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年九月,随团从昆明出发,赴宁夏、内蒙、山西作华夏文明七日游。十八日至二十四日,七天行程近5000公里,先后游览了银川、呼和浩特和山西的大同、五台山、平遥、太原的名胜古迹20余处,饱览了祖国西北、华北的壮丽山川,零距离触摸了深厚、博大、瑰丽的华夏文明。一路走来感受良多,择其靓点记录于下,以为日后留下美好的回忆,并飨旅游爱好诸君。

  

  西夏陵前的沉思

  (9月18日、19日银川)

  18日凌晨5点多,天不亮就匆匆赶赴机场,7点过起飞,上午10点半到达银川。一下飞机就马不停蹄赶往第一个景点——沙湖。午餐在沙湖边吃湖里产的有名的大头鱼,午餐毕乘船游沙湖。沙湖在银川如杭州西湖、昆明滇池、岳阳洞庭湖一样,名气很大。水面 895 公顷,湖虽不大,在少雨干旱的西北,在荒漠边上有一湖碧水确实稀罕。湖中有芦苇荡,船行的水道旁,连片的芦苇修剪成一丛丛,泛舟其间,晃如置身江南。游船从此岸的小镇出发,开往彼岸的沙山。沙山与敦煌的鸣沙山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显得猥琐小气,但山下的沙湖却是鸣沙山的月牙湖不可比的。

  沙湖逗留不到两小时,赶往下一个景点——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景区建在明朝屯兵的镇北堡遗址上,保留着诸多影视剧拍摄的外景:文革大批判的场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北农家小院、《红高粱》中新嫁娘侧身骑毛驴的漫长的十八里坡(其实是高不过七、八米的小土坡)、“十八里红”的酿酒房、阴气逼人的盘丝洞、令人毛骨悚然的蜘蛛侠、红灯高挑的新龙门客栈、贴有缉拿凶犯告示的古城门,还有明清一条街等。影视城虽然名气大,甚至有的吹是东方好莱坞。但大都是以小代大、以贱代贵、以假乱真的供取景拍摄用的简单道具,比如《新龙门栈》中那栋耸立在荒漠中的旅店,上面那层楼其实只有外面的一堵墙,还有巨石是涂上颜料的塑料泡沫,南瓜、茄子、白菜、蒸馍等都是塑料制品等等,所以这里只是说明某某影视某个景头在这里拍摄,此外没有多少意义。因为成本低,别的地方容易复制。

  19日上午游西夏陵园,早餐后乘车由银川城北行个把小时到达。陵园大门两侧用西夏文书写四个大字,译成汉文左为“大白”,右为“高国”,意思是西夏帝国。进门右侧是西夏历史博物馆,以塑像、沙盘、图片、文物等形式展示了西夏国从建国到灭亡的历史及其创造的文明。出博物馆,沿陵园大道往前,宏大的陵园展现眼前。陵园位于贺兰山下,方圆50余平方公里,坐落着9座帝王陵和200多座诸侯将相的陪葬陵。陵墓都是一色的黄土筑就、高数十米的圆锥形土堆。据说,修筑陵墓时,为确保坚固持久,竣工验收时,在百步用强弓硬弩射向陵墓,若箭矢遇夯土掉下来才算合格。但经过千年风雨的剥蚀,夯土明显的矮去了许多。陵园大道正前方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陵墓,显然经过修缮维护,夯土比其它陵墓高大完整得多。陵墓四周的土墙虽已残破不堪,但仍依稀可辨。

  放眼陵园,巍巍贺兰山下,广漠的银川平原上,一座座陵墓如同撒落一地、用老玉米做成的黄色的窝窝头,默默地向苍天、大地,向世人诉说着西夏国那逝去的历史,全没有了主人当年雄霸一方的威势。漫步陵园,抚摸秋阳下帝陵残败的城廓和一堆堆黄色土丘,踩踏秋风中摇曳的墓地枯草,对已逝去千年的西夏国有敬畏,也有哀叹。

