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母亲一样,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母亲因家贫没钱上学,因而,没什么文化,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然而,贫穷却练就了她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赋予了她善良纯朴的优秀品质。母亲的善良、坚强、乐观始终影响并教育着我们姐弟三人。

母亲只有一米五几的个子,未成年便嫁给了父亲。我曾好奇地问过父亲:你将近一米八的大个子,有工作、有文化,高大帅气咋娶了我妈呢?父亲坦言:婚前只在上门提亲的时候,偷偷看了一眼,便认定我妈“招人疼”。

然而不到十七岁就为人妻的母亲,随父亲嫁到了乡下,并没有得到父亲的呵护、疼爱。由于工作需要,婚后不久父亲便远离家乡随报社到外地工作去了。从未干过农活的母亲在乡下跟着婆婆和小叔子一起开始了务农养家的艰苦生活。

生我的时候正是腊月,大出血把偌大的厚棉被染红湿透了,险些丧命。我一岁多时,母亲带着我跟随父亲来到了广州。以后又追随父亲到了北京。

母亲很聪明,爱学习。凭着早年上扫盲班的那点文化底子,硬是学会了看书读报,直到现在她也是每天看新闻,经常看报纸。还经常引经据典,引用一些民间俗语、歇后语等,准确地表达观点、教育子女,儿媳妇常夸她“你要是有文化就更了不得了!”。

 1958年“五、一”节后,因种种原因,母亲又带着我们姐弟两人从北京回到了苏北外婆家。1963年因母亲没有工作和收入,索性带着我们又来到了乡下安家落户。

记得那年发大水,两间土坯房不堪狂风暴雨,半夜里只听得哗啦一声响,睡梦中的我们被警觉的母亲一把拉起,推到前面。说时迟那时快,后边一面墙便轰然倒塌,险些把我们埋了。漆黑的深夜,电闪雷鸣,母亲安顿好弟、妹后,拉着我摸索着趟过汪洋一片的水路,到附近的农家借宿。一个弱女子,在风雨飘摇的黑夜带着年幼的我们,无家可归,是何等的凄惨,然而,母亲没掉一滴泪。后来父亲从北京赶回去给我们又盖了新房子,我们才有了像样的家。  

在农村的两年半时间里,母亲以其瘦弱的肩膀,承载着超负荷的社会和家庭劳动,还当上了妇女队长。睡梦中,常听到母亲劳累后发出的轻微呻吟。终于有一天,母亲累倒在了挑河泥的坝上,被送进了医院。当我得知消息后,惊呆了。第一次感受到了父母不在身边的孤独和无助。

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懂得了疼爱与珍惜。为了帮助妈妈照顾家和年幼的妹妹,我含泪离开了学校。然而,母亲深知没有文化的苦恼,更理解我渴望读书、期盼返校的心情。母亲默默地承担了一切并为我穿上了新衣服,又一次把我送到了学校。幸好,1965年底的文革前夕,父亲所在的《解放军报》印刷厂领导特批父亲又将母亲和我们举家迁入北京,从此,一家人终于团聚北京,我也得以安心上学了。

1970年10月,父亲因技术过硬受命进藏,为当地建立《解放军报》代印厂培训技术人员,一走就是一年半。同年12月,我和弟弟一起参军入伍。母亲一下子送走了三位亲人。然而,她却强颜欢笑,默默地为我和弟弟打点行装。出发的那天早上,母亲前来为我们送行。从未将我们放飞远行的母亲,一夜之间,好像清瘦了许多。寒风中她不舍地却又坚定地和我们话别。母亲嘱托我们不要牵挂家里,要在部队好好锻炼、积极进步。带着母亲的嘱托和希望,我们姐弟俩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分别奔赴南京空军和天津陆军部队。

母亲性格开朗、乐观。从不对我们大呼小叫,即使让我们干事,也经常对着50多岁的我们说:“宝贝:帮妈干点事……”对儿媳妇和女婿也视如己生,颇有孩子缘。因而,我们始终尊重、孝敬父母。母亲说她兄弟姊妹多,家里穷,外公经常打骂他们,因此,她发誓不打自己的孩子。记忆中,母亲真是从没动过我们一个手指头。但有一次我记忆深刻:那还是在农村的一个夏日清晨,我们姊妹三人起床后不仅不帮妈妈干家务活,还把妈妈准备好的早饭吃得一干二净。辛苦了一大早回来准备吃饭的母亲,望着鸡飞狗跳的屋子和空空如也的锅碗,伤心地对着我们发怒了一回,那次母亲流泪了。即使那样生气伤心,也没舍得打我们一下。但我在心里早已知错悔过了。也就从那一天开始,我真正醒悟懂事了。从此,我视母亲的幸福为最大的快乐!

退休后的母亲,曾天天到公园唱歌、做操,她总说:“自己身体好点,孩子们少着急、少受累。”然而,母亲毕竟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特别是霞妹走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伤心,让她一下子苍老憔悴了。曾经130斤重的老妈现在瘦得不到90斤。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风雨无阻天天外出“散步”,以避众目,泪洒街巷。而当着我们的面时,她又非常坚强,并劝说我们:各家有各家的悲愁。你们已经尽力了,现在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别太伤心了。为了帮我尽快走出伤痛,妈妈在我生日之际,特地送给我一套口琴,说:希望我闺女永远快乐!为了感谢母亲,在我生日的家宴上,我把学吹的第一首曲子《世上只有妈妈好》当面献给了妈妈,并主动投入妈妈的怀抱,送上巧克力。

有一段时间,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听信了旧话“父母长寿会让儿女折寿” 她说:若能用自己的老命保护儿女、换回小女儿,她情愿立刻就死。因此,她不再打扮以求年轻长寿。有一天,她真的动了念头,跟我们交待了诸多“后事”,谎称要“出去玩玩”。我哭诉相劝、以死要挟。我告诉母亲:有妈才有家!有妈的健康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软硬兼施,终于打消了母亲寻短的念想。

如今的母亲虽然瘦弱多病,但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在保姆的帮助下,辛勤地承担着照顾痴呆老爸的重压。有时我们担心她身体,母亲却劝我们要乐观地面对生老病死,说:人总归要有走的那天。到我走的时候,你们千万别伤心,要好好地生活。也不要瞎花钱买墓地,随便在你们家附近找个树坑埋了。我流着泪水听着母亲的嘱托,时而向她摇头时而又向她点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