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2009年12月3日,下午1时58分。

  我的母亲永远离开我的日子-----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那天晚上9点多(12月2号),二姐哭着从镇江打来电话,说母亲不省人事,正在医院抢救,我和妻顾不上叫单位的车,匆匆拦了一辆出租,心急火燎地从丹阳赶往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在忙着抢救我的脑中风的母亲;我怎么也不敢想象,医生指着CT图像说,母亲已有两次脑中风病史,年事已高,这次大脑出血量多达数百毫升 ,几乎半个脑浸透了血,人已进入深度昏迷状态,不能进行开颅手术,已下达了病危通知;

  我怎么也不敢多想,在我连续问了心血管科值班所有值班医生,住院部医生后,他们都说病人随时可能死亡的结论,已经绝望的我,只是一个心愿,无论如何要把我的母亲活着送回老家!凌晨两点多,好心的护士联系来趁火打劫的司机,开出了镇江到丹阳导墅,40多公里,860元车费的天价,我没有去还一分钱的价格,只是反复叮咛司机,车速不能超过40公里,好歹把接着氧输着液的母亲平安送回了老家;

  我怎么也不愿去想,我的母亲会那么快的离开我,我凌晨去镇医院开了药,摸黑跑了几个村去找村保健医生,给母亲输液输氧,找来镇上的医生给母亲诊断,不听在场人的劝说(有人让我赶紧去理发,家乡的习俗是,若父母过世,做子女的35天内不能理发)-----不愿想、不敢想的现实终于残酷的发生了,可怜的母亲还是在当日下午1时58分舍我而去!

  看着母亲安详的遗容,我唯一可感欣慰的是,由于母亲在一年半前就患了老年痴呆症,由于这次是瞬间发生的脑部大出血,母亲去世时没有感觉到任何痛苦和伤心;看着母亲酣睡般的遗容,母亲活着时那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像一部长长的史诗电影一样展现在我的面前----

  啊!我的亲爱的、苦难的、智勇的、慈爱的、伟大的母亲啊——


  苦 难 的 母 亲

  像天下所有的母亲那样,我的慈母的一生是饱尝苦难,历经艰辛的一生。

  母亲1937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自幼失去父亲,四个哥哥中,一个参加新四军牺牲在皖南事变的战场上,一个担任生产队长,积劳成疾,中年惨死;惟一的一个姐夫,文革中被造反派逼死,英年早逝。自小的我,总是看到母亲一个人在偷偷哭泣……

  母亲养育我们四个孩子,(我是老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父亲常年在外乡任教,由于工作繁忙,加之他的工作责任心强,每周总是周一一早走,周末很晚回。家里的所有事,沉重的负担,都落在了母亲那单薄的肩膀上。而母亲还响应上面号召,带头落实节育措施,因那时医疗技术不过关,母亲因此落下了神经官能症的毛病,干不了重活事小,还要常年服药。我们生产队很穷,工分值只有三、四毛钱。家里只有有病的母亲一个人挣工分,而有六口人要吃饭,父亲的工资每月只有三十几元钱,因此,我家成了生产队里有名的老超支户。每到生产队里分粮食,分鱼肉时,看到别人家大担大袋的往家里扛和背,而妈妈总是小担小袋地回家,不懂事的我们姐弟,总要问个为什么?妈妈总是流着泪告诫我们:孩子们,我们家是超支户,欠着队里的钱呐!不要和人家去比。人家吃饭,我们吃粥,人家吃粥,我们喝汤!等你们长大了就好了……

  因此,从小懂事的我们姐弟,看到隔壁人家买好的菜,烧好吃的了,我们就早早的关起大门,静静地在家里等妈妈收工回来,一起喝大麦粥。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总是先把我们四个孩子的碗里盛满,最后才自己吃点稀粥和剩饭。