  敬畏者,这个建国不到200年就亡国的帝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像流星一样在划过夜空时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华夏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贡献。过去孤陋寡闻,对西夏的了解仅仅是中学课本中古诗文的只言片语,诸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等,把对西北边关、胡地荒凉的描写统统记在西夏名下,更可笑的是,常常把抗辽、抗金、抗匈奴、抗西夏搅和在一起。就在昨天还出了一回洋相。想起岳飞《满江红》中那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和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故事,以为贺兰山、破天门阵都在宁夏,就想显摆一下学问,问导游岳飞、穆桂英是与西夏那个大将对阵,导游回答岳、穆是抗辽、抗金,自己才知道闹了一回关公战秦琼。总之,印象中的西夏,原始、野蛮、荒凉,是蒙昧之地、化外之域。走进西夏历史博物馆,竟有许多个想不到。

  想不到西夏对孔子、儒学如此尊重。西夏国第五代皇帝仁宗尊孔子为文宣皇帝,这是历史上孔子受到的最高礼遇。西夏国第四代皇帝崇宗把汉学定为国学,提倡儒学,儒家思想成为西夏统治者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西夏立国后,政治制度仿照宋朝,宋朝的官制、礼仪、科举制度等在西夏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想不到西夏的文化如此发达。西夏仁宗即位后,对教育十分重视,各州普遍设立学校,要求7—8岁的宗室子弟都必须入学学习。时至今日,也许我们有些地方抓义务教育都没有如此大的力度。西夏文字是最令人惊叹的西夏文化,它属于表意文字类型,拥有6000多个单字,西夏灭亡后,西夏文字一直使用到明代中叶,前后达500年以上。西夏的印刷术十分发达。活字印刷术虽在宋朝发明,但宋朝的活字印刷品无一件流传下来。宁夏地区是中国中古时期使用、传播活字印刷的一个中心,在古代印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今已发现西夏时期的活字印刷品至少有7种,共十数卷册,其中有泥活字印刷品,也有木活字印刷品。佛教在西夏得到广泛传播和快速发展。在西夏早期短短的50年中用西夏文译成大藏经,是译经史上的一个创举。西夏刊印了汉文大藏经,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几种汉文大藏经的一种。在中国历史上西夏第一次封设帝师,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想不到西夏的艺术如此繁荣昌盛。充满哲理和智慧的西夏文谚语集,形态逼真的鎏金铜牛,造型生动、雕刻细致的雕龙栏柱,优美动听且被元朝采用的西夏音乐—“河西乐”,绘制精美的西夏佛教帛画,莫高窟、榆林窟的西夏洞窟中十分精彩的壁画作品,还有结构精巧、特色各异、类型多样、规模宏大的城墙、宫殿、宗社、寺庙、民居、陵园、佛塔等等,无不令人击节赞叹。

  想不到西夏的经济如此发达。西夏的冶铁业、毛织业、制盐业、建筑业、医药、历法等,都有显著发展,都达到了当时的很高水平,不少产品堪与中原地区媲美。

  对西夏的敬畏,还有一个想不到就是西夏军队如此强大。原以为西夏军队不过是侵边掠地、烧杀抢夺的乌合之众,翻翻史书,才知道大谬不然,西夏有一支按照严格的军事制度组建的强大武装。这支武装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中央侍卫军包括“质子军”、皇帝卫队和京师卫戍部队。“质子军”约5000人,是由豪族子弟中选拔善于骑射者组成的一支卫戍部队,负责保卫皇帝安全。另有皇帝亲信卫队3000人,是从各军中精选出来的强勇之士组成,皆为重甲骑兵,随皇帝作战。京城还屯驻一支训练有素的卫戍部队,共2。5万人,装备精良,是中央侍卫军的主力。擒生军约10万人,是西夏的精锐部队,主要承担攻坚和机动作战。

  博物馆展示的西夏军队征战的情景在脑海中留下了太深的印象:辽阔大漠,战马嘶鸣,旌旗猎猎,号角连营,率队冲锋的西夏战将,挥舞长柄骷髅头型的兵器,纵马飞驰。尾随的马队,个个生猛神勇,人人奋勇争先,如迅雷、如闪电、如疾风、如洪流,席卷大漠,直扑敌营。依仗这支饶勇善战、无往不胜的军队,西夏国在战火硝烟中诞生,党项族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中争得了一个夏、辽、宋相互对峙的鼎立局面。即使在西夏后期,西夏军队虽然战斗力远不如前,但仍顽强的抗击了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队。

