学习少林派拳械,十趟谭腿等,因先生勤学苦练,尊师重道,在镖局期间很受大家的喜爱,也得到了各门各派高手的指点,镖局本就是卧虎藏龙之地,在大家的悉心关注下,先生的基础打的非常牢靠,进展显著。先生谦虚好学,对自己的技术精益求精,常常找机会与同道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当年周口地区回汉混居,分别居住于沙河两边,汉族以杨少酮为首,回族则是袁凤仪领头,有次回汉两族有矛盾,二师见面协商,问题比较严重,协商解决不了,由于牵扯到民族问题,不好比武动手。当时身边有棵大树,袁师身材矮小,一健步蹿到树边,吊在树上一碗口大小的树枝上,笑言如果杨老师能把他从树上拉下来,就以杨师安排为准。反之就以袁师说了算。杨师上前,拉住袁师的脚踝,一拉之下,纹丝不动。杨师暗使千斤坠,袁师仍然稳住,然树枝虽粗,承受不住二人暗劲,撕裂开来,杨师神力惊人,袁师暗劲藏身,各有千秋。二人相视一笑,拱手停战,相互之间也有了了解,再和两边族老协商,事情终于和平解决。
   所谓不打不相识,打那以后,两人性情相投,一见如故。尚师身材矮小,近身功夫无人能及。杨师则以力破巧,善使大枪。远近功夫,各有所长。双方交流甚多,宋师经此熟识了卢嵩高。随即由卢师推荐,宋师按江湖规矩递帖拜袁凤仪先生为师。当时袁师都是在回民内部授徒传艺,从没有收过汉人徒弟。袁师属于那种正统的老派武林人士,对他们来说,师徒即父子,徒弟如果品行不端,对老师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授徒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开始虽然答应下来,可宋师真来拜师时又有犹豫。据说,当时宋师在袁师门下跪了很久,又有卢师在旁陪伴,兼以师娘在一边帮衬,才勉强收下了拜帖,这是袁师的第一位汉族弟子。拜师后,先生日夜苦练,且品行端正,从不惹事生非,待人坦诚,逐步的打动了老师,袁师最终把平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了宋师。至此,宋师凭自己的真诚终于得到心意传承,并且在河南地段打下了赫赫威名,几年以后,与尚、卢、杨齐名。三位师兄的威名早已名震河南,江湖上赠号河南四杰。并且多年后袁师老去,徒弟间均各为事所困,不能前往,所有后事均是宋师兢兢业业,一手打理。所以世事难料,然终有因果联系。袁师授徒是因,宋师敬老是果。
   1911年底,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于是安徽蚌埠的水陆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正是军阀混战之时,社会治安混乱,帮派、土匪欺行霸市,码头工人为了养家糊口,就难免与黑帮、地痞做斗争,因此,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宋国宾先生就是这个时候来到了蚌埠。宋师曾在大军阀冯玉祥部下担任过武术教官。冯手下的基层士兵都是来混日子的,不愿意吃苦,而宋师要求严格,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练功,士兵叫苦不迭,慢慢的起了矛盾,冯则心疼士兵,有点溺爱。宋师见此情景,黯然挂冠而去。1913年,军阀倪嗣冲(今安徽阜南县柴集镇倪新寨人)被袁世凯(袁是倪同学)委以安徽督军兼长江副巡阅使,当时,倪在蚌埠兴建“督军府”,唐少侯与倪的侄子倪道烺同在天津“贵族学校”读书,后也投靠倪做了“财政厅长”。1914年,宋师与其弟在蚌埠为一个大户人家当保镖,后出任蚌埠消防队武术教官。1917年,唐在蚌埠大兴土木,建造“逸园”(即唐家花园)。并请卢嵩高、宋国宾二位先生为其保镖。1920年消防队聘请宋师为武术总教练。1938年,倪投靠了日本人,他侄子倪道烺拉宋国宾为日本人帮忙,宋师说:“宁愿饿死也不愿苟活。”倪派人去找卢嵩高,卢师当然也不同意替汉奸做事。卢师、宋师的这种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卢、宋不愿为汉奸做事,放弃优厚的待遇、舒适的生活,随后卢师过长江到上海定居,传授心意六合拳,宋师在蚌埠教穷苦的码头工人,直至去世。

   1938年2月,日本鬼子打进蚌埠,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当时鬼子在小南山门下(现在的消防队门口)有个据点,天天有四个鬼子在那值班看门,这些鬼子野蛮粗暴,无法无天,一次有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看那门口的野花开的挺美,就随手摘了两朵,这下捅了马蜂窝了,四个鬼子一起冲出来对孩子拳打脚踢,一点没有怜惜之心,就没拿孩子当人看,眼看活生生的孩子就快被打死了,这时正好宋师路过,上来劝解,鬼子打得正过瘾,看又上来个老头(年近六十),也不听劝,围上来就打,旁边围观的人们都不忍心再看,心想坏事了,又搭上个老人家。谁知道啪啪几声以后,转眼一看,四个鬼子全被打倒在地。这惊天逆转可乐坏了周围的人们,大家都受惯了鬼子的气,从来没看到有人敢打鬼子,还一个打四个,真长咱中国人的脸哪!人越围越多,路都被堵上了,都纷纷指责鬼子连老人小孩都打,太过分了。后来据点里面来了个队长,一了解情况,再看群情汹涌,事态不好处理,当机立断,给了那四个鬼子一人一个大耳刮子,痛骂一番。为收买人心,又假惺惺的对宋师竖了个大拇指,夸宋师做的好,功夫也漂亮,是大大的良民。这虚伪的嘴脸早被大家看透了,只是当时没人敢说而已。但宋师的英勇行为被整个蚌埠广为宣扬,传为美谈。
   当年袁凤仪在收宋国宾授拳时说过:“你学心意拳只准练不准教,第二个是不准打回民。”所以宋国宾没公开教心意拳。后来,卢嵩高从上海到蚌埠看望师弟时问起拳术一事,宋假说没教。卢嵩高说:“要教就教家里代(指心意拳)。”宋国宾其实早就教了几个心意拳徒弟,听了卢嵩高的话,正求之不得,当即叫来徒弟给师兄看看。卢师默许以后,宋师正式传下心意传承。宋门心意六合拳李玉安大师告诉我:“蚌埠的心意六合拳,是宋国宾先生晚年专注研究心意六合拳的精华成果,亦是一种包括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包括他与卢嵩高师兄晚年碰面一起研究的技法。”宋师将心意拳与他学过的其它拳种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 宋门心意六合拳。他立足蚌埠码头后,以教拳做码头生意,多数徒弟都是码头工人,没有递过帖子的、学过几个月、踢过几趟腿的,可以讲有成千上万。蚌埠地区,历来就有尚武之风,解放初期宋门设有拳场子70余处,收徒弟2500余人。然得其真传者仅李文彪、李克俭、褚衍玉、何顺成、唐学英、刘福田、蒋安波、李行功、狄龙贵等数十人而已,据记载有三十八人为入室弟子,其中二十六人均开场授徒,在各地都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宋门至此花开全国,享誉淮河两岸和大江南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