  那个普遍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农村生产队里条件好的,饭还是吃得饱的。而我家,从我懂事起,我就知道,我家里总是粮食不够吃,常常没米下锅,每年都要借“储备粮”。一天三顿,顿顿大麦粥,经常是粮食上来时,干饭舍不得吃,吃个干些的粥;三春时节青黄不接时,连大麦粥也吃不上,母亲常常去粮管所里买些便宜的“三七糠”来,把那带着少许碎米细糠的猪食加些野菜糊个饼子,勉强度日,胡萝卜,山芋,红花草,马兰头经常是碗中食。

  晚年的母亲终于积劳成疾,被多种疾病所折磨。我们做子女的都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经济条件好了,可老人家还是保持着她的习以为常的吃苦耐劳的习惯。她舍不得花钱,舍不得吃好的,甚至舍不得吃好药。我按医嘱买给她吃的治疗高血压病的药比较贵些,她私自减少用量,而去买便宜的药补充,每次回老家看老人家,我总是为她们(父亲也很节俭)的简朴生活而不快,常常开导,不惜生气,而她仍然我行我素。她把我们子女给的零花钱都偷偷积攒下来,到她病重时居然存了好几万元!

  一辈子的受苦受难,终于彻底击垮了母亲。72岁高龄的母亲因一次脑干部位的出血,得了老年痴呆。可能是老天突发慈悲,或者是老天有眼,让我苦难的母亲患上此病,让母亲变得像个小孩子,让她不会思考,不知苦痛,生活在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里了,并让她在不知任何苦痛中返归瑶池。


  智 勇 的 母 亲

  母亲叫傅金凤。我的母亲是有文化的母亲。

  母亲小时候常常跑到村里私塾学堂窗口听课,久而久之,并不富裕的家里只好东拼西凑,把她送进私塾。母亲得以上了四年的私塾。那个年代,有如此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很是凤毛麟角。父亲是个走南闯北的军人教师,常常和母亲争辩时理拙词穷呢。

  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我是听母亲的故事长大的。小时候,每到农闲时,或者盛夏的夜晚,母亲总让我搬个小板凳,坐在她面前,她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给我讲故事。她的故事很多很多,每个故事里都有深奥的道理,直到我上了高中、大学,在读一些经典古文时,才恍然,这些古文里的故事和道理,幼时母亲都给我讲过的。长大了我才深深体会到母亲的用心良苦,妈妈是通过故事让我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教我如何做人,怎样做个好人。我现在的为人处世,仕途进步,文学创作成就,无一不是受益于她老人家的启蒙和熏陶。

  母亲在生产队里的人格威信较高,社员们一致推荐她做现金会计,掌管全队的家当,十几年下来,她的账目没有出现过一分钱的差错;那年,市场上香烟紧张,从来没有去过上海的她,竟然私下约了队里几个灵活的妇女,连夜赶往几百公里外的大上海,每人偷偷买回来几十条香烟,冒着被查获要受“投机倒把”处理的风险,为生产队增加了较可观的一笔收入;我家的住房很狭小,六口人住在不足30平米的老房子里,孩子大了,还要搞养家禽等家庭副业,实在难以为继。1980年的夏季,有一天,住在后面的邻居搬出去盖新房了,腾出了地皮。母亲和回来过礼拜天的父亲商量,要盖新房。父亲直摇头,家里一分钱的积蓄都没有,怎么办呢?母亲说,谁家也不是把钱存好了再砌房造屋的啊!没有钱可以借么。父亲说,借了拿什么还啊?母亲说,我们的孩子都大了,这就是我们还钱的本钱呐!母亲是个说做就做的人,她连夜出去,到亲戚朋友那里借来一千多元钱,第二天就请来瓦匠木匠谈好,第三天,我家的新房就开工了----