  贺兰山麓吹过来的秋风带来一丝凉意,塞外已是仲秋。不由想起范仲淹在抗击西夏战场上写下的那首著名的边塞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安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首词是范仲淹戍边抗击西夏期间写下的。那是1040年西夏建国后的第三年,宋朝在西夏军队的强大攻势下,兵败三江口,朝野震动。范仲淹受命于危难之际,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担当抵御西夏的军事重任。他上任后,实施“以和好为权宜,以战守为实事的战略方针”,战区一度边防巩固,社会稳定。民歌里传唱他是“西域闻之惊破胆”的抗击西夏的英雄。但因朝廷制肘,战局长期没有进展。经略陕西的第二年,急功近利的韩琦派兵出击西夏军,惨败好水川,范、韩被贬。雄才大略的范希文抗击西夏壮志难酬,写下《渔家傲》。西夏军队确实了得。

  哀西夏者至少有三。一是相互争斗,内忧不断。一部不足200年的西夏史,充满自相残杀的血腥味。开国皇帝李元昊,后宫佳丽他不感兴趣,偏偏看上了儿子的新妇,爬灰   乱伦   ,终被其子宁令哥报夺妻之恨刺死宫中(子杀父)。李元昊死后,与他私通的儿媳之兄没義讹庞杀宁令哥(舅子杀妹夫)。公元1056年,西夏汉臣李守贵杀没藏太后(臣杀君),没藏讹庞处死李守贵全家(臣杀臣)。1059年没藏讹庞杀汉臣高怀正、毛惟昌(臣杀臣)。1061年,西夏皇帝毅宗李谅祚擒杀讹庞父子(君杀臣或女婿杀岳父、表兄杀表弟),废皇后没藏氏(讹庞之女)。1094年,西夏大将嵬名阿吴杀国相梁乙逋及其全家(武将杀文臣)。1211年,西夏宗室齐王李遵顼废皇帝襄宗自立(西夏神宗)。西夏统治集团从未间断的内部争斗、相互倾扎,把一度强盛的西夏国闹腾得疲弱不堪,只要外力轻轻推一下,这座大厦就会轰然垮塌。二是强邻入侵,外患临头。13世纪初,蒙古在漠北兴起,自1205年开始,蒙古军6次侵夏。本来就已衰落的西夏,在成吉思汗铁蹄一次次踩踏下,屡战屡败,国力越加衰微。三是天有不测,地震降祸。1227年正月,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队第六次侵夏,包围西夏都城中兴府(银川)达半年之久未克。此时,中兴府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倒塌,温疫肆虐,断粮缺水。地震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了蒙古军队的得力帮手,西夏国在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的夹击下终于走向了亡国亡族的凄惨结局。那是六月的一天,六盘山成吉思汗大营。病入膏肓的成吉思汗卧榻不起,西夏乞降的使臣正在客厅等待回复。大汗示意重臣近前,附耳低言,答应西夏乞降,为防有变,他死后秘不发丧,受降之日屠城。七月,成吉思汗病死军中。西夏末帝赴降时被执杀。蒙古军陷中兴府,城中军民尽遭蒙古军屠杀,夏亡。自此,西夏国、党项族如同一团水汽瞬间从地球上蒸发,只留下眼前这一堆堆黄土供游人凭吊。曾经兴盛达数百万之众的党项族,在现在中华民族56个民族中竟没有一席之地,永远地湮灭在发黄的历史卷帙中,亡国、灭族如此惨烈,怎不叫人扼腕唏嘘!

  

  弱女敌千军

  (9月20、21日呼和浩特)

  19日18时43分,由银川乘2636次列车,20日6时18分抵呼和浩特。早餐后乘山西导游带过来的中巴车前往希拉穆仁草原,约3小时到达。在草原骑马、祭敖包、看摔跤、吃手扒羊肉。午饭后返呼和浩特。印象中的草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眼前的草原,稀疏、矮小、枯黄的衰草如古稀老人头上的毛发,不要说牛羊,就连沙土都遮挡不了,看后大失所望。

  20日上午,在呼和浩特参观大昭寺、昭君墓。大昭寺有三宝:银佛(3000斤白银打造的释迦牟尼塑像)、金龙(实际为黄泥和纸浆所塑)、壁画。

  昭君墓在呼和浩特南面,离市区半小时路程。墓园左侧是蒙古族历史博物馆,正前方是风姿绰约的王昭君与威武雄壮的呼韩邪单于并马齐驱的塑像。再往前走,一座占地二十余亩、高三十多米,芳草青青的夯土堆就是昭君墓。驻足墓前,仔细端详美丽温柔中又透出几分刚毅倔犟的昭君自画像,回想西汉以来,特别是汉武帝年间抗击匈奴战争的残酷惨烈,导游那句“自昭君出塞,汉匈和平相处达60年”的点评令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不仅感叹:真是弱女敌千军啊!

