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我国的饮食文化渊源流长。视有一档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就全面详实地记录了我国各地独具浓郁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洪洞县。千百年来,这个晋南小城不仅仅以“大槐树”景区和“苏三起解”的故事闻名全国,而且,也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重八席”就是家乡饮食文化的代表。

        春节期间,我携亲朋慕名前往位于洪洞曲亭镇辖区的安乐村,一探该乡镇“重八席”的与众不同。这里曾是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乐圣”师旷的故里,地下沉睡的古文物群特别多而出名,这恰好从侧面印证了古代这片沃土曾经的繁华与阜盛!

        安乐村地处洪洞南垣半山区,远离城市,属于典型的传统旱作农耕区。据年轻的店掌柜讲,本店的重八席,最早起始于1994年本村的红白理事会,直至2008年才正式树起招牌,开张营业。起初由于宣传不到位,发展比较迟缓,之后借助农家乐兴盛的强劲东风,以及当地人对“老重八”的怀旧与眷恋,饭店才逐渐火爆起来;以至于远方的食客们皆不辞劳顿之苦,慕名而来,争相品尝几近失传的老菜品,重温传承了多少年的重八席文化。

        据传,洪洞先民为表达对伏羲氏的敬仰,每逢高禖婚娶必设筵席,宴拜天地。筵席为取天地和合的美意,必定以“四碗四碟”、“四干四鲜”、“四荤四素”、“四珍四醸”等重八之数为菜品名目,这种筵席形式也就一直沿袭下来,于是就叫做“重八席”。其实,洪洞“重八席”的历史弥久,从“演绎之说”到“雏形之变”,再从“重逢之喜”到 “联姻之和”……这几种说法从远古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演绎了“重八席”的诞生和发展。

        比如,“重逢之喜”一说里,在洪洞一带流传着这样一曲民谣:
        朱重八、朱重八,槐乡人在天涯。
        喜相逢、吃重八,百家姓里是一家。
        一曲民谣道尽洪洞人对朱元璋的怨恨,同时也表达洪洞人遍及天下、处处都有故知重逢的喜悦。

        再如,“联姻之和”一说,就是讲当地“接姑姑,送娘娘”的民俗活动。民谣“三月三路过万安回娘家,四二八吃了重八席回婆家。”就成了当地祖辈相传、妇孺皆知的歌谣,道出了重八席的老底儿。

        除此,据考:康熙四年时,康熙皇帝下榻杨候国时品用过重八席,慈禧太后南下时也品用过重八席,这都有史可载,足见重八席的确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席制。清康熙年间,洪洞人杨重远汇集洪洞美食,沿袭古制重八席,并以重八席为号开设酒楼,名噪一时。清代诗人汪柄和游洪洞时亦留下“莲花城里九月酒,重八楼上雁回头”的名句。

        正午时分,是饭店最忙碌的时刻!只见厨房工作间餐具干净整洁,师傅们手持大勺上下翻飞忙不迭,运菜员来回穿梭脚不停;一道道卖相精美的菜肴着实吸引了食客们的视线,不由地勾起他们肚里的食欲!悬挂在大厅里的“农家院  农家菜  记忆中的家乡味道”大红条幅,非常醒目地道出这家乡土饭店独特的餐饮主题!

         该店现在经营的几乎都是“单重八”,共计十六个菜品,夏秋季冷菜六道,热菜十道;冬季冷菜四道,热菜十二道!在制作上本着“从严选料、从精制作、老菜新做、打造精品”的原则,在保留原始创意的基础上有机融入现代烹饪程序和方法,保证了每道菜品的高品质。价位从188元起分出多个档次,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相比之下,设在洪洞县城繁华地段的重八席大酒店餐饮有限公司,档次更高,套餐从最低每桌688元起步,价位不俗!其装潢规格、菜品制作、消费环境、服务水平、文化氛围,是乡镇“重八席”所不能比拟的!但是淳朴的乡土气息、低廉的价格优势、浓郁的地域特色反而促成了类似安乐村一样乡镇重八席的方兴未艾!