  记得母亲很坚强很勇敢。由于是超支户,每年都欠队里的口粮钱,有人经常冷言冷语,挖苦和刁难母亲。母亲不哭不闹,直面以对,她经常反击道,现在是你们在帮我养大我的四个小孩,今后我的孩子长大了会养活你们的。在实行包产到户,生产队体制即将解散的时候,那时,我家在生产队账上还欠着两千多元超支款,有些人家打报告,找大队、生产队,请求减免,而母亲和父亲商量,绝对不能揩队里的油,让人讲风凉话,让自己的孩子今后抬不起头。父母两人想方设法借来钱,按规定时间足额还上了。后来,这个超支欠款,我们全家还了好多年。


  慈 爱 的 母 亲 


  老家是个两千多人的大村子。老人家去世后,尽管我没有惊动很多人,但自发来吊唁母亲的人,几乎是全村的在家男女老少;我在丹阳乃至外地的朋友那么多,那么多,我尽量没有惊动,可是还是还有那么多的朋友闻讯赶来吊唁……母亲收到的花圈27只,送葬的人,排了几里路……盛况可谓空前……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每到冬季农闲时,公社和大队都要组织开河挖沟,兴修水利工程。这些工程都是在冰天雪地里进行的,活儿苦,任务重,大多是壮年男劳力才能胜任的。母亲为多挣工分,每次都是坚持赶去。她为了回避有沾男劳力光的嫌疑,总是让队长给她单独分任务,自己一人起早摸黑地干。每到工地改善伙食,有红烧肉吃时,她把分得的几块红烧肉全部带回来,看着我们姐弟吃完,才露出疲惫的笑意。

  我知道,母亲一生笃信佛教,宽厚仁慈,同情接济穷人,在家乡做的善事、好事有口皆碑。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家吃饭的饭桌上,总是有陌生人和我们一起吃饭。这些陌生人大多是讨饭的人。母亲常说,人都有难处的时候,能帮人家一下,就要帮人家一下,这叫积善积德。因而只要我们吃饭的时候有乞丐上门,她就干脆把人请进来,和我们一起吃,她说,添双筷子不要紧的。人家讨饭的也是实在没有法子才出来要饭的,要口饭不容易呀!可不能让人家站在门外吃啊!有的时候,我们吃饭时乞丐来的多了,还让我们下桌子,饭不够了,还是让要饭的先吃饱----

  我知道,我的妈妈为村上六个难找媳妇的人牵线搭桥,做成大媒。而有个别人不仅不感恩,还在当了生产队长后,欺压母亲。母亲却以德报怨,告诫我们做人要讲良心。

  我知道,走上领导岗位的我,每次回家,我的妈妈总是不厌其烦的叮咛我,要多做好事善事,要做老百姓拥护的清官,正官,不要做庸官、坏官、恶官。

  -----

  哲人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对不起母亲的孩子,没有对不起孩子地 母亲!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啊。

  哦,妈妈!我不知道,家里很穷的时候,我们姐弟的学费你是怎么提前预备的?我不知道,每年过年,我们四个小孩身上的新衣服你是想什么办法做的?我不知道,你是怎样绞尽脑汁筹划全家每年的吃穿花费?我不知道,你是怎样用你那单薄瘦弱的身子苦苦撑起了全家,拉扯大了我们四个姐弟的?我不知道,几十年里,数不清的日日夜夜的艰难困苦日子,你是怎样的熬过来的?----

  母亲去世那天,我含着泪,为母亲撰写了挽联——


  持家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天也悲,

  为人宽厚仁慈奉情奉意地亦泣。


  母亲啊母亲,是你给了我高大强健的体魄,让我潇洒经世,光彩做人;是你赋予我聪明伶俐的头脑,使我才思敏捷,出色工作;是你传授我刚正不阿的秉性,让我指点江山,广交挚友;-----母亲啊母亲,你是书,你是菩萨,你是楷模,你是中华妇女的典范!

  母亲啊母亲,再好的言辞怎能概括你的美德,千言万语又怎能详尽你的伟大!

  母亲啊母亲,安息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