  其实,从历史唯物史观来看,弱女敌千军并非如此简单。昭君出塞后汉匈和平,首功应归于汉武帝对匈奴的沉重打击。公元133年至119年,汉军对匈奴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击,影响较大、带有决定性的是卫青、霍去病攻击匈奴的三次战役。第一次是公元前127年春,卫青、李息率兵突袭陇西、河套以南的匈奴军队,歼敌数千人,获牛羊百余万头,收回河套地区,解除首都长安的威胁。以后卫青又率军数度出击,在漠南多次痛击匈奴,逼其主力退往漠北。第二次是公元前121年,霍去病领兵万人发动河西战役,出陇西,涉千余里,歼敌近9000人,俘杀匈奴众多高级将领。同年夏,霍去病再次西征,斩敌3万余,俘虏匈奴王室重要成员59人、高级将领63人,受降2500人,并引发匈奴内讧,浑邪王杀休屠王,率4万余众降汉,匈奴失去水草丰美的河西地区。第三次是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大军发动漠北战役,共歼敌9万余人,匈奴军队损失惨重,从此匈奴远循,“幕(漠)南无王庭”,汉匈虽然不断有零星交战,互有胜负,但匈奴总的趋势是日渐衰落,再也不能对汉朝构成严重威胁。昭君出塞是公元前33年,这时的西汉,历经汉武帝晚年实行停止对外征伐,转向整顿内政的国策,再经“昭宣中兴”,国力已达极盛时期。而匈奴则国力衰微,难与西汉抗衡。加之连年征战,双方统治者和老百姓都十分厌战,期盼和平。事实上,昭君出塞之前,汉匈已开始友好往来。公元前50年,呼韩邪单于朝觐汉宣帝,宣帝以礼相待,从此扭转了自汉初以来约150年汉匈敌对局面。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第二次朝汉,宣帝赏赐更加丰厚。公元前43年,汉匈订“诺水之盟”,立下世代友好盟约。由此可见,昭君出塞时,汉匈和平友好已是大势所趋。

  当然,昭君出塞对于汉匈和平并非无足轻重。首先,昭君出塞之前,虽然汉匈和平友好关系已建立,但那时的呼韩邪只是几个单于之中的一个,汉朝与其他单于仍处于敌对关系。昭君出塞时,呼韩邪单于刚取得全匈奴的统领地位,但力量还较薄弱,地位还不牢固,迫切需要加强汉匈关系,以巩固其在匈奴的领导地位。在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朝汉,提出“愿婿汉氏以自亲”后昭君便随呼韩邪单于和亲出塞了。昭君在汉匈关系处在关键的时刻出塞,使汉匈友好在全局的层面上得以确立、强化和延续。

  其次,昭君特有的条件、地位使她对汉匈关系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昭君天生丽质,连汉宣帝见面后都后悔送她和亲,如此美貌,老迈的呼韩邪单于自然一见钟情,和亲不仅是政治婚姻,他对昭君确是真心相爱。昭君同以往的汉宫女强逼和亲不一样,她是自己提出来主动前往的,因此,她会真心接纳呼韩邪单于,甚至把和亲当作人生的选择。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和谐的婚姻使她在匈奴王庭的地位得以提升,从而在汉匈关系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加之昭君并非柔弱的小女子,对于匈奴王庭有损于汉匈友好的行为不会逆来顺受,而有利于汉匈友好的事则能积极建言献策。呼韩邪单于死后,其前阏氏子代立,汉成帝命昭君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皇太后、皇后的双重身份使得昭君的地位更加特别,使她在汉匈关系中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再次,昭君及其家族为汉匈友好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贡献。昭君对汉匈友好作出的贡献,不仅仅是她在和亲上的深明大义,以个人的牺牲,远嫁匈奴来平息汉匈结下的世仇宿怨。还在于昭君出塞,为汉匈和平友好播下了种子,建立了纽带。昭君死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女婿须卜当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和平友好努力奔走。王莽执政后,由于采取对匈奴的错误政策,造成汉匈关系紧张,致使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危急之际,云、当二人从中斡旋,化解了危机。在拥立倾向汉匈友好的新单于、劝说新单于与汉朝和亲等方面,昭君的女儿、女婿都作出了最大的努力。王莽时,汉匈双方交涉大多通过昭君的家族关系来进行。如汉朝派昭君哥哥的儿子王歙为和亲侯、王飒为出使匈奴的使节。单于派遣昭君外孙大且渠奢迎接汉使节,并出使汉朝。昭君一家三代致力于汉匈友好的多达十多人。由此可见,昭君在汉匈关系中原来地位的重要及其所遗留下来的深远影响。从昭君及其家族为汉匈友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作出的重要贡献来看,说昭君出塞“弱女敌千军”似乎也不为过。