        另外,洪洞“重八席”的席面非常考究——“重八席”分为有头有尾的全席和无头无尾的“单重八”,除了头和尾外,中间部分形式基本是相同的,头和尾则是为了提高宴席的品位,增添内容的丰富性,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显示主人的富有和热情。头和尾包括:四干、四鲜、四冷荤、四样点心。四干就是干果瓜子类,如葵花籽、打瓜籽、花生、核桃、柿饼等,也可以糖块代替。四鲜就是果品类,如苹果、香蕉、葡萄、橘子等。四冷荤就是四个凉拌荤菜或肉拼。四样点心就是最后的主食,各种点心饼干之类,也可以多种拼成四个。菜肴包括八大碗、八小碗,大碗盛整鸡、整鱼、火腿、肘子等大菜,传统的菜肴有夹砂(炸红薯片夹肥肉装陶碗蒸熟撒白糖)、酥肉等,还有四个汤(鱿鱼汤、海参汤、肉丝汤、丸子汤、鸡蛋汤、醪糟汤、苜蓿汤、烧肚丝等等);八小碗主要盛小炒一类(如小炒肉丝、小炒莲菜丝、过油肉、红烧肉、拔丝山药等等),这才是一桌完整正宗的“重八席”。而无头无尾的重八席就只是中间八大碗和八小碗十六道主菜肴。

        “重八席”的菜肴——酒碟:四素四荤。计鹿角、洋粉、发菜、黄莱、头肉、牛肉、鸡块、蒜泥肉。八小:以羹勺食之。计鱿鱼、江阳珠、葛仙米、蟹肉、薏米莲子、三仙汤、木须肉、捶鸡丸子。八大:以乌木筷子夹食。计鱼刺、大鱿鱼、海参、鱼肚、芙蓉肉、烧羊肉、酥全鸡、丸子。这八小八大的最后一道菜都是丸子,取其丸(完)音。同时,丸子即团子、圆子,也就是说“圆圆满满地结束了”;比如一道“扣碗酥肉”,原指做好了饭菜等家人回来时,用来保温的方法,却表达出洪洞人对亲人的“期待和盼望”,现在又叫洪洞扣碗;又如一道洪洞特色小吃“饽糕”,制作过程耗时长,需把握火候,皮薄馅大,外酥里嫩,香味四溢,食用时嘴角流油,叠加起来,寓意“步步高升”;另外一道特色小吃“麻托”,寓意“骨肉难以分离”;再如“苏三枷鱼”......不一而足。

        “ 重八席”上菜顺序——重八席上菜顺序极其讲究。首先客人入座,贵客上座,陪客旁座。上座也是有讲究的,在客厅背对中堂是上座,在庭院面南背北是上座,其余环境背靠墙是上座。重八席讲究先上茶、上烟,然后上四干、四鲜,供客人一边品尝一边寒暄、拉家常。随后,开席、上酒、上四冷荤,就可以喝酒了,接着,一个大碗领两个小碗叫一扭,四个大碗领八个小碗共四扭,然后四个大碗,就是四个汤,老规矩是上一道菜撤下来一道再上一道,但四个冷荤不撤,供客人下酒。菜毕酒酣,最后上四个点心作为主食,这样,一桌完整、正宗的重八席才算吃完了。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变迁,菜肴的日渐丰富,菜系也更加多样化,“重八席”的菜品做工以及上菜的顺序也发生了些许改变,但无论怎么变,规格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否则就不是地道的“重八席”了。

        洪洞县辖九镇七乡、七百多个村,镇镇都有“重八席”。“重八席”作为洪洞的一个传统宴席,已成为洪洞大槐树文化的一部分。它以师徒世代传承一直沿袭至今,虽然菜肴与往昔有所不同,但其形式和工艺上却保持着古老的传统与特色。千百年来,不管是儿婚女嫁,父母寿诞,还是金榜题名,乔迁新居,“重八席”都作为最高规格的筵席款待亲朋四邻。2011年,洪洞重八席被评为“临汾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被评为“山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端详着餐桌上那一件件带有古朴风格的杯盘碗碟,品味着那一道道色香味美的佳肴,笔者内心默默祝愿,希望在槐乡大地传承了多少年多少代的以庄重、丰盛、色、香、味、形齐全的“重八席“饮食文化,能真正辐射到省内外,走进每个都喜爱传统文化的人心里!也期冀各位来洪洞观光旅游的朋友,在欣赏洪洞秀美风光的同时,也领略一下我县城乡各处不一样的“重八席”酒宴文化!

         忘不了啊,家乡的“重八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