  出墓园,回望昭君与呼韩单于并马齐驱的雕塑,耳旁分明传来轻快的马蹄声,眼前仿佛走来盛大的仪仗……当年出塞的昭君,如今又要为开放的祖国的和平外交奔波了!

  

  云岗邂逅旧王朝

    (9月22日山西大同)

  9月21日下午乘旅游面包车离呼和浩特前往山西大同,途经康熙留下墨宝的杀虎口,晚宿大同。9月22日上午游九龙壁、云岗石窟。

  上午10点左右到达云岗石窟。走进云岗,眼前的武周山简直就是敦煌鸣沙山的克隆,山是一样的平缓低矮,石是一样的褚黄。绵延一公里的崖壁上,分布着53个洞窟,雕刻有5万1千余尊大小佛像,其规模以及艺术价值、历史文物价值与洛阳石窟、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华三大石窟。云岗石窟为北魏开凿,石窟与北魏的政治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代大同作家聂还贵曾专门为云岗石窟著书,书名即《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以优美的文笔、炫烂的文字、动听的故事,讲述了云岗之谜、云岗之魂、云岗之情、云岗之光、云岗之秋、云岗之韵。漫步云岗的一个个洞窟,端详一尊尊慈祥、肃穆的佛像、聆听一个个佛教传奇和北魏王朝与石窟开凿的故事,仿佛沿着时光隧道走进了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

  “昙曜五窟”和第五、第六窟是云岗的代表洞窟、精华洞窟,游云岗必到这几处。如果是一般的游客,看了这几处,其他洞窟走马观花浏览浏览也可以知道云冈石窟的大概。来到“昙曜五窟”(即云岗最先开凿的第16至20窟),如同走进皇宫朝觐帝王。五窟在云岗石窟中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主持开凿五窟的名僧昙曜,为落实文成帝“凿石造佛,如我帝身”的谕旨,周密策划、精心雕刻,使五窟的主佛与北魏“太祖已下五帝”做到了“帝佛合一”。入窟仔细观看,各窟主佛或立或坐,神态或慈祥、或庄严、或肃穆、或居高临下、大气凛然,容貌丰满圆润、两耳垂肩、双目炯炯有神、笔直的鼻梁、方形阔嘴,体态高大,身材魁梧,体型健壮,岂是远离俗世、避居荒郊野外的佛陀僧人,分明是大智大勇、大福大贵的帝王真身。不由暗暗思忖:好个昙曜和尚,马屁真是拍得恰到好处,这些北魏帝王,身前雄霸一方,统治着芸芸众生,死后仍然高高在上,每天还不断有人前来拜谒乞福。眼前这熙熙攘攘的游客与窟壁上的威仪大佛,俨然是昔日君臣朝会的再现。难怪昙曜五窟成为北魏皇室家庙,佛教由此开了为统治者服务的先河,也从此走出了“太武灭佛”的低潮,逐渐兴盛起来。

  云岗第五窟、第六窟为北魏孝文帝时期开凿,两窟内容丰富多彩,富丽瑰奇,是云岗艺术的精华。来到这里,仿佛进入孝文帝、冯太后政绩展室。在位居云岗石窟第一大佛的雕塑前,如同与唯我独尊、志得意满的孝文帝作跨越时空的晤面;二佛并立的浮雕,仿佛再现孝文帝、冯太后同掌政权的情景;窟壁四周斑斓的色彩使人仿佛踏入丰收的田野,看到了北魏“均田制”改革的丰硕成果;窟内各种雕塑、繁复画面的严谨布局,不经意的透漏了实行吏治改革、推行“三长制”之后北魏社会出现的秩序井然的盛况。而洞窟中华丽的雕刻、精致的设计、丰富的内容、精美的装饰,以及各种人物或丰盈、或婀娜的体态,或身披帔巾,或裙带飘逸,或色彩艳丽的服饰,无一不在向游人炫耀着经过“太和改革”之后,北魏的强大国力和盛世人物的精神面貌。

  离别了大同,但却把梦留在了云岗,不时与那个远去千年的王朝幽会,与那些神态各异、褒衣博带的石佛邂逅。

 

  五台动了我的禅念

    (9月23日五台山)

  9月22日中午离大同前往五台山。途经悬空寺,寺庙位于恒山峡谷——金龙口内,背依翠屏山,面对天峰岭,高空绝壁,其险无比。登楼照相,逗留半个多小时,匆匆上车赶路。当晚到达五台山,宿台怀镇。

  五台山与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迦耶、拘尸那迦并称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本人头脑是马克思唯物主义武装的,对所有宗教一概报以不屑的态度。然而,来到五台山,所见所闻改变了以往的偏见。诚如一位网友的感言:“登上五台山,即使是心性狂野、豪放不羁的人,对佛的敬畏也油然而生,心中的狂傲也会收敛”。

  禅念萌动始于踏入五台的那一刻。我们一行是从五台山西线进山口进山的。下午4点左右,旅游车从谷底沿盘山公路向上盘旋,爬了几十分钟,雾渐行渐浓,到达山口时,如入暗夜,看表还不到5点,三、五米开外视线却一片模糊,前方充满神秘,天堂仿佛近在一步之遥,心中充满朝圣的肃穆与庄严。

  23日上午游菩萨顶、五爷庙、显通寺、塔院寺。过去,旅游胜地的大庙名寺也去过不少,但大多是一个大院几栋房十来个和尚。面对五台山方圆数百里,100余座寺庙,僧众多达一万余人的隆盛,任何没有宗教信仰的凡夫都不可能熟视无睹,也难以保持那份唯物的矜持。仰视菩萨顶康熙大帝御赐的寺庙金顶,瞻仰纯铜铸就、金箔贴面的金光闪闪的金塔,膜拜供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白塔,虔诚转动带来吉祥好运的法轮,循北魏以后历代数十位皇帝的足迹,在麟次节比、金碧辉煌的寺庙殿宇间轻轻举步,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平时在都市常遇身披袈裟,沿街算命看相化缘的所谓行脚僧,以为现在的和尚都是低素质一族。然而,当我在五台山看到各种佛教培训班,诸如沙弥尼班、普通班、中级班、高级班、预科班,以及儿童、少年培训班,求学者趋之若鹜,有全国各地的,还有千里迢迢从海外赶来的,有华人,也有外国人,常学僧众多达500余人的盛况。目睹上课路上蜿蜒而行的长长的僧众队伍,注视那些已有大学文凭或硕士学位的昔日的天之骄子,如今成了身穿袈裟的尼众或身着海青的居士,神情肃然的端坐经堂,过去对佛陀僧众的偏见一点点冰释。

  观五台圣景、绝尘世俗念,是包括我在内许多游人到五台山的共同感受。五台山的四时气候、日月晨昏、山形地势、峰峦幽涧、溪水鸣泉、雾岚云彩、花木草色、鸟语蝉鸣,似乎都与凡间不一样,充满佛意禅思。比如五台气候,“六月萧然似晚秋,登高重整木棉裘”。五台山又名清凉山,台顶全年平均气温2——3度,盛夏七、八月也只有八、九度。我们一行在山外还穿着短袖T恤,但到了西线入口下车买票,顿觉寒气砭骨,赶忙翻出棉衣套上仍粟粟发抖。我想,置身如此清凉的环境,再狂躁的脾气,再烦乱的心性自然都会消失平复。又如五台的山形地势也不一般。耸立的五峰好比禅定的大佛,平坦如台的峰顶就像巨型的香炉。至于那随处皆是的奇峰秀崖更充满着神秘,特别是那写字崖的神奇,瞪大眼睛瞧着眼前的崖石用水洒湿后,轻轻擦拭,竟然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又隐去,此情此景,你绝不怀疑佛国山水的灵异。还有春日南台锦绣峰烟光凝翠、烂漫繁茂的山花;夏天东台望海峰“蒸云浴日,如陂似镜”的云海日出;秋日西台挂月峰的秋月;冬日北台叶斗峰的皑皑白雪;月夜中台翠岩峰的神奇天象。置身如此仙界美景,大有“到此都忘尘世念,争教心虑不成灰”的感慨。

  

  山西印象

  (9月24日平遥)

  9月23日午饭后离五台山,途经阎锡山故居,傍晚到达太原,参观百年老陈醋生产车间,晚饭后宿太原。9月24日游览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晚饭后结束山西之行。自9月21日下午算起,进入山西已有3天,是这次旅游逗留时间最长的地区,平遥是山西的最后一站,在这里应该说说对山西的印象了。

  近几年,因能源紧张,煤价暴涨,产煤大省山西成了唐僧肉,许多民间资本蜂拥而至,贪官助纣为虐,疯狂无序开矿采煤,矿难事故频发,山西高官频频落马。一向较为封闭的山西频频被媒体聚焦曝光,一时间,山西的形象受到了极大伤害。然而,矿难毕竟代表不了当下山西的全部,更抹不去山西灿烂文明和辉煌历史。

  初识山西是在入伍以后。当兵所在部队是从山西成长起来的老部队,团以上领导大多是三晋水土养育的子弟。因此,尽管部队南征北战,一路从山西征战,跃进大别山,大战淮海,挺进江南,转战两广,落脚大西南,部队仍保持着许多山西的特色,比如饮食习惯,过节包饺子,早餐煮合子饭。老兵口中的山西大体是贫穷落后、封闭土气的。入伍半年后,给一位山西籍的老首长当警卫员,对山西人有了一点感性认识。首长是“三八式”,作战勇敢,身上有好几处枪伤,多次荣立战功,什么都好,就是生活上改不了山西人的习惯,好喝一口醋,病了什么好东西都不吃,就让熬合子饭,小米、黄豆、面条、土豆和各种时鲜蔬菜乱七八糟煮在一起。我说这象猪食没什么营养。首长却批评我:“你也是农村出来的,你家有这样好的猪食?”我不好再说什么,心里嘀咕:“小气、吝啬,病了都舍不得吃口好的。”

  踏进山西,云岗石窟的宏伟瑰丽,五台山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已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平遥会带给我们什么呢?我们满怀着期待。站在平遥古城墙的护城河边上,眼前豁然一亮,宽大的城壕护河、雄伟坚固的城墙、绵延的垛堞敌楼、耸峙的城楼、还有阁台点缀,吊桥、重门、瓮城、角台、马面,一应防御设施完备,比起南京、西安的古城墙一点也不逊色。论年代久远,这古城墙的墙体不仅是明清的砖石砌就,里面还有远在千年的西周夯土。论规模,不过数万之众的小小县城,城墙周长竟达6。2公里。如此浩大的工程,谁说山西人吝啬?他们在关系安危的重大问题上如此大气,就连许多省城、州城都望其项背,唯有皇城可比。小事吝啬,大事豪爽,由此可见晋人的处事性格。

  进古城,乘敞篷电动旅游车来到平遥文庙。跨进气势不凡的棂星门,绕行专为尊孔而造的泮水泮桥,进大成门,聆听金声玉振,入大成殿,瞻仰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跳龙门坊,品读孔子总结一生的三十七字诤言,上尊经阁,参观全国唯一的状元卷,移步科举博物馆,驻足长长的进士、举人名单、、、、、、崇敬之心油然而生。谁说山西土气、蒙昧,这文庙就占了五个全国第一:最早的文庙大成殿、最专业的科举博物馆、最大最全的孔子及其弟子塑像群、全国唯一的状元卷,没有崇教重学之风能做到这些吗?文庙林林总总的文物古迹展示了平遥、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

  怀着山西除了挖煤还能干点什么?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环绕的山西是否能走出群山的重围?没有平原沃土、没有富饶海岸的山西人是否只能吃合子饭等等疑问,我们一行走进了中国古代华尔街——平遥西大街的日升昌票号。低矮的门面,狭窄的房间,昏暗的光线,怎么也难以将它同现代各式银行鼻祖的地位对接起来。但是,疑视“汇通天下”的道光帝的御笔,端详那张做工精细,笔迹、印章、水印、汉字密押等防伪标识一应俱全的汇票,诵读设计周密、精巧,体现晋商文化的汉字密码,当年票号的繁荣渐渐浮现眼前:嘀嗒、嘀嗒的算盘声,行色匆匆的差人,经理室巨商富豪的高谈阔论,银库一箱箱码放整齐、直抵天花板的银锭,展示日升昌辉煌业绩的橱窗久久地留住了我的目光:日升昌分号多达40余个,遍布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日升昌年汇兑额可达100万两至3800万两白银;清政府给英国的鸦片战争赔款现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由日升昌汇兑完成,道光皇帝赞其能“汇通天下”;日升昌以270名员工共创利白银1500万两,值人民币100亿。看了日升昌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头脑中开始的一个个问号早已变成了一个个惊叹号。

  离开山西,但还得说说我们那位山西导游。这次出游,接待我们的王导彻底颠覆了我对山西人的印象。王导是山西大同人,年龄三十七、八,长着一张永贵大叔式的山西招牌脸,额头上是层层叠叠的大寨梯田。王导是从呼和浩特开始接待我们的,一见面,我心想,完了,老土冒一个,这后面几天的旅程别看风景,看他那张脸就够了。哪知道人不可貌相,他一开口就把我们镇住了。呼和浩特到山西的所有景点,王导既当地接又兼景点解说员。每到一个景点,途中他在车上就提前介绍大量相关信息,他的解说,上至天文地理,下到鸡毛蒜皮;远讲秦皇汉武,近说当下新闻;大到党国时政,小到百姓家常;正讲历史典故,戏说野史轶闻;精讲风景名胜,广传民风民俗。听着那滔滔宏论,简直不相信是出至眼前一个平凡的导游。他的那张脸也越看越可爱起来,那些皱纹仿佛就是一摞厚厚的线装典籍,里面藏着广博的知识和精彩的故事。

  过去只知道华国锋、徐向前、彭真、李雪峰、薄一波、董其武、傅作义、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阎锡山等名人是山西的,通过王导的讲解介绍,这才知道山西人十分了得。三晋帝王如巍巍耸立的群峰:春秋霸主晋文公,那个与清明节有关,在逃亡途中,喝介子推割自己的腿肉熬的汤,后来成就霸业的公子重耳;鲜卑骄子拓跋宏,那位开凿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的北魏杰出皇帝孝文帝;后唐太祖李克用,那位追剿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作战勇冠三军的乱世枭雄;后晋高祖石敬瑭,那位初以骁勇善战发迹,继因廉政闻名,后以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终其一生的契丹“儿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还有胡服骑射灵王,简襄功烈赵简子、赵襄子,后汉皇帝刘渊、刘聪,后赵皇帝石靳、石虎,后唐庄宗李存冒,后唐明宗李嗣源,后晋皇帝石崇贵,后汉高祖刘知远,北汉皇帝刘崇、刘继元。三晋政治强人如大树参天的莽莽林海:写下《劝学篇》的荀况,辅佐晋文公、晋灵公成就霸业的赵衰、赵盾,忠心辅汉,鞠躬尽瘁的霍光,中国的福尔摩斯狄仁杰,留下砸缸的千古佳话、主持编纂《资治通鉴》、担任皇帝高级顾问的司马光,还有王允、杨国忠等等。三晋良将如藏龙卧虎、威猛无匹:曾经演绎“完璧归赵”、“将相和”的赵国大将廉颇、贤相蔺相如;痛击匈奴,使“漠南无王庭”,为大汉朝和平安宁立下汗马功劳的卫青、霍去病;“过五关斩六将”、百万军中取上将头如探囊取物的关羽;武艺超群的三国名将吕布、张辽、徐晃;唐朝第一猛将薛仁贵;宋朝抗金名将焦赞、杨家将等等。三晋文化名人灿若星汉:写下《滕王阁序》不朽名篇,初唐二杰之一的王勃;“诗佛”、山水田园诗代表王维;写下“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教胡马度阴山”等千古名句的盛唐边塞诗人王之涣、王昌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花间鼻祖温庭筠;《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曲圣”关汉卿;以“刷字”著称的书画大家米芾。赵国美人倾国倾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山西就占了两个,貂蝉、杨玉环。还有美艳风韵不亚赵飞燕而才德出众的班婕妤,还有卫夫人、號国夫人等。仰望三晋人物的浩瀚星空,不仅感叹,一部漫长的中国历史,有多少辉煌篇章是在三晋大地演绎!灿烂华夏文明,有多少精彩乐章是由三晋